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和脉冲特征的统计分析
1
作者 张尚荣 何佳蔓 +1 位作者 唐响 熊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2,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断层地震动的显著竖向特性和速度脉冲特性,基于NGA-West2强地面运动数据库选取1706组强地震动记录,研究了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aV/aH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aV/aH随矩震级MW、断层距Rjb、场地类别和断层类型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Baker脉冲识别方法选取出140组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并提取出每条地震动记录的脉冲周期Tp和速度脉冲峰值PGVp,研究其脉冲参数随矩震级MW和断层距Rjb变化的统计规律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近断层加速度峰值比aV/aH与地震动参数密切相关,其概率分布呈极值Ⅱ型分布;脉冲周期Tp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与场地条件的相关性较弱,脉冲周期Tp经验模型与Shahi和Baker模型在大震级范围内的差异小,且差异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可忽略是否区分脉冲类型对脉冲周期随矩震级的定量关系的影响;速度脉冲峰值PGVp的大幅值主要出现在大震区和毗邻发震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比 脉冲参数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流理论大底盘双塔楼减震控制研究
2
作者 吕欢 张尚荣 +3 位作者 唐响 巨雪 熊洋 何佳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8,共11页
在地震作用下,大底盘双塔楼结构采用隔震层和阻尼器协同控制方案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该体系下各子结构间的能量流动并未被深入研究。文中将大底盘双塔楼复合被动控制体系简化为分布参数体系,利用多目标粒子群(multi-objective particle ... 在地震作用下,大底盘双塔楼结构采用隔震层和阻尼器协同控制方案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该体系下各子结构间的能量流动并未被深入研究。文中将大底盘双塔楼复合被动控制体系简化为分布参数体系,利用多目标粒子群(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得到阻尼器最优参数。以此为基础,探究左塔频率和阻尼比变化时,各塔楼功率流方差、功率流流向以及随机功率流时变方差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流程可以增强大底盘双塔楼控制体系的耗能能力。隔震层和阻尼器使得具有底部隔震的右塔类似于一个大型的调谐质量阻屁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装置。同时左、右塔楼不对称设计提供的动力差异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减震性能。此时,较低楼层的能量将流入隔震层,而较高楼层的能量则由阻尼器进行吸收耗散。复合被动控制方案可使得结构更快地进入稳定状态。上述方案还可大幅降低随机功率流时变方差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双塔楼 分布参数体系 功率流 复合被动控制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层间隔震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包超 周福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46-252,共7页
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建立层间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模型,推导得到简化模型动力特性参数表达式,进而通过对结构反应传递函数和方差进行分析,讨论波速参数和结构高宽比对体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SS... 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建立层间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模型,推导得到简化模型动力特性参数表达式,进而通过对结构反应传递函数和方差进行分析,讨论波速参数和结构高宽比对体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延长了体系周期,同时,也放大了各子结构位移反应,而对上、下部子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主要与场地剪切波速和体系高宽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集总参数模型 动力特性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周福霖 赵丽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48,共7页
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层间隔震结构样本,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在此... 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层间隔震结构样本,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获得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计算量少、精度高,有效提高了易损性分析作为层间隔震结构性能评估的时效性,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层间隔震结构 蒙特卡洛模拟法 易损性分析 中心复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周福霖 包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8-196,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性能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四个极限状态,提出基于层间隔震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对比分析了一... 提出一种基于性能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四个极限状态,提出基于层间隔震结构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近场与远场地震动的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对比分析了一传统抗震结构和相应层间隔震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及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别得到传统抗震结构和相应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和易损性曲线,给出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概率,探讨了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模式和破坏规律,为受地震灾害的层间隔震结构损伤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分析 近场地震 地震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隔震体系可靠度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周福霖 包超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7,200-201,共6页
