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组织工程中传统与仿生支架结构设计的差异
1
作者 赵越 许燕 +4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陈宇彤 靳正阳 印治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58-3468,共11页
背景:多孔支架作为新骨生长的临时基质在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多孔支架的结构设计是骨修复过程中的研究重点。目的:综述传统支架(规则、均匀的支架)和仿生支架(不规则、不均匀的支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检索中... 背景:多孔支架作为新骨生长的临时基质在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多孔支架的结构设计是骨修复过程中的研究重点。目的:综述传统支架(规则、均匀的支架)和仿生支架(不规则、不均匀的支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EI等数据库,选取2008年1月至2024年3月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骨小梁,传统支架,骨修复,三周期极小曲面”,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bionic scaffolds,bone trabeculae,traditional scaffolds,bone repair,TPMS”。最终纳入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支架的结构设计是实现骨修复和骨再生的关键,骨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传统的规则多孔支架因简单的制造流程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类支架往往缺乏生物活性,难以模拟自然骨组织的复杂微环境,限制了其在促进细胞增殖和骨再生方面的能力。相反,仿生支架通过模拟自然骨组织的结构特征,提供了更适宜的生理微环境,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新骨的形成,为骨缺损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仿生支架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长期稳定性等因素仍需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仿生支架 骨小梁 传统支架 骨修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拓扑优化 结构设计 单胞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的设计及力学性能
2
作者 朱文博 张旭婧 +1 位作者 许燕 石欣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49-3457,共9页
背景:现阶段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弹性模量与天然骨软骨相差较大,植入人体后会引起应力遮蔽现象,从而导致植入物松动变形,影响骨软骨组织修复。轴向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可与人体骨软骨组织孔隙率及弹性模量相匹配,为骨软骨支架设... 背景:现阶段骨软骨一体化支架的弹性模量与天然骨软骨相差较大,植入人体后会引起应力遮蔽现象,从而导致植入物松动变形,影响骨软骨组织修复。轴向三周期极小曲面晶胞梯度支架可与人体骨软骨组织孔隙率及弹性模量相匹配,为骨软骨支架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目的:研究不同晶胞种类和孔径结构对晶胞梯度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Gyroid(G)型、Diamond(D)型Primitive(P)型3种基础晶胞,通过三周期极小曲面数学建模,在梯度区域使用不同尺寸、不同种类晶胞,共计构建6种晶胞梯度支架(G-2P-4D、P-2D-4G、D-2P-4D、G-2D-4P、P-2G-4D、D-2G-4P),进行力学实验及仿真模拟实验,评估支架的力学性能,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支架内流体的流动性能参数。结果与结论:有限元力学仿真和轴向压缩实验表明,P-2G-4D型与P-2D-4G型梯度支架的弹性模量相较高,分别为148.67 MPa和152.1 MPa,能够承受较高的轴向载荷,提高植入物的力学稳态;D-2P-4G型梯度支架应力分布最为均匀,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使得连接函数区域均能够有效传递应力,减少应力遮蔽;G-2D-4P型梯度支架流动速率变化最小,为0.10-0.48 mm/s,渗透率较高,有利于植入后体液在支架内部流动。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晶胞梯度支架设计为骨软骨支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仿真分析结果也为支架植入人体后的骨整合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晶胞梯度 连接函数 骨软骨支架 力学性能 流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及同轴载盐酸米诺环素骨支架抑菌性能的评价
3
作者 曹怡静 魏岁艳 +5 位作者 赵帅 李冬瑶 魏琴 张旭婧 许燕 徐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7-1553,共7页
背景:由于单轴骨支架的药物缓释速率不稳定,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寻求多结构复合型打印方式,目前有将载药缓释系统与骨移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同轴载药骨支架,其在植入体内后不仅替代了缺损骨,还可缓慢释放药物,为植入部位提供一个利于成骨的... 背景:由于单轴骨支架的药物缓释速率不稳定,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寻求多结构复合型打印方式,目前有将载药缓释系统与骨移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同轴载药骨支架,其在植入体内后不仅替代了缺损骨,还可缓慢释放药物,为植入部位提供一个利于成骨的微环境。目的:探讨并评价单轴及同轴载盐酸米诺环素骨支架的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分别制备单轴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单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同轴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同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分别命名为S1、S2、T1、T2,表征支架的形态、孔隙率、降解性能、体外缓释性能及细胞毒性。将4种骨支架浸泡于PBS中制备不同时间点(1,3,5,7,14,21,28 d)的浸提液,再将定性滤纸片置入浸提液中浸提24 h,将滤纸片分别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酸杆菌共培养72 h,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4组支架的抑菌作用。结果与结论:①支架表征:4组支架均成型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S1、S2组微观丝材表面致密且光滑,T1、T2组微观丝材表面呈现粗糙状,孔隙率大小在40%-47%之间,均满足骨支架的要求;与S2比较,T2的缓释时间更长,且药物缓释浓度长期处于1-10μg/mL之间,更有利于抑菌及成骨;体外浸泡于PBS中10周,同轴打印骨支架的降解速率快于对应的单轴打印骨支架,并且同轴载药支架的降解率低于同轴不载药组;将4组支架浸提液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显示细胞增殖率均大于75%,均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②支架抑菌作用:S1、T1不具有抑菌性能,S2、T2具有抑菌性能,在第28天的浸提液下,S2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酸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T2组(P<0.05);③结果表明:同轴载米诺环素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及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组织工程 载药支架 盐酸米诺环素 种植体周围炎 同轴支架 单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旭婧 于林清 贾志斌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98-103,共6页
