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区内楼槽基础石方开挖及扬尘监测治理
1
作者 张政科 贾波 曹现强 《石材》 202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针对市区内商业网点多,人员密集,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对极易造成大气污染的市内楼槽基础石方开挖施工扬尘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包括楼槽基础石方开挖方式、施工方法的确定;开发并利用了深基坑开挖扬尘防治喷淋系统,采用深基坑开挖扬尘污染... 针对市区内商业网点多,人员密集,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对极易造成大气污染的市内楼槽基础石方开挖施工扬尘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包括楼槽基础石方开挖方式、施工方法的确定;开发并利用了深基坑开挖扬尘防治喷淋系统,采用深基坑开挖扬尘污染全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及自动喷淋;通过破碎机械采用机械臂安装可手控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挖施工过程扬尘控制等多种治理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提高扬尘治理效果,实现扬尘污染的可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槽基础 石方开挖 扬尘污染 监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放射性Sr^(2+)的去除
2
作者 江惟 蔡萧蝶 +3 位作者 文昕宇 陈思莉 王劲松 张政科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8,共9页
核能的广泛使用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放射性元素废水。通过包埋法构建介孔硅(HMSS、MCM-41、SBA-15)/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探究原料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Sr^(2+)质量浓度、吸附剂投... 核能的广泛使用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放射性元素废水。通过包埋法构建介孔硅(HMSS、MCM-41、SBA-15)/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探究原料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Sr^(2+)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竞争离子对复合材料吸附Sr^(2+)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对吸附前后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T=298 K、pH=7.0、t=240 min的条件下,HMSS/SA(1∶3)、MCM-41/SA(1∶3)、SBA-15/SA(1∶3)对Sr^(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达到49.67、40.54、34.9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以单层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在竞争离子Na^(+)、K^(+)、Ca^(2+)、Mg^(2+)存在的情况下,对Sr^(2+)吸附抑制程度遵循Na^(+)≈K^(+)<Mg^(2+)<Ca^(2+),并在Cs^(+)、Sr^(2+)共存体系中,对Sr^(2+)仍拥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外,HMSS/SA(1∶3)、MCM-41/SA(1∶3)和SBA-15/SA(1∶3)拥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 放射性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氮、磷吸附特性的多孔混凝土材料优选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政科 虢清伟 +4 位作者 颜智勇 龙焰 曾东 岳衡 刘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1,131,共4页
研究了粒径在25~30 mm的天然沸石、浮石、钢渣、砾石在低浓度下对溶液中氮、磷的吸附特性,优选出具氮、磷高效吸附的多孔混凝土材料;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研究,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及回归分析,得到了各材料对氮、磷的饱和吸附量。结... 研究了粒径在25~30 mm的天然沸石、浮石、钢渣、砾石在低浓度下对溶液中氮、磷的吸附特性,优选出具氮、磷高效吸附的多孔混凝土材料;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研究,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及回归分析,得到了各材料对氮、磷的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4种材料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能力大小排列为沸石>浮石>钢渣>砾石,对总磷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浮石>钢渣>沸石>砾石。沸石对氨氮和浮石对总磷的吸附结果均能很好的拟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静态试验中当氨氮浓度为2 mg/L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相应为116.28mg/kg;浮石在总磷浓度为0.2mg/L时,浮石对总磷的饱和吸附量为10.06 mg/kg。动态试验中各材料吸附效果明显优于静态吸附效果,在氨氮浓度为5 mg/L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达到了823 mg/kg,在总磷浓度为0.5 mg/L时浮石对总磷的吸附量为49 mg/kg。沸石和浮石可作为具氮、磷吸附特性的多孔混凝土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多孔混凝土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研究沸石植生混凝土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政科 虢清伟 +3 位作者 颜智勇 龙焰 岳衡 许振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5-1621,共7页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度值均很高,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度总体持平,但是各部分微生物丰...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度值均很高,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度总体持平,但是各部分微生物丰度差异明显.滨水区微生物丰度值根部5~10cm>根部10~15cm>沸石表面生物膜.非滨水区微生物丰度沸石表面生物膜>根部5~10cm>根部10~15cm.基因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可知.滨水区和非滨水区以及沸石混凝土内各部分之间优势菌种各不相同,在滨水区,沸石表面微生物膜中优势菌种为丙酸杆菌、都柏林克罗诺杆菌和葡萄球菌属,根部5~10cm中优势菌种为黄杆菌和沙门氏菌属,根部10~15cm中优势菌种为慢生根瘤菌属;非滨水区,沸石表面微生物膜中优势菌种为芽孢杆菌和红假单胞菌属,根部5~10cm中优势菌种为沙门氏菌、微球菌亚目的Agromyces和酸杆菌属,根部10~15cm中优势菌种为沙门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沸石 植生混凝土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突发“水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卢大远 刘培刚 +2 位作者 范天俞 彭辉 张政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1992 年春汉江下游水体暴发“水华”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水华”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其直接原因是以小环藻为主的硅藻的急剧增殖( 硅藻密度达107 个/L 以上) 造成的。