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洪潮 王泽江 +1 位作者 李晓利 蒲光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1,共8页
把握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对我国煤炭产业链供需安全和应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波动理论,首先利用趋势回归方程拟合年度尺度的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整体变化趋势,发现与幂函数曲线增长的特点相似,并通过BP滤波对1953-2012年的煤炭... 把握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对我国煤炭产业链供需安全和应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波动理论,首先利用趋势回归方程拟合年度尺度的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整体变化趋势,发现与幂函数曲线增长的特点相似,并通过BP滤波对1953-2012年的煤炭消费需求波动曲线的变化特征做了进一步分析,得出波动周期平均在3-6年左右;随后利用季节调整手段对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的煤炭消费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月度尺度的短期波动周期在3-5月之间。进而利用回归方法,结合波动变化规律曲线,对引起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的关键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认为中国煤炭消费需求的长期波动规律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增长、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变化规律主要受到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消费量 波动规律 需求曲线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比能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洪潮 孔露露 +1 位作者 李涛 陈俊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8-1104,共7页
从材料去除机理角度分析了材料去除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理,并对材料去除能耗进行建模量化,推导出切削比能经验公式。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端面车削的切削比能幂率公式,拟合度在95%以上。鉴于切削参数对切削比能影响的差异性,结合试验分析... 从材料去除机理角度分析了材料去除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理,并对材料去除能耗进行建模量化,推导出切削比能经验公式。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端面车削的切削比能幂率公式,拟合度在95%以上。鉴于切削参数对切削比能影响的差异性,结合试验分析了切削三要素对切削比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为面向节能的切削工艺参数的制定及低碳制造量化评估清单数据要求提供了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去除 切削能量耗散 切削比能 车削 精益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化特征
3
作者 荆健壮 张洪潮 段锦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解决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加快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进程的关键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 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解决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加快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进程的关键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煤炭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和煤炭绿色生产特质的超效率SBM-GML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对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从行业和区域、静态和动态、时间和空间六维截面分析刻画我国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率超37%,整体均值相对较低,为0.646;我国煤炭富集区绿色发展效率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煤炭区际的空间演化表现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渐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的空间演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邻省份的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地理集聚逐渐增强,且局部自相关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H-H)、低-高集聚(L-H)和低-低集聚(L-L),空间差异呈现逐渐减弱趋势,“马太效应”明显;煤炭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亦呈现出增长趋势,平均增长了5.9%,年均增长率为3.7%。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抵消由于技术效率低下带来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富集区 煤炭行业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再就业”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2,共7页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升级 农村劳动力转移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的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洪潮 赵丽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0,共3页
研究认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不仅表现在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且还表现在这种协调作用下的系统耦合效率。文章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EA模型,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 研究认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不仅表现在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且还表现在这种协调作用下的系统耦合效率。文章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EA模型,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耦合效率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绿色增长视角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洪潮 李芳 张静萍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6,共8页
从绿色增长视角出发,依托两阶段技术创新理论,评价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的区域总体能耗效益在全国均处于劣势地位;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纯技术效率水十分低下而规模效率... 从绿色增长视角出发,依托两阶段技术创新理论,评价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的区域总体能耗效益在全国均处于劣势地位;资源型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纯技术效率水十分低下而规模效率比较高,但规模经济特性得以发挥;除青海省工业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属于"双高"类型外,其余6个省份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状况亟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增长 资源型区域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效率 两阶段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价格波动对煤炭富集区经济影响研究: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洪潮 王素芳 +1 位作者 马侃 李银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9,共5页
