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汽车变速箱壳体强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少睿 罗应兵 +1 位作者 李大永 彭颖红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镁合金作为工业产品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 ,又具有比较好的回收性能 ,在汽车减重、性能改善和环保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工业界重视。目前 ,镁合金以压铸件的形式在汽车零部件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结合镁合金汽车变速箱壳体的设计 ,采用有限元... 镁合金作为工业产品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 ,又具有比较好的回收性能 ,在汽车减重、性能改善和环保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工业界重视。目前 ,镁合金以压铸件的形式在汽车零部件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结合镁合金汽车变速箱壳体的设计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汽车用变速箱壳体的强度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变速箱壳体强度薄弱部位 ,提出变速箱壳体结构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变速箱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金属板成形率无关晶体塑性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少睿 李大永 +1 位作者 彭颖红 梁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2-374,共3页
金属板材的织构特性及其演化是板材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采用'连续迭代法'确定开动滑移系并计算塑性应变率,以潜在硬化模型描述应变硬化,根据取向分布函数在取向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将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单元的积分点,建立了弹塑性... 金属板材的织构特性及其演化是板材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采用'连续迭代法'确定开动滑移系并计算塑性应变率,以潜在硬化模型描述应变硬化,根据取向分布函数在取向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将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单元的积分点,建立了弹塑性大变形条件下的率无关多晶体塑性模型,并将其引入动力显式有限元法.对退火铝板筒形件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铝板经过退火处理后,晶体取向主要为两种织构组分共存.在两种织构组分的相互制衡下,冲杯不具有明显的制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筒形件 铝板 拉深成形 取向分布函数 晶体取向 塑性应变 连续 积分 多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高纯铝板深冲过程的率无关多晶体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少睿 李大永 +1 位作者 罗应兵 彭颖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9-482,共4页
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板材成形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建立了率无关多晶体有限元模型 ,并将取向空间中的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单元的积分点。从而对面心立方金属轧制板材冲压过程中制耳的大小和分布 ,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并通过试验... 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板材成形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建立了率无关多晶体有限元模型 ,并将取向空间中的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单元的积分点。从而对面心立方金属轧制板材冲压过程中制耳的大小和分布 ,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高纯铝板在轧制过程主要形成高强的旋转立方织构 ,织构组分比较单一 ,因此具有明显的制耳现象 ,并且制耳呈 4 5°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板 深冲过程 面心立方金属 率无关 有限元 多晶体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微量稀土元素钇的高纯铝板主要织构及其冲压制耳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少睿 彭颖红 李大永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55,共4页
对加入微量稀土元素钇的高纯铝板主要形变及退火织构进行了观测,并分别对轧制态和退火态的高纯铝板的冲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钇的加入改变了铝板的形变织构组分及强度,在轧制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旋转立方织构,冲压以后形成4... 对加入微量稀土元素钇的高纯铝板主要形变及退火织构进行了观测,并分别对轧制态和退火态的高纯铝板的冲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钇的加入改变了铝板的形变织构组分及强度,在轧制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旋转立方织构,冲压以后形成4个45°方位的制耳。退火以后,再结晶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织构和{111}〈112〉织构组成,板材的冲压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制耳 深冲 稀土元素钇 高纯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率无关晶体塑性模型的深冲制耳分析
5
作者 张少睿 李大永 +1 位作者 罗应兵 彭颖红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3-629,共7页
基于晶体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和微观硬化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学描述和基于率无关的晶体本构方程.将"连续积分方法"首次应用到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使得晶体塑性模型能够区分出不同滑移系上分解剪切应力及相应产生的剪... 基于晶体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和微观硬化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学描述和基于率无关的晶体本构方程.将"连续积分方法"首次应用到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使得晶体塑性模型能够区分出不同滑移系上分解剪切应力及相应产生的剪切应变,更好地反映金属材料着塑性变形的微观特性.将取向空间中的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单元的积分点,对具有不同初始织构的板材进行模拟,预测制耳的大小和方位.单一的{100}<001>织构将形成0°/90°方位的制耳,{123}<634>织构则形成45°方位的制耳;铝板经过退火处理后,由于多种织构组分的相互制衡,冲杯不具有明显的制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面心立方金属 多晶体塑性模型 率无关 织构 制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的织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唐伟琴 张少睿 +2 位作者 范晓慧 李大永 彭颖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AZ31镁合金热挤压棒材和轧制薄板的织构特点;对具有不同初始织构的镁合金棒材和薄板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从织构角度分析棒材的拉压不对称性和薄板的力学各向异性。结果表明:挤压镁合金棒材具...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AZ31镁合金热挤压棒材和轧制薄板的织构特点;对具有不同初始织构的镁合金棒材和薄板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从织构角度分析棒材的拉压不对称性和薄板的力学各向异性。结果表明:挤压镁合金棒材具有主要以(0001)基面平行于挤压方向的基面纤维织构,存在严重的拉压不对称性,其原因在于压缩时的主要变形方式为{1012}<1011>孪生;热轧镁合金薄板具有主要以(0001)基面平行于轧面的强板织构,具有显著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其原因在于拉伸时不同方向的基面滑移Schmid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薄板动态再结晶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丽娟 彭颖红 +2 位作者 唐伟琴 李大永 张少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1-1576,共6页