通过对... 对1992 年春汉江下游水体暴发“水华”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水华”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其直接原因是以小环藻为主的硅藻的急剧增殖( 硅藻密度达107 个/L 以上) 造成的。通过对汉江“水华”发生时某些水文参数如水温、水流量、水流速等和某些水质参数如pH、DO、色度、CODMn 等发生的相应变化的研究,提出汉江“水华”的“敏感因子”( 或“指示因子”) 及其“警界值”的概念和对汉江“水华”预警预报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硅藻增殖 河流 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氨氮吸附效能的沸石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岳衡 虢清伟 +3 位作者 王劲松 龙焰 张政科 刘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41,共3页
为开发具氨氮吸附效能的沸石多孔混凝土功能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表观验证分析等方法对其最优配合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孔隙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骨料粒径>灰骨比>水灰比>减水剂掺量,骨料粒径对孔隙率的影响显著,灰... 为开发具氨氮吸附效能的沸石多孔混凝土功能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表观验证分析等方法对其最优配合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孔隙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骨料粒径>灰骨比>水灰比>减水剂掺量,骨料粒径对孔隙率的影响显著,灰骨比次之,水灰比与减水剂掺量影响较小;对氨氮吸附量的影响顺序是灰骨比>水灰比>骨料粒径>减水剂掺量,灰骨比对吸附量影响显著,水灰比次之,粒径与减水剂掺量影响较小。通过表观分析验证性试验结果得出最优骨料粒径是20~30 mm,水、灰、骨料的最优的配合比是0.2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多孔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优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对氧化铝陶瓷涂层接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政科 程西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63,共6页
采用幂指数描述"三明治"式梯度结构形式,建立镍基氧化铝梯度陶瓷涂层在静态接触集中力载荷作用下有限元模型,分析静态接触集中力载荷作用下涂层的Mises应力分布,以及梯度层的厚度、中间层数及结构形式对涂层的Mises应力分布... 采用幂指数描述"三明治"式梯度结构形式,建立镍基氧化铝梯度陶瓷涂层在静态接触集中力载荷作用下有限元模型,分析静态接触集中力载荷作用下涂层的Mises应力分布,以及梯度层的厚度、中间层数及结构形式对涂层的Mises应力分布及最大Mises应力发生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结构对接触区Mises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大,但影响最大Mises应力发生位置;合理的梯度结构能避开最大Mises应力发生在表面强化区及梯度区中,防止陶瓷涂层在接触载荷作用下疲劳脱落。制备层状结构梯度陶瓷涂层时,采用氧化铝层厚度20μm、线性梯度层厚度80μm、8层中间层,可改善Mises应力,适当避开最大Mises应力发生在梯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 接触载荷 Mises应力 氧化铝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料的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小康 杨金辉 +4 位作者 虢清伟 张政科 黄大伟 杨好星 严雄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2,150,共4页
采用粒径为25-30 mm的沸石、钢渣、砾石为骨料制作植生混凝土,比较了不同骨料制作的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探讨了骨料对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为5.0、1.0 mgL的条件下,30 d时沸石... 采用粒径为25-30 mm的沸石、钢渣、砾石为骨料制作植生混凝土,比较了不同骨料制作的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探讨了骨料对植生混凝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为5.0、1.0 mgL的条件下,30 d时沸石、钢渣、砾石植生混凝土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75%、72.22%、7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77%、68%。沸石植生混凝土对氨氮去除效果优于钢渣、砾石制作的混凝土材料,钢渣植生混凝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两种骨料制作的混凝土材料。骨料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植生混凝土脱氨除磷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植生混凝土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复合结构对列车车轮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政科 程西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4,共6页
基于列车车轮表面抗磨损的功能要求,划定列车车轮表面为抗磨损功能区,在功能区与车轮基体间设计合理的梯度复合结构,开展具有梯度复合结构的列车车轮设计方法研究。以Hertz接触理论为依据,采用ANSYS建立轮轨热-结构耦合模型,分析轮轨整... 基于列车车轮表面抗磨损的功能要求,划定列车车轮表面为抗磨损功能区,在功能区与车轮基体间设计合理的梯度复合结构,开展具有梯度复合结构的列车车轮设计方法研究。以Hertz接触理论为依据,采用ANSYS建立轮轨热-结构耦合模型,分析轮轨整体在温度载荷及静态接触作用下应力分布。分析梯度复合结构对列车车轮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梯度复合结构车轮相比,梯度复合结构能有效降低车轮表面抗磨区与基体间等效应力突变,改变列车车轮应力分布特征,从而防止抗磨区在热-结构耦合作用下脱落。基于文中特定工况下,提出当抗磨区厚度为1.0 mm时,列车车轮表面抗磨区与基体间采用厚度为2.0 mm,中间层为8层的线性梯度复合结构就可有效减缓结合面上等效应力突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 热-结构耦合 列车车轮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对氧化铝/镍梯度涂层抗热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西云 张政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8,共6页
