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风味辣子鸡酱制作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元嵩 周帆 蒋云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101,共3页
以去骨鸡腿肉为主料,干辣椒、葵花油、花椒粉为辅料,制作黔北风味辣子鸡酱。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作的最佳配方,即鸡肉添加量为17%,干辣椒添加量为15%,葵花油添加量为54%,花椒粉添加量为3%。制作工艺所得成品色泽枣红,口感鲜香麻辣,是一... 以去骨鸡腿肉为主料,干辣椒、葵花油、花椒粉为辅料,制作黔北风味辣子鸡酱。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作的最佳配方,即鸡肉添加量为17%,干辣椒添加量为15%,葵花油添加量为54%,花椒粉添加量为3%。制作工艺所得成品色泽枣红,口感鲜香麻辣,是一种具有黔北风味特色的辣椒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风味 辣子鸡酱 酱品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蛋拌青椒制作与保藏过程中细菌菌群的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元嵩 蒋云升 沈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共3页
以青椒为主料,皮蛋为配料,加入香油、酱油、味精、蒜末,制成皮蛋拌青椒制品,对其制作和保藏过程中的细菌学变化进行了实验性观察。结果表明,该原菜品的细菌菌落总数为8.7×104CFU/g,其中90%来自青椒,8%来自皮蛋;对这两类实验材料分... 以青椒为主料,皮蛋为配料,加入香油、酱油、味精、蒜末,制成皮蛋拌青椒制品,对其制作和保藏过程中的细菌学变化进行了实验性观察。结果表明,该原菜品的细菌菌落总数为8.7×104CFU/g,其中90%来自青椒,8%来自皮蛋;对这两类实验材料分别以100℃水热烫2min后成为新菜品,减菌率达到99.26%和98.75%;将两类制品置4℃保藏,保质期由24h增至1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拌青椒 菌落总数 菌相 保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源天然抑菌剂在中央厨房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元嵩 金昌海 杨振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4,共8页
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餐饮食品生产、流通以及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央厨房食品集中生产加工,统一配送已经成为新型餐饮发展趋势,但由于加工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制作与配送过程极易导致食源性致病... 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餐饮食品生产、流通以及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央厨房食品集中生产加工,统一配送已经成为新型餐饮发展趋势,但由于加工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制作与配送过程极易导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繁殖。噬菌体作为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天然抑菌剂,对于控制中央厨房食品及生产环境中的病原菌具有高效、廉价、安全等优势。近年来,新型噬菌体抑菌剂研发已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在噬菌体资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各种基质中的控菌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部分国家已经形成商品化生物抑菌剂。本研究结合中央厨房生产特点,对原料、成品、生产环境中食源性病原菌的噬菌体控制研究和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研发新型噬菌体源制剂及其在中央厨房安全控制中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中央厨房 生物控制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素皮鸭的初始菌相分析与优势菌初步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元嵩 蒋云升 +1 位作者 王乐园 瞿文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6,共3页
以干豆腐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卤制、蒸煮、冷却、油炸、浸煮、沥干等工序后真空包装于4℃条件下7天保藏,对其初始菌相和保藏期间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素皮鸭样品的初始菌相以乳酸菌(39%)、假单胞菌(29%)和肠杆菌(24%)... 以干豆腐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卤制、蒸煮、冷却、油炸、浸煮、沥干等工序后真空包装于4℃条件下7天保藏,对其初始菌相和保藏期间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素皮鸭样品的初始菌相以乳酸菌(39%)、假单胞菌(29%)和肠杆菌(24%)为主,其次为球菌(5%)和酵母菌(3%)。在保藏期间的3~7天里,乳酸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乳酸菌增长快而肠杆菌增长慢,但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因此,导致素皮鸭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为乳酸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皮鸭 菌相分析 优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冷鲜鹅菌群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元嵩 蒋云升 +3 位作者 崔杨晨 邹伟冬 侯天奇 邹庆标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8,共3页
