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4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冯盛旺 张升雁 +2 位作者 叶文彪 唐益江 邵永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 3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27例,I期缝合7例,术中出血10~60mL,4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 3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27例,I期缝合7例,术中出血10~60mL,4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具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固定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盛旺 张升雁 叶文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6期140-141,共2页
目的观察单点固定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补片采用新型轻量型疝修补装置对照组予以免气囊、免固定的TEP治疗,观察组予以免... 目的观察单点固定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补片采用新型轻量型疝修补装置对照组予以免气囊、免固定的TEP治疗,观察组予以免气囊、单点固定法TEP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免气囊、单点固定法TEP治疗腹股沟疝相较于免气囊、免固定的TEP治疗而言,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单点固定法 新型轻量型疝修补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健 张升雁 黄小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自发性气胸治疗中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 目的观察比较自发性气胸治疗中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1%,对照组复发率为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自发性气胸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在胸外科手术后胸腔积液引流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徐江江 郑宇楠 +1 位作者 刘在委 张升雁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5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究胸外科手术后深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深静脉导管组和传统胸腔穿刺组两组,各55例。传统胸腔穿刺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 目的:探究胸外科手术后深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11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深静脉导管组和传统胸腔穿刺组两组,各55例。传统胸腔穿刺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深静脉导管组采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情况、临床疗效、胸腔积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引流管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程度、舒适度、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质量、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4周、2个月内,深静脉导管组患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率高于传统胸腔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导管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传统胸腔穿刺组,胸腔积液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传统胸腔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深静脉导管组患者引流管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程度、满意度优于传统胸腔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导管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与环境评分及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总分以及身心舒适、情绪稳定、操作简便、配合治疗便捷评分高于传统胸腔穿刺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胸腔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后深静脉导管较传统胸腔穿刺在胸腔积液引流治疗中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引流 胸外科手术 深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占平 张升雁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7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7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9±19.5)min和(161±20.8)min、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65.2±11.4)min和(67.1±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8.9±6.4)min和(30.2±7.6)min,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91.5±22.3)mL、输血量(53.7±18.8)mL、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9.8±2.3)h、术后监护时间(32.1±11.5)h、术后住院时间(8.6±2.1)d,对照组上述几项数据分别为(179.6±31.8)mL、(143.2±21.3)mL、(12.1±3.5)h、(40.2±18.2)h、(10.4±2.7)d,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侧腋下小切口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占平 张升雁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8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31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行血管及心内缺损封堵术、球囊扩张术和体...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31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行血管及心内缺损封堵术、球囊扩张术和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观察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心脏结构、搏动和血液流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封堵术的12例患者治疗后仅1例仍有残余分流,其余11例均无残余分流;实施支架置入术和球囊形成术的4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狭窄处压差从(53.8±18.2)mm Hg降低到(16.5±7.1)mm Hg,狭窄处直径从(5.9±2.4)mm增加到(11.2±4.3)mm,上述两项指标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的15例患者有1例死亡,其余14例均康复,且治疗前后平均血氧饱和度从(74.2±8.1)%降低到(61.5±5.4)%,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