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燕 钟晔 张松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院外随访,依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7例,预后不良组3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一致性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中存在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动态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例数占比及微伏T波电交替(MTW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χ2/t=5.267、6.387、4.451、4.702、16.873、6.006、8.7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MTWA、APTT、PT是STEMI患者PCI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准确率95.00%、敏感度93.94%、特异度95.40%、阳性预测值88.57%、阴性预测值97.65%、Kappa值0.877。结论影响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因素较多,动态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MTWA、APTT、PT均可用于预测此类患者预后,需引起临床重视,且联合应用时准确率以及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凝血功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诊疗及预后
2
作者 谢桂君 张松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39-42,共4页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受累的炎症性疾病,常与病毒感染相关,其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发生在心肌炎的任何阶段。研究发现心肌炎急性期出现心律失常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影响患者的长期预...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受累的炎症性疾病,常与病毒感染相关,其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发生在心肌炎的任何阶段。研究发现心肌炎急性期出现心律失常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因此及时准确地治疗心律失常尤为重要。目前心肌炎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导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松文 龚仁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关键词 食管导联心电图 临床应用 体表心电图 心房电活动 诊断技术 心电图诊断 QRS波群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VI临时与永久起搏器同时起搏的特殊交叉感知2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松文 《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 VVI 交叉感知 起搏频率 阿-斯综合征 起搏脉冲 心脏起搏器 感知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起搏室房逆传夺获心房
5
作者 张松文 刘畅 龚仁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41-445,共5页
关键词 人工起搏 室房逆传 心房 起搏模式 心室起搏 传导途径 逆行P波 V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IAA抑制富士幼树花芽孕育的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有梅 邢利博 +3 位作者 张东 申亚文 张松文 韩明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研究IAA对苹果幼树花芽孕育机制的影响,以初果期富士为试材,在花芽孕育开始之前喷施300mg·L-1IAA,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研究处理当年生枝条的停长时期、枝类组成、成花率以及短枝顶芽IAA、ZT、GAs和ABA等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检测芽... 为研究IAA对苹果幼树花芽孕育机制的影响,以初果期富士为试材,在花芽孕育开始之前喷施300mg·L-1IAA,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研究处理当年生枝条的停长时期、枝类组成、成花率以及短枝顶芽IAA、ZT、GAs和ABA等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检测芽内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喷施IAA后,大部分枝条在花后32d停止生长,枝条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短枝比例降低,叶丛枝比例增加;成花率降低。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芽内IAA、ZT、GAs和ABA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IAA和GAs显著增加,ABA和ZT质量分数显著下降,芽内成花促进基因AFL1表达下调,成花抑制基因MdTFL1表达上调。综上认为,外源喷施IAA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比例和相关成花基因表达,促进树体旺长,导致枝条生长旺,短枝比例降低,不利于成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IAA 枝类组成 花芽孕育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假性T波电交替
7
作者 张松文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6期353-353,共1页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Ⅰ°-Ⅱ°心衰。1999年5月4日查心电图(见附图)示:P波呈2两种形态交替,在V<sub>1</sub>导联最为清楚:1种P渡呈正负双向,P-R间期为0.12 s,为窦性P波;另1种P波呈...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Ⅰ°-Ⅱ°心衰。1999年5月4日查心电图(见附图)示:P波呈2两种形态交替,在V<sub>1</sub>导联最为清楚:1种P渡呈正负双向,P-R间期为0.12 s,为窦性P波;另1种P波呈钝圆尖角形,为左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为0.22 s。其它各导联均可显示二联律,尤以V<sub>5</sub>导联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性 T波电交替 期前收缩 二联律 P波 口门 左心房 窦性 心律 尖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激动室房逆传诱发的心律失常
8
作者 张松文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并行收缩、室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时,心室或房室交接区激动均可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心房,进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现通过7例心电图予以分析。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房逆传 诱发 激动 心室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并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畅 张松文 谢桂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47-1651,1656,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行PCI术的患者176例,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行PCI术的患者176例,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48)与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PCI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及心率变异性参数24 h内全部正常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24 h的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的均值(SDNN Index)、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的相邻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三角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术前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术后心率、心搏数降低,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单支、多支病变相比,预后不良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两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之间术前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为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三角指数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联合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更高。结论 术前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动态心电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风暴的发生率和预后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转娣 张松文 吴继雄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电风暴临床本质特征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反复发作,24 h内发生两次或以上,需要电复律或除颤。随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电风暴的范畴被拓宽,电风暴目前定义为24 h内发生三次以上明显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 电风暴临床本质特征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反复发作,24 h内发生两次或以上,需要电复律或除颤。随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电风暴的范畴被拓宽,电风暴目前定义为24 h内发生三次以上明显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事件,需要除颤器干预。现综述电风暴的主要临床特点,并强调了处理这一特别临床事件的关键点。最后讨论药物难治性病例考虑经导管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风暴 持续性心律失常 经导管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琨 张松文 +4 位作者 储建军 彭楠 程传东 赵庆豪 洪申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30-434,438,共6页
目的评价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在临床环境下检测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及心率的准确性。方法招募受试者321例(875条心电记录),其中男146例(531条心电记录),女175例(344条心电记录)。采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 目的评价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在临床环境下检测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及心率的准确性。方法招募受试者321例(875条心电记录),其中男146例(531条心电记录),女175例(344条心电记录)。采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与心率,并与基于12导联心电图机的医生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心律失常与检测心率的金标准)进行对比。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评价,包括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F1得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图。结果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识别心律失常的AUC为0.98,准确率为0.98,敏感性为0.96,特异性为0.99,F1得分为0.96;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检测的心率和心电图机检测的心率相关性强,总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均值差值为-0.97次/min,均标准差为8.02次/min,95%置信区间为-16.69~14.75,属于可接受水平。结论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心律失常和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娟娟 张松文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3期80-80,59,共2页