考虑层间隔震体系(上部隔震结构、中间层隔震结构、下部隔震结构)随机参量和地震激励的不确定性,利用随机响应面方法,结合基于线性无关原则的概率配点方法,将隐式的结构响应函数转换成显式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分别对3种隔震... 考虑层间隔震体系(上部隔震结构、中间层隔震结构、下部隔震结构)随机参量和地震激励的不确定性,利用随机响应面方法,结合基于线性无关原则的概率配点方法,将隐式的结构响应函数转换成显式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分别对3种隔震结构形式可靠度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对应的可靠度灵敏度。结果表明:层间隔震体系中,各随机变量均值变化对体系的可靠度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随机变量方差的增加都将降低体系的可靠度;可通过优化设计变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变量方差),降低其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可靠度灵敏度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体系的可靠度指标对随机参量变化的重要性排序,从而提高大型复杂结构的可靠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效率,同时为层间隔震体系可靠度灵敏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体系 随机响应面法 线性无关概率配点 首超破坏准则 可靠度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层间隔震体系参数优化与能量响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包超 周福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9-954,共6页
基于层间隔震体系两质点简化模型,建立了以基底剪力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参数优化方法,采用NSGA-Ⅱ优化得到层间隔震体系在不同质量比下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建立了体系的能量和功率方程,从能量和功率角度分别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下的层... 基于层间隔震体系两质点简化模型,建立了以基底剪力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参数优化方法,采用NSGA-Ⅱ优化得到层间隔震体系在不同质量比下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建立了体系的能量和功率方程,从能量和功率角度分别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下的层间隔震结构最优参数模型能量的传递、耗散和转化关系以及机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体系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 能量分析 功率分析 减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镁缓释片单用与和喹硫平伍用治疗老年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尚荣 王晓慧 张进岭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诊断的46例患者,年龄60-78岁。46例符...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诊断的46例患者,年龄60-78岁。46例符合ICD-10躁狂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研究组)和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对照组)。治疗6周,应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治疗意外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每组BRMS总分都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分及因子分言语/吵闹、睡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伍用治疗老年躁狂发作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特别是在治疗初期(2周末)能更好的控制兴奋症状和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丙戊酸镁缓释片 老年人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地震激励下相邻隔震结构被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尚荣 胡宇琛 +2 位作者 谭金宝 刘芳兰 谭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7,共8页
利用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考虑地震激励的随机性,基于Clough-Penzien谱模型,推导了相邻结构随机响应的拓展状态方程,采用两种优化控制目标,分析得到了相邻隔震结构体系间连接控制装置的控制参... 利用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考虑地震激励的随机性,基于Clough-Penzien谱模型,推导了相邻结构随机响应的拓展状态方程,采用两种优化控制目标,分析得到了相邻隔震结构体系间连接控制装置的控制参数与结构随机响应的关系及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分别从地震响应时程和振动累计能量时程角度研究了相应地多自由度相邻隔震结构复合被动控制体系,在不同优化准则及不同控制方案下,结构体系的减震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隔震结构复合被动控制体系,可以获得较好的减震控制效果,阻尼系数在减震控制中起主要作用,但存在最优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采用以左、右子结构振动总能量最小为优化准则,在顶层+中间层安装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相邻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隔震结构 Kelvin-Voigt模型 被动优化控制 平稳随机激励 结构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尚荣 杜永峰 +1 位作者 惠迎新 毛明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6-842,共7页
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将地震动加速度分解为多频段小波分量,并运用复模态方法推导其计算层间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公式,讨论各频段地震信号及结构响应的能量分配。同时利用小波时频工具分析地震动能量在时频域内的分布对层间... 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将地震动加速度分解为多频段小波分量,并运用复模态方法推导其计算层间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公式,讨论各频段地震信号及结构响应的能量分配。同时利用小波时频工具分析地震动能量在时频域内的分布对层间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进而为考察地震动非平稳性对层间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影响提供方法。利用小波分析的以上优势,对一典型层间隔震结构分别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可由该地震波各小波分量的响应叠加而得,地震动能量在时间上的集中会对层间隔震结构响应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层间隔震结构 多分辨率分析 复模态法 地震动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相邻隔震结构的复合被动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尚荣 胡宇琛 +2 位作者 谭金宝 谭平 刘芳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4,共8页
