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种质M196对ALS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评价与抗性基因BnAHAS1-3R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卢鑫宇 郭月 +8 位作者 祁余容 王婷 李伟龙 吕欣蕾 钟詹斐 彭琦 高建芹 张洁夫 胡茂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9-2080,共12页
为明确抗ALS类除草剂油菜新种质M196的除草剂交互抗性效应及其抗性基因BnAHAS1-3R的功能,本研究以抗性油菜M196及野生型N131为材料,在油菜苗期3~5叶期,按照田间推荐使用浓度0×、1/4×、1/2×、1×、2×、4×... 为明确抗ALS类除草剂油菜新种质M196的除草剂交互抗性效应及其抗性基因BnAHAS1-3R的功能,本研究以抗性油菜M196及野生型N131为材料,在油菜苗期3~5叶期,按照田间推荐使用浓度0×、1/4×、1/2×、1×、2×、4×的磺酰脲(SU)、磺酰胺羧基三唑啉酮(SCT)、咪唑啉酮(IMI)、三唑嘧啶(TP)和嘧啶水杨酸(PB)等5种ALS抑制剂除草剂进行喷施处理,鉴定评价M196对各类除草剂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M196对SU和SCT除草剂交互抗性最强,对IMI、TP和PB抗性较低。大田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温室交互抗性结果。转抗性基因BnAHAS1-3R拟南芥功能验证表明,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各除草剂交互抗性与油菜M196的抗性趋势一致。q RT-PCR分析与转基因拟南芥体外酶活抑制试验结果均表明,M196对ALS类除草剂交互抗性的产生,是由突变靶基因BnAHAS1-3R的表达量增加以及突变靶标酶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研究结果为预防和解决利用抗性基因选育的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可能带来的杂草抗药性以及抗性基因漂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除草剂新种质 交互抗性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环状RNA(circRNA)的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婷 郭月 +2 位作者 彭琦 张洁夫 胡茂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其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是目前RNA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动植物circRNA,综述植物circRNA的形成机制以及功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circRNA提供基础。
关键词 植物环状RNA 形成机制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6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高建芹 陈新军 顾慧 傅寿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95-1501,共7页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品系APL01(低含油量亲本)与M083(高含油量亲本)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的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品系APL01(低含油量亲本)与M083(高含油量亲本)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的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经WinQTLCart 2.0对种子含油量进行QTL扫描。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种子含油量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38.37%~47.16%,多基因遗传率为24.29%~38.28%。共获得qOC1、qOC8、qOC10、qOC13-1和qOC13-2等5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其中qOC1位于N1连锁群的m19e21c^A0214Ra1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5.21%;qOC8位于N8连锁群的A0216Gb206~m5e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6.34%;qOC10位于N10连锁群的m15e48~A0228Bb43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9.45%;qOC13-1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4Rb157~A0301Gb399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8.12%;qOC13-2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6Ba377~A0226Ba36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0.17%。5个QTL中qOC10和qOC13-2位点APL01对含油量的贡献为正值,qOC1、qOC8和qOC13-1位点M083的贡献为正值。qOC13-1效应值较大,属主效基因位点,其余4个QTL效应相对较小,可作为多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遗传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理想型研究 Ⅱ.无花瓣性状对构建理想株型的作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3 位作者 陈玉卿 戚存扣 严建民 朱献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粒,并提高下层角果的质量,14C示踪也证明无花瓣性状促使花期同化产物向下部分枝和角果运转。无花瓣性状可用于构建油菜理想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株型 无花瓣 近等基因系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与无花瓣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7 位作者 栗根义 浦惠明 陈松 陈新军 高建芹 陈锋 顾慧 傅寿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46-1254,共9页
以无花瓣油菜APL01与正常有花瓣品种M083杂交的BC1F1为基础群体,利用RAPD、SSR和SRAP技术获得251个分子标记,包括219个SRAP、25个SSR和7个RAPD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根据共同的分子标记,建立该图谱与甘蓝型油... 以无花瓣油菜APL01与正常有花瓣品种M083杂交的BC1F1为基础群体,利用RAPD、SSR和SRAP技术获得251个分子标记,包括219个SRAP、25个SSR和7个RAPD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根据共同的分子标记,建立该图谱与甘蓝型油菜高密度图谱的对应关系。利用WinQTLCart2.0软件对无花瓣性状进行QTL扫描,获得4个与无花瓣性状相关的QTL,QAP5位于N5连锁群的A0226Bb152~m31e40b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71%;QAP6位于N6连锁群的m25e7~OPY9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2%;QAP8位于N8连锁群的A0226Gb468~m29e20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30.94%;QAP15位于N15连锁群的m21e4b~A0225Bb201区间,解释花瓣度表型变异的21.96%。QAP8和QAP15为2个主效QTL,可用于无花瓣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QAP5和QAP6为修饰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图谱 无花瓣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的QTL定位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6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高建芹 陈新军 顾慧 傅寿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0,共7页
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获得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应用WinQTLCart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获得与棕榈酸含... 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获得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应用WinQTLCart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获得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N3、N8、N10和N13连锁群,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qPA8-1和qPA13分别可解释棕榈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31%和14.47%。获得与硬脂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分别位于N1、N8和N16连锁群,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qST16可解释硬脂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2%。获得与油酸含量相关的QTL2个,位于N8和N13连锁群,均为主效QTL,其中qOL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可解释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73%,qOL13位于N13连锁群的m18e46~m20e25a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7.14%。