我国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开发关系密切。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需求乏力、产能过剩以及国外煤炭冲击等原因,煤炭价格波动较大,煤炭富集地区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基于2005年1月至201... 我国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开发关系密切。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需求乏力、产能过剩以及国外煤炭冲击等原因,煤炭价格波动较大,煤炭富集地区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基于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山西GDP的影响效力和影响时滞。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山西GDP具有明显的短期正向和长期正向冲击效力,平均时滞4.5个月。基于以上研究,文章从完善煤炭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深化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价格波动 煤炭富集区 影响效力 影响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聚集现象与聚集效应质量互变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3-56,共4页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聚集 聚集效应 系统工程 质量互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论的人才聚集效应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共4页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在达到特定条件时的外部表现。人才聚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特例,不仅具备子系统、结构、层次等系统基本特性,并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系统科学新三论角度看,人...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在达到特定条件时的外部表现。人才聚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特例,不仅具备子系统、结构、层次等系统基本特性,并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系统科学新三论角度看,人才聚集系统存在着人才聚集耗散结构、子系统不断协同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动态的的自组织结构、状态会跳跃式地变化到某一新的状态(稳态或非稳态)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聚集 一般系统论 新三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聚集程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洪潮 靳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5-888,共4页
依据煤炭产业自身特性,结合我国当前煤炭富集与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现状,参考E-G指数设计思路,构建了煤炭产业聚集程度测度模型,并利用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1995—2008年相关数据验算其产业聚集度演变情况,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 依据煤炭产业自身特性,结合我国当前煤炭富集与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现状,参考E-G指数设计思路,构建了煤炭产业聚集程度测度模型,并利用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1995—2008年相关数据验算其产业聚集度演变情况,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聚集程度总体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煤炭市场需求的好转和政府对煤炭产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煤炭产业聚集程度测度模型能较好反映煤炭产业聚集程度的客观变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煤炭产业聚集程度测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炭产业 产业聚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产业集群(区)竞争力的DHGF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洪潮 马侃 +1 位作者 李银柱 张凌晓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集成Delphi、AHP、灰色关联和模糊评判法的优势,基于系统观和煤炭产业集群特质性,构建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DHGF评价模型,以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区)为样本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DHGF模型不仅能够较客观地对煤炭产业集群竞... 集成Delphi、AHP、灰色关联和模糊评判法的优势,基于系统观和煤炭产业集群特质性,构建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DHGF评价模型,以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区)为样本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DHGF模型不仅能够较客观地对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打分,还可对影响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系统评分和深入分析,在拓宽系统评价理论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集群 DHGF集成法 指标体系 竞争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洪潮 王欣欣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研究认为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十二五"规划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模式在煤炭富集区和煤炭产业的具体表现形态。文章在系统分析与借鉴经济生态圈与煤炭经济生态圈相关理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基于煤炭产业特性界... 研究认为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十二五"规划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功能区"模式在煤炭富集区和煤炭产业的具体表现形态。文章在系统分析与借鉴经济生态圈与煤炭经济生态圈相关理论及应用成果基础上,基于煤炭产业特性界定了煤炭经济生态圈基本概念与内涵,并从系统科学视角,揭示了煤炭经济生态圈系统要素和层次结构,认为其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等三类要素子系统组成,并存在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圈层,进而从空间、关联、动力与生态等角度阐述了煤炭经济生态圈系统的单核心完整性、强联系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性与低碳性等四个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在煤炭经济生态圈演进中,煤炭产业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行为主体,政府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煤炭资源与生态环境分别是外部环境中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煤炭经济生态圈 煤炭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约束—促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洪潮 全盼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文章指出,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特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约束—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在较长时期内对企业发展起到稳定的推动作用,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二者都处于... 文章指出,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特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约束—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在较长时期内对企业发展起到稳定的推动作用,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二者都处于不断演进状态中。为了更好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或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必须不断调整企业文化等内部资源。在企业新生期,企业文化也处于初创期,即宙斯型文化;在成长期,阿波罗文化开始取代宙斯型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文化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雅典娜文化特征,在企业信息吸收、信息沟通处理、战略思维等方面,途径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广阔,核心预见力明显提升;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成熟,企业文化必须向着更加开放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狄娥尼索斯文化应运而生,成为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要求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约束-促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洪潮 王泽江 靳钊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67-170,共4页
