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接种对辣椒疫病生防菌定殖、辣椒生长及诱导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晓鹿 薛泉宏 +3 位作者 郭志英 杨斌 周永强 许英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158,共8页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种处理的最大接种增率约为单接处理的5倍。(3)生防菌单独接种可使甜椒根系PPO酶活异常升高,但生防菌混接(除Act1+C、Act11+C、Act11+M1和Act11+M2外)会导致甜椒根系PPO活性降低。(4)Act1与生防真菌C、M1、M2混接和Act8与D、M1、M2混接均可明显促进甜椒根系生长。(5)在混接处理中,供试生防真菌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内定殖,但M1可促进生防放线菌在甜椒根表的定殖;供试生防放线菌均能促进真菌M2在甜椒根内的定殖。【结论】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混合接种(除Act8+D、Act11+D外)对辣椒叶片PPO活性的提高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除Act11+C、Act11+M1、Act11+M2外)对根系PPO活性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接种;混合接种不能促进生防放线菌在辣椒根内定殖,但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辣椒疫病 植物免疫 多酚氧化酶 放线菌 混合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鹿 马泽彬 许大庆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通过干预我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和2015年1-6月份骨科各240例病人的病历进行医嘱点评,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用药品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 目的通过干预我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和2015年1-6月份骨科各240例病人的病历进行医嘱点评,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用药品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评价,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构成比由66.67%下降至21.67%(P<0.01),用药品种由4种降至2种,不合理用药构成比由51.25%下降至5.77%(P<0.01)。结论经过干预后我院骨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明显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类药物 中药注射剂 干预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鹿 马泽彬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调查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某院2013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病历资料各1 000份进行点评,分别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品种、频次情况、科室用药排名等方面进行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调查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某院2013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病历资料各1 000份进行点评,分别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品种、频次情况、科室用药排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年龄以50~70岁居多,中药注射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6.30%下降至干预后的66.70%,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由干预前的23.60%下降至干预后的4.20%。结论经过干预后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得到改善,促进了医院的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 使用情况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门诊、急诊实行电子处方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鹿 马泽彬 贺罡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评价电子处方上线后对促进我院合理用药的成效。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2015年1~6月份门诊、急诊科室处方各12000张,对处方合格率、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处方上线... 目的评价电子处方上线后对促进我院合理用药的成效。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2015年1~6月份门诊、急诊科室处方各12000张,对处方合格率、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处方上线后门诊、急诊处方合格率上升(96.91%vs 98.82%),(P<0.01);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下降(18.03%vs 15.76%)、(15.18%vs 14.51%)(P<0.01),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下降5.96%(36.23%vs 30.27%)、3.50%(70.20%vs66.70%)(P<0.01)。结论电子处方上线后对规范我院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处方 抗菌药 成效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服务干预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鹿 黄明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39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与同期同类215例出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各项指标,用药频度及药费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学...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39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与同期同类215例出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各项指标,用药频度及药费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学服务后,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33.23%,无明确预防用药指征使用率下降42.23%,用药品种由以三代头孢特殊品种为首选转变为以一代头孢限制品种为优选,联合用药率下降为0,合理性用药指标较服务前均有改善,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在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服务 干预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某三甲医院降糖药物用药结构分析
6