近年来苜蓿种质资源的数量急剧增加,为苜蓿的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给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构建一个苜蓿的核心种质势在必行。系统地阐述了苜蓿核心种质的构建、管理和利用,论述了快... 近年来苜蓿种质资源的数量急剧增加,为苜蓿的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给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构建一个苜蓿的核心种质势在必行。系统地阐述了苜蓿核心种质的构建、管理和利用,论述了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民航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旭婧 韩松臣 钟育鸣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9年第3期87-91,106,共6页
针对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估指标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不确定型层次分析,以区间数代替确定值对两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建立区间数判断矩阵。建立了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价体系,并采用参数表法来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 针对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估指标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不确定型层次分析,以区间数代替确定值对两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建立区间数判断矩阵。建立了空管运行管理风险评价体系,并采用参数表法来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反模糊化,确定空管运行安全的评估等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能够反映空管运行管理的实际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管 风险评估 区间数判断矩阵 分析分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
6
作者 张旭婧 周建平 +1 位作者 李晓娟 李志磊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科技论文作为研究成果产出的主要载体,对理工科研究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论文针对理工类研究生存在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普遍现象,以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为切入点,从提升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对研... 新工科背景下,科技论文作为研究成果产出的主要载体,对理工科研究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论文针对理工类研究生存在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普遍现象,以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为切入点,从提升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对研究生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探讨了科技论文阅读与论文撰写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 创新思维 知识整合 写作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苜蓿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于林清 汪慧 +2 位作者 张旭婧 贾志斌 张利军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和杂花苜蓿(M.varia)为试验材料,从形态学水平对苜蓿的遗传变异以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变异十分丰富,叶面积和叶宽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节间数和节间长...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和杂花苜蓿(M.varia)为试验材料,从形态学水平对苜蓿的遗传变异以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变异十分丰富,叶面积和叶宽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节间数和节间长度两个指标与叶形态指标没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指标大多数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态学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于叶宽、主茎长、节间数、节间长、叶型指数。不同类型苜蓿的总变异依次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形态学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生产性能与持久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林清 张旭婧 云锦凤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71-75,共5页
通过对58份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再生性、持久性和产草量在呼和浩特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部参试材料与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秋眠级和再生性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而在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再生性和秋眠级相... 通过对58份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再生性、持久性和产草量在呼和浩特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部参试材料与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秋眠级和再生性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而在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再生性和秋眠级相关性很小。