根据既有研究在产业聚集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方面的空白,结合煤炭产业自身特点,分别通过"钻石模型"和煤炭可持续发展系统建立了各自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 根据既有研究在产业聚集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方面的空白,结合煤炭产业自身特点,分别通过"钻石模型"和煤炭可持续发展系统建立了各自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模型,结合山西省煤炭产业具体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煤炭产业聚集度与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并得出二者的协调发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煤炭产业 产业聚集度 协调发展模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结构生态化的演化轨迹研究——基于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洪潮 王素芳 +1 位作者 张凌晓 李银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进,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与目标。文章提出界定了“生态化能源结构”概念,并基于生态经济实践性、空间性和效率性特征,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建立生态化能源结构评价模型,计... 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进,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与目标。文章提出界定了“生态化能源结构”概念,并基于生态经济实践性、空间性和效率性特征,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建立生态化能源结构评价模型,计算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的能源结构演化轨迹,认为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虽缓慢趋于生态化,但生态经济建设仍滞后于能源经济整体发展,尚未达到和谐均衡状态。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制定国家层面的生态型能源发展规划、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和消费中的比重以及建立国家、能源产业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等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生态化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生态化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生态化 演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产业聚集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洪潮 王泽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文章在对煤炭产业聚集度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产业实际,以"波特模型"为参照,建立了煤炭产业聚集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和模糊数学的原理构建了协调发展模型,并以山西省为例,... 文章在对煤炭产业聚集度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产业实际,以"波特模型"为参照,建立了煤炭产业聚集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和模糊数学的原理构建了协调发展模型,并以山西省为例,对2001-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山西煤炭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度。发现2001-2011年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在逐步提高;在2001-2004年间,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二者的关系很不协调,且产业聚集度相对滞后;2005-2011年产业聚集度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产业聚集度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变革方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洪潮 王晓雅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从系统理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紧密协同与耦合的两个关键子系统。文章在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中的核心与纽带作用,从企业文化对... 从系统理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紧密协同与耦合的两个关键子系统。文章在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中的核心与纽带作用,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约束——促进功能的视角,将企业文化系统划分为核心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组织文化、预见文化和执行文化等六个相对应的子系统,指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三个变革趋势和五个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约束——促进机理 变革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支撑力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洪潮 宗香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73,共4页
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内部相互作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结合山西省能源重化工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提取2000-2011年山西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公因子,深入分析了人... 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内部相互作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结合山西省能源重化工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提取2000-2011年山西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公因子,深入分析了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支撑作用的方向和强度。研究表明:12年间,山西省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支撑作用表现为人才结构每优化1%,产业结构提升0.845%。具体而言,人才投入与产出公因子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人才产业与学历公因子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支撑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结构 产业结构 支撑力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产业集群内互利共生企业间利益均衡研究——基于种群生态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洪潮 李秀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0,83,共5页
煤炭产业集群中煤基型企业与非煤基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种群中物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煤炭产业集群要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其内部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间必须达到利益上的均衡。通过对Logistic生态模型法的推广,将... 煤炭产业集群中煤基型企业与非煤基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种群中物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煤炭产业集群要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其内部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间必须达到利益上的均衡。通过对Logistic生态模型法的推广,将煤炭产业集群互利共生关系的企业分为中心—卫星型企业组与低共生型企业组两种。研究得出:中心—卫星型企业组要实现均衡,中心煤炭企业规模要足够大,周边非煤基型企业规模要小且专业化程度要高;中心—卫星型企业组中的非煤基型小企业间以及低共生企业组中企业之间要实现竞争与共生合作并存;并且集群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文化、技术信息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互利共生 Logistic生态模型 利益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煤基型煤炭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洪潮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3,共5页
煤基型产业集群是由煤炭采掘业优势产业种群、热电与煤化工关键产业种群和机械制造加工等伴生产业种群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种群之间通过共生链链接,形成物质共生和能量共生的复杂网络系统,通过不同种群间的组合和链接,发挥产业... 煤基型产业集群是由煤炭采掘业优势产业种群、热电与煤化工关键产业种群和机械制造加工等伴生产业种群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种群之间通过共生链链接,形成物质共生和能量共生的复杂网络系统,通过不同种群间的组合和链接,发挥产业集群和工业生态效应,既实现集群经济增长,又有效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煤基型产业集群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生态化煤基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富集区基于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的现实选择和重要保障。应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完善生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型 产业集群 生态化 网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