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钉固定兔胫骨近端截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建湘 汤健 +5 位作者 徐斌 蔡克勤 马卫东 方月娥 史天义 魏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9-182,185,共5页
用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可降解吸收的壳聚糖(chitosan)制成直径4mm,长30~40mm钉,其抗张强度433MPa,剪切强度46MPa。40只兔胫骨近端做横形截骨,将壳聚糖钉插入髓腔内固定骨折;手术后3、6、12、... 用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可降解吸收的壳聚糖(chitosan)制成直径4mm,长30~40mm钉,其抗张强度433MPa,剪切强度46MPa。40只兔胫骨近端做横形截骨,将壳聚糖钉插入髓腔内固定骨折;手术后3、6、12、24和48周作X线摄片,四环素荧光标记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壳聚糖钉植入后3周有骨痂形成,新骨形成和四环素荧光摄入在3~6周最多。除2例壳聚糖钉在术后3周内断裂外,到术后12周骨折全部愈合。组织学观察术后3~12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主要是非特异性的异物排斥反应,这种炎性反应未影响新骨形成和骨折愈后,术后24周炎性反应减弱。壳聚糖钉在骨内降解缓慢,术后48周只有表面部分降解,大部分未被正常组织替代。如对壳聚糖钉进行表面改性,增加力学强度,壳聚糖钉有希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钉 生物降解 内固定 胫骨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棒材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建湘 汤健 +8 位作者 徐斌 蔡克勤 方月娥 史天义 王焕庭 魏俊 马卫东 王家骥 魏凌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生物降解内固定材料要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我们对壳聚糖棒进行了一系列体外和体内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热源反应、皮内注射、皮肤致敏实验、全身过敏实验,眼结膜角膜实验,皮下埋植急性实验,经口毒性实验,经静脉注射实验、溶血实验... 生物降解内固定材料要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我们对壳聚糖棒进行了一系列体外和体内的生物学实验,包括热源反应、皮内注射、皮肤致敏实验、全身过敏实验,眼结膜角膜实验,皮下埋植急性实验,经口毒性实验,经静脉注射实验、溶血实验、降压物质实验、微核实验,皮下和骨内埋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皮下和骨内埋植早期(一个月),壳聚糖棒周围可出现异物反应.埋植后三个月异物反应消失。这种异物反应与PGA、PLA和PDS引起的异物反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棒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建湘 刘斌 +3 位作者 荆珏华 申才良 汤健 江曙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脊椎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方法  3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 (DS) ,36例腰椎峡部不连滑脱 (IS) ,30例腰椎间盘突出 (LDH) ,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盘高度比 ,CT片测量小关节角和小关节横径 ,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IS和LDH... 目的 研究脊椎后方结构在腰椎退变疾患中的作用。方法  3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 (DS) ,36例腰椎峡部不连滑脱 (IS) ,30例腰椎间盘突出 (LDH) ,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盘高度比 ,CT片测量小关节角和小关节横径 ,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IS和LDH组相比 ,DS组小关节角偏矢状位 ,关节横径和椎间盘高度比减少。IS参数与LDH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疾病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湘 江曙 +2 位作者 杨庆国 申才良 任启光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用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 ,C1~ 2 髂骨植骨。 9例牵引未复位和 5例枕颈区畸形的 ,用 Ransford环固定 ,枕颈区减压 (C0 ~ C2 )和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例术后 4天死亡 ,35例随访 3个月~ 4年。寰枢椎固定 2 2例中 2 1例获骨性融合 ,2例复位不满意 ,其中 1例植骨不愈合。Ransford法 13例有 1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块断裂未愈合 ,但内固定无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疗满意。 Ransford环固定对枕颈区减压和枕颈融合能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枕颈不稳 关节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湘 张之栋 +2 位作者 任启光 吴强 江曙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来探讨后纵韧带肥厚的发生机制。方法 前路减压术分别从 2 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CDH) ,脊髓型颈椎病(CSM) ,颈椎创伤 (CVT)患者不同部位的后纵韧带切取部份组织作 HE... 目的 通过对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来探讨后纵韧带肥厚的发生机制。方法 前路减压术分别从 2 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CDH) ,脊髓型颈椎病(CSM) ,颈椎创伤 (CVT)患者不同部位的后纵韧带切取部份组织作 HE染色及 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CDH)患者在运动终板处后纵韧带细胞均有 PCNA高表达 ,在椎间盘及椎体处 13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中只有 2例出现 PCNA高表达 ,5例颈椎创伤 (CVT)中 2例出现 PCNA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 颈椎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建湘 江曙 +2 位作者 杨庆国 申才良 任启光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 评价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9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 ,5例枕颈区畸形行后路枕颈减压 ,髂骨植骨 ,用自制Ransford环颅骨下和椎板下钢丝固定 ,术后X线片观察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 3例随访 6个月~ 4年 ,神... 目的 评价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9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 ,5例枕颈区畸形行后路枕颈减压 ,髂骨植骨 ,用自制Ransford环颅骨下和椎板下钢丝固定 ,术后X线片观察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 3例随访 6个月~ 4年 ,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1 2例枕颈区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ford环 枕颈融合术 应用 治疗 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估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 被引量:57
7
