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蝾螈瘤3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吉琛 江晶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分析恶性蝾螈瘤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蝾螈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3例恶性蝾螈瘤中,肛周1例,右大腿1例,纵隔1例,其中肛周... 目的 分析恶性蝾螈瘤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蝾螈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3例恶性蝾螈瘤中,肛周1例,右大腿1例,纵隔1例,其中肛周及右大腿病例为术后复发,纵隔病例为原发病例;复发病例表现为囊实性病灶,有环形强化;纵隔恶性蝾螈瘤,有Ⅰ型纤维瘤病史,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 恶性蝾螈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蝾螈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肉瘤四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吉琛 江晶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angiosarcoma)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4例血管肉瘤中,3例表现为肿块型,1例表现...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angiosarcoma)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结果4例血管肉瘤中,3例表现为肿块型,1例表现为弥漫结节型,肿块型表现为向心或离心性强化,弥漫结节型表现为环形强化,其中1例发现时已有转移。结论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与MRI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罗艳 王勇 张吉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与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8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椎体骨肿瘤患者5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38例(良性组),恶性肿瘤16例(恶性... 目的:探讨与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8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椎体骨肿瘤患者5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38例(良性组),恶性肿瘤16例(恶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SPECT/CT与MRI特征,然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的肿瘤SPECT/CT参数SUV_(max)与SUV_(ave)值都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MRI显示恶性组的肿瘤大小、形态、骨质破坏、边缘、钙化、椎管受累与良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诊断单椎体骨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为86.8%、100.0%和92.3%,MRI诊断单椎体骨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为97.4%、100.0%和97.7%。结论:SPECT/CT与MRI在单椎体骨肿瘤诊断中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各自成像优点,从而提高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MRI 单椎体骨肿瘤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的催化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吉琛 刘婷然 +2 位作者 董志强 孙东晓 邱宇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8-2031,共14页
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氮结构和金属元素,可催化过硫酸盐、芬顿、臭氧等体系,实现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系统总结了污泥生物炭的原料种类、制备过程、安全性评价和催化应用,通过探究污泥生物炭作为催化材料的天然性质优势... 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氮结构和金属元素,可催化过硫酸盐、芬顿、臭氧等体系,实现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系统总结了污泥生物炭的原料种类、制备过程、安全性评价和催化应用,通过探究污泥生物炭作为催化材料的天然性质优势,详细讨论了其在不同体系中的催化机理.最后,展望了污泥生物炭应用于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和真实水环境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污泥生物炭的稳定性和再生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性质 安全性评价 催化机理 催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罗艳 张吉琛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9月到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眼眶肿瘤72例(72只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眼部人群72例(72只眼)作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9月到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眼眶肿瘤72例(72只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眼部人群72例(72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MRI扫描、MRI DWI扫描与三维重建,测量眼眶软组织相关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眼眶MRI特征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累及眶外结构、T_1WI与T_2WI等信号强度、T_1WI与T_2WI信号均匀。观察组中TICⅠ型2例,Ⅱ型30例,Ⅲ型40例;对照组分别为43例、20例与9例,对比有显著差异(P <0. 05)。在b值=500、1000 s/mm^2条件下,观察组眼眶软组织的ADC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眼眶软组织的Ktran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可反映眼眶肿瘤的特征,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三维重建 眼眶肿瘤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罗艳 张吉琛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2014年9月到2017年4月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特征与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在72例患者中,病理分期判断为T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2014年9月到2017年4月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特征与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在72例患者中,病理分期判断为T1期15例、T2期20例、T3期15例、T4期22例;螺旋CT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5.8%,Kappa值为0.943。病理分期判断为N0期25例、N1期30例、N2期17例;螺旋CT对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7.5%,Kappa值为0.832。病理分期判断为M0期57例、M1期15例;螺旋CT对胃癌M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4.4%,Kappa值为0.872,显示两者TNM分期结果一致性都好。结果: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术前应用能有效评价患者的TNM分期状况,可为制定术前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TNM分期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吉琛 罗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68例(心绞痛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成人90名(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DSCTA... 