基于热粘塑性本构理论,构建拉伸动态再结晶理论模型,并将该模型引入AZ31镁合金薄板变温拉伸的数值仿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AZ31镁合金薄板动态再结晶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Z31镁合金薄板在定应变速率为0.2... 基于热粘塑性本构理论,构建拉伸动态再结晶理论模型,并将该模型引入AZ31镁合金薄板变温拉伸的数值仿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AZ31镁合金薄板动态再结晶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Z31镁合金薄板在定应变速率为0.25/s、不同温度(473、523、573和673K)条件下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变形中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镁合金薄板变形温度的升高,动态再结晶晶粒数量逐渐增加,尺寸先增后减,同时分布更趋于均匀;单向拉伸时,动态再结晶导致镁合金板材出现动态软化现象,流动应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热粘塑性本构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弯成型数值研究综述及全流程仿真关键问题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大永 罗应兵 +2 位作者 张少睿 彭颖红 王飞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综述了辊弯成型数值研究的现状 ,总结了半解析法、有限条法、有限元法 3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是建立辊弯成型全流程仿真系统的有效手段 ,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算法选择、引入各向异性和包辛格效应的材料本构... 综述了辊弯成型数值研究的现状 ,总结了半解析法、有限条法、有限元法 3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是建立辊弯成型全流程仿真系统的有效手段 ,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算法选择、引入各向异性和包辛格效应的材料本构模型、板带皱曲预示、接触回弹、轧辊强度校核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弯成型 全流程仿真 皱曲 包辛格效应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枪冷却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伟明 张少睿 +2 位作者 张义顺 李大永 彭颖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68-1471,共4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建立等离子喷涂枪冷却水流场分析模型,采用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SIMPLE)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场内存在着局部回流和紊流,在冷却水道前端的拐弯处易形成死水区.为此,对枪体冷却水道结构进行了改进,...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建立等离子喷涂枪冷却水流场分析模型,采用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SIMPLE)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场内存在着局部回流和紊流,在冷却水道前端的拐弯处易形成死水区.为此,对枪体冷却水道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死水区的产生,提高了等离子喷涂枪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等离子体枪 冷却水流场 数值模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材冲压成形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大永 张少睿 +2 位作者 彭颖红 刘守荣 仇素萍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将率相关晶体塑性本构理论引入Mindlin曲壳单元模型与动力显式有限元法,采用切线系数法计算剪切应变率,根据晶体取向正态分布规律在单元积分点处分配晶体取向,按各晶体取向体积分数的加权平均计算多晶体应力,开发晶体塑性动力显式有限... 将率相关晶体塑性本构理论引入Mindlin曲壳单元模型与动力显式有限元法,采用切线系数法计算剪切应变率,根据晶体取向正态分布规律在单元积分点处分配晶体取向,按各晶体取向体积分数的加权平均计算多晶体应力,开发晶体塑性动力显式有限元程序,实现板材冲压成形过程模拟和晶体取向演化预示。以主要初始织构为铜织构和S织构的轧制铝板为对象,对方盒件冲压成形过程及织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晶体弹塑性有限元法不仅可以预示板材宏观成形构形变化,而且能够预测板材织构的演化情况。模拟结果显示在方盒件冲压成形过程中,铜织构和S织构为不稳定取向,变形后逐渐转到其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塑性模型 织构 Mindlin壳单元 动力显式有限元 取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参数对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丽娟 张少睿 +2 位作者 李大永 苌群峰 彭颖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479,共5页
B纤维、SiC纤维增强Al基及Mg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参数对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利用代表性体积元(RVE)建立极坐标复合材料宏细观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Al基和Mg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纤维种类、纤维体积分数... B纤维、SiC纤维增强Al基及Mg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参数对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利用代表性体积元(RVE)建立极坐标复合材料宏细观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Al基和Mg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纤维种类、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材料遵循自身弹塑性变化规律并引起复合材料整体的弹塑性变形,纤维保持其线弹性性能,在拉伸过程起主要承载作用;基体材料及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更强;利用宏细观本构模型计算获得的复合材料应力值与试验值接近,误差不超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细观参数 宏细观弹塑性行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件翻边成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应兵 李大永 +2 位作者 张少睿 彭颖红 胡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98-1402,共5页