获得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其中主效QTLqLI8-1位于N8连锁群,可解释亚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3.25%。获得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效应值均较小,属微效QTL。获得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N8、N13和N15连锁群,其中主效QTLqEI8-1、qEI8-2和qEI13分别可解释廿碳烯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0%、10.22%和11.14%。获得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2个,位于N8和N13连锁群,均为主效QTL,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6.74%;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e46区间,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1.32%。在N8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1e27b附近及N13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8e46附近存在多个主要脂肪酸的主效QTL,这些标记可用于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脂肪酸组成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1 位作者 戚存扣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花对金黄花有三对基因差异 ,其中白花基因具有上位性作用 ,只需一个白花基因 W存在 ,即可抑制黄花与金黄花性状的表达。因此 ,油菜花色性状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而不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3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白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黄花亲本为 ww Y1 Y1 Y2 Y2 ,金黄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色 遗传分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理想型研究Ⅲ.若干高产品种的株型及冠层结构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1 位作者 陈玉卿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近期育成的若干高产品种(系),研究前期营养生长基础、花期前后株型演变及成熟期冠层结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宁杂1号始终占优势,92—7—58前期弱后期强,宁油10号和荣选长势一直较弱。宁杂1号干物质的分配较为合理,各... 利用近期育成的若干高产品种(系),研究前期营养生长基础、花期前后株型演变及成熟期冠层结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宁杂1号始终占优势,92—7—58前期弱后期强,宁油10号和荣选长势一直较弱。宁杂1号干物质的分配较为合理,各生育期生长中心的转移较快,宁油10号营养物质利用率高。总光合面积指数,宁杂1号亦占优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花后期。成熟期宁杂1号结角层分布偏上,92—7—58偏下,而宁油10号较分散。宁杂1号属于多枝多角、小粒、高产的优势型品种,宁油10号属于少枝少角、大粒、多粒、高产的经济型品种,油菜育种以选育优势型和经济型品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产品种 株型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5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但不同组合、不同年份的估计值有差异,加性效应值为-11.13^-20.08;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APL01/NB6)杂交组合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不同,其中1对基因的效应值较大,而(APL01/M 083)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无差异;上位性效应不同组合间表现也有差异,(APL01/NB 6)组合以加加上位和加显上位为主,(APL01/M083)组合以显显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76.29%~94.13%,不同群体的估计值有差异,以B1世代的估计值较大,B2的估计值较小;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不同组合、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无花瓣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SSR检测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5 位作者 浦惠明 陈锋 顾慧 陈新军 高建芹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25-229,共5页
油菜SSR检测是其主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的一项重要技术。以无花瓣品系APL0 1、常规有花瓣抗菌核病品种M 0 83及其回交群体BC1为供试材料 ,研究油菜SSR检测体系中PCR扩增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比较不同电泳方法及... 油菜SSR检测是其主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的一项重要技术。以无花瓣品系APL0 1、常规有花瓣抗菌核病品种M 0 83及其回交群体BC1为供试材料 ,研究油菜SSR检测体系中PCR扩增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比较不同电泳方法及染色方法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了适用于油菜的SSR检测体系。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 :1×Buffer(含 2 0 0mmol/LMgCl2 )、5 0 0 0 μmol/LdNTPs、0 5 0UTaq酶、0 0 8μmol/LSSR引物、6 0 0ng/μl模板DNA ,加ddH2 O至 10 0 0 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SR 检测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5 位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陈新军 高建芹 包月红 蒋小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3,共2页
调查江苏盐城、淮安、南京等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宁杂 1号不同芥酸含量杂交种的育性表现 ,结果表明 ,恢复株率 (y)与芥酸含量 (x)呈负相关 ,相关方程为 y =96 .84 - 0 .86x ,相关系数r=- 0 .5 342 ,在概率P =0 .10水平达显著。对宁杂 1号... 调查江苏盐城、淮安、南京等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宁杂 1号不同芥酸含量杂交种的育性表现 ,结果表明 ,恢复株率 (y)与芥酸含量 (x)呈负相关 ,相关方程为 y =96 .84 - 0 .86x ,相关系数r=- 0 .5 342 ,在概率P =0 .10水平达显著。对宁杂 1号母本主轴不同结角部位种子的育性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部位角果恢复株率存在显著差异 ,主轴下部角果恢复株率明显低于中、上部角果 ,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初花期产生的微量花粉参与了授粉结实。严格控制外源花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纯度 芥酸含量 花粉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6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高建芹 陈新军 顾慧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脂肪酸组成中的芥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脂肪酸组成中的芥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35和1.69,加性效应显著大于显性效应;芥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2.54%~96.72%。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利用W inQTLCart 2.0对种子芥酸含量进行QTL扫描,获得2个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 e37b^A0226Ba267区间,效应值为-8.3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16.74%;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 e46区间,效应值为-9.1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31.32%。qER8和qER13两侧分子标记m11 e37b、A0226Ba267、A0301Bb398和m18 e46可用于芥酸含量的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酸含量 遗传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5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9-364,共6页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主要脂肪酸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和廿碳烯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主要脂肪酸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和廿碳烯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棕榈酸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小,廿碳烯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并重。