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杨丽艳 赖靖慧 +5 位作者 饶婷 蔡扬帆 翁婧 林凌 张仁雄 潘东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持临床常规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高频rTMS干预,对照组采用伪刺激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BI)、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的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干预对PSD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5-HT、NE含量,本研究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情绪 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痰瘀互结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黎燕兰 梁晖 +2 位作者 张仁雄 王芳 吴文秀 《福建中医药》 2018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痰瘀互结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针刺对痰瘀互结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OCA评分、执行功能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以针刺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痰瘀互结型VCIND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优势抑制、精神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定势转移及抽象概念等分因子方面来改善其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痰瘀互结 针刺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仁雄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1年第7期26-26,共1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任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都必须要重视的。因此,尽管新课程已实施多年,教师在英语教育中也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毕竟,英语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任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都必须要重视的。因此,尽管新课程已实施多年,教师在英语教育中也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毕竟,英语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课堂中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才能在课后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 英语课堂 初中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英语教育 学习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仁雄 赖靖慧 +3 位作者 蔡扬帆 林凌 林坤山 杨丽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9期54-55,共2页
目的:分析针刺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分析针刺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评分、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以及相似性测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及色词测验C耗时均少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相似性测验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对于定势转移能力、抑制控制能力、抽象概念能力及知觉运动速度等执行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针刺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对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睡眠、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饶婷 张仁雄 +5 位作者 杨丽艳 林坤山 林凌 翁婧 蔡扬帆 赖靖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6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睡眠、情绪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曲唑酮治疗,连续8周;试验组练习...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睡眠、情绪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曲唑酮治疗,连续8周;试验组练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5次/周,1次/d,连续8周。干预前后对两组睡眠、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ISI、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PSQI、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练习太极拳能提高失眠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负面情绪,对习练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起到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失眠合并抑郁症 睡眠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伴发夜尿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扬帆 张仁雄 +2 位作者 林坤山 杨丽艳 赖靖慧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2期3615-3617,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西药对帕金森病(PD)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次数及睡眠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PD伴发夜尿症患者,随机分A、B2组,每组29例。B组实施腹针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A组单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进行对照,疗程4周,观察2组PD患者...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西药对帕金森病(PD)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次数及睡眠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PD伴发夜尿症患者,随机分A、B2组,每组29例。B组实施腹针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A组单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进行对照,疗程4周,观察2组PD患者夜均排尿次数、夜尿相关生活质量量表(N-QOL)及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的评分差异以评价疗效。结果研究发现与A组相比,B组在减少PD患者夜尿次数及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大,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PD患者夜尿及睡眠状况有积极的影响,与西药联用,协同效果突出,可及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夜尿症 睡眠质量 腹针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限制联合刺激控制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赖靖慧 蔡扬帆 +5 位作者 张仁雄 林坤山 饶婷 蒋雁华 林凌 杨丽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3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睡眠限制联合刺激控制对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睡眠状况及催眠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60例PI患者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睡... 目的:观察睡眠限制联合刺激控制对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睡眠状况及催眠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60例PI患者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睡眠卫生教育+口服唑吡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睡眠限制联合刺激控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PSQI得分及治疗后唑吡坦片减药量。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唑吡坦片减药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限制联合刺激控制对PI患者的睡眠状况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减少催眠药物剂量,给PI患者带来更佳的临床疗效,为PI的治疗提供高效易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睡眠限制 刺激控制 睡眠卫生 唑吡坦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赖靖慧 蔡扬帆 +4 位作者 林凌 饶婷 林坤山 杨丽艳 张仁雄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低频组与持...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低频组与持续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cTBS)组。对照组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常规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 TMS常规模式刺激。c TