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元谋地区22份藜麦种质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1
作者 马丽娜 魏玉明 +7 位作者 文莉芳 张学俭 杨钊 黄杰 张圣昌 李小雨 刘欢 杨发荣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4,共8页
对云南元谋地区引进试种的22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藜麦材料的变异系数为18.87%~28.91%,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产量与主穗长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粗和叶长等呈显... 对云南元谋地区引进试种的22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藜麦材料的变异系数为18.87%~28.91%,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产量与主穗长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粗和叶长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千粒重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807%;通过聚类分析将22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Ⅲ表现为高秆、大粒和高脂肪含量,具有利用潜质。筛选出7份(大粒材料LQ09、LQ17、Q24,粗茎材料LQ09、LQ10,高产量材料LQ21、LQ24、Q24和高蛋白含量材料LQ02、LQ17)具有突出特点的藜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自修复与阻燃功能一体化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陈练辉 董丽楠 +4 位作者 廉婷婷 张圣昌 许启彬 姜猛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FREPC)在实际应用中常因裂纹失效和燃烧破坏而受到限制。文中将自制的DA加合物(DOPO-FU-BMI)与糠胺(FA)配合,引入到环氧树脂DGEBA中,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兼具自修复和阻燃双重功能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FREPC)在实际应用中常因裂纹失效和燃烧破坏而受到限制。文中将自制的DA加合物(DOPO-FU-BMI)与糠胺(FA)配合,引入到环氧树脂DGEBA中,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兼具自修复和阻燃双重功能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DA加合物在复合材料中实现了均匀分布,提升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复合材料通过动态可逆化学键的可逆Diels-Alder(DA)反应实现了裂纹的修复,当DA加合物质量分数为20%时,经2次“冲击-修复”循环后复合材料的强度保留率仍高达92.5%;同时,复合材料发挥了玄武岩纤维的阻燃特性优势,引入DA加合物后使其阻燃性能进一步增强,极限氧指数最高可达44.5%,较未改性复合材料提升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阻燃性能 玄武岩纤维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可逆Diels-Alde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表面硅烷偶联剂接枝率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圣昌 钟天皓月 +3 位作者 许启彬 宿泽熙 姜猛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KH550来提升BF与EP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界面剪切强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BF表面KH550的接枝率对复合材料界面粗糙度、界面强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的成功接枝可以增加BF的表面粗糙度及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随着KH550接枝率的增加,BF表面形貌呈现“光滑-粗糙-光滑-粗糙”的变化过程,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及力学性能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KH550接枝率达到5%~6%时,KH550-BF表面均匀光滑,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48 MPa和298 MPa。当接枝率超过6%,过量的KH550在BF表面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结构缺陷和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界面强度和力学性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环氧树脂 化学接枝 界面强度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射线装置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鹏清 张圣昌 田晨旭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6期228-231,共4页
射线装置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其存在辐射安全风险,因此实验室对其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应用,通过构建虚拟仿真的实施框架、... 射线装置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其存在辐射安全风险,因此实验室对其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应用,通过构建虚拟仿真的实施框架、将安全管理理念与办法落实于虚拟仿真过程中、针对扫描电子显微镜这一具体实验量身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并通过对具体实验案例虚拟仿真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展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装置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 构建与实施 预期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氧合器用PEEK中空纤维膜的孔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湘普 张圣昌 +2 位作者 李博 廉婷婷 刘鹏清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以聚醚醚酮(PEEK)为基体材料、聚醚酰亚胺(PEI)为致孔剂,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和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膜氧合器用PEEK中空纤维膜,研究了PEEK/PEI质量比、水冷温度、退火温度及萃取剂种类对PEEK中空纤维膜孔结构的影响,并对PEEK中空纤维膜的力... 