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硬脂酸的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主基因的遗传率为75.00%~92.45%,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油酸的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38和9.92,显性效应值分别为-2.24和-0.44,上位性效应以加加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81.93%~92.68%,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控制亚油酸及亚麻酸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中以加加上位和显显上位为主。芥酸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较小,分别为0.35和1.69,无上位性效应,也无多基因存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92.54%~9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脂肪酸组成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2 位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6,21,共4页
近等基因系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 ,育成了 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 ,即NIL -PL0 1和NIL -APL0 1及NIL -PL0 2和NIL -APL0 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差异外 ,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基本一致 ,NIL -PL0 2... 近等基因系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 ,育成了 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 ,即NIL -PL0 1和NIL -APL0 1及NIL -PL0 2和NIL -APL0 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差异外 ,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基本一致 ,NIL -PL0 2和NIL -APL0 2具有浅紫色叶片和茎秆标记。NIL -PL0 1和NIL -APL0 1品质性状为双低 ,NIL -PL0 2和NIL -APL0 2为中芥高硫。利用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 ,NIL -PL0 1和NIL -APL0 1之间多态性差异较小 ,遗传同质性达 98.6 % ,该材料正用于筛选与无花瓣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花瓣 近等基因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3 位作者 戚存扣 高建芹 陈新军 傅寿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5,82,共4页
根据抗草甘膦基因 gox、cp4 EPSPS、aroA及抗草丁膦基因PAT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对抗草甘膦油菜Q3、抗草丁膦油菜HCN 19及其后代材料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在Q3及其后代中检测到gox及cp4 EP SPS双价抗草甘膦基因 ,在HCN 19及其后... 根据抗草甘膦基因 gox、cp4 EPSPS、aroA及抗草丁膦基因PAT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对抗草甘膦油菜Q3、抗草丁膦油菜HCN 19及其后代材料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在Q3及其后代中检测到gox及cp4 EP SPS双价抗草甘膦基因 ,在HCN 19及其后代中检测到PAT基因特异片段。利用该方法对F1(NA6 /HCN 19)纯度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除草剂 转基因 抗性 基因序列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MI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3 位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陈新军 高建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以MI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 以MI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的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5.6cM和17.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的育性归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花粉生活力、自交给实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花粉生活力、自交给实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应归入不育株类,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CMS恢复基因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归类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8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龙卫华 胡茂龙 付三雄 顾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0,共2页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恢复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恢复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48.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15%;成熟期比对照早2~3d。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925.15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2%,成熟期比对照早3—5d;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饼粉)20.33μmol/g,含油率43.34%。宁杂11号适宜于长江上游、江苏省及邻近省市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细胞核雄性不育 杂交油菜 选育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油菜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3 位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陈新军 高建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主要报道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1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82的选育过程 ,调查了两用系群体内育性表现。结果表明 ,2个两用系内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均符合 1∶ 1的理论值 ,RA1群体内可育株自交后代均为完... 本文主要报道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1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82的选育过程 ,调查了两用系群体内育性表现。结果表明 ,2个两用系内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均符合 1∶ 1的理论值 ,RA1群体内可育株自交后代均为完全可育 ,而 RA82群体内可育株自交代后代育性分离比例为 3∶ 1。对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通常存在较强的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 ,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表现为负向优势。目前已获得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选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 MI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 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 :( 1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 ,F2 符合 3∶ 1 ,BC1 符合 1∶ 1 ,不... 利用 MI 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 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 :( 1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 ,F2 符合 3∶ 1 ,BC1 符合 1∶ 1 ,不同试验、不同组合间分离比例同质 ,MI CMS系统育性恢复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 2 )恢复系宁 R1、宁 R3和宁 R4的恢复基因属同一位点 ;( 3 )恢复系宁 R1和宁 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 ,宁 R2和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MICMS 遗传 系统育性 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