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C、TG及ApoB在输血后脂质代谢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臧炫月 王明星 +1 位作者 张刘仟 文柯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202-2205,22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载脂蛋白B(ApoB)在输血后脂质代谢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52例,依据脂质代谢诊断标准将152例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载脂蛋白B(ApoB)在输血后脂质代谢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52例,依据脂质代谢诊断标准将152例患者分为脂质代谢正常组86例、脂质代谢异常组6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TC、TG及ApoB水平变化;分析影响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TC、TG及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占比、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代谢异常组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脂质代谢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脂质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质代谢异常组TC、TG及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脂质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0.91 mmol/L,女性<1.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 mmol/L)、TC(<2.4 mmol/L,>5.7 mmol/L)、TG(<0.4 mmol/L,>1.8 mmol/L)及ApoB(男性<0.43 g/L,>1.28 g/L,女性<0.42 g/L,>1.12 g/L)是影响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ROC曲线可知,TC、TG及ApoB联合预测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4%、88.24%,AUC为0.898,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TC、TG及ApoB在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患者中呈高表达,三指标联合检测可全面、客观地反映输血后脂质代谢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载脂蛋白B 输血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其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刘仟 朱从奎 +1 位作者 尤建国 顾小文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类血小板抗体(human platelet antibody,HPA)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表达及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9年1-8月60例原发性ITP并行HPA检测的... 目的 研究人类血小板抗体(human platelet antibody,HPA)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表达及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9年1-8月60例原发性ITP并行HPA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岁组和≥3岁组(不超过18岁),根据HPA值的不同分为1∶10组、<1∶10组和>1∶10组。分析HPA和年龄、性别及治疗的短期有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HPA检测患者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比例明显不同(P<0.05),<3岁组男性占多数,≥3岁组女性占多数。不同性别HPA阳性率比较,男童和女童比较HP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HPA阳性率高于≥3岁组(P<0.05)。HPA<1∶10组、1∶10组和> 1∶10组ITP患者短期有效率分别为90.00%、90.90%和100.00%。HPA>1∶10组短期有效率高于HPA<1∶10组和1∶10组(P<0. 05)。但HPA<1∶10组和1∶10组ITP患者短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3岁组男性占多数,其HPA阳性率更高。同时HPA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ITP诊断,HPA>1∶10组在临床上短期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体 年龄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系统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血清学鉴定与分析
3
作者 张刘仟 马玲 +2 位作者 邵雷 臧炫月 尤建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通过2例Rh系统简单特异性自身抗-e抗体案例的鉴定和分析,了解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Rh表型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抗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不同表型细胞... 目的:通过2例Rh系统简单特异性自身抗-e抗体案例的鉴定和分析,了解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Rh表型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抗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不同表型细胞对患者血清吸收后进行抗体鉴定,并对吸收后细胞再次放散检测。结果:患者均为e抗原阳性,血清和放散液中表现出抗-e抗体格局,该抗体只能被e抗原阳性细胞吸收,而不能被e抗原阴性细胞吸收。结论:该2例抗体为简单特异性自身抗e抗体,不能被e抗原阴性细胞吸收,与类抗体特征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 抗体鉴定 抗-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