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目光学图像的水下场景三维重建技术
1
作者 李双全 张奇贤 +2 位作者 姚海洋 李旭东 米建军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99,共7页
针对海洋环境复杂、水体光学性质特殊、数据收集困难以及单目光学图像结构化信息不全等关键问题,对近年重要的水下单目光学图像三维重建相关设备及理论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3个方面剖析了水下单目光学图像的三维重建依然存在的问题,... 针对海洋环境复杂、水体光学性质特殊、数据收集困难以及单目光学图像结构化信息不全等关键问题,对近年重要的水下单目光学图像三维重建相关设备及理论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3个方面剖析了水下单目光学图像的三维重建依然存在的问题,包括单目光学设备成熟度有待提升、水下单目光学物理性质研究不足、重建结果边缘精确度有待提升等。针对关键问题研制了水下光学距离选通相机设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光学图像三维重建算法,据此总结了单目光学图像的水下场景三维重建未来可能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学图像 三维重建 单目图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多通道高精度内记仪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奇贤 李斌 刘兆金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11期55-5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TI公司ARM Cortex-M3内核处理器的多通道高精度内记仪系统设计。该系统以LM3S3748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24 bit高精度ADC芯片LTC2444实现了八通道的数据采集,处理器与ADC芯片通过SPI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同时,该系统通... 介绍了一种基于TI公司ARM Cortex-M3内核处理器的多通道高精度内记仪系统设计。该系统以LM3S3748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24 bit高精度ADC芯片LTC2444实现了八通道的数据采集,处理器与ADC芯片通过SPI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同时,该系统通过USB设备与PC连接,实现了大量数据的快速转移。目前,该内记仪系统已在相关项目上得到应用,经过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性能,使用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处理器 LTC2444 数据采集 内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FLASH-R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奇贤 黄培根 《世界肿瘤研究》 2020年第2期41-46,共6页
放射治疗是以避免正常组织严重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肿瘤部位照射剂量为目标。近年来,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FLASH-RT)以其特有的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在开展FLASH-RT生物学机制的研... 放射治疗是以避免正常组织严重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肿瘤部位照射剂量为目标。近年来,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FLASH-RT)以其特有的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在开展FLASH-RT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同时致力于开发适合临床应用和转化的放疗设施。本文就此领域最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 正常组织保护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光像增强器的偏振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茹志兵 刘冰 +3 位作者 李双全 张晓亮 邹程帅 张奇贤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441,共7页
为验证用微光像增强器实现偏振成像的可行性,根据偏振成像原理,设计了基于分时型偏振成像技术的微光偏振检偏器。选用三代像增强器和高动态范围数字CCD,设计了相应大口径成像物镜和中继光学耦合透镜,获得了高透过率、高调制函数(MTF)的... 为验证用微光像增强器实现偏振成像的可行性,根据偏振成像原理,设计了基于分时型偏振成像技术的微光偏振检偏器。选用三代像增强器和高动态范围数字CCD,设计了相应大口径成像物镜和中继光学耦合透镜,获得了高透过率、高调制函数(MTF)的图像耦合性能。采用数字CCD、数字图像采集卡,编写了相应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实验室和野外微光条件下的人造目标和自然景物的偏振探测成像。结果表明,原始图像中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之比为1.35,基于微光像增强器的偏振成像系统的目标与背景对比度之比为2.35,微光偏振成像能够提高夜间环境下人造目标和自然背景的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像增强器 偏振成像 偏振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古建筑的防火方法
5
作者 张奇贤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24期137-137,共1页
我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些文明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即每个时期的建筑。众所周知,建筑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风俗民情,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因此,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是我们当前时间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做好其... 我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些文明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即每个时期的建筑。众所周知,建筑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风俗民情,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因此,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是我们当前时间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做好其防火的工作意义更是重大。笔者基于这种背景环境重点的分析介绍了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防火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交变磁偶极子源的辐射场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鹏 李斌 +1 位作者 张奇贤 苏姣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12期21-23,共3页
