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剂学多维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莹 杨宇辉 +3 位作者 聂华 张声源 廖梅 叶小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203-205,共3页
为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学院药剂学教学团队通过设计与建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模拟实训车间,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缩小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 为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学院药剂学教学团队通过设计与建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模拟实训车间,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缩小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同时,将标准操作规程(SOP)贯穿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过程,关注实验操作细节,并辅以问题式学习(PBL)-任务驱动(TDL)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输入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GMP模拟实训车间 问题式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屈菜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2
作者 张勇 庄远杯 +3 位作者 聂华 翟明 叶德泳 张声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探究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根、叶、花3个部位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差异,采用硝酸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ABTS(2,2′-联苯基-1-氨基-三甲基六碳氢阳离子自由基)... 探究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根、叶、花3个部位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差异,采用硝酸铝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ABTS(2,2′-联苯基-1-氨基-三甲基六碳氢阳离子自由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黄酮含量与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屈菜花总黄酮含量最高[(36.80±0.10)mg RT/g],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_(50)为(0.0091±0.0003)mg/mL]、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IC50为(0.0744±0.0020)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2670.78±9.43)μmol VC/g]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IC_(50)为(0.567±0.012)mg/mL]最强;千屈菜根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IC_(50)为(0.051±0.003)mg/mL]最强。千屈菜根、叶、花的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降血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千屈菜花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根具有较强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桃枝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声源 庄远杯 +4 位作者 林大都 翟明 李俊芳 温正辉 聂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50-1956,共7页
为寻找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p 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 为寻找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p 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主要为乙酸乙酯部位(IC_(50)=6. 96±0. 82 mg/L)和正丁醇部位(IC_(50)=5. 27±0. 26 mg/L),且显著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_(50)=2840. 61±6. 44 mg/L)(P <0. 05)。从蒲桃枝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3)、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4)、5,4'-二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酮(5)、对羟基苯甲醛(6)、槲皮苷(7)、鞣花酸(8)、丁香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腺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2~5和7~8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桃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冬蛇菰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声源 庄远杯 +2 位作者 罗铝铿 陈一村 聂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81-2086,共6页
对红冬蛇菰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以评价红冬蛇菰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红冬蛇菰... 对红冬蛇菰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以评价红冬蛇菰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红冬蛇菰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以评价红冬蛇菰的抑制亚硝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红冬蛇菰各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IC_(50)=0.06±0.001 mg/mL)和ABTS自由基(IC_(50)=0.07±0.001 mg/mL)能力以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1),其中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Vc(IC_(50)=0.10±0.002 mg/mL)(P<0.01);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pH 3.0,温度37℃),各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亚硝酸盐以及阻断亚硝胺合成,并随着反应质量浓度增加清除率和阻断率增大最后趋于平缓,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_(50)=1.91±0.022 mg/mL)和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_(50)=8.44±0.091 mg/mL)均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1)。红冬蛇菰提取物属天然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作用,因此在抗氧化剂的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极有可能是一种新的防癌抗癌天然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蛇菰 抗氧化 抑制亚硝化 自由基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声源 范春林 +3 位作者 王磊 刘学华 孙学蔚 叶文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党参、黄芪)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整方水提液浓缩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键合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党参、黄芪)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整方水提液浓缩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键合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参芪扶正注射液原料药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异黄酮(Ⅰ)、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丁香苷(Ⅴ)、5-羟甲基糠醛(Ⅵ)、(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6aR,11aR)-vesticarpan(Ⅷ)、丁香酸葡萄糖苷(Ⅸ)、(+)-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Z)-cinnamicacid 8-O-β-D-glucopyranoside(Ⅺ)、鸟苷(Ⅻ)、腺苷(ⅩⅢ)和香草酸(ⅩⅣ)。结论化合物Ⅶ~ⅩⅣ为首次从参芪扶正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Ⅸ和Ⅻ在党参属和黄芪属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金柚核中类柠檬苦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声源 邹浩元 +5 位作者 杨宇辉 周铭 陈一村 罗铝铿 李春泉 聂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柚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柚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梅州金柚核柠檬苦素类物质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g/m L),超声时间20 min。此工艺下柠檬苦素类物质提取率为0.491 mg/g(RSD=1.13%,n=3),与理论值0.487 mg/g偏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核 超声波辅助提取 柠檬苦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舌红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声源 庄远杯 +5 位作者 廖梅 林大都 李云霞 陈一村 李春泉 聂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7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虎舌红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虎舌红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材经95%乙醇超声提取,醇提取物(BH-T)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BH-P)、乙酸乙酯(BH-E)、正丁醇(BH-B)及水(BH-W)4个不同极性萃取... 目的研究虎舌红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虎舌红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材经95%乙醇超声提取,醇提取物(BH-T)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BH-P)、乙酸乙酯(BH-E)、正丁醇(BH-B)及水(BH-W)4个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各部分分别配制成适当质量浓度的溶液,采用DPPH法、ABTS法、水杨酸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部位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结果虎舌红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且在相同浓度下BH-E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BH-P和BH-T。结论虎舌红提取物清除能力与提取物样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极性较小的BH-P和中等极性的BH-E抗氧化活性及还原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舌红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桃果实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魏爱红 何汝倩 +3 位作者 庄远杯 李榕娣 聂华 张声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9-125,132,共8页
