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1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白粉消毒后对虾养殖源水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庚申 颜懿 +5 位作者 李彤 董鹏生 谢建军 许文军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漂白粉消毒是凡纳滨对虾养殖源水常见的管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然而,消毒会强烈扰动水体微生物群落,但源水细菌群落对漂白粉消毒的响应特征尚未阐明。在室内条件下,设置高浓度(60 mg/L)和低浓度(20 mg/L)漂白粉消毒源水,通过高... 漂白粉消毒是凡纳滨对虾养殖源水常见的管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然而,消毒会强烈扰动水体微生物群落,但源水细菌群落对漂白粉消毒的响应特征尚未阐明。在室内条件下,设置高浓度(60 mg/L)和低浓度(20 mg/L)漂白粉消毒源水,通过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消毒后源水细菌群落、病原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显示,消毒后,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丰度上升,高浓度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著降低;至第3天,两组源水的细菌群落组成趋于一致。此外,漂白粉消毒显著改变了源水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共现网络的复杂性。在控制水体病原菌方面,消毒后病原菌的总丰度降低,但种类增加,高浓度漂白粉消毒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漂白粉消毒对ARGs的去除具有选择性,仅对sul1、floR、cfr、tetQ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高、低浓度对ARGs的去除无差异。综上,60 mg/L可以作为漂白粉消毒养殖源水的更好浓度选择。研究结果从微生物生态视角评价了不同浓度漂白粉的消毒作用,可为对虾养殖生产中的源水管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粉 养殖源水 细菌群落 病原菌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坤杰 王欣 +6 位作者 熊金波 裘钱玲琳 黄雷 张化俊 郭安南 李来国 张德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65-1773,共9页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早期阶段是病害易感阶段,而消化道菌群结构与对虾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探讨幼虾的消化道菌群尤其是弧菌类细菌与对虾发病的关系对病害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健康和患病幼虾的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基于纯培养和16S r DNA,rec A和pyr 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幼虾消化道中弧菌的主要种类组成。结果发现,健康幼虾消化道中α-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丰度较高,而患病幼虾中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β-变形菌纲较高,其中放线菌门丰度差异显著。基于科水平的响应比分析,发现患病幼虾消化道中动性球菌科和噬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降低,而弧菌科的丰度显著升高。相似度分析发现,驱动群落变异的OTU主要来源于弧菌属、海洋杆状菌属、冷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以及未分类至属的红杆菌科和微杆菌科。健康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锡那罗亚州弧菌为主,而患病幼虾消化道弧菌组成以坎氏弧菌为主。尽管健康和患病幼虾消化道内细菌群落结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一些重要类群丰度变化显著,其特征与已知的生态功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消化道菌群 Illumina测序 弧菌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幼苗体内一种极小病毒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化俊 袁军法 +3 位作者 曹铮 钱冬 王建民 石正丽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6-740,共5页
从患罗氏沼虾幼苗肌肉白浊病的幼虾体内分离到两种病毒颗粒,诺达病毒(MrNV)和直径只有15nm的小病毒颗粒(extrasmallvirus,XSV),本文通过建立病毒cDNA文库获得XS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在此基础上合成探针,用从病虾组织中提取的总PNA进行Nort... 从患罗氏沼虾幼苗肌肉白浊病的幼虾体内分离到两种病毒颗粒,诺达病毒(MrNV)和直径只有15nm的小病毒颗粒(extrasmallvirus,XSV),本文通过建立病毒cDNA文库获得XS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在此基础上合成探针,用从病虾组织中提取的总P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XSV基因组至少包括两条RNA片段.利用不同的方法对XSV的两端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定,分别得到了872、831和662bp3个相互重叠的序列片段,这3个序列的阅读框编码一个相同的大小在17×103左右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极小病毒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ra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军法 张化俊 +2 位作者 张建红 陈孝煊 石正丽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1-735,共5页
根据Taura综合征病毒(TSV)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感染病毒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后扩增,分别将3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VP1、VP2和VP3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与表达载体连接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 根据Taura综合征病毒(TSV)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感染病毒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后扩增,分别将3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VP1、VP2和VP3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与表达载体连接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4.2×103、43×103和57.1×103,在变性条件下过柱纯化VP1和VP2,一次可以纯化10mg以上纯度较高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RA综合征病毒 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过滤孔径大小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分析结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雷 王欣 +3 位作者 裘钱琳玲 张化俊 姚志远 张德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探究预过滤孔径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100μm(PF100)、10μm(PF10)和2μm(PF2)3种不同孔径的预过滤处理后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PF100、PF10与PF2处理下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为探究预过滤孔径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100μm(PF100)、10μm(PF10)和2μm(PF2)3种不同孔径的预过滤处理后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PF100、PF10与PF2处理下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PF100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但PF10和PF2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PF100的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F10和PF2(P<0.05),相反,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GN02和OD1在PF10和PF2中的相对丰度较高。