在相邻隔震结构等效双体单自由度简化模型间设立Kelvin-Voigt型被动控制单元,基于Kanai-Tajimi谱随机地震动模型,以结构振动总能量最小为优化控制目标,分析得到连接控制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最优控制参数,并基于等效双体单自由度... 在相邻隔震结构等效双体单自由度简化模型间设立Kelvin-Voigt型被动控制单元,基于Kanai-Tajimi谱随机地震动模型,以结构振动总能量最小为优化控制目标,分析得到连接控制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最优控制参数,并基于等效双体单自由度模型计算得到相邻高层隔震结构间连接控制最优参数,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推导得到了相邻高层隔震结构控制的随机响应表达式,分析了连接控制装置在不同布置方案下,对结构自振特性和随机响应的影响,并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应用于相邻隔震结构间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被动控制 Kelvin-Voigt模型 平稳随机激励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刘良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2,共6页
提出了Gauss-legendre积分与Edgeworth级数相结合求解随机结构在确定性地震激励下结构响应的统计矩与动力可靠度。通过对一典型工程结构算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Gauss-legendre积分计算地震作用下随机结构响应的可靠度具有较高的精度... 提出了Gauss-legendre积分与Edgeworth级数相结合求解随机结构在确定性地震激励下结构响应的统计矩与动力可靠度。通过对一典型工程结构算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Gauss-legendre积分计算地震作用下随机结构响应的可靠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在维数不超过4维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通过Gauss-legendre积分结合Edgeworth级数的方法,求解地震作用下随机结构计算简便,只需简单计算即可得到接近Monte-Carlo计算的精度,而且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多变量实际工程结构的可靠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legendre积分 Edgeworth级数 随机结构 统计矩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法的结构⁃TMD减震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尚荣 肖建强 +2 位作者 刘芳兰 周志兴 谭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3-578,585,共7页
建立了结构‑TMD振动方程,推导了无控结构和带TMD受控结构基于功率表达的运动方程,分别解释并给出了各种功率表达参数的物理意义,推导了随机激励下结构耗能功率流均值的随机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基于功率法的结构‑TMD优化方法与其他优化方... 建立了结构‑TMD振动方程,推导了无控结构和带TMD受控结构基于功率表达的运动方程,分别解释并给出了各种功率表达参数的物理意义,推导了随机激励下结构耗能功率流均值的随机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基于功率法的结构‑TMD优化方法与其他优化方法的优化分析结果,并对其减震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TMD系统的参数可以通过耗能功率流随机分析方法所得均值进行优化,且通过功率法优化后,结构在减震效果上优于其他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从耗能功率均值的随机分析和时程功率分析角度证明了TMD控制的有效性;TMD做功功率为负时对结构有控制效果,起吸收转移能量的作用,且功率幅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做功功率为正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控制 功率法 TMD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及随机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尚荣 邓海瑞 +2 位作者 胡宇琛 谭金宝 刘欣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60,共10页
基于水平摇摆阻尼系统模型,建立土-层间隔震结构简化分析模型,将地基土等效到上部结构,推导得到简化模型动力特性参数表达式,并通过对结构周期比及振型参与位移进行分析,讨论质量比及土体剪切波速对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规律。利... 基于水平摇摆阻尼系统模型,建立土-层间隔震结构简化分析模型,将地基土等效到上部结构,推导得到简化模型动力特性参数表达式,并通过对结构周期比及振型参与位移进行分析,讨论质量比及土体剪切波速对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虚拟激励法及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响应分析方法,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不同场地条件下SSI效应对层间隔震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在刚性地基下,结构质量比对结构周期比及振型参与位移的影响较小,SSI效应放大了各子结构响应,尤其对下部子结构响应影响最大,各子结构在场地土差异下变化明显,软土场地下各子结构响应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自振特性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摆动的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及随机响应分析
15
作者 张尚荣 毛明杰 +1 位作者 刘芳兰 包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采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自重和活载产生的竖向荷载较大,当叠层橡胶层的总厚度较大时,隔震支座在产生水平变形的同时,也会产生竖向压缩变形,导致上部子结构产生摆动效应,同时对下部子结构的响应也产生影响,进而影... 采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自重和活载产生的竖向荷载较大,当叠层橡胶层的总厚度较大时,隔震支座在产生水平变形的同时,也会产生竖向压缩变形,导致上部子结构产生摆动效应,同时对下部子结构的响应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根据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特性将其简化为两质点模型和多质点模型,分析层间隔震结构考虑摆动效应时的固有自振特性,以及采用虚拟激励法,运用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响应分析方法,分析隔震层摆动对层间隔震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层间隔震结构的摆动效应,将对各子结构的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考虑摆动效应的不同质量比的层间隔震结构,自振特性变化规律存在一界限刚度比K;随着隔震层刚度比的增大,考虑摆动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逐渐趋近于未考虑摇摆特性结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摆动效应 自振特性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三相邻结构控制体系动力响应分析
16
作者 张尚荣 李仕浩 +2 位作者 刘良坤 唐响 张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185,共9页
