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伟博 郭双岩 +1 位作者 吕洁丽 张来宾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为我国药食同源常用中药材之一。山茱萸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黄酮、多糖、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保护肝脏、保护肾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肌等药理作用。本文主...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为我国药食同源常用中药材之一。山茱萸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黄酮、多糖、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保护肝脏、保护肾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肌等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山茱萸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梁旗 张来宾 吕洁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中主要含有苯酞、生物碱、酚酸、多糖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脑缺血、抗血栓... 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中主要含有苯酞、生物碱、酚酸、多糖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脑缺血、抗血栓、镇痛、抗炎、抗氧化、抗哮喘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以期为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苯酞riligustilide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员 王欢欢 +1 位作者 吕洁丽 张来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46,I0026,共8页
目的研究当归苯酞二聚体riligustilide(DG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PS诱导建立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 目的研究当归苯酞二聚体riligustilide(DG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PS诱导建立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考察DG2对RAW 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Griess法考察DG2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考察DG2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DG2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考察DG2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STAT3核转位的影响。结果DG2浓度在64μmol/L下对RAW 264.7细胞存活率无影响,DG2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的水平(P<0.001)[IC_(50)=(26.13±5.75)μmol/L],与阳性对照槲皮素的作用相当[IC_(50)=(26.06±2.28)μmol/L];还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生成(P<0.01,P<0.001)。DG2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P<0.01,P<0.001),显著抑制p-STAT3、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p38的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抑制STAT3的核转位。结论DG2可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苯酞二聚体 抗炎 RAW 264.7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紫怡 张来宾 吕洁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79-986,共8页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是我国药食同源常用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应用广泛,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以河南怀庆府产最为道地,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地黄全面深入地研究,其结构...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是我国药食同源常用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应用广泛,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以河南怀庆府产最为道地,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地黄全面深入地研究,其结构多样的化学成分、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对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化学成分 环烯醚萜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吕黎明 张来宾 吕洁丽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为我国药食同源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四环三萜、多糖和植物甾醇等,具有利尿、健脾、止泻、安神、抗炎、降脂、保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炎症...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为我国药食同源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四环三萜、多糖和植物甾醇等,具有利尿、健脾、止泻、安神、抗炎、降脂、保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炎症、糖脂代谢异常等疾病。本文通过对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案例在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
6
作者 吴泽青 申远 +6 位作者 张来宾 吴娇 薛金涛 荆云 张楠 郭超 罗彪彪 《药学教育》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课程思政本土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本土案例作为生药学课程思政融合载体,能高效、巧妙地解决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引起共鸣的瓶颈问题,同时大大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本土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投入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本土案例作为生药学课程思政融合载体,能高效、巧妙地解决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引起共鸣的瓶颈问题,同时大大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本土案例教学更能结合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能极大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可为其他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课程思政 本土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药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闫福林 《药学教育》 2015年第4期43-45,共3页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药学的热情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生药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药学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提高生药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2 位作者 白素平 尹志奎 吴艳芳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49-51,共3页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组分部分。为了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标本馆、野外实习、参观中药材GAP基地、第二课堂科研训练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组分部分。为了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标本馆、野外实习、参观中药材GAP基地、第二课堂科研训练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倍半萜类环氧化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倍半萜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萜类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生物体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环氧化酶-2(COX-2)是抗炎、抗肿瘤等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其抑制剂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 倍半萜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萜类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生物体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环氧化酶-2(COX-2)是抗炎、抗肿瘤等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其抑制剂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天然倍半萜类COX-2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天然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倍半萜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本科生中开展生药学科研训练的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1 位作者 白素平 荆云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35-36,共2页
为了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在本科生中开展了一些生药学科研训练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有关生药学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药学 科研训练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药学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略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2 位作者 荆云 尹志奎 白素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6期67-69,共3页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口j。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诞...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口j。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现代化学、药物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介入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取得飞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课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来宾 吴娇 +4 位作者 吴艳芳 荆云 薛金涛 吴泽青 申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8期162-163,共2页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新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精选出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制作了104个微课,并将其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复习3个教学环节...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新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精选出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制作了104个微课,并将其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复习3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主动、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药用植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药学各论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8期22-23,共2页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各论部分内容较多,且知识结构相似,单调枯燥,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优化生药学各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药学 各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2 位作者 吴泽青 薛金涛 尹志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8期93-94,共2页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基于微课的讨论式教学"和"灵活多样的直观式教学"有机结合起...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基于微课的讨论式教学"和"灵活多样的直观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套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了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理论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8期85-86,共2页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随着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以及资源学等多学科的介入,该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来解决生药的品质评价以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生药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随着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以及资源学等多学科的介入,该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来解决生药的品质评价以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生药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目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现代生药学的理论与技术没能融入到实验教学中,这与学科的发展现状相脱节。本文基于学科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生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16
作者 李真真 吕洁丽 +1 位作者 张来宾 朱慧慧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9-1066,共8页
艾叶为中国临床常用中药材,在国内分布广泛,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目前发现艾叶中主要含有萜类、黄酮、苯丙素、芳香酸(醛)、甾体及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止血、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平喘、免疫... 艾叶为中国临床常用中药材,在国内分布广泛,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目前发现艾叶中主要含有萜类、黄酮、苯丙素、芳香酸(醛)、甾体及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止血、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平喘、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艾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吕洁丽 张来宾 +4 位作者 白素平 张涛 刘兆敏 赵杰 李卫林 《药学教育》 2019年第3期41-44,共4页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内容理论性强且知识点繁多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和难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多元化线上、线下教学法引入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通道的双向无线电能和信息同时传输系统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红丽 刘建萍 +2 位作者 范莉 张来宾 李志英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开关电源相关技术的发展,电能和信号传输逐渐从以电缆为传输媒介的传统传输方式逐渐向无线传输方向发展。对于需要在水介质中长时间工作的电气设备而言,能量供应是维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电缆进...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开关电源相关技术的发展,电能和信号传输逐渐从以电缆为传输媒介的传统传输方式逐渐向无线传输方向发展。对于需要在水介质中长时间工作的电气设备而言,能量供应是维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电缆进行物理连接的传统传输方式在水介质中运用较为不便,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共享通道的双向无线电能和信息同时传输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技术 共享通道 电能和信息同时传输 系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崇 张慧 +3 位作者 牛秉轩 张来宾 宋宇 尹志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运用于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级临床本科学生,对照组82人、研究组78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用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以病例... 目的:探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运用于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级临床本科学生,对照组82人、研究组78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用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结论:采用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药理学 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军伟 吕洁丽 张来宾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57-461,465,共6页
目的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 目的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19-cyclolart-25-en-3β,24R-diol(1)、cycloeucalenol(2)、表木栓醇(3)、(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4)、豆甾-4-烯-3α,6β-二醇(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7α)-7-methoxystigmast-5-en-3-ol(7)、β-谷甾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二十四烷酸(10)、十六烷酸(11)。其中1-3为三萜类,4-8为甾醇类,9-11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结论化合物1-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科 山药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三萜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