以蒲桃果实为原料,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作为试验因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蒲桃粗多糖(Syzygium jambos polysaccharides,SJP)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经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 以蒲桃果实为原料,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作为试验因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蒲桃粗多糖(Syzygium jambos polysaccharides,SJP)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经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精多糖;以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蒲桃果实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58 min,超声温度77℃,料液比1∶50,该条件下蒲桃果实粗多糖得率为(5.46±0.02)%;粗多糖经纯化得到精多糖SJP-Ⅰ和SJP-Ⅱ,SJP-Ⅰ与SJP-Ⅱ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SJP-Ⅱ抗氧化活性优于SJP-Ⅰ,其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0.30±0.01)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0.68±0.03)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为(166.41±0.15)μmol VitC/g。该提取纯化方法简便、稳定,纯化的蒲桃果实精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蒲桃果实合理开发和综合性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桃(Syzygium jambos)果实 多糖 抗氧化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的资源调查和鉴别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声源 张超 +3 位作者 林大都 黄思涵 李兰芳 翟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 对广东梅州地区野生红冬蛇菰进行资源调查和生药学特征鉴别研究,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品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地采样调查方法进行资源调查,采用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质量标准鉴别研究。... 目的 对广东梅州地区野生红冬蛇菰进行资源调查和生药学特征鉴别研究,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品种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地采样调查方法进行资源调查,采用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质量标准鉴别研究。结果 详细描述了野生红冬蛇菰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组织构造及其粉末显微特征。明确了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分布情况及蕴藏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梅州市野生红冬蛇菰的品种鉴别、资源保护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蛇菰 调查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冬蛇菰化学成分预实验及其总酚、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声源 温正辉 +2 位作者 李云霞 林雅立 周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1622-1624,1628,共4页
目的对红冬蛇菰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并对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红冬蛇菰的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红冬蛇菰可能... 目的对红冬蛇菰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并对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红冬蛇菰的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红冬蛇菰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红冬蛇菰乙醇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红冬蛇菰中可能含有多糖及其苷类、黄酮、酚类、鞣质、内酯、香豆素、甾体、三萜、油脂等化学成分,其中总酚中位体积分数为19.84%,总黄酮中位体积分数为30.42%。结论初步确定红冬蛇菰中具有多种有效成分,为红冬蛇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蛇菰 化学成分 酚类 黄酮类 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桃枝叶化学成分预试及其总酚、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声源 熊风琴 +3 位作者 庄远杯 张超 魏爱红 温正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测定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类型及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分别对蒲桃枝叶进行提取,根据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初步判断蒲桃枝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olin-C... 目的:测定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类型及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分别对蒲桃枝叶进行提取,根据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初步判断蒲桃枝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采用福林酚比色法(Folin-Ciocalteu)和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蒲桃枝叶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蒲桃枝叶中可能含有糖、多糖、油脂、甾体、三萜类、鞣质、内酯、苷类、黄酮、酚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总酚含量为24.71%,总黄酮含量为20.77%。结论:初步确定蒲桃枝叶中具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蒲桃枝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桃枝叶 化学成分 总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研结合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声源 林大都 +4 位作者 聂华 李兰芳 黄思涵 张勇 廖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5期21-23,共3页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不仅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且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枯燥难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为全面提高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不仅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且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枯燥难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为全面提高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将科学问题、科研方法和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等融入到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天然药物化学前沿领域。实践表明,基于教研结合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科研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观音座莲叶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成分含量及与抗氧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勇 黄思涵 +3 位作者 林大都 庄远杯 张声源 谢华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9-54,共6页
以福建观音座莲叶为材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Al(NO_(3))_(3)络合法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各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以(DPPH、ABTS、普鲁士蓝)法和脂... 以福建观音座莲叶为材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Al(NO_(3))_(3)络合法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各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以(DPPH、ABTS、普鲁士蓝)法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综合评价各部位抗氧化活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2种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建观音座莲叶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271.05±2.82 mg/g)与总酚含量(59.62±3.23 mg/g)均最高;各部位均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呈明显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福建观音座莲叶各部位均含有总酚、总黄酮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观音座莲叶 萃取部位 总黄酮 总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大颜根、茎、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晓东 魏丽芳 +4 位作者 钟昳 丘波 张超 邹浩元 张声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考察山大颜根、茎、叶3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并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方法:将山大颜根、茎、叶的95%醇提物均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0 mg/mL(以提取物计)的药液,并以青霉素钠(0.5μg/m L)和硫酸链霉素(128 mg/mL)为阳性对照,采... 