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在疾病感知与恐惧疾病进展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李婷 王菊子 +3 位作者 高爱红 王晓成 李银鲜 张刚利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目的 调查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探讨积极应对方式、疾病感知与在恐惧疾病进展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目的 调查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探讨积极应对方式、疾病感知与在恐惧疾病进展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3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疾病感知、积极应对方式及恐惧疾病进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积极应对方式在疾病感知与恐惧疾病进展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337例患者完成研究。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5.02±4.92)分;恐惧疾病进展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0.672,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679,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疾病感知呈负相关(r=-0.610,P<0.01);疾病感知不仅对恐惧疾病进展存在直接影响,还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恐惧疾病进展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值为0.202,P<0.001)占总效应的25.50%。结论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是疾病感知与恐惧疾病进展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应动态评估、早期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引导患者积极应对,从而降低其负性疾病感知对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恐惧疾病进展 疾病感知 积极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大鼠脑室给药的操作方法及其改进
2
作者 孙和勇 张刚利 +3 位作者 吴济良 曹培立 李硕 孙浩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4,共6页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脑室正上方一点,在该点用高速颅钻钻1个小孔。先将泵体埋置于颈部皮下,然后将针头插入小孔中,并用牙科水泥固定,凝固后剪去针头基座,逐层缝合皮下软组织和头皮,将动物放回笼内单独饲养。结果缓释泵泵体成功植入大鼠颈部皮下,针头牢固固定于颅骨,导管接口未断开。取出完整脑组织检查,可见穿刺点及针道周围无明显血肿,脑室内及周围组织可见蓝色染料,表明本方法能够成功将药物送达脑室。结论通过引入脑立体定位仪辅助定位,并对此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植入操作更加精准、安全,具有较高的脑室给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缓释泵 脑室给药 脑立体定位仪 实验方法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脑电图监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屈楠 张刚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9期3539-3543,共5页
总结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脑电图变化以及脑电图结合其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脑电图监测技术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评估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意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种监测评估方法都不太满意。脑电图作... 总结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脑电图变化以及脑电图结合其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脑电图监测技术在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评估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意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种监测评估方法都不太满意。脑电图作为一种脑功能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动态、简单实用的优点,在危重病人脑部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意识障碍 脑电图 昏迷 脑功能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刚利 陈胜利 +3 位作者 吉宏明 贾贵军 张汉伟 王树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 目的探讨亚低温与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57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4例)、亚低温加醒脑静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101例病人,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治疗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病人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醒脑静组良好率最高。在凝血功能异常上,常规治疗组和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的凝血功能异常较少。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和亚低温加醒脑静组的Barthel指数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病人病死率,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病人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有希望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损伤 醒脑静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2 位作者 张世渊 贾贵军 张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结节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在成人胶质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硕 张刚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胶质瘤的形成起源于细胞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细胞要生长为一个具有全部表型的恶性肿瘤细胞,需要经过一个由细胞增殖、分化、干细胞特征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异常发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肿瘤...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胶质瘤的形成起源于细胞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细胞要生长为一个具有全部表型的恶性肿瘤细胞,需要经过一个由细胞增殖、分化、干细胞特征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异常发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肿瘤细胞“征用”了大量的正常发育调控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这一通路介导相邻细胞间相互作用,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参与正常发育的精确调控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靶点干预和治疗胶质瘤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E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刚利 张汉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存在于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外伤、脑炎、脑缺血缺氧及手术等均会造成脑损伤,使NSE从损伤的神经元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体循环。脑脊液及血液中NSE水平高低反映了脑神经元受损范围的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存在于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外伤、脑炎、脑缺血缺氧及手术等均会造成脑损伤,使NSE从损伤的神经元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体循环。脑脊液及血液中NSE水平高低反映了脑神经元受损范围的大小和严重程度。NSE浓度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T蛋白质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病情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刚利 任晋瑞 +1 位作者 吉宏明 张汉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LGT蛋白质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对病情判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LGT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检测105例TBI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 目的探讨LGT蛋白质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对病情判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LGT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检测105例TBI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LGT蛋白质组的表达,比较LGT蛋白质组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手术、濒死等因素对LGT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结果在TBI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的表达。在不同损伤程度患者中,重型TBI组和轻中度TBI组LGT蛋白质组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型TBI组LGT蛋白质组丰度明显高于轻中度TBI组(P<0.01),重型TBI组LGT蛋白质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TBI组(χ2=9.825,P=0.002)。手术后LGT蛋白质组丰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濒死患者血清蛋白指纹谱明显低平,波峰减少显著,无LGT蛋白质组的表达。结论 TBI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表达谱。LGT蛋白质组丰度的变化反映了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LGT蛋白质组的表达和手术、濒死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患者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蛋白质组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张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相关分析显示bFGF和MVD、bFGF和PC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分泌强度的改变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大巨型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附31例报告)
