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测量甲状腺含碘量的研究与碘缺乏病的监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新船 孙吉林 +4 位作者 刘秋芝 周荣华 吴育锦 赵庆秋 钱佐林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8年第4期201-203,共3页
为了探讨监测IDD的新方法,作者测量了335例正常人的甲状腺组织CT值,与尿碘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1)甲状腺内碘浓度与尿碘呈正相关,反映碘的摄入量及体内碘的总储存量,正常人甲状腺内碘浓度在0.32mg/ml以上。(2)可用经验公式:碘浓度=(CT... 为了探讨监测IDD的新方法,作者测量了335例正常人的甲状腺组织CT值,与尿碘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1)甲状腺内碘浓度与尿碘呈正相关,反映碘的摄入量及体内碘的总储存量,正常人甲状腺内碘浓度在0.32mg/ml以上。(2)可用经验公式:碘浓度=(CT值-60)/25(mg/ml)计算甲状腺内碘浓度。可见利用CT机对门诊病人附带观察甲状腺内碘含量,简便易行,比其它方法能更准确测定体内碘水平,可作为IDD的监测方法,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甲状腺 CT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甲状腺的CT测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船 刘连祥 王连庆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7-178,共2页
传统的甲状腺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是同位素扫描、γ—照相、B超及χ—线等,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的防治实践中,应用B超测量甲状腺体积已屡见报道,而用CT测量正常人甲状腺体积报道较少。CT因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清楚显示甲状腺... 传统的甲状腺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是同位素扫描、γ—照相、B超及χ—线等,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的防治实践中,应用B超测量甲状腺体积已屡见报道,而用CT测量正常人甲状腺体积报道较少。CT因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清楚显示甲状腺形态、大小及同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实质内肿瘤、囊肿、钙化等病变的定位定性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为了更好地应用CT做甲状腺检查,本文测量了一组正常成人甲状腺在CT图像上的表现,以供临床、碘缺乏病防治科研、监测及用其它方法检测甲状腺大小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CT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吉林 刘连祥 +2 位作者 吴育锦 吴晶 张新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42岁,平均157岁。本组病例发病部位1例位于硬膜外,16例位于髓外硬膜...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42岁,平均157岁。本组病例发病部位1例位于硬膜外,1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7例位于脊髓内,病灶位于胸段3例,脊髓圆锥内7例,脊髓圆锥水平髓外硬膜下3例,马尾11例。其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13例,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T2WI高信号15例,等高信号7例,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在22例增强扫描的病人中,5例病灶边缘呈轻度增强,1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变化。3例病灶边缘可见脂肪信号。14例合并有先天畸形。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无变化或呈病灶边缘轻度增强,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先天畸形。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可与其它椎管内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磁共振成像 椎管内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蓉辉 李宝山 +2 位作者 刘卫刚 陈英敏 张新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扫描层厚5mm,螺距1.15mm,重建层厚1.0mm,重叠30%。造影剂剂量90~100ml,注射速率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扫描层厚5mm,螺距1.15mm,重建层厚1.0mm,重叠30%。造影剂剂量90~100ml,注射速率3ml/s,高压注射器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0s,对全部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使下肢血管清晰显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103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动脉闭塞64例,动脉狭窄32例,动脉瘤4例,3例未见异常。4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现与CTA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叶玉芳 张人姝 +2 位作者 张华宁 张新船 吴育锦 《河北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46-347,F003,共3页
CT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叶玉芳,张人姝,张华宁,张新船,吴育锦随着经济及交通的发展,腹部外伤也不断增多.在CT普遍使用之前,四腔穿刺被作为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主要手段.... CT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叶玉芳,张人姝,张华宁,张新船,吴育锦随着经济及交通的发展,腹部外伤也不断增多.在CT普遍使用之前,四腔穿刺被作为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CT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创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碘饮水对居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华 张新船 +8 位作者 陶跃华 杨世明 陈一新 刘秋芝 魏彩英 王书义 赵敬忠 张志国 丰俊岚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2期77-80,共4页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环境中碘含量的高低对垂体和甲状腺轴功能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我们进行了高碘饮水对正常人垂体和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1.调查地点:将饮水含碘量超过20υg/L的村庄作为高碘饮水地区...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环境中碘含量的高低对垂体和甲状腺轴功能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我们进行了高碘饮水对正常人垂体和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1.调查地点:将饮水含碘量超过20υg/L的村庄作为高碘饮水地区,高碘调查点选在河北省中部、南部和东部的7个自然村和一个国营农场。同时选河北省中部、南部和东部的3个村庄为对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碘饮水 垂体功能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及腹膜后巨大恶性脊膜瘤一例
7
作者 陈英敏 孙吉林 张新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9-179,共1页
硬膜外及腹膜后巨大恶性脊膜瘤一例陈英敏孙吉林张新船患者女,8岁。腰痛4个月,发现腹部肿块半个月,不能走路4天。MRI检查:矢状位平扫示:平T12~L3椎体椎管内偏左侧可见一近梭形软组织影,长约6cm,其内信号不均匀,... 硬膜外及腹膜后巨大恶性脊膜瘤一例陈英敏孙吉林张新船患者女,8岁。腰痛4个月,发现腹部肿块半个月,不能走路4天。MRI检查:矢状位平扫示:平T12~L3椎体椎管内偏左侧可见一近梭形软组织影,长约6cm,其内信号不均匀,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图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水源性高碘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永宁 张新船 +2 位作者 于志恒 郭春和 陈新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0-241,共2页
1821年Coindet等首先报告在用碘化物治疗甲状腺肿后引起了甲亢。此综合征后称碘诱发甲亢(iodine-induced thyrotoxicosis,IIT),亦称碘甲亢(iod-basedow)。嗣后世界各地相继有应用加碘食盐、加碘面包、含碘药物及X线造影剂后发生IIT的报... 1821年Coindet等首先报告在用碘化物治疗甲状腺肿后引起了甲亢。此综合征后称碘诱发甲亢(iodine-induced thyrotoxicosis,IIT),亦称碘甲亢(iod-basedow)。嗣后世界各地相继有应用加碘食盐、加碘面包、含碘药物及X线造影剂后发生IIT的报告。但水源性高碘诱发甲亢罕有报告,现将我们在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流行区河北黄骅县发现的甲亢病例作一初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性高碘 甲亢 病因
全文增补中
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吉林 张新船 +2 位作者 张华宁 刘连祥 吴育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1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1)脂肪瘤(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1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1)脂肪瘤(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转变为低信号。(2)皮样囊肿(2例)及表皮样囊肿(7例)好发于马尾及脊髓圆锥处,多发生于儿童,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密度影,病灶均有T1WI等信号包膜,两者MRI不易鉴别。(3)畸胎瘤(3例)多位于骶尾部椎管内,MRI可同时出现骨质信号、软组织信号及脂肪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单纯表现为软组织信号及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发病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NMR 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