近年来,水下电磁波通信方式得到逐渐的应用。为了实现水下远距离数据传输,对海水中电磁波衰减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以超低频电磁波为传输媒介,发射2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调制信号,接收端进行解调并分析。介绍了磁偶极子模型,发射和接... 近年来,水下电磁波通信方式得到逐渐的应用。为了实现水下远距离数据传输,对海水中电磁波衰减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以超低频电磁波为传输媒介,发射2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调制信号,接收端进行解调并分析。介绍了磁偶极子模型,发射和接收单元,最后画出衰减曲线图,得出水下磁通信以距离三次方衰减传播。磁信号传输有助于提高隐蔽性,且功耗低,尺寸小,传输速率也基本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电磁波 衰减特性 磁通信 三分量水下绝缘磁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中电偶极子极低频磁场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杏 张奇贤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3年第7期31-33,48,共4页
随着水下非声探测及隐蔽通信系统的发展,水下极低频电磁场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基于球坐标下求解朗贝尔方程,得到无限大媒质中电偶极子极低频磁场衰减特征。考虑到海水界面对衰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真实浅海环境的外场测试实验... 随着水下非声探测及隐蔽通信系统的发展,水下极低频电磁场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基于球坐标下求解朗贝尔方程,得到无限大媒质中电偶极子极低频磁场衰减特征。考虑到海水界面对衰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真实浅海环境的外场测试实验,对浅海中电偶极子辐射的极低频磁场进行衰减特征研究,得出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对实际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极子 电磁场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探究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8
作者 张奇贤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11期43-44,42,共3页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数学思维 学生 激活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张奇贤 孙锐 +2 位作者 徐美玲 刘晓倩 田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射组(20只)和健康对照组(20只),照射组给予单次2 Gy全脑照射。所有大鼠均予海马区立体定向注射反转录病毒标记新生神经元,免...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射组(20只)和健康对照组(20只),照射组给予单次2 Gy全脑照射。所有大鼠均予海马区立体定向注射反转录病毒标记新生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不同时间新生神经元树突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在照射后2周和4周新生神经元树突总长度、最长树突的长度均显著减少(t=3.10、2.07、2.94、4.02,P〈0.05),神经元分支数在照射后2周显著减少(t=2.23,P〈0.05)。照射后4周,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t=8.43,P〈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抑制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这可能是射线致海马依赖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海马 新生神经元 树突
原文传递
p75NTR在颅脑放疗后海马神经发生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胜军 丁昕 +5 位作者 吴昊昊 张奇贤 陈清清 张军军 蔡尚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讨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接受单次10Gy4MeV电子线全脑照射。于照射后1个月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蛋白印记法检测p75NTR... 目的探讨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接受单次10Gy4MeV电子线全脑照射。于照射后1个月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蛋白印记法检测p75NT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发生变化情况。通过立体定向方法海马内注射AAV—shp75NTR特异性敲除p75NTR,分析p75NTR与神经发生的关系。结果蛋白印记法结果显示p75NTR蛋白表达在照射后升高43.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照射后1个月大鼠BrdU+NeuN+细胞数较对照组相比下降81.5%(P〈0.01),而在特异性敲除p75NTR后,海马区神经发生得到了明显保护。结论D75NTR在电离辐射所致海马神经发生损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神经发生 海马 照射 大鼠
原文传递
BDNF对全脑放疗后NFAT3/c4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美玲 张军军 +3 位作者 张奇贤 吴昊昊 范秋虹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8-1442,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NFAT3/c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以及外源性的BDNF对该通路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用1个月龄SD大鼠分成4个组分别接受单次0、2、10、20 Gy照射,照后3 d进行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外源性的BDNF。后取脑部海马组织进...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NFAT3/c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以及外源性的BDNF对该通路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用1个月龄SD大鼠分成4个组分别接受单次0、2、10、20 Gy照射,照后3 d进行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外源性的BDNF。后取脑部海马组织进行蛋白印迹法及PCR技术观察NFAT3/c4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印迹法及PCR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后NFAT3/c4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IR+BDNF组较单纯照射组相比,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及时间延长NFAT3/c4和Ca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全脑放疗抑制了CaN/NFAT3/c4信号通路,外源性BDNF能促进NFAT依赖的转录,从而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AT3 C4 电离辐射 海马 大鼠
原文传递