将Mindlin曲壳单元引入基于逐级更新的虚功率增率型原理,考虑板材的厚向各向异性,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V型零件翻边成形进行了模拟,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模型,研究了零件张角、翻边部分初始长度... 将Mindlin曲壳单元引入基于逐级更新的虚功率增率型原理,考虑板材的厚向各向异性,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V型零件翻边成形进行了模拟,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模型,研究了零件张角、翻边部分初始长度以及材料各向异性参数和应变硬化指数对V型零件翻边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形状,尤其是零件张角,对V型零件翻边成形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lin曲壳单元 V型零件翻边 厚向各向异性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移/孪生耦合模型的镁合金多晶体塑性成形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颖红 唐伟琴 +1 位作者 张少睿 李大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5-168,共4页
镁合金的各向异性是由滑移和孪生共同作用产生,而孪生是协调镁合金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尤其在低温变形条件下,滑移和孪生相互协调并影响其成形性能。为准确描述镁合金成形过程的变形机制,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滑移和孪生相互耦合的多晶... 镁合金的各向异性是由滑移和孪生共同作用产生,而孪生是协调镁合金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尤其在低温变形条件下,滑移和孪生相互协调并影响其成形性能。为准确描述镁合金成形过程的变形机制,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滑移和孪生相互耦合的多晶体塑性模型,并引入到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其中金属塑性流动,由每个晶粒内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产生的剪切变形及孪生面上的孪生变形共同组成,进而采用率无关晶体塑性模型模拟了AZ31镁合金压缩过程,并给出了孪晶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孪晶体积分数随变形应力产生相应变化,并且基面滑移和孪生是影响镁合金室温成形性能及加工硬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孪生 耦合分析 多晶体塑性成形 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错演化模型纳米晶块体材料晶粒的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丽娟 彭颖红 +1 位作者 张少睿 李大永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利用试验及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工业纯铝在等径角挤压变形过程中晶粒的尺寸变化。数值仿真过程引入位错演化模型,对纯铝等径角挤压过程中晶粒尺寸的演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位错演化模型,经4道次剪切变形仿真后纯铝出现纳米级... 利用试验及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工业纯铝在等径角挤压变形过程中晶粒的尺寸变化。数值仿真过程引入位错演化模型,对纯铝等径角挤压过程中晶粒尺寸的演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位错演化模型,经4道次剪切变形仿真后纯铝出现纳米级晶粒。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对比显示,两者结果一致,说明利用数值仿真可以预测等径角挤压块体材料晶粒尺寸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细化 数值仿真 等径角挤压 纯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错演化理论的等径角挤压纳米微晶材料数值分析
15
作者 胡丽娟 彭颖红 +2 位作者 张少睿 苌群峰 李大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4-1597,共4页
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化对应力、应变以及应变硬化等问题的影响,是实现等径角挤压成形技术的关键.以纯铝为例,基于位错演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等径角挤压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挤压过程中材料应力、应变以及应变... 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化对应力、应变以及应变硬化等问题的影响,是实现等径角挤压成形技术的关键.以纯铝为例,基于位错演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等径角挤压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挤压过程中材料应力、应变以及应变硬化的演化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挤压道次增加,纯铝中等效应力逐渐增加,这导致材料中位错密度的增加;随着位错密度的增加,主应变最大值随后续挤压道次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因此,考虑等径角挤压过程中的位错演化等材料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对材料的实际挤压成形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角挤压 位错密度 纯铝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有限元法的“V”型件翻边成形性能研究
16
作者 罗应兵 董俊 +2 位作者 李大永 张少睿 彭颖红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3-695,731,共4页
翻边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形工艺 ,曲面翻边的成形性能与几何尺寸及材料参数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将有限元模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建立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V”型件翻边成形性能与几何尺寸及材料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与单纯采用... 翻边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形工艺 ,曲面翻边的成形性能与几何尺寸及材料参数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将有限元模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建立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V”型件翻边成形性能与几何尺寸及材料参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与单纯采用有限元法相比 ,该模型具有计算时间短和易使用的优点。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BP神经网络 “V”型件翻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crystal modeling of hot extrusion texture of AZ80 magnesium alloy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一川 汤韬 +3 位作者 李大永 周国伟 张少睿 彭颖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63-1072,共10页
The 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 (VPSC) model is extended to take the dynamical recrystallization (DRX) into account so that the hot extrusion texture of AZ80 magnesium alloy can be properly modeled. The effects of e... The 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 (VPSC) model is extended to take the dynamical recrystallization (DRX) into account so that the hot extrusion texture of AZ80 magnesium alloy can be properly modeled. The effects of extrusion temperatures and imposed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resulting textur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good agreement can be found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the measured extrusion textur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X grai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2110} fiber component since the {1010} poles of the DRX grains are tilted away from those of the unrecrystallized grai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ir high angle boundaries (HABs). Furthermore, the basal poles of the grains are favorably oriented to the transversal direction (TD) where the imposed deformation is larger due to lower slip resistance of the basal slip.