10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3 位作者 宋洁富 张汉伟 贾贵军 王树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大巨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后路、前外侧或背外侧入路切除肿瘤。21例患者酌情施行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切除肿瘤。25例经X线片、MRI随访和临床观察,手术区脊柱稳定无... 目的探讨椎管内大巨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后路、前外侧或背外侧入路切除肿瘤。21例患者酌情施行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切除肿瘤。25例经X线片、MRI随访和临床观察,手术区脊柱稳定无变形,无脊髓压迫征象。良性肿瘤获得随访的16例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大巨型椎管肿瘤切除需要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p16基因的研究
11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民 张汉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结合病理学分级 ,研究复发星形细胞瘤的p16基因异常 ,探讨p16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PCR、PCR SSCP等方法 ,对 2 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原、复发标本进行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全部 4 4个标本中... 目的 :结合病理学分级 ,研究复发星形细胞瘤的p16基因异常 ,探讨p16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PCR、PCR SSCP等方法 ,对 2 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原、复发标本进行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全部 4 4个标本中发现纯合性缺失 14例 ,缺失率为 31.8% (14 /44 )。将Ⅰ和Ⅱ、Ⅲ和Ⅳ级分别合并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发生p16基因缺失的病例 ,依其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三组。PCR SSCP检测 ,点突变发生率为 6 8% (3/44 )。结论 :星形细胞瘤在其恶性增殖中发生p16基因缺失 ,而基因缺失可能在维持其恶性表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16基因的缺失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转化有一定价值。点突变在星形细胞瘤进展中发生频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 PCR-SSCP检测 P16基因缺失 P16基因异常 病理学分级 复合PCR 纯合性缺失 点突变 恶性增殖 恶性表型 恶性转化 发生频率 缺失率 显著性 发生率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体会
12
作者 张刚利 贾贵军 +2 位作者 李荔荣 吉宏明 张汉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和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发肿瘤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差,综合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刚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10%。近十年来,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放射免疫测定和各种激素的兴奋/抑制试验的应用,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进步,使垂体腺...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10%。近十年来,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放射免疫测定和各种激素的兴奋/抑制试验的应用,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进步,使垂体腺瘤的诊断准确性较之过去以视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俊 刘红朝 +3 位作者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NSE含量在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结论 NSE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越高,表示脑损伤程度越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检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国俊 郝志鹏 +5 位作者 李俊 刘红朝 孙文晓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等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浓度。用特殊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浓度。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和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S-100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P含量在特重型组和重型组之间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S-100β和CRP含量在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血清S-100β含量迅速下降,而血清CRP含量则缓慢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S-100β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愈高,表示脑损伤程度愈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RP检测值不能完全区分脑损伤程度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S-100Β蛋白 C-反应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贵军 吉宏明 +4 位作者 张刚利 张燕 胡昌辰 任晋瑞 闫晓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例、经口腔人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例、外伤所致2例)的... 目的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例、经口腔人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例、外伤所致2例)的临床资料。施行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18例中16例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寰枢椎复位良好,1例复位不良;骨性融合良好16例,欠佳1例。术后临床表现均不同程度好转,1例突发呼吸骤停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62个月(3~28个月),JOA平均评分为11.62±3.23,与手术前评分(7.51±3.8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04)。结论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疗效良好,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付宏亮 张刚利 +1 位作者 张汉伟 史建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前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线栓法是备受推崇的一种,其具有不开颅、创伤小、易控制条件,可模拟临床脑缺血的各种症状等,成为开展脑缺血指导及治疗的基础。但传统的方法制备模型病死率高、成功率低。本实验通过对... 目前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线栓法是备受推崇的一种,其具有不开颅、创伤小、易控制条件,可模拟临床脑缺血的各种症状等,成为开展脑缺血指导及治疗的基础。但传统的方法制备模型病死率高、成功率低。本实验通过对传统的Koizumi法进行改进,以期提供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模型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线栓法 制备 模拟临床 不开颅 病死率 mi法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正常 王瑞斌 +1 位作者 贺忠梅 张刚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8期1057-1058,共2页
脑血管病日益增高的发病率带来了症状的多变性。其中有少数患者只表现为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家属和基层的医生忽视,从而延误诊治。因此,通过对2年内的18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癌进行临床分析,认为精神症状和梗死部... 脑血管病日益增高的发病率带来了症状的多变性。其中有少数患者只表现为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家属和基层的医生忽视,从而延误诊治。因此,通过对2年内的18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癌进行临床分析,认为精神症状和梗死部位有密切的关系。及早处理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症状 脑血管病 临床分析 精神障碍 临床工作 延误诊治 主要表现 梗死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胶质瘤兔角膜移植模型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建忠 吉宏明 +5 位作者 张刚利 陈胜利 张世渊 邹鹏 成睿 沈建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41,共4页
目的复制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检测β-榄香烯体内抗血管生成效应。方法裸鼠皮下种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形成实体胶质瘤。将所得胶质瘤实体小块移植于兔角膜,复制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β-榄香烯,干预... 目的复制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检测β-榄香烯体内抗血管生成效应。方法裸鼠皮下种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形成实体胶质瘤。将所得胶质瘤实体小块移植于兔角膜,复制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β-榄香烯,干预两周后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成功复制;β-榄香烯处理组移植胶质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兔角膜血管生成模型是定量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工具;β-榄香烯具有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胶质瘤 兔角膜血管生成模型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晋瑞 张汉伟 +2 位作者 任少华 张刚利 丁新民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4期353-355,共3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血液凝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