目的:考察山大颜根、茎、叶3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并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方法:将山大颜根、茎、叶的95%醇提物均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0 mg/mL(以提取物计)的药液,并以青霉素钠(0.5μg/m L)和硫酸链霉素(128 mg/mL)为阳性对照,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不同药用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粪肠球菌等的抑菌作用。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山大颜抑菌活性部位,得到相应极性部位萃取物,制备成质量浓度均为100 mg/mL(以提取物计)药液后,考察其对上述6种菌的抑菌作用;并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极性部位及对药物敏感的试验菌株。然后在0.5MIC和MIC药物浓度下绘制敏感菌的生长曲线(作用36 h,每4 h测定1次),检测菌悬液中碱性磷酸酶(AKP)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作用10 h,每2 h测定1次),并以肉汤培养基代替提取物作为空白对照。结果:100 mg/mL山大颜根、茎和叶的醇提物对上述6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作用强弱为茎>叶>根;在山大颜茎的不同极性部位中,以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强,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抑菌圈直径为(38.93±0.12)mm,MIC、MBC均为0.39 mg/mL。山大颜茎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菌悬液中碱性磷酸酶和蛋白质含量较空白对照显著升高(P<0.05)。结论:山大颜茎为抗菌活效部位,对常见的6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以山大颜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能逐步破坏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大颜 不同部位 体外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红冬蛇菰提取物抑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声源 邹可欣 +3 位作者 吴志明 李海秀 罗晓东 聂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09-115,共7页
以野生红冬蛇菰不同溶剂提取物为试材,采用牛津杯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红冬蛇菰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讨其活性成分作用下的抑菌机理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期为红冬蛇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以野生红冬蛇菰不同溶剂提取物为试材,采用牛津杯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红冬蛇菰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讨其活性成分作用下的抑菌机理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期为红冬蛇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冬蛇菰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G+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细菌增殖及离子外渗受到抑制;当环境pH升高以及Na+、K+、Ca2+、Fe3+金属离子存在时对抑菌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在热处理下表现出较好的抑菌稳定性。野生红冬蛇菰不同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G+菌活性及稳定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紊乱细胞正常代谢,从而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蛇菰 抑菌活性 活性部位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蒲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大都 成金乐 +2 位作者 彭丽华 张勇 张声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76-78,共3页
蒲桃为广东常用中草药,在此对该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蒲桃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镇痛抗炎等作用。
关键词 蒲桃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亚利 张声源 +2 位作者 潘增烽 陈欢珠 姚前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烟酰胺处理组(10、20、40、80μmol/L烟酰胺)及对照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烟酰胺作用48、72 h后CNE-1细胞增殖率,Annexin V-FITC/PI... 目的探讨烟酰胺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烟酰胺处理组(10、20、40、80μmol/L烟酰胺)及对照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烟酰胺作用48、72 h后CNE-1细胞增殖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0μmol/L烟酰胺作用48 h后CNE-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NE-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NE-1细胞中p53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烟酰胺处理组CNE-1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1),且随着烟酰胺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μmol/L烟酰胺处理CNE-1细胞48 h(即40μmol/L实验组)后,CNE-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40μmol/L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增加,G_(0)/G_(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CNE-1细胞经40μmol/L烟酰胺处理后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均下降(P<0.01);40μmol/L实验组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烟酰胺可通过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恢复细胞周期从而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亦可影响MMP-9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CNE-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 CNE-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梅 张声源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01-2706,共6页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新疆紫草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草呋...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新疆紫草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草呋喃A(1)、紫草素(2)、紫草呋喃D(3)、紫草呋喃E(4)、1⁃甲氧基乙酰紫草素(5)、紫草呋喃B(6)、紫草呋喃C(7)、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8)、乙酰紫草素(9)、丙酰紫草素(10)、去氧紫草素(11)、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12)、异丁酰紫草素(13)、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14)、α⁃甲基丁酰紫草素(15)、异戊酰紫草素(16)、7⁃(11′⁃deoxyalkannin)⁃alkannin/shikonin acetate(17)。结论:其中,化合物3、6、7和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 紫草素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桦花醇提物成分预试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大都 张勇 +3 位作者 翟明 李兰芳 李俊芳 张声源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13-117,共5页
以银桦花为试材,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分析银桦花乙醇提取物的成分类型,并通过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DPPH法和ABTS法评价银桦花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提高银桦花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银桦花乙醇提取物中可能含... 以银桦花为试材,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分析银桦花乙醇提取物的成分类型,并通过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DPPH法和ABTS法评价银桦花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提高银桦花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银桦花乙醇提取物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蒽醌类、强心苷和香豆素内酯类成分;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一定量效关系,其中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ABTS法中乙酸乙酯部位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而DPPH法中石油醚部位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桦花 乙醇提取物 成分预试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大都 罗宝平 +5 位作者 李兰芳 翟明 杨开元 张春庆 张勇 张声源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4期253-259,共7页
目的调查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集和鉴定标本以及查阅文献资料方法对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阴那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88科298种。结... 目的调查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集和鉴定标本以及查阅文献资料方法对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阴那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88科298种。结论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那山自然保护区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