为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导致结构抗震失效问题,提出一种三相邻结构的减震控制策略。利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力学简化模型,基于Clough-Penzien谱推导相应的随机拓展状态方程,并研究三相邻结构在不同组合方案下各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 为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导致结构抗震失效问题,提出一种三相邻结构的减震控制策略。利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力学简化模型,基于Clough-Penzien谱推导相应的随机拓展状态方程,并研究三相邻结构在不同组合方案下各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结构振动总能量最小原则,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减震控制方案进行了优化,得到对应控制方案下阻尼器布置的数量和位置,输入谱模型,分析了控制方案对高阶响应的抑制效果及该体系在7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控制性能。结果表明,三相邻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两相邻结构同频共振的减震控制失效问题,抑制高阶响应,并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频控制 三相邻结构 随机分析 振动能量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永峰 包超 +1 位作者 李慧 张尚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9,共7页
为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征,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采用静力非线性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底层柱失效时建筑形式与动力放大... 为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征,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采用静力非线性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底层柱失效时建筑形式与动力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特定建筑形式提出塔群层数比和塔群跨数比。研究表明:GSA2003在静力非线性方法中所建议的动力放大系数2.0偏于保守;减小结构的塔裙层数比,降低结构不规则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剩余结构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在下部裙楼跨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结构塔群跨数比能够降低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竖向不规则 变换路径法 非线性 连续倒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抗连续倒塌鲁棒性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永峰 包超 +2 位作者 宋翔 张尚荣 谢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5,209,共6页
为了研究结构抗竖向连续倒塌鲁棒性,结合竖向连续倒塌过程中框架结构内力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构件易损性系数,并对已有的一种结构鲁棒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通过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进行... 为了研究结构抗竖向连续倒塌鲁棒性,结合竖向连续倒塌过程中框架结构内力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构件易损性系数,并对已有的一种结构鲁棒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通过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结构鲁棒性强弱是一个相对概念,降低重要竖向承重构件的易损性系数能够增强结构抗连续倒塌的鲁棒性;在同样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易损性系数按照大小排序依次为中柱、边柱和角柱,而重要性系数按照大小排序则依次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对易损性系数和重要性系数均较大的构件设置可靠保护或增加荷载传递路径都能够提高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设计 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结构鲁棒性 构件易损性系数 构件重要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7名导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叶芃 王晓慧 +3 位作者 张尚荣 宋端铱 陈元旺 顾克胜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了解导弹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 167名导弹部队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导弹部队官兵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4.0%,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为6.5%,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 目的了解导弹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 167名导弹部队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导弹部队官兵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4.0%,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为6.5%,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躯体化及敌对因子上。导弹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多数因子低于地方常模。(2)不同军龄组、年龄组、文化程度的导弹部队官兵SCL-90比较显示,军龄≤1年者心理问题较多;随年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小学及大学学历者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学学历者好。结论导弹部队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必要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部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惠迎新 毛明杰 +1 位作者 刘海峰 张尚荣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5-1734,共10页
以一座跨走滑断层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混合模拟法合成该桥地面运动时程曲线,采用非一致激励时程法对其地震响应进行计算,并以断层穿越位置、穿越角度、墩高布置为分析参数,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 以一座跨走滑断层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混合模拟法合成该桥地面运动时程曲线,采用非一致激励时程法对其地震响应进行计算,并以断层穿越位置、穿越角度、墩高布置为分析参数,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跨断层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层穿越位置、穿越角度、墩高布置方式对跨断层桥梁的地震响应具有显著影响,设计时应对此予以考虑。随着断层位置由桥梁中跨向边跨移动,其最不利地震响应呈增大趋势,结构受力偏向不利;当断层垂直穿过桥梁时,结构地震响应值相对较小,且分布合理性、经济性最优;跨断层桥梁横向最大弯矩需求并不一定发生在最高墩,而通常发生在断层同侧两个桥墩中的较高桥墩。(2)跨断层效应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及规律影响显著,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抗震设计。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桥位布置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响应规律 非一致激励 跨断层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