作者 何高 张建湘 +1 位作者 申才良 杨庆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定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方法: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按一定的要求翻译成中文调查表(CRMDQ),对48例住院拟手术的下腰痛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38.5岁),用CRMDQ、... 目的:探讨应用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定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方法: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按一定的要求翻译成中文调查表(CRMDQ),对48例住院拟手术的下腰痛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38.5岁),用CRMDQ、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先后进行两次测试,间隔期2d,检测CRMDQ的可重复性;对门诊158例下腰痛患者在就诊时行CRMDQ、CODI、VAS测试,对CRMDQ与CODI、VAS测试结果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CRMDQ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r=0.945,P<0.01);在CRMDQ有效性测试中,与CODI、VAS比较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CRMDQ-CODI:r=0.386;CRMDQ-VAS:r=0.478,P<0.05)。结论:CRMDQ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对下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功能评估 功能障碍 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段文 张建湘 +2 位作者 刘金锐 薄冉 宋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044-9047,共4页
背景: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国内在下腰痛患者中对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分析腰椎小关节不对称在腰椎间盘退变与小关节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量312例... 背景: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国内在下腰痛患者中对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分析腰椎小关节不对称在腰椎间盘退变与小关节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量312例下腰痛患者共936个脊柱功能单位的小关节角度差值,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对称,差值≥7°定义为小关节不对称。对936个脊柱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小关节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①小关节是否对称在年龄及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③在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组比小关节对称组的小关节退变程度更重(P<0.01)。提示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影响,但在腰椎活动度最大的L4~L5节段,小关节不对称可能会引起小关节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不对称 腰椎间盘 小关节 腰椎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甲壳胺安全性评价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斌 张建湘 +5 位作者 蔡克勤 王家骥 魏凌珍 王取南 方月娥 王焕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29-331,共3页
对由虾壳材料中提纯合成的甲壳胺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证明甲壳胺材料具备无毒性、无刺激性、无热源反应、不溶血、无过敏反应,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可靠的体内植入性材料。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材料 甲壳胺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Goldenha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雪霜 姜海鸥 +4 位作者 谭灿 肖玲 胡昌军 蒋洁 张建湘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分析Goldenha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Goldenha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中男34例,女35例,绝大多数为散发患者(91.3%);双侧受累39例(56.5%),单侧受累30例(43.5%,左... 目的分析Goldenha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Goldenha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中男34例,女35例,绝大多数为散发患者(91.3%);双侧受累39例(56.5%),单侧受累30例(43.5%,左侧14例,右侧16例);耳前赘(88.4%)、眼球皮样瘤(84.1%)和其他眼异常(52.2%)是主要症状,半侧颜面短小与口面裂、颌发育不良、除耳廓畸形及耳前赘外的其他耳异常呈正相关(P<0.05),智力障碍与脑发育不良、视力减退、语言障碍、除耳廓畸形及耳前赘外的其他耳异常呈明显正相关(P<0.01);患者母亲孕期接触的不良致畸因素有饮酒、服药和烫伤,8例患者接受了拷贝数变异分析,被检测到不同的微缺失或重复。结论 Goldenhar综合征表型复杂多样,属于相关发育领域的表型常伴发出现;双侧受累的患者往往症状更严重,需要接受更详细的临床检查;饮酒、服药、烫伤以及染色体微缺失或重复可能是Goldenhar综合征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短小 耳前赘 眼球皮样瘤 临床表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诱导分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洁 谭灿 +2 位作者 张李洋 肖玲 张建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34-1738,共5页
背景:骨髓是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取材不便、细胞数量受年龄限制等原因,其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脐带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从人脐带沃顿胶中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鉴定其免... 背景:骨髓是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取材不便、细胞数量受年龄限制等原因,其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脐带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从人脐带沃顿胶中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鉴定其免疫表型与分化潜能。方法:种植法分离和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用FasGrow培养基培养,光镜观察获得的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免疫表型;Gomori钙钴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钙结节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鉴定其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能力及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种植法容易从人脐带沃顿胶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16d达70%~80%融合,传代后可维持未分化状态并稳定增殖;细胞倍增时间为2d左右,体外增殖达20代以上;表面标记分析显示:CD44、CD105、CD133、MHC-Ⅰ呈阳性,CD34、CD45呈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表明:该细胞具有体外成脂肪、成骨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沃顿胶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春 杨庆国 +3 位作者 张建湘 华兴一 张银顺 廖旭昱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治疗C1-2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8例C1-2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取髂骨植骨,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7.7岁;病程3d~30个月,平...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治疗C1-2不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8例C1-2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取髂骨植骨,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7.7岁;病程3d~30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和(或)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影像学均提示存在寰枢椎脱位和(或)不稳,JOA评分8~15分,平均11.4分;术后门诊随访,定期复查X线、CT和MRI,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JOA评分。结果:18例患者72枚螺钉成功置入,寰枢椎复位及固定满意,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分;患者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断钉及寰枢椎不稳现象。结论:对C1-2不稳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固、融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但不推荐对存在寰椎椎动脉沟、后弓变异患者使用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2在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洋洋 丁呈彪 +2 位作者 张建湘 汤建 彭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2年第30期5586-5590,共5页