作者 张晓鹿 马薇 +2 位作者 任全霞 谢晓敏 许大庆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59-762,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4年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探讨集采背景下降糖药物用药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4年的就诊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数据,利用结构指数分解的方法分析实施集采前后降糖药物的价格、用量及用药结构的变化。结果集采...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4年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探讨集采背景下降糖药物用药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4年的就诊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数据,利用结构指数分解的方法分析实施集采前后降糖药物的价格、用量及用药结构的变化。结果集采后胰岛素类药物金额占比增长而DDDs(用药频度)占比下降,非胰岛素类药物金额占比明显下降而DDDs占比上升;降糖药物的金额指数及价格指数明显降低,用量指数增加,用药结构指数>1。结论集采政策执行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费用降低,但降糖药物的用量增加,且用药结构呈现出使用高价药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药物 用药结构 药品费用 集中带量采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例临床病历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评价
7
作者 张晓鹿 马泽彬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1例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1例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53.93%与46.07%),<10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分别为38例(19.90%)和60例(31.4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192例,78.05%),抗菌药物发生ADR最多(130例,52.8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7例,42.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ADR发生与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等有关,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 被引量:44
8
作者 周永强 薛泉宏 +4 位作者 杨斌 张晓鹿 许英俊 郭志英 林超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生防放线菌Act1接入西瓜育苗基质后,西瓜根域细菌数量较对照提高3.3%-1 263.2%,其中西瓜根表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22.2%-867.7%;放线菌数量提高17.8%-478.4%;真菌数量减少29.2%-45.2%,其中接种5.0 g/kg放线菌制剂处理西瓜根区和根表土壤中镰刀菌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5%和60%;细菌/放线菌较对照提高75.4%-369.5%。接种100 d后,西瓜根域土壤中Act1活菌数量仍然高达10^6g^-1以上。【结论】生防放线菌Act1具有较好的定殖稳定性,能够促使西瓜根域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可在西瓜根域形成含有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可抗御西瓜枯萎菌等土传病害致病菌的生物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西瓜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放线菌 微生物区系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放线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对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许英俊 薛泉宏 +6 位作者 邢胜利 周永强 张晓鹿 郭志英 杨斌 林超峰 孙敬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153,共8页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ct12对尖孢镰刀菌外的4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Act1对尖孢镰刀菌和草莓疫霉有拮抗作用。②生防菌剂接种促生作用明显,对根系生长的刺激效应尤为显著。在拌土接种育苗处理中,草莓根系及茎叶重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2.4%~265.6%和53.6%~64.4%。③生防菌接种后可提高草莓新叶和根系PPO活性,产生诱导抗性;根系PPO活性增幅大于叶片。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处理中,草莓新叶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5.9%和16.9%;草莓粗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21.4%和35.0%,细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31.3%和26.3%。由此得出结论:供试生防菌在皿内能抑制草莓常见土传病病原菌生长;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条件下均能显著促进草莓根系发育及茎叶生长,并使草莓产生诱导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生物防治 放线菌 拮抗 生物量 PPO活性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放线菌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及对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许英俊 薛泉宏 +6 位作者 邢胜利 周永强 张晓鹿 郭志英 杨斌 林超峰 孙敬祖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每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 采用琼脂块法、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生物试验及PPO活性测定法研究供试放线菌对病原菌的皿内拮抗作用、对草每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对5种草莓土传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11对5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ct12对尖孢镰刀菌外的4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Act1对尖孢镰刀菌和草莓疫霉有拮抗作用。②生防菌剂接种促生作用明显,对根系生长的刺激效应尤为显著。在拌土接种育苗处理中,草莓根系及茎叶重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2.4%~265.6%和53.6%~64.4%。③生防菌接种后可提高草莓新叶和根系PPO活性,产生诱导抗性;根系PPO活性增幅大于叶片。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处理中,草莓新叶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5.9%和16.9%;草莓粗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21.4%和35.0%,细根PPO活性提高幅度均值分别为31.3%和26.3%。由此得出结论:供试生防菌在皿内能抑制草莓常见土传病病原菌生长;在拌土育苗和蘸根盆栽条件下均能显著促进草莓根系发育及茎叶生长,并使草莓产生诱导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生物防治 放线菌 拮抗 生物量 PPO活性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苗床接种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志英 薛泉宏 +3 位作者 张晓鹿 杨斌 许英俊 周永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165,170,共8页