目的探讨数字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68例(心绞痛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成人90名(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都给予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成像特征,判定诊断效果。结果心绞痛组所有病人都被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心病,两组图像显示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3~4分。心绞痛组静息下灌注期及延迟10 s、20 s、30 s各期的心肌密度CT测量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碘量及总碘注入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A心肌首过灌注联合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效反映病人心肌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数字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 心肌首过灌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吉琛 邹建中 曹礼才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2期4413-441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以及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腺炎患者实质改变的特点CT表现为胰腺肿胀、蜂窝织炎、点状或小片状低密度区、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包膜增厚等。CT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以及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腺炎患者实质改变的特点CT表现为胰腺肿胀、蜂窝织炎、点状或小片状低密度区、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包膜增厚等。CT增强扫描可分辨急性胰腺炎是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结论:CT是检查急性胰腺炎的一种重要方法。明显优于B超,不但能明确诊断及有无并发症,部分还可以发现其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1例
9
作者 张吉琛 罗艳 王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489-1489,1493,共2页
患者女,65岁。体检发现左上肺结节3个月,无任何不适。化验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40ng/ml,糖链抗原12514.80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3.87ng/ml。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下舌段见直径约0.8cm结节,CT值17HU,边缘见小分叶及毛刺(图1,2)... 患者女,65岁。体检发现左上肺结节3个月,无任何不适。化验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40ng/ml,糖链抗原12514.80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3.87ng/ml。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下舌段见直径约0.8cm结节,CT值17HU,边缘见小分叶及毛刺(图1,2);CT增强:左肺上叶下舌段结节影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33HU(图3)。诊断: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技术及环境应用与研究热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东晓 董志强 +3 位作者 刘学明 张吉琛 陈钱宝 雷思聪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8期16-25,共10页
污泥炭化技术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年—2020年发表的关于污泥基生物炭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分析。详细分析了污泥基生物炭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讨论了... 污泥炭化技术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年—2020年发表的关于污泥基生物炭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分析。详细分析了污泥基生物炭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讨论了现有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污泥基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其在污染物固定、土壤改良及延缓气候变化等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研究热点 制备技术 环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研究
11
作者 黄娟 张吉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47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I LAV...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47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I LAVA对BC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DSA检查诊断肝静脉阻塞型BCS 1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BCS 21例和混合型BCS 8例,而MRI LAVA诊断肝静脉阻塞型16例,下腔静脉阻塞型21例,混合型10例,其准确性为95.7%;在47例BCS患者中,MRI LAVA显示膈下静脉扩张9例(19.1%),肝内交通支扩张12例(25.5%),腹壁浅静脉扩张26例(55.3%),副肝静脉扩张26例(55.3%),奇/半奇静脉扩张39例(83.0%);与DSA检查比,MRI LAVA显示副肝静脉的准确性为100%。结论采用MRI LAVA扫描技术能够准确判断BCS分型,观察不同类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 侧支循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水受纳河流中PhACs在传统水相中的分布及环境风险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硕 刘建超 +4 位作者 郑超亚 张吉琛 许嘉诚 徐莹莹 陆光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97-1802,共6页
胶体介质不仅是水环境中污染物一个重要的"汇",还是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调控单元.本研究利用错流超滤、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方法调查了10种典型的药物活性化合物(PhACs)在污水厂... 胶体介质不仅是水环境中污染物一个重要的"汇",还是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调控单元.本研究利用错流超滤、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方法调查了10种典型的药物活性化合物(PhACs)在污水厂尾水受纳河流传统水相中的分布和环境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0种PhACs在水体溶解相和胶体中的含量分别达到27. 2~168. 1 ng·L^(-1)和164. 5~751. 1 ng·g^(-1).布洛芬(IPF)、罗红霉素(ROX)和红霉素(ETM)是两种介质中最为主要的污染物,三者污染浓度占到总浓度的80%以上.胶体对ROX、酮康唑、ETM和舍曲林都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能,胶体/水分配系数(lg Kcol)在3. 2~4. 0之间,吸附率达到21. 1%~34. 5%. 10种PhACs对绿藻、溞和鱼的急、慢性毒性风险评估结果中,仅IPF对鱼类产生高等慢性风险,其余为中等风险及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急性风险来说,更多的PhACs对高等水生生物产生慢性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活性化合物(Ph ACs) 溶解相 胶体 吸附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