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小征 吕健 +3 位作者 莫雪红 束枫 华莎 马廉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 2 4例 ,明确诊断 2 2例 ,高度怀疑 1例 ,阴性者 1例 ,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 96%。CDFI及CDE探测 12例 ,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 ,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 ,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又因其无创 ,病人易接受 ,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诊断 经颅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小征 莫雪红 +2 位作者 马廉亭 杨铭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不同脑血管病并与DSA对照。结果实际探测985例脑血管病人,其中脑动静脉畸形240例,颅内动脉瘤409例,颈...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不同脑血管病并与DSA对照。结果实际探测985例脑血管病人,其中脑动静脉畸形240例,颅内动脉瘤40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13例,烟雾病14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75例,其检测结果与DSA符合率分别为92.9%、68.9%、100%、100%、85.3%。结论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实时直观地显示颅内及颈部血管血流状况,更全面、准确地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是脑血管病无创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与DSA对烟雾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小征 莫雪红 +3 位作者 华莎 杨铭 陈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07-208,2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及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CD)对烟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及TCCD探测137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与其DSA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及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CD)对烟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及TCCD探测137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与其DSA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TCCD探测113例,明确诊断102例,高度怀疑8例,因无透声窗检测失败3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TCD及TCCD均能实时动态地观察颅底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TCCD对颅内动脉狭窄处血流显示更敏感,更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烟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两者可作为烟雾病患者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与DSA比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小征 莫雪红 +2 位作者 李俊 陈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相控阵变频探头,使用频率2.0MHz,经颞窗、枕窗探测颅底主要血管及部分分支血管,了解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相控阵变频探头,使用频率2.0MHz,经颞窗、枕窗探测颅底主要血管及部分分支血管,了解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AVM大小、部位、供血分支、引流静脉及颅内盗血情况,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7例中除18例因透声窗不满意检测失败外,实际检测219例,其中明确诊断176例,可疑25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与DSA比较其总检出率为92%。结论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观察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引流静脉及颅内盗血情况,准确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因而可作为脑AVM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成像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小征 莫雪红 +3 位作者 潘力 李俊 余泽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33-334,33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成像(TCI)无创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I探测已确诊或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20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与DSA比较,TCI总检出率为71%,直径0.5 ̄1.0cm的动脉瘤,...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成像(TCI)无创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I探测已确诊或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20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与DSA比较,TCI总检出率为71%,直径0.5 ̄1.0cm的动脉瘤,TCI检出率为82%;直径>1.0cm的动脉瘤,TCI检出率为100%。结论TCI对较大颅内动脉瘤,尤其对直径>1.0cm动脉瘤的探测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较小颅内动脉瘤(直径<0.5cm)探测,TCI无诊断价值,但可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小征 莫雪红 +3 位作者 杨铭 李俊 潘力 陈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CD)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CD检测89例DAVF,分别检测颈部、颅内各血管,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并与DSA对照。结果 TCCD探测结果与DSA对照,明确诊断56例(63%,56/89),可疑17...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CD)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CD检测89例DAVF,分别检测颈部、颅内各血管,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并与DSA对照。结果 TCCD探测结果与DSA对照,明确诊断56例(63%,56/89),可疑17例(19%,17/89),阴性16例(18%,16/89);总检出率为82%。结论 TCCD可作为DAVF术前血流动力学检测、血管内栓塞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的无创检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诊断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征 马廉亭 +4 位作者 秦尚振 余泽 龚杰 徐国政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47-48,61,共3页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观察1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情况,发现其引流静脉多以眼上静脉为主,患侧颈内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健侧,患侧MCA、ACA流速低于健侧,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患侧颈内动脉(瘘口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倒灌血流。眼上静脉动脉化...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观察1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情况,发现其引流静脉多以眼上静脉为主,患侧颈内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健侧,患侧MCA、ACA流速低于健侧,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患侧颈内动脉(瘘口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倒灌血流。眼上静脉动脉化且血流反向的频谱特点及患侧颈内动脉倒灌血流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表现。经眶窗检测颈内动脉虹吸段时,其流速受瘘口所在位置的影响。观察颅内盗血情况可粗略估价瘘口大小。