【目的】研究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真菌F、放线菌Act 2和Act 8为供试生防菌,采用苗床拌土法接种辣椒,平皿涂抹法测定各处理辣椒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微生物数量,小区试验研究接种生防菌对辣... 【目的】研究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真菌F、放线菌Act 2和Act 8为供试生防菌,采用苗床拌土法接种辣椒,平皿涂抹法测定各处理辣椒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微生物数量,小区试验研究接种生防菌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苗床拌土接种2株生防放线菌和1株生防真菌制剂:(1)可明显增加辣椒根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改变根域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促使辣椒根域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其中接种生防真菌F后,小区辣椒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6.7%和46.2%,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B/F、A/F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7.7%和72.2%。(2)显著增加辣椒根表土壤芽孢杆菌数量,减少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根表芽孢杆菌数量增幅和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降幅分别为7.5%-246.8%和11.9%-74.5%。(3)显著增加了辣椒根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明显;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2后,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314.8%,409.1%和77.3%。(4)显著提高了小区辣椒产量,其中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8后,鲜椒总产量较对照增加了48.8%。苗床接种生防菌后,在辣椒收获期,小区辣椒根区、根表土壤中仍有大量生防放线菌检出(10^5-10^6g^-1),表明接入的生防菌可在辣椒根区土壤中长时间定殖、存活,持续发挥生防作用。【结论】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可显著改变辣椒根域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苗床拌土接种育苗是一种可用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接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辣椒疫病 苗床接种 根域微生态 生防放线菌 生防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斌 薛泉宏 +4 位作者 陈占全 周永强 张晓鹿 许英俊 郭志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098,共8页
采用稀释平皿分离测数及琼脂块法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波处理能显著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高有机质土壤放线菌总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处理3~15min,GA及HA培养基上放线菌总... 采用稀释平皿分离测数及琼脂块法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波处理能显著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高有机质土壤放线菌总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处理3~15min,GA及HA培养基上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提高8.3%~92.6%及24.4%~108.5%;处理18~24min,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降低了62.1%~78.8%及41.4%~79.8%.微波处理对低有机质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2)微波处理对可培养放线菌种类有明显影响.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高有机质土壤中新出现的放线菌种类呈先增后减趋势.处理3~24min,GA与HA培养基上新出现放线菌种类占放线菌总种类的比例为62.5%~85.7%与66.7%~83.3%,新出现了原小单孢菌属、链轮丝菌属等稀有放线菌属;链霉菌类群也有明显变化.低有机质土壤具有类似趋势.3)微波处理对可培养放线菌中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占供试放线菌总株数的比例也有明显影响.微波处理6、9和15min,拮抗性放线菌株数所占比例分别较对照提高66.7%、66.7%和83.3%,其中新出现的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分别占拮抗性放线菌总株数的70.0%,90.0%和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放线菌 分离 拮抗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沙珠玉人工植被系统土壤放线菌生态分布及拮抗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斌 薛泉宏 +5 位作者 陈占全 郭志英 张晓鹿 周永强 许英俊 孙德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94-1701,共8页
为探索人工植被重建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青海沙珠玉地区植被重建后沙土中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拮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干旱沙地植被重建和覆盖度的提高: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退耕还草地土... 为探索人工植被重建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青海沙珠玉地区植被重建后沙土中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拮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寒干旱沙地植被重建和覆盖度的提高: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退耕还草地土壤中放线菌总数较沙地提高145.4%,小单孢菌数量约为沙地的6倍;拮抗性放线菌平均筛出率大幅度增加,退耕还草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天然草地土壤中抗细菌放线菌及林地土壤中抗病原真菌放线菌的平均筛出率约分别为沙地的2、3.2及1.5倍;地表植被盖度与土壤养分对放线菌数量以及拮抗性放线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以及鲜草产量与放线菌总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机质含量、鲜草产量与拮抗性放线菌株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植被盖度、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盐以及速效钾含量与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小单孢菌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珠玉 人工植被 放线菌 微生物生态 拮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自体骨与羟基磷灰石混合物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大勇 杜宁 +2 位作者 刘月娥 张晓鹿 王思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与人下颌骨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取人下颌骨外斜线自体骨后,与HAP按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A组为自体骨/HAP=2/1,B组为自体骨/HAP=1/1,C组为自体骨/HAP=1/2,D组为自...