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表明,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等12个细菌科是造成3种预过滤处理细菌群落差异的主要类群。综上所述,预过滤孔径大小会导致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该结果对浮游细菌过滤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过滤 浮游细菌 群落组成 颗粒结合态细菌 自由态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象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季节性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鹏 王思鹏 +5 位作者 梁春玲 张化俊 王凯 刘莲 费岳军 张德民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分别在2013年夏季及2014年冬季采集宁波象山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宁波象山海域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酸杆... 分别在2013年夏季及2014年冬季采集宁波象山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宁波象山海域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酸杆菌门、α-变形菌纲、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沉积物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同时受地理距离、季节和环境理化因子等影响,其中地理距离占主导地位,且冬季地理距离对群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沉积物 细菌群落 生物地理学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输入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鲍方剑 黄雷 +5 位作者 陈伟 王思鹏 陈琛 黄晓林 张德民 张化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利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蔗糖输入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中水体与絮团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输入蔗糖能显著改变对虾养殖系统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促进水体中纤毛虫和轮... 利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蔗糖输入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中水体与絮团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输入蔗糖能显著改变对虾养殖系统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促进水体中纤毛虫和轮虫的生长,对水体绿藻的过度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Mantel分析发现,在第28天时,蔗糖添加以及系统中的溶解氧、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对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有显著影响。利用共线性网络分析表明碳氮比的增加可以增强水体和絮团中不等鞭毛类、纤毛虫和轮虫的相互作用,对养殖体系中藻类的过度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揭示了在蔗糖输入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絮团和水体微生物相互作用特征,为生物絮团技术持续稳定的应用于对虾养殖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真核微生物群落 互作网络 对虾养殖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湾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丽新 王思鹏 +5 位作者 梁春玲 张化俊 王凯 彭欣 刘俊峰 张德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粒径小于20μm的微型浮游生物能迅速响应海洋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三门湾表层与底层海水中微型浮游生物(包括细菌、聚球藻、微型真核生物以及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型浮... 粒径小于20μm的微型浮游生物能迅速响应海洋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三门湾表层与底层海水中微型浮游生物(包括细菌、聚球藻、微型真核生物以及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型浮游生物丰度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范围:细菌,6.98×10~5~9.84×10!6 cells/mL;聚球藻,1.10×10~3~3.71×10~4 cells/mL;微型真核生物,1.04×10~3~3.75×10~4 cells/mL;病毒,1.01×10~6~3.47×10~7 mL^(-1)。夏、秋两季表层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均高于底层;秋季细菌、聚球藻和病毒丰度低于夏季,但微型真核生物丰度高于夏季;温度是造成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水平分布在夏季无显著规律,但秋季表底层均由内湾向外湾递减。秋季,除底层的细菌外,微型浮游生物丰度水平分布与pH和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与亚硝氮、硝氮、铵氮、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生物 流式细胞术 三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家用冰箱的最新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秀玲 胡士莲 +2 位作者 李颖秋 张化俊 潘振良 《制冷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综合介绍日本家用冰箱的最新技术。家用冰箱是一种最常用的全年运行时间最长的成熟产品。就日本来说,1970年普及率已是百分之百。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追求现代、舒适、合理、营养,家用冰箱正向着高级、大型、多用途、多... 本文综合介绍日本家用冰箱的最新技术。家用冰箱是一种最常用的全年运行时间最长的成熟产品。就日本来说,1970年普及率已是百分之百。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追求现代、舒适、合理、营养,家用冰箱正向着高级、大型、多用途、多功能方向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迅速,需求量经久不衰。1988年至1990年连续三年超过400万台。可见在家用冰箱上下功夫仍然大有可为,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本文综述日本东芝、日立、三菱、松下和夏普等几家大公司近两年在家用冰箱上的最新技术,这对于我国同行跟踪国际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冰箱 产品更新换代 日本东芝 综合介绍 运行时间 东芝公司 三年 国际潮流 有效容积 总销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硅藻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演替及互作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伟娟 陈晨 +4 位作者 赵志颖 张继宁 侯繁荣 张德民 张化俊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58-3970,共13页