2)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的持久性与秋眠级负相关,但是在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秋眠级和持久性相关性很小。3)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负相关;在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正相关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秋眠级 产草量 再生性 持久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D-S证据理论在液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旭婧 董增寿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针对液压系统出现故障隐蔽性强、可变性强的问题,给出基于修正的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时空域信息融合方法。通过测试待诊断部分的压力、温度、流量并结合经验值,得到各部分信度函数分配,根据D-S组合、决策规则,对多... 针对液压系统出现故障隐蔽性强、可变性强的问题,给出基于修正的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时空域信息融合方法。通过测试待诊断部分的压力、温度、流量并结合经验值,得到各部分信度函数分配,根据D-S组合、决策规则,对多个传感器多个测量周期的时空域信息进行融合,识别出故障部分。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证据高度冲突时仍有效果并有效防止了指数爆炸现象,算法简单,能准确定位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修正的D-S 据理论 时空域 信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容量评估中仿真飞机流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育鸣 韩松臣 张旭婧 《交通与计算机》 2008年第6期120-123,142,共5页
为了提高机场及终端区容量评估的计算精度,以机场实际航班运行数据库为基础,讨论了仿真飞机流的数据构成,提出了飞机流的仿真思路、模块结构设计和仿真流程,构建了飞机流生成模型。为保证航空器运行的"单列不可超车"性和最小... 为了提高机场及终端区容量评估的计算精度,以机场实际航班运行数据库为基础,讨论了仿真飞机流的数据构成,提出了飞机流的仿真思路、模块结构设计和仿真流程,构建了飞机流生成模型。为保证航空器运行的"单列不可超车"性和最小运行间隔要求,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机头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的假设检验,并采用素数模积式发生器和逆变法保证了仿真过程的随机性,编程实现了随机飞机流的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是可行的,实现了统计意义上机头距概率分布类型的优化,为容量仿真评估提供了较为理想且准确的仿真飞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飞机流 计算机仿真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发展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旭婧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第30期19-20,共2页
现代性是现代化运动的产物,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过度强调个人利益得失,导致社会片面发展。现代性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善于发挥... 现代性是现代化运动的产物,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过度强调个人利益得失,导致社会片面发展。现代性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善于发挥制度优势和后优势,必须在吸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教训,促进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的发展。文章主要从我国的角度谈论现代性建构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现代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电活性生物材料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莹 许燕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王恪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523-5530,共8页
背景:多项研究证明人体组织与生物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深入研究材料在细胞和组织电学微环境建立方面的研究是实现缺损组织完美修复与再生的突破点。目的:综述电活性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Wiley Onlin... 背景:多项研究证明人体组织与生物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深入研究材料在细胞和组织电学微环境建立方面的研究是实现缺损组织完美修复与再生的突破点。目的:综述电活性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及万方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发表的关于电活性生物材料(导电聚合物,压电材料,碳基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及应用中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电活性生物材料,导电聚合物,压电材料,碳基材料,组织工程”,对应的英文检索词为“electroactive biomaterials,composite materials,piezoelectric materials,carbon-based 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结果与结论:电活性生物材料具备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信号传导能力,可弥补现今生物材料在调控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方面的缺陷,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诸如降解性能较差、力学性能欠佳等缺点,制约了其应用。因此需充分掌握电活性生物材料的特性及优缺点,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仿生天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提供良好的电生理微环境,最终智能地调控细胞分化与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活性生物材料 导电聚合物 压电材料 碳基材料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对骨组织工程支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欣欣 许燕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胡国玉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及制备对支架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同单一聚乙烯醇凝胶相比,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凝胶不仅可以增加支架所承受应力而且可以提高支架韧性。研究证明,使用水浴加热方法,将丝素蛋白粉末与聚乙烯醇晶粒按照1∶4混合加热,... 