目的探讨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所收治的共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另外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3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 目的探讨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所收治的共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另外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3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组研究对象。同步给予两组病人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冠心病组病人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组病人的舒张压为(95.22±7.88),收缩压为(143.25±8.72)mmHg,均显著高于冠心病组的舒张压(79.05±6.18)、收缩压(125.83±7.55)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中有着极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检测分析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财务管理优化方式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松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第19期191-191,共1页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组织管理必须达到人——机的有机协调。目前相当部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产权约束软化。组织结构松散: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财权分散,监控乏力: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效率低下等问...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组织管理必须达到人——机的有机协调。目前相当部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产权约束软化。组织结构松散: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财权分散,监控乏力: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可从网络管理入手,改善企业集团现行财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财务 财务管理 法人治理结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能防堵清堵系统开发技术
14
作者 张松文 张超 +1 位作者 辛堉斌 周鸿鑫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本文在深入了解给煤机原煤斗防堵塞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以双刮刀旋转防堵系统为核心的防堵清堵系统开发方案,并详细研究了该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上旋转式清堵料仓、下旋转式清堵料仓、双向电动插板门以及脉冲式气力清堵装置... 本文在深入了解给煤机原煤斗防堵塞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以双刮刀旋转防堵系统为核心的防堵清堵系统开发方案,并详细研究了该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上旋转式清堵料仓、下旋转式清堵料仓、双向电动插板门以及脉冲式气力清堵装置等。现场测试发现,本系统可在更短时间内消除装置堵塞等问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能防堵清堵系统 煤机原煤斗 气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15
作者 张松文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8年第7期19-19,共1页
财务集中核算的价值就在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控不力的问题。一方面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各级管理者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设计的控制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本文就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核算的全面预算... 财务集中核算的价值就在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控不力的问题。一方面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各级管理者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设计的控制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本文就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核算的全面预算、财务核算、资金动态管理等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集中核算 会计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监控 实时控制 经济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财务控制特点 合理进行内部控制
16
作者 张松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8年第15期56-56,共1页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最大化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财务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财务控制的目标就是最大化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财务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 控制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创心排血量行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春林 张松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无创心排血量(CO)行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常规组(63例),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个体化组(63例),给予以无创CO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 目的探讨基于无创心排血量(CO)行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常规组(63例),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个体化组(63例),给予以无创CO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CO、系统血管阻力(SVR)、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血清心肌酶指标[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较治疗前SVR、SVRI均降低(P<0.05),CO、LVEF均升高(P<0.05),LVET延长(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个体化组SVR、SVRI均低于常规组(P<0.05),CO、LVEF均高于常规组(P<0.05),LVET长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血清CK、LDH、CK-MB、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个体化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6.83%与82.50%,P<0.05)。结论基于无创CO的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疗法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可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心肌损伤,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无创心排血量 个体化治疗 血流动力学 血清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特征及血清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桂礼清 张建 张松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8期48-50,59,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及血清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25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6例和无MAC... 目的分析心电图及血清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25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6例和无MACE组22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或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支数;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病理性Q波发生情况、心率矫正的QT(QTc)间期和PR间期;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以ROC曲线分析QTc间期、LVEF、Scr、Hb预测AMI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BMI≥24 kg/m^(2)、多支病变、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发生病理性Q波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QTc间期较长、LVEF较低、Scr水平较高、Hb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QTc间期≥433.36 ms、LVEF≤51.96%、Scr≥111.02μmol/L、Hb≤11.46 g/L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截断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多支病变、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病理性Q波、QTc间期、LVEF、Scr、Hb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多支病变、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病理性Q波、QTc间期、LVEF、Scr以及Hb对AMI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均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春林 张松文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改变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时域指标SDNN(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改变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时域指标SDNN(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等对200例健康者、501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并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的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冠心病患者的24 h 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其频域指标LF、HF也显著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频域指标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晔 李春燕 张松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5期497-499,50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非恶性...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非恶性心律失常组61例和恶性心律失常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相关数据[ST段抬高的程度(STE)、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T峰-T终点(Tp-Te)间隔、离散度和Tp-Te/QT、碎片QRS波];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心电图的STE、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Tp-Te间隔、Tp-Te/QT、碎片QRS波>3个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9、-2.367、-2.011、-4.596、-5.714、35.15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QT离散度、Tp-Te/QT、ST段抬高、碎片QRS波>3个是影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23(1.082~1.165)、5.983(1.111~32.224)、3.995(1.147~13.911)、2.945(1.131~7.665),P<0.05]。列线图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3(95%CI:0.879~0.922)。结论QT离散度、Tp-Te/QT、STE和碎片QRS波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