【背景】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能显著改变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洋中碳氮元素循环。真菌是海洋中重要的分解者,但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探明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对进一步阐释赤潮对生态系... 【背景】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能显著改变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洋中碳氮元素循环。真菌是海洋中重要的分解者,但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探明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对进一步阐释赤潮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2017年春季象山港硅藻赤潮,对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1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响应及共现性特征。【结果】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在赤潮暴发的各阶段差异显著,而且均与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显著相关性(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90.2%)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27%)是本次硅藻赤潮的优势菌门,其中子囊菌门遍布赤潮暴发的4个阶段;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16.1%)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9.3%)是纲水平上的主要优势类群。赤潮暴发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驱动真菌群落组成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Helotiales、Eurotiales、Xylariales、Saccharomycetales和Agaricostilbales构成了真菌群落共现网络的主体。【结论】真菌群落在赤潮的各阶段具有显著的演替特征,赤潮藻生消是引起真菌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因子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同类群内的互作要强于不同类群间的互作,这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赤潮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象山港
原文传递
抗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韧 李陶敬 +12 位作者 何彦林 侯继峰 周志军 张化俊 彭诚 高晓霄 邓琨 喻剑虹 郑宵蓓 龚钦 冯璐 邢延涛 李策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48-254,共7页
目的初步建立抗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用于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中原料血浆、原液和成品的效价检测。方法将已知的具有中和活性的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作为参比标准品,选... 目的初步建立抗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用于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中原料血浆、原液和成品的效价检测。方法将已知的具有中和活性的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作为参比标准品,选用RBD抗原包被的间接ELISA试剂盒,采用双对数拟合曲线建立定量ELISA,确定其最佳线性范围;制备室内质控品,并对其进行标定;对该方法进行稀释线性、平行性、准确度、精密度验证。用建立的方法对3批COVID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原料血浆、原液及成品进行检测,并与化学发光法及中和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稀释倍数1〜8、批内准确度88.50%〜108.58%,批间准确度1IKI.63%〜103.98%;批内精密度3.83%〜14.68%,批间精密度5.67%〜13.15%;标准品和原料血浆、原液、半成品的平行性好。ELISA效价与化学发光法及中和实验相关性较好。结论成功建立抗新型冠状病毒RBD 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COVID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效价检测,作为内部放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和抗体 恢复期血浆 免疫球蛋白类 静脉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溶藻细菌BS01产二异丁氧基苯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化俊 彭云 +4 位作者 张夙 安新丽 李祎 郑伟 郑天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4-842,共9页
【目的】利用一株溶藻细菌BS01分泌的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作用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该化合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0和20μg/m 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塔... 【目的】利用一株溶藻细菌BS01分泌的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作用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研究该化合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0和20μg/m 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塔玛亚历山大藻,观察藻细胞的响应。【结果】研究发现,利用20μg/m L的杀藻化合物处理藻,24 h后杀藻率达到84.1%,此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的58.5%。而当对藻细胞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测定时发现,20μg/m L的浓度处理24 h后,最大光化学效率相比于对照细胞降低了55.5%,这说明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细胞内部的活性氧(ROS)水平在处理0.5 h后即开始增高,并导致细胞内部的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上升。藻细胞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清除细胞内部的活性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20μg/m L的浓度处理24 h后,细胞内重要的细胞结构解体,细胞严重空泡化,显示出细胞死亡的特征。【结论】杀藻化合物(二异丁氧基苯基)胺能够通过引起藻细胞内部氧化损伤的方式引起藻细胞的死亡,同时该化合物仅针对少数几种藻类具有杀藻效果,因此该杀藻化合物在赤潮的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丁氧基苯基)胺 塔玛亚历山大藻 氧化损伤 赤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