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enhances the activity of pyramidal ?c+a? slip modes and gives rise to a larger recrystallized volume fraction, resulting in a weakened extrusion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80 magnesium alloy polycrystal plasticity TEXTURE hot forward extrusi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FCC,BCC and HCP structured crystals with crystal plasticity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诗尧 张少睿 +1 位作者 李大永 彭颖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817-1825,共9页
Two alternative formulations of single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and two schem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explicit FE code with software ABAQUS/Explicit by writing the user subroutine VUMAT.... Two alternative formulations of single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and two schem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explicit FE code with software ABAQUS/Explicit by writing the user subroutine VUMAT.Meshes containing material data were created with solid elements.Each element represented an individual grain,and the grain orientations were explicitly stored and updated at each increment.Tangential modulu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plastic shear strain increment of deformation systems in combination with a hardening law to describe the hardening responses.Both two developed subroutines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uniaxial tension of copper(FCC),cold rolling of IF steel(BCC)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of AZ31 magnesium alloy(HCP).The predicted texture distribution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rystal model texture additive decomposition multiplicative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rolling proces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with elasto-plastic self consistent model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诗尧 张少睿 +1 位作者 李大永 彭颖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4,共7页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rolling process of AZ31 alloy, polycrystalline plasticity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explicit FE package, ABAQUS/Explicit by writing a user subroutine ...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rolling process of AZ31 alloy, polycrystalline plasticity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explicit FE package, ABAQUS/Explicit by writing a user subroutine VUMAT. For each individual grain in the polycrystalline aggregate, the rate dependent model was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plastic shear strain incr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Voce hardening law to describe the hardening response, the lattice reorientation caused by slip and twinning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mechanisms. The elasto-plastic self consistent (EPSC) model was employed to relate the response of individual grain to the response of the polycrystalline aggregate. Rolling processes of AZ31 sheet and as-cast AZ31 alloy were simulated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texture distributions are in aualitative a^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alloy texture rolling process elasto-plastic self consistent (EPS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液冷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
20
作者 刘岩 肖纯 +2 位作者 沈国鑫 李锦 张少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4,共8页
目的解决传统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等问题。方法以液冷方式为主要手段,在传统蛇形冷却通道的基础上设计1种单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和2种双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并采用新型高导热材料石墨烯薄... 目的解决传统热管理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等问题。方法以液冷方式为主要手段,在传统蛇形冷却通道的基础上设计1种单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和2种双流入单流出的微通道结构,并采用新型高导热材料石墨烯薄膜作为散热辅助材料。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温差、温升和流体压力4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由36.4℃降至36℃,温差由8.7℃降至3.9℃,电池组的散热能力及温度一致性得到提高。结论双流入单流出结构优于单流入单流出结构,其中双波纹蛇形为最佳的液冷微通道结构,石墨烯薄膜的采用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液冷式 双波纹蛇形 石墨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