经颅多普勒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还可了解病人Willis环代偿能力,为必要时行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侧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 血流 瘘口 眼上静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 流速 三维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小征 马廉亭 +4 位作者 秦尚振 余泽 龚杰 徐国政 杨铭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1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情况,发现其引流静脉多以眼上静脉为主,患侧颈内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健侧;患侧MCA、ACA流速低于健侧;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患侧颈内动脉(瘘口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倒灌血流,眼上静脉的...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1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情况,发现其引流静脉多以眼上静脉为主,患侧颈内动脉流速明显高于健侧;患侧MCA、ACA流速低于健侧;压迫患侧颈总动脉,患侧颈内动脉(瘘口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倒灌血流,眼上静脉的动脉化且血流反向的频谱特征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最典型的表现,其流速与瘘口大小,引流路径及流量的高低相关.经眶窗检测颈内动脉虹吸段时,其流速受瘘口所在位置的影响,观察颅内盗血情况可粗略估计瘘口大小.TCD检测颈动脉-海绵窦瘘还可了解病人 Willis环代偿能力,为必要时行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经颅多普勒 超声研究 数字减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分析(附172例报告) 被引量:46
9
作者 秦尚振 马廉亭 +10 位作者 朱贤立 余泽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李俊 张小征 胡军民 姚国杰 潘力 张新元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法与治疗时机的选择,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72例颅内动脉瘤行手术夹闭。其中18例行显微手术夹闭,21例在出血后三天内早期手术。结果 优126例,良32例,差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7例(5例死于1991年前)。显...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法与治疗时机的选择,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72例颅内动脉瘤行手术夹闭。其中18例行显微手术夹闭,21例在出血后三天内早期手术。结果 优126例,良32例,差6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7例(5例死于1991年前)。显微手术无死亡。早期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CT、MRI、MRA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TCD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为决定性检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操作和技术熟练配合良好的手术组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早期手术治疗和术后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国政 马廉亭 +5 位作者 余泽 秦尚振 张小征 吴佐泉 龚杰 杨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84例AVM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示病灶的解剖部位和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测定18例供血动脉平均压力和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出血组...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84例AVM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所示病灶的解剖部位和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测定18例供血动脉平均压力和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小病灶、深部病变、单支静脉引流和深静脉引流者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出血组病灶供血动脉平均压力高于非出血组,而血流速度则低于非出血组。结论脑AVM出血与病变的大小、部位、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雪红 张小征 +5 位作者 陈刚 马廉亭 徐国政 杨铭 潘力 向慧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e,CDFI)和脉冲频谱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e,CDFI)和脉冲频谱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D)超声技术对95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CF,TCCF)和25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 CCF,SCCF)患者的颅内外相关血管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对照。结果DSA提示TCCF组中有87例为高流瘘,8例低流瘘,SCCF组中有24例为低流量瘘,仅1例为高流瘘。高流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呈明显高流速低阻力频谱;瘘口远端的大脑中、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侧,盗血明显。而低流瘘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各血流参数相比无明显差异,有11例患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呈高流速低阻力改变;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基本对称,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DSA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系统地观察到CCF因瘘口引起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池引流对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ET浓度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耀宇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余泽 张小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对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浓度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经栓塞治疗后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54例分为引流组和对照组。引流组268例,栓塞后行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86例,每天腰穿放脑脊液一次。用放...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对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浓度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经栓塞治疗后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54例分为引流组和对照组。引流组268例,栓塞后行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86例,每天腰穿放脑脊液一次。用放免法测定栓塞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ET浓度增加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1)。引流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轻度增加,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显著(P<0.01)。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与脑动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95,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异常增加有关,腰池持续引流能够有效地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池引流 内皮素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莫雪红 张小征 +4 位作者 陈刚 潘力 张戈 李俊 马廉亭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颅内外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波频谱多普勒(PWD)技术对86例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外相关血管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颅内外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波频谱多普勒(PWD)技术对86例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外相关血管进行检测。结果除2例因双侧颞窗透声差无法获得颅内血流信息外,余84例经超声诊断提示为烟雾病并被DSA或MRA、CTA所证实。