采用"三明治"式梯度结构形式,建立镍基氧化铝梯度陶瓷涂层在热载荷作用下有限元模型,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梯度层的结构形式、厚度及中间层数等参数对涂层热应力分布的影响。模型采用轴对称结构形式,梯度是由系列理... 采用"三明治"式梯度结构形式,建立镍基氧化铝梯度陶瓷涂层在热载荷作用下有限元模型,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梯度层的结构形式、厚度及中间层数等参数对涂层热应力分布的影响。模型采用轴对称结构形式,梯度是由系列理想中间层叠加而成,并假定各层结构材料性能存在微小差别,各中间层材料性能描述符合混合准则要求。结果表明:同无梯度结构陶瓷层相比,梯度结构能有效减缓涂层与基体结合面上的剪应力突变,涂层结合部最大剪应力明显降低;合理的梯度结构能改善涂层内部轴向热应力及剪应力分布,改变热应力分布特征,降低陶瓷层与基体结合面上的剪应力,减少塑性变形,从而防止陶瓷涂层在温度变化时过大剪应力作用下脱落。探讨制备层状结构梯度陶瓷涂层时梯度层结构的设计,并提出采用8层中间层、2.0 mm厚线性梯度结构就可有效减缓剪应力的突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层 结构设计 热应力 力学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工程起重机械选型和布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政科 丁宁 +1 位作者 张晓燕 曹现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钢结构工程钢构件高空高跨、重量大、吊装频次多,起重机械的选型、配合及布置尤为重要,是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本工程以日照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塔式起重... 钢结构工程钢构件高空高跨、重量大、吊装频次多,起重机械的选型、配合及布置尤为重要,是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本工程以日照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的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选型组合方案,对可行性、吊装效率、经济效益、群塔作业相互配合等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施工高效、经济合理的起重机械选型和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起重机械 塔吊 汽车起重机 选型 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污染去除实验研究及工程运行总结
12
作者 陈思莉 常莎 +6 位作者 孙兰 张政科 黄大伟 陈尧 邴永鑫 曾圣科 汪文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0,34,共4页
针对沿河排污口的氨氮超标问题,提出次氯酸钠作氧化剂的高效处理方法。选择氨氮质量浓度为7.5~13.0mg/L的受污染水,探索次氯酸钠投药量、反应时间对出水氨氮的影响,确定次氯酸钠最佳投药量。同时针对余氯问题,采用双氧水进行去除,考察... 针对沿河排污口的氨氮超标问题,提出次氯酸钠作氧化剂的高效处理方法。选择氨氮质量浓度为7.5~13.0mg/L的受污染水,探索次氯酸钠投药量、反应时间对出水氨氮的影响,确定次氯酸钠最佳投药量。同时针对余氯问题,采用双氧水进行去除,考察其最佳投药量。通过实际工程运行,总结出工程应用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与实验室投加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氨氮 余氯 黑臭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改性活性炭吸附甲萘威的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霞 陈思莉 +6 位作者 卓琼芳 王劲松 白洁琼 黄大伟 张政科 林键聪 虢清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15-1921,共7页
在N2保护下采用不同高温对活性炭进行热改性,得到了4种改性活性炭(AC-1至AC-4)。采用气体吸附仪、Boehm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表面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甲萘威的吸附性能,... 在N2保护下采用不同高温对活性炭进行热改性,得到了4种改性活性炭(AC-1至AC-4)。采用气体吸附仪、Boehm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表面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等温吸附试验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甲萘威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改性温度为600℃,探讨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其表面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改性使活性炭表面的物化性质发生了改变,活性炭对甲萘威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孔容、表面酸性官能团和O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活性炭对甲萘威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内扩散不是控制活性炭吸附速率的唯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吸附 活性炭 热改性 甲萘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好星 邴永鑫 +5 位作者 陈思莉 易皓 张政科 曾圣科 谢武明 虢清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48-153,共6页
消落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消落带植被恢复,该恢复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国内消落带植被恢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综述了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及特点、消落带类型的划分、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等方面的研究... 消落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消落带植被恢复,该恢复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国内消落带植被恢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综述了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及特点、消落带类型的划分、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消落带类型的划分和植物的选择及配置是决定消落带植被恢复成败的2个最关键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消落带 植被恢复 水位节律 浪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MnO_(2)/MCM-41对放射性废水中Sr^(2+)的去除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佳豪 江惟 +3 位作者 陈思莉 彭晓颖 王劲松 张政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采用一锅法制备MnO_(2)/MCM-41复合材料,探究其对放射性废水中Sr^(2+)的去除。通过SEM、BET、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探究MnO_(2)和MCM-41的质量比、pH、吸附时间、竞争离子效应等参数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能迅... 采用一锅法制备MnO_(2)/MCM-41复合材料,探究其对放射性废水中Sr^(2+)的去除。通过SEM、BET、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探究MnO_(2)和MCM-41的质量比、pH、吸附时间、竞争离子效应等参数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能迅速吸附水中Sr^(2+),并在120 min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85.46 mg/g。MnO_(2)和MCM-41的质量比为4∶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吸附容量,在pH为4~9范围内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此外复合材料在Na^(+)、K^(+)、Mg^(2+)、Ca^(2+)存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吸附容量,抑制吸附能力遵循Na^(+)<K^(+)<Mg^(2+)<Ca^(2+)的排序。吸附动力学分析伪二级模型比伪一级模型更能拟合吸附数据,说明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制备的MnO_(2)/MCM-41新型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Sr^(2+)具有吸附迅速、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能够大规模制备等优点,这使得其有望在含Sr^(2+)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MCM-41 吸附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水库消落带耐旱性草本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好星 邴永鑫 +5 位作者 陈思莉 易皓 张政科 潘小康 谢武明 虢清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75-279,共5页