将冷鲜鹅肉块以N2气调包装,置4℃冷藏4 d,序时测定其菌数变化,确定菌相构成,结果假单胞菌占41. 8%、肠杆菌占32. 7%、索丝菌占23. 1%、乳酸菌占2. 4%。代表株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试验、16 S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J1为莓实假单胞菌... 将冷鲜鹅肉块以N2气调包装,置4℃冷藏4 d,序时测定其菌数变化,确定菌相构成,结果假单胞菌占41. 8%、肠杆菌占32. 7%、索丝菌占23. 1%、乳酸菌占2. 4%。代表株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试验、16 S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J1为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C1为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S1为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R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冷鲜鹅 菌群 烹饪卫生 细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盐水鹅优势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元嵩 蒋云升 +3 位作者 崔杨晨 邹伟冬 侯天奇 邹庆标 《现代食品》 2018年第21期192-196,共5页
研究气调包装(70%O_2∶30%N_2)盐水鹅在4℃保藏过程中的优势菌菌相构成。以冷鲜鹅为原料,经NaClO浸泡、淋洗,卤煮,沥干,以70%O_2∶30%N_2的比例气调包装,测定其菌落总数。结果表明:气调包装(70%O_2∶30%N_2)盐水鹅优势菌由假单胞菌(52.... 研究气调包装(70%O_2∶30%N_2)盐水鹅在4℃保藏过程中的优势菌菌相构成。以冷鲜鹅为原料,经NaClO浸泡、淋洗,卤煮,沥干,以70%O_2∶30%N_2的比例气调包装,测定其菌落总数。结果表明:气调包装(70%O_2∶30%N_2)盐水鹅优势菌由假单胞菌(52.5%)、肠杆菌(31.1%)和热杀索丝菌(12.4%)构成。可通过改变气体比例及种类调整盐水鹅制品的菌相构成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盐水鹅 优势菌 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式凉菜多味苦瓜的最佳食用时限研究
7
作者 吴丹枫 张明 +1 位作者 张元嵩 史云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7期76-78,81,共4页
[目的]研究4℃冷藏时自制凉菜多味苦瓜微生物菌群构成和卫生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以苦瓜为主料,加入葱、泡红辣椒、豆瓣酱、香醋等调配料经拌匀制成多味苦瓜,分析其细菌数来源。[结果]凉菜中细菌有86.51%来自豆瓣酱,6.98%来自葱,5.30%... [目的]研究4℃冷藏时自制凉菜多味苦瓜微生物菌群构成和卫生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以苦瓜为主料,加入葱、泡红辣椒、豆瓣酱、香醋等调配料经拌匀制成多味苦瓜,分析其细菌数来源。[结果]凉菜中细菌有86.51%来自豆瓣酱,6.98%来自葱,5.30%来自苦瓜,0.92%来自泡红辣椒,对苦瓜、葱、姜进行2 min热烫处理,大蒜进行3 min热烫处理,对泡红辣椒、豆瓣酱进行高压灭菌20 min处理后,减菌率分别为97.5%、99.7%、97.9%、99.9%、99.8%和99.9%。该类食品中的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和乳酸菌,在4℃放置的保质期由3 d增至5 d,表明其具有应用价值。[结论]研究可为中式凉菜的卫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味苦瓜 菌落总数 保质期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处理对冷鲜鸡肉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赖宏刚 蒋云升 +2 位作者 张元嵩 曹宏 肖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206-211,共6页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以冷鲜鸡胸肉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剂量辐照射线(0、2、4、6、8 k Gy)辐照冷鲜鸡胸肉,采用电镜扫描观察冷鲜鸡肉肌纤维结构的变化;测定冷鲜鸡胸肉的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的变化;并对冷鲜鸡胸...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以冷鲜鸡胸肉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剂量辐照射线(0、2、4、6、8 k Gy)辐照冷鲜鸡胸肉,采用电镜扫描观察冷鲜鸡肉肌纤维结构的变化;测定冷鲜鸡胸肉的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的变化;并对冷鲜鸡胸肉的质构和色差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辐照会对冷鲜鸡肉的微观结构产生影响,降低鸡肉持水性,增加蒸煮损失率,并且可以增加冷鲜鸡胸肉的a*值,但对L*值和b*值并无显著影响。当辐照剂量达到6 k Gy时,冷鲜鸡肉保持了最大红度值;保藏期间4~6 k Gy辐照处理的鸡肉弹性和咀嚼性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冷鲜鸡肉的辐照剂量以6 k Gy为宜。本研究为冷鲜鸡肉的辐照保鲜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冷鲜鸡肉 品质 微观结构 持水性 色泽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鲜鸡中腐败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赖宏刚 蒋云升 +2 位作者 张元嵩 曹宏 肖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98-201,共4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相分析;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冷鲜鸡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再根据革兰氏镜检观察、菌落形态、菌体特征观察,以及16S r DNA测序的方法,对冷鲜鸡中的主要腐败菌代表菌株进行...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相分析;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冷鲜鸡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再根据革兰氏镜检观察、菌落形态、菌体特征观察,以及16S r DNA测序的方法,对冷鲜鸡中的主要腐败菌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冷鲜鸡的腐败菌相以假单胞菌(占比51.0%)、乳酸菌(占比31.5%)为主,其次是热杀索丝菌(占比13.3%)、肠杆菌(占比4.3%)。在对应的代表性菌株方面,J1代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1代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R1代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1代表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鸡 优势微生物群 腐败菌 生理生化鉴定 16Sr DNA 靶向控制 延长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