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照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雪 张奇贤 +2 位作者 张洁 陈列松 田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从胎鼠脑中分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GFP-BDNF-... 目的探讨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从胎鼠脑中分离海马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GFP-BDNF-慢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将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R组)、照射后GFP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R+NSCs组)、照射后GFP-BDNF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R+BDNF-NSCs组)。全脑单次20 Gy照射后1个月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双侧海马内。移植后2和8周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移植后2和8周时,与R组相比,R+BDNF-NSCs组海马组织中BDNF、NGF蛋白表达均水平明显增高(P<0.05);移植后8周R+NSCs组和R+BDNF-NSCs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R组相比并未显著减少(P>0.05)。结论过表达BDNF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促进BDNF、NGF的产生,增加了辐射暴露后的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营养因子 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大鼠WBI后海马区NFATc4/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改变的研究
13
作者 陈清清 周梦耘 +3 位作者 孙锐 张奇贤 曹毅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讨SD大鼠WBI后海马区NFATc4/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改变。方法 将120只1个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采用4 MeV电子线进行0、2、10、20 Gy单次WBI,在照射后6 h、12 h、1 d、3 d、1周、2周,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方法检测海马区Ca... 目的 探讨SD大鼠WBI后海马区NFATc4/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改变。方法 将120只1个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采用4 MeV电子线进行0、2、10、20 Gy单次WBI,在照射后6 h、12 h、1 d、3 d、1周、2周,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方法检测海马区CaN、NFATc4/3、p-NFATc4/3、GSK-3β表达量变化。结果 照射后6、12 hNFATc4/3、p-NFATc4/3表达无变化,照射后1 d随照射剂量增加p-NFATc4/3表达水平与0 Gy相比明显升高(2 GyP=0.014、10 GyP=0.011、20 GyP=0.000),而NFATc4/3的表达水平无变化;照射后3 d、1周和2周NFATc4/3表达水平与0 Gy相比显著下降(3 d 2 GyP=0.040、10 GyP=0.000、20 GyP=0.000、1周2 GyP=0.692、10 GyP=0.032、20 GyP=0.021、2周2 GyP=0.001、10 GyP=0.000、20 GyP=0.000),而p-NFATc4/3表达均无变化。各剂量组间CaN、GSK-3β的表达未随照射时间、剂量变化而变化。结论 电离辐射对海马NFATc4/3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推测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NFATc4/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照射 NFATC 4/3基因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电离辐射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海马后分化神经元整合到神经环路的影响
14
作者 张洁 张奇贤 +2 位作者 钟雪 陈列松 田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5-358,共4页
部分脑肿瘤患者颅脑放疗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2]。射线导致的神经干细胞缺失及神经发生受损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3]。实施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4-5]。但向脑内移植的干细胞分化来的神经... 部分脑肿瘤患者颅脑放疗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2]。射线导致的神经干细胞缺失及神经发生受损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3]。实施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4-5]。但向脑内移植的干细胞分化来的神经元能否整合入现有的神经环路尚不清楚。狂犬病病毒的编码糖蛋白(G蛋白)和囊膜蛋白的基因分别被GFP、mCherry等荧光蛋白和EnvA的基因所替代,因此,病毒会特异性感染TVA转染的神经元[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感染 脑肿瘤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环路 狂犬病病毒 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 神经发生
原文传递
超高剂量率放疗氧消耗假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红玉 张奇贤 邓小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是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实验表明,FLASH放疗能在保持与临床常规剂量率放疗同等肿瘤控制率的同时,显著减少正常组织中的放射损伤。氧消耗反应被认为是FLASH效应的关键机制之一。本文梳理... 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是近年来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实验表明,FLASH放疗能在保持与临床常规剂量率放疗同等肿瘤控制率的同时,显著减少正常组织中的放射损伤。氧消耗反应被认为是FLASH效应的关键机制之一。本文梳理了氧消耗反应的发现、实验证据及反应原理,总结了其测量手段和生物效应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还讨论了正常组织与肿瘤氧消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超高剂量率 放射生物效应 氧消耗
原文传递
广东湛江灯下昆虫群落结构监测
16
作者 吴正伟 张奇贤 +2 位作者 邹悦 林境睿 郭良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4,53,共10页
为摸清我国南方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采用高空测报灯诱集法对广东省湛江市空中昆虫种群进行了周年监测。收集到的昆虫通过形态鉴定共有105种,隶属于11目44科84属,其中害虫有4目29科89种,天敌昆虫有7目9科10种,中性昆虫有5目6科... 为摸清我国南方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采用高空测报灯诱集法对广东省湛江市空中昆虫种群进行了周年监测。收集到的昆虫通过形态鉴定共有105种,隶属于11目44科84属,其中害虫有4目29科89种,天敌昆虫有7目9科10种,中性昆虫有5目6科6种。分析种群特征指数峰值出现时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21年4月,集中性指数在2021年7月,优势度指数在2021年9月,丰富度指数在2021年12月。主成分分析显示昆虫群落主要受害虫类群的影响,综合来看4月和9月的群落稳定性高于其他月份。监测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5种重要迁飞性农业害虫,且均在秋冬季节出现明显高峰,其中又以稻纵卷叶螟最多;春末夏初则达另一个小高峰。掌握我国内地南端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周年变化规律,可为我国迁飞性害虫的预警防治及昆虫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测报灯 昆虫群落 多样性 迁飞性害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