背景:前列腺素E2含量增多可直接引起疼痛或增加神经根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神经根痛阈下降引起疼痛。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在急性骨折导致的急性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单纯急性闭合性长骨干骨折所致急性疼痛症状住院患者,采... 背景:前列腺素E2含量增多可直接引起疼痛或增加神经根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使神经根痛阈下降引起疼痛。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在急性骨折导致的急性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单纯急性闭合性长骨干骨折所致急性疼痛症状住院患者,采取静脉滴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与结论:患者用药前30min及用药后6h血浆前列腺素E2浓度和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后2h(P<0.05)。证实,前列腺素E2与闭合性单纯性长骨干骨折患者急性疼痛密切相关,采用镇痛药物抑制前列腺素E2浓度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前列腺素E2 骨折后疼痛 镇痛 目测类比评分 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福龙 宋旆文 +5 位作者 葛鹏 章仁杰 申才良 杨庆国 张建湘 江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前-中柱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颜雨春 后军 +4 位作者 陈铸石 张令达 张建湘 潘涛 武建潮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应用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 ,修复因肿瘤 /瘤样病变切除后的下颌骨缺损 ,并研究其临床适应征、方法和要求。方法 异体脱钙下颌骨按 U rist氏法制备成部分脱钙骨 ,术中即刻植入 ,截骨端采用钛板或钢丝结扎固定。结果 16例中 14例获... 目的 应用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 ,修复因肿瘤 /瘤样病变切除后的下颌骨缺损 ,并研究其临床适应征、方法和要求。方法 异体脱钙下颌骨按 U rist氏法制备成部分脱钙骨 ,术中即刻植入 ,截骨端采用钛板或钢丝结扎固定。结果 16例中 14例获得成功 ,宿主接受脱钙骨移植术后 3~ 5天 ,术区明显肿胀、渗出、体温达 39℃ ,7~ 10天恢复正常。术后3~ 6月 X线摄片移植骨与宿主骨界面模糊 ,有骨痂形成。随访颌面外形、下颌运动、咬牙合关系 ,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 经脱钙处理的异体下颌骨免疫反应轻 ,形态自然 ,成形方便 ,有较好的机械支撑强度和成骨诱导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肿瘤 骨移植 修复 同种异体脱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腰椎Modic改变及分型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世峰 申才良 +2 位作者 董福龙 张建湘 李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6期4847-4851,共5页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了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发现这些退变的腰椎终板及终板下区域椎体在MRI上出现信号的改变。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关系...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了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发现这些退变的腰椎终板及终板下区域椎体在MRI上出现信号的改变。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关系。方法:实验组椎间盘终板标本取自因腰椎退变行腰椎椎间融合患者,共20例;ModicⅠ型、Ⅱ型各10例。对照组椎间盘终板标本取自因腰椎外伤行腰椎椎间融合患者,共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椎间盘终板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在ModicⅠ型终板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Ⅱ型(P<0.05),实验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无相关性。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能在腰椎间盘终板退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不同Modic分型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磁共振成像 Modic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钉道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海涛 申才良 +4 位作者 董福龙 张建湘 巩陈 李勇 王以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火柴样骨条与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及基础研究依据。方法采用4具成人尸体腰椎,选择腰1~5共20个椎体作为实验标本,通过骨密度(BMD)测... 目的通过对火柴样骨条与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为临床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技术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及基础研究依据。方法采用4具成人尸体腰椎,选择腰1~5共20个椎体作为实验标本,通过骨密度(BMD)测量确诊为骨质疏松,随机分成3组,A组:8个椎体75%骨水泥钉道强化;B组:8个椎体火柴样骨条强化;C组:4个椎体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力实验和周期抗屈实验的力学测定。结果 3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抗屈实验时耐受最大负荷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骨水泥钉道强化和火柴样骨条强化都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即刻强度;②即刻稳定力火柴样骨条强化较骨水泥强化作用稍差,但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在钉道破损骨水泥使用受限,或者需要维持持续强度的患者更具意义,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弯曲度及椎间高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勇 申才良 +2 位作者 张建湘 董福龙 章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082-3086,共5页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单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盘切除 自体植骨 ZEPHIR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庆国 江曙 +1 位作者 张建湘 申才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率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4例中有 10 8例获 12~ 74个月 ,平均 38个月的随访。切除 2~ 3个椎间者 ,术后 3~ 4个月植骨融合 ;切除 4个椎间者 ,术后 5~ 6个月获骨性融合。优良率 81 1% ,改善率 3 7%~ 84 4 % ,平均 71 3%。无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可使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获得直接而彻底的脊髓前方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炳南 张建湘 宋明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M0002-M0002,21,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学教学 教学模式 一体化 实习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多媒体技术 互动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