其彩色多普勒表现因血管狭窄、闭塞及代偿程度不同而有多种表现形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观察到烟雾病病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以及侧支循环开放途径,较为全面地反映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烟雾病筛选诊断、定期随访首选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不同时期犬脑脊液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耀宇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张小征 徐国正 龚杰 杨铭 余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通级成年健康家犬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2~22kg,平均15kg。采用二次注血法建立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引流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14d,每日引流100mL左右;腰穿组10只,即对照组,1次/d腰穿,抽取脑脊液8~10mL。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观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同时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液流速,根据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判断和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①脑脊液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的变化: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有明显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且腰穿组较引流组升高明显[(57.95±17.95),(34.15±7.19)ng/L,t=6.108,P<0.01];②脑脊液中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出血后第3,7,10天两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浓度均下降,腰穿组较引流组下降明显[(1.20±0.25,1.20±0.25);(2.29±1.43,1.02±0.29);(3.26±1.43,0.88±0.28)μmol/L;t=15.624,P<0.01]。③两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腰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10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比出血前和出血后3d明显增高[(39.67±14.76),(38.97±9.76),(10.97±4.85),(18.68±13.55)cm/s,t=8.231,P<0.01],引流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与出血前和出血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增高[(15.15±4.83),(13.59±4.64),(10.89±3.67)cm/s,t=1.879,P>0.05];基底动脉出现平均流速>40cm/s的重度脑血管痉挛时,脑血流出现涡流或湍流。④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r=0.95),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r=-0.97)。结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破坏是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关键因素之一。②引流组犬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而腰穿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重,原因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速了内皮素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排出,缩短了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降低了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证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代谢 内皮缩血管肽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真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廉亭 莫雪红 +6 位作者 余泽 杨铭 王启宏 张新元 李俊 潘力 张小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影像及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其形成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①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②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③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以上3种病变在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形成期及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真性动脉瘤尽早行病因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部骨折伴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国政 马廉亭 +5 位作者 余泽 秦尚振 龚杰 杨铭 张积志 张小征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研究探讨创伤后颈动脉海绵窦瘘与颅面骨折的关系。本组49例,男性40例,女性9例。结果表明,以车祸伤最为多见(65.31%)。骨折部位以颅顶骨折合并颅底骨折多见(46.9%)。伤后出现CCF的间隔时间大多在1个月内(69.4%)。临床... 本研究探讨创伤后颈动脉海绵窦瘘与颅面骨折的关系。本组49例,男性40例,女性9例。结果表明,以车祸伤最为多见(65.31%)。骨折部位以颅顶骨折合并颅底骨折多见(46.9%)。伤后出现CCF的间隔时间大多在1个月内(69.4%)。临床表现为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颅内杂音及眼肌麻痹等。所有病人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行血管内治疗。瘘口闭塞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42例,颈内动脉闭塞7例;经动脉途径46例,经静脉途径1例,动静脉联合入路2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折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雪红 张小征 +4 位作者 潘力 向慧娟 马廉亭 陈刚 余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旨在为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80例TCCF患者在行血管内栓塞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数字减影...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旨在为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80例TCCF患者在行血管内栓塞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结果CDFI在术前可明确因瘘口引起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引流静脉以及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术后通过治疗前异常引流静脉血流的消失、颈内动脉是否通畅等客观指标的观察,能准确、动态、有效地评估疗效。结论CDFI能系统地观察TCCF血管内栓塞前后的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评价疗效首选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利 刘良东 +4 位作者 钟红 王启弘 张小征 林利 周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74-1175,共2页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随访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尚振 马廉亭 +6 位作者 余泽 吴佐泉 龚杰 徐国政 杨铭 张小征 张积志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12-14,11,共3页
本文报告14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人,随访4~42个月。良好:124例(88.6%)差:10例(7.1%),极差:6例(4.2%)。病变完全消失30例(21.4%)。术中血管痉挛16例,但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栓塞后立即出血、水肿2例。血管... 本文报告14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人,随访4~42个月。良好:124例(88.6%)差:10例(7.1%),极差:6例(4.2%)。病变完全消失30例(21.4%)。术中血管痉挛16例,但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栓塞后立即出血、水肿2例。血管内治疗能使微小型和小型AVM治愈,使中型和大型AVM体积缩小,血流速度减慢,为显微手术和放射外科提供条件。真丝线段和IBCA、NBCA是目前较理想的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术中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莫雪红 华莎 +1 位作者 张小征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102个,血管痉挛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颅内动脉瘤59个,脑血管痉挛31例,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8%、8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无创、实时、直观地对颈动脉及脑底部主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