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与人下颌骨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取人下颌骨外斜线自体骨后,与HAP按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A组为自体骨/HAP=2/1,B组为自体骨/HAP=1/1,C组为自体骨/HAP=1/2,D组为自体骨/HAP=1/4,E组为单纯HAP。5组混合物分别植入6只8周龄的裸鼠皮下。植入8周后切取标本,分别行硬组织切片,苦味酸染色后统计新骨形成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异位新骨形成面积分别为A组9.1%,B组16.1%,C组6.1%,D组3.8%,E组1.3%。B组新骨形成面积最多,E组最少。B组与其他4组相比,各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D组和E组相比,新骨形成无显著差异(P﹥0.05)。HAP残留率与新骨形成面积呈反比,E组最多(30.3%),而A组材料残留率最小(16.3%)。结论:8周内,裸鼠皮下人自体骨与HAP混合后有助于HAP新骨的形成,最佳比例为1:1,可作为临床上牙种植时上颌窦外提升植人工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 自体骨 异位成骨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明霞 张晓鹿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54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的出院病人,其中2010年9~11月239例为非干预组,2011年9~11月215例为干预组,非干预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临床药师...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54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的出院病人,其中2010年9~11月239例为非干预组,2011年9~11月215例为干预组,非干预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临床药师下病房跟随临床医师查房,为医师提供用药指导,对二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使用时间、使用的各项合理性指标、使用前6位的品种与频次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术前0.5~2h内给药率较干预前提高32.57%,24h内给药率较干预前提高83.75%,用药平均天数较干预前提高4.63d,合理性用药的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提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提高了临床医师用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干预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方颗粒剂对失眠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泽彬 王书玉 +2 位作者 闫欣 张晓鹿 许大庆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观察睡眠方颗粒剂对失眠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睡眠方水丸组和睡眠方颗粒剂组。除正常组外,建立其它3组大鼠失眠模型,腹腔注射350 mg/(kg·d)对氯苯丙氨酸(PCPA... 目的观察睡眠方颗粒剂对失眠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睡眠方水丸组和睡眠方颗粒剂组。除正常组外,建立其它3组大鼠失眠模型,腹腔注射350 mg/(kg·d)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成功后,睡眠方水丸组和睡眠方颗粒剂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同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体质量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睡眠方颗粒剂组大鼠经治疗后一般状况和体质量均得到改善,大鼠脑组织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睡眠方水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方颗粒剂可改善失眠大鼠模型一般状态和体质量,对大鼠脑组织5-HT和DA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方颗粒剂 睡眠方水丸 失眠 脑组织5-HT 脑组织DA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罗红霉素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仙彬 张晓鹿 +1 位作者 贺罡 李锋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为建立一种实用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含量的方法,以安捷仑ZORBAX Eclipse XDB—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02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选择210nm为检测波长。结果,罗红霉素的浓度在1.600... 为建立一种实用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含量的方法,以安捷仑ZORBAX Eclipse XDB—C18柱为色谱柱、乙腈-0.02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5,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选择210nm为检测波长。结果,罗红霉素的浓度在1.600—102.4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7,平均回收率为98.5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实用,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罗红霉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德臣 李汉元 张晓鹿 《中国健康教育》 2001年第9期578-578,共1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专科学校新生开设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
19
作者 张生华 张晓鹿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5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专科学校 入学新生 健康教育课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工程中的GPS系统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鹿 潘雪 《科技风》 2020年第19期78-79,共2页
基于ITS战略背景,GPS技术的整体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多个行业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现如今我国交通规模持续扩大,GPS技术也得到了更好地应用。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做好分析工作,通过合理的措施,确保GPS技术的特点能够全部展现出来。... 基于ITS战略背景,GPS技术的整体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多个行业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现如今我国交通规模持续扩大,GPS技术也得到了更好地应用。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做好分析工作,通过合理的措施,确保GPS技术的特点能够全部展现出来。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交通运输工程中的GPS技术,探讨了GPS技术的主要优势,并对于实际应用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系统 交通运输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