消落带出现在淹水之前及退水之后,植物在干旱时期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植物在淹没时期的耐淹性能以及退水之后的恢复能力。为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旱草本植物,选择铺地黍(Panicum repen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 消落带出现在淹水之前及退水之后,植物在干旱时期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植物在淹没时期的耐淹性能以及退水之后的恢复能力。为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旱草本植物,选择铺地黍(Panicum repen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芦竹(Arundo donax)等消落带治理常用草本植物,通过测定其在干旱胁迫0、10、20、30 d时脯氨酸(proline,简称Pro)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及干旱胁迫30 d时土壤含水量和植株株高等指标的变化幅度,综合评定各植物的抗旱性能,并将各指标相对值与抗旱隶属函数值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30 d时,狗牙根相对株高最高,其次是铺地黍,香根草株高最低;植株基底土壤含水量以铺地黍最高,其次是狗牙根,芦竹基底土壤含水量最低,且植株相对株高与土壤含水量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根据各植株在干旱阶段第30天时隶属函数组得出,6种植物的综合抗旱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铺地黍>狗牙根>芦竹>李氏禾>芦苇>香根草,且各植物在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其抗旱表现不同;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与Pro含量对干旱有较高的敏感度,MDA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较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0.863 9、0.839 7、0.765 8、0.765 4;同时土壤含水量与抗旱隶属函数值关联度也较大,高达0.852 6,显著相关(P<0.05),说明某些植物可能通过本身的特点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从而间接影响自身的抗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消落带 耐旱性 草本植物 干旱胁迫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兆钧 秦敬薰 +2 位作者 张政科 杨天媛 周慧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1,共4页
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张兆钧,秦敬薰,张政科,杨天媛,周慧芬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430015《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指出:“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 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张兆钧,秦敬薰,张政科,杨天媛,周慧芬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430015《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指出:“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控制,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监测 最佳化 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污染系数法在城市空气质量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晓华 张政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38-39,共2页
根据湖北省环境监测网所采用的三种监测方法所得的大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及“五日制”监测法和“2 4小时连续监测”法的特征 ,提出了用综合污染系数法 ,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同时 ,对这种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证 ,并运... 根据湖北省环境监测网所采用的三种监测方法所得的大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及“五日制”监测法和“2 4小时连续监测”法的特征 ,提出了用综合污染系数法 ,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同时 ,对这种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证 ,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各城市空气中主要、次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综合污染负荷系数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可生物降解性COD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浩 常莎 +3 位作者 陈思莉 虢清伟 崔恺 张政科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3,共4页
参考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实验方法,对其加以修正,提出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性COD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对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更准确的判断。根据实验数据的数值及趋势变化将工业废水分为易降解、可降解、难降解和不可降... 参考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实验方法,对其加以修正,提出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性COD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对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更准确的判断。根据实验数据的数值及趋势变化将工业废水分为易降解、可降解、难降解和不可降解4类。同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举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可生物降解性COD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技术措施和战略
20
作者 杨建伟 张政科 《城市环境》 2002年第5期42-43,20,共3页
文章阐述了武汉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实施,并对今后环境质量的管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的建议。
关键词 武汉市 环境功能区 环境管理 污染排放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