以聚醚醚酮(PEEK)为基体材料、聚醚酰亚胺(PEI)为致孔剂,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和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膜氧合器用PEEK中空纤维膜,研究了PEEK/PEI质量比、水冷温度、退火温度及萃取剂种类对PEEK中空纤维膜孔结构的影响,并对PEEK中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气体渗透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EEK/PEI质量比为4/6、水冷温度为20℃、退火温度为250℃并采用反应型萃取剂时,所得PEEK中空纤维膜具有内层多孔、外层相对致密的膜结构,其平均孔径为21 nm、比表面积为134 m^(2)/g、孔容为0.71 cm^(3)/g;与商用聚甲基戊烯(PMP)中空纤维膜相比,PEEK中空纤维膜具有相似的孔形貌、更高的比表面积与孔容;PEEK中空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气体渗透性,断裂强度和气通量分别达0.327 cN/dtex和33.46 mL/(cm^(2)·min·bar),基本满足膜氧合器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纤维 中空纤维膜 膜氧合器 热致相分离 孔结构 气体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级联孤立森林算法的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晓晖 张圣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孤立森林算法是基于隔离机制的异常检测算法,存在与轴平行的局部异常点无法检测、对高维数据异常点缺乏敏感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超平面的隔离机制和多粒度扫描机制,随机超平面使用多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简化数... 孤立森林算法是基于隔离机制的异常检测算法,存在与轴平行的局部异常点无法检测、对高维数据异常点缺乏敏感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超平面的隔离机制和多粒度扫描机制,随机超平面使用多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简化数据模型的隔离边界,利用随机线性分类器的隔离边界能够检测更复杂的数据模式。同时,多粒度扫描机制利用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维度子采样,每一个维度子集均训练一个森林,多个森林集成投票决策,构造层次化集成学习异常检测模型。实验表明,改进的孤立森林算法对复杂异常数据模式有更好的稳健性,层次化集成学习模型提高了高维数据中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孤立森林 隔离机制 多粒度扫描 随机超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计算的细粒度污点分析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屈雪晴 张圣昌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7-443,共7页
精度是污点分析的核心考虑因素.目前的污点分析方法,包括比特级污点分析的研究中,细粒度逻辑语义会导致精度缺失问题,而精度缺失直接致使“过度污点”现象.本文讨论了现有污点分析算法的局限性,阐述了污点传播过程中产生“过度污点”现... 精度是污点分析的核心考虑因素.目前的污点分析方法,包括比特级污点分析的研究中,细粒度逻辑语义会导致精度缺失问题,而精度缺失直接致使“过度污点”现象.本文讨论了现有污点分析算法的局限性,阐述了污点传播过程中产生“过度污点”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基于逆向计算的细粒度污点分析方法,通过规定逆向计算规则,考虑语句的语义逻辑,推算污点传播策略.对未混淆代码和混淆代码分别进行污点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污点分析算法,基于逆向计算的污点分析算法对混淆代码能够减少50%的代码冗余,有效地避免了污点的过度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污点分析 反混淆代码 逆向计算 过度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饲用型藜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圣昌 魏玉明 +5 位作者 马丽娜 杨钊 刘文瑜 黄杰 刘欢 杨发荣 《作物杂志》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了推进甘肃省天祝县饲用藜麦产业稳健可持续发展,提高藜麦的生物产量,降低藜麦倒伏率,通过大田裂区试验,选用藜麦品系1661-1作为材料,设置8.25万、11.85万、16.50万株/hm^(2)3个不同种植密度和0、300、450、600 kg/hm^(2)4个不同的施... 为了推进甘肃省天祝县饲用藜麦产业稳健可持续发展,提高藜麦的生物产量,降低藜麦倒伏率,通过大田裂区试验,选用藜麦品系1661-1作为材料,设置8.25万、11.85万、16.50万株/hm^(2)3个不同种植密度和0、300、450、600 kg/hm^(2)4个不同的施肥量,研究其对饲用藜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倒伏率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生物产量、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强度逐渐减小;而随着施肥量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加,株高、茎粗、分枝数、生物产量、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该藜麦品系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施肥量450 kg/hm^(2)处理下,生物产量最高,为19333.33 kg/hm^(2),农艺性状较好,倒伏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藜麦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倒伏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