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下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宏燕 陈琳 +5 位作者 马晓伟 刘锡博 张月沛 全鑫 单建荣 赵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提高抗寒性的最适浓度,文章以"稻花香2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及稀释500、400、300、200、100倍木醋液喷施幼苗,昼/夜温度15℃/5℃低温环境下培养72 h,分别在冷害结束和常温... 为探究木醋液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提高抗寒性的最适浓度,文章以"稻花香2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及稀释500、400、300、200、100倍木醋液喷施幼苗,昼/夜温度15℃/5℃低温环境下培养72 h,分别在冷害结束和常温恢复第3天、第6天取样,研究低温胁迫及常温恢复期间木醋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解质渗透率,SOD、POD和CAT活性,MDA、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结束及恢复过程中,水稻幼苗各项指标在3个时间点均随木醋液浓度增加先升后降,M400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最显著。说明喷施适宜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各稀释浓度中M400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水稻 抗寒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对秸秆炭化物质产率及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宏燕 马晓伟 +8 位作者 郑涵 赵承森 全鑫 刘锡博 张月沛 单建荣 范金霞 赵伟 朱用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2,82,共9页
在300~700℃温度区间,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以每100℃为间隔,大豆秸秆以200℃为间隔,研究炭化热解,量化对比产物。结果表明,秸秆热解炭比表面积、总孔容积、pH和碱式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孔径和酸式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热解液随热... 在300~700℃温度区间,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以每100℃为间隔,大豆秸秆以200℃为间隔,研究炭化热解,量化对比产物。结果表明,秸秆热解炭比表面积、总孔容积、pH和碱式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孔径和酸式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热解液随热解温度升高,酸度降低;热解气中氢气和甲烷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热解温度平均每升高100℃,热解炭产率平均减少9.31%,热解液产率平均增加4.55%,热解气产率平均增加4.35%。玉米秸秆热解炭、热解液和热解气产率拐点分别为600、611和666℃,水稻秸秆热解炭、热解液和热解气产率拐点分别为666、600和666℃。量化参数可为优化秸秆炭化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温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孟雨田 赵承森 +6 位作者 李晓庆 徐晴晴 陈琳 马晓伟 张月沛 王宏燕 赵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0-1347,共8页
为了修复退化的黑土,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通过室外盆栽试验,在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黑土中施用质量比为0.5%、1.5%、2.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测定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A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为了修复退化的黑土,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通过室外盆栽试验,在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黑土中施用质量比为0.5%、1.5%、2.5%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测定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A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惰性有机碳(ROC)含量,研究了生物质炭对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明显增加土壤TOC、POC、MOC、HFOC、LFOC和ROC的含量,且浓度越高提升效果越明显;而WSOC的含量逐渐减小;(2)生物质炭对土壤AOC、MBC含量的影响与试验时间有关;高浓度的生物质炭会抑制土壤AOC与MBC含量,与对照相比,1.5%处理对AOC与MBC的提升最大。可以得出: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对高、低两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有机碳组分均有一定的影响;生物质炭的施入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影响比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生物质炭 有机碳组分 高有机质土 低有机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