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及制备对支架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同单一聚乙烯醇凝胶相比,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凝胶不仅可以增加支架所承受应力而且可以提高支架韧性。研究证明,使用水浴加热方法,将丝素蛋白粉末与聚乙烯醇晶粒按照1∶4混合加热,制成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再与羟基磷灰石充分混合,基于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试验试样。压缩试验测量最大压缩强度为31.2 MPa,弹性模量为11.07 MPa,最大总变形低于单一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试样,且压缩时不易发生断裂及粉碎,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电镜实验观察得到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材料试样孔径为15~350μm,微孔分布均匀且连通性较好。水浴加热后的丝素蛋白-聚乙烯醇(1∶4)复合凝胶与羟基磷灰石按照1.5∶1混合时,3D打印复合材料支架成形好,无丝材膨胀,孔隙明显。使用此方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孔径大小利于负重部位骨缺损修复及骨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凝胶 组织工程支架 3D打印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SF/PVA/HA复合骨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田田 许燕 +1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9-414,423,共7页
寻找理想的骨修复生物材料是治疗骨缺损疾病的首要任务,本研究选择丝素蛋白(SF)、聚乙烯醇(PVA)和羟基磷灰石(HA)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修复材料。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出材料最佳配比:SF溶液浓度为3%、SF与PVA质量比为1∶5、SF/PVA水凝胶与HA... 寻找理想的骨修复生物材料是治疗骨缺损疾病的首要任务,本研究选择丝素蛋白(SF)、聚乙烯醇(PVA)和羟基磷灰石(HA)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修复材料。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出材料最佳配比:SF溶液浓度为3%、SF与PVA质量比为1∶5、SF/PVA水凝胶与HA的比为1.6 mL∶1 g;此条件下,骨支架的机械性能最佳。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多孔骨支架,研究骨支架的结构形貌,分析支架材料的复合机理,利用体外细胞实验评估复合材料毒性。结果显示,骨支架成型效果好,孔连通性好,孔隙率高于55%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SF与PVA形成复合凝胶过程中SF分子和PVA分子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有良好的结合性,而SF/PVA凝胶与HA为简单物理混合无相互作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生长良好,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SF/PVA/HA骨支架的机械与生物性能满足松质骨的要求,对治疗骨缺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羟基磷灰石 正交试验 3D打印 骨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异烟肼载药微球支架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浩 周建平 +1 位作者 许燕 张旭婧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解决现阶段骨支架载药量难以控制、微球与多孔骨支架结合强度较低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挤出沉积式3D打印法和冷冻干燥法将丝素微球与羟基磷灰石支架相结合,制备出搭载异烟肼药物微球的复合支架。因为不同微球含量对支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为解决现阶段骨支架载药量难以控制、微球与多孔骨支架结合强度较低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挤出沉积式3D打印法和冷冻干燥法将丝素微球与羟基磷灰石支架相结合,制备出搭载异烟肼药物微球的复合支架。因为不同微球含量对支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实验在定量控制支架内药物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微球的含量研究支架的缓释、降解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丝素微球不仅能使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降解速度加快,而且可以延长释药时间和减少药物释放量,但微球含量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架力学性能。因此,利用挤出沉积式3D打印法定量控制支架中载药微球含量,对微球与支架的结合、骨支架的药物控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支架 3D打印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骨组织工程支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钟毓 许燕 +1 位作者 张旭婧 海几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共5页
为使抗骨结核药物在病灶区长期维持一定浓度,并促进术后缺损处的骨修复,应用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丝素蛋白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结合自制机械式挤出装置制备同轴梯度骨组织工程支架。为使骨组织工程支架顺利植入体内,且保证支架负载的药... 为使抗骨结核药物在病灶区长期维持一定浓度,并促进术后缺损处的骨修复,应用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丝素蛋白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结合自制机械式挤出装置制备同轴梯度骨组织工程支架。为使骨组织工程支架顺利植入体内,且保证支架负载的药物持续缓慢地释放,现对药物载体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降解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降解10周后,无丝素蛋白的单轴支架的降解率为40.14%,同轴骨组织工程支架降解率为28.15%,说明复合丝素后降解速率明显变缓,这为药物长期释放提供可能。降解10周后,降解液pH值为6.8,溶液呈弱酸性。高倍扫描电镜图显示同轴骨组织工程支架微孔结构分布均匀,孔径尺寸随降解时间延长不断变大,可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力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同轴骨组织工程支架降解10周后抗压强度是12.61MPa,满足人体松质骨承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 同轴 丝素蛋白 降解速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田田 许燕 +2 位作者 陈慧明 张旭婧 谭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15-1521,共7页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 背景:目前治疗骨关节结核最常选择的方案是口服和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易产生耐药结核菌株和药物不良反应,病灶处局部药物浓度较低。可降解载药微球置埋在病灶处能够定点给药,延缓药物释放并控制释药速率,对治疗骨关节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目的:设计正交实验对负载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制备出形貌圆整、粒径均匀、载药率和包封率高的缓释微球,并探究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负载利福平的丝素蛋白微球。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搅拌转速(300,500,700,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1∶1,2∶1,4∶1,6∶1)、水油体积比(1∶6,1∶8,1∶10,1∶12)、乳化剂含量(2%,4%,6%,8%)及温度(25,35,45,55℃)对载药微球粒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为:搅拌转速为900 r/min,异丙醇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6,司盘80浓度为2%,温度为5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成球效果好,微球粒径约为11.18μm,载药量为10.56%,包封率为42.78%,在144 h内累计释药率为68.4%,释药速率持续平稳,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丝素蛋白 微球 载药微球 正交实验 乳化溶剂蒸发法 载药率 包封率 累积释药率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及实验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光元 许燕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旭婧 徐国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71,共5页
基于活塞挤压沉积成型方式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能够实现多种材料、速度可控、高精度的制备过程。使用材料为羟基磷灰石(HA)、聚乙烯醇(PVA)及加入适量丝素蛋白(SF),制备确定浓度聚乙烯醇材料,制备时按照HA∶SF为4∶1比例加入丝素蛋白,... 基于活塞挤压沉积成型方式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能够实现多种材料、速度可控、高精度的制备过程。使用材料为羟基磷灰石(HA)、聚乙烯醇(PVA)及加入适量丝素蛋白(SF),制备确定浓度聚乙烯醇材料,制备时按照HA∶SF为4∶1比例加入丝素蛋白,提高骨支架生物相容性。分析活塞运动速度、喷嘴挤出速度及运动平台速度的相互匹配,喷嘴距离运动平台高度,羟基磷灰石(HA)、聚乙烯醇(PVA)和丝素蛋白(SF)的配比等一系列工艺参数对于骨支架成型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解决了成形过程中成型材料堆积、呈螺旋状、拉丝及断丝问题,通过合理配比,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丝材表面裂纹及材料坍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支架 羟基磷灰石 活塞挤压沉积成型 丝素蛋白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载药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朝瑞 许燕 +1 位作者 熊莹 张旭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67-3473,共7页
背景:重度骨结核治愈率低且需要长期服药,但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大。将载药缓释微球定量置于病灶处不仅可以确保药物浓度和精准治疗,还能有效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目的:优化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 背景:重度骨结核治愈率低且需要长期服药,但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大。将载药缓释微球定量置于病灶处不仅可以确保药物浓度和精准治疗,还能有效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目的:优化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利福平微球,在确定丝素蛋白浓度3.5%、水油比为1∶6、司盘80与石蜡比1∶10、温度为50℃、利福平与药物载体溶液比50mg∶1mL作为定量的前提下,考察不同搅拌速度(200,500,800 r/min)、不同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1∶1、4∶1、6∶1)及不同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0.1%,0.25%,0.5%)条件下制备出载药微球的微观形貌、载药率和包封率,确定较佳的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500 r/min制备的微球大小均匀,成球性较好;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制备的微球成球效率较好;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制备的微球成球率较高。(2)综合载药率和包封率检测结果,再结合氧化石墨烯/丝素蛋白微球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在搅拌速度500 r/min、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4∶1、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丝素溶液溶质比为0.1%的条件下制备微球,微球的成球率高,载药量为13.5%,包封率为61%,并且该微球在体外可稳定释放药物,在96 h内累计释药量约为67.3%,药物缓控释过程由扩散和溶蚀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丝素蛋白 载药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载药量 包封率 累积释药率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信息融合在液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雒明哲 张旭婧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2年第6期9-12,共4页
针对恶劣工作环境下多传感信息融合识别效果差和D-S证据理论中证据难获取的问题,在组建有效的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JDL模型并根据数据融合分级处理思想,数据层采用自适应加权最小平方估计法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特征提取,特征层通... 针对恶劣工作环境下多传感信息融合识别效果差和D-S证据理论中证据难获取的问题,在组建有效的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JDL模型并根据数据融合分级处理思想,数据层采用自适应加权最小平方估计法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特征提取,特征层通过多并行PSO-Hopfield网络的联想记忆功能进行局部诊断,决策层根据修正的D-S证据理论进行时空域融合,并且每级和最终诊断之间都有直接数据通信和反馈,使得知识库信息能为数据挖掘进行知识发现作必要的数据储备。通过仿真结果可知:该数据融合系统容错性强、能综合利用传感器信息并准确定位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Hopfield神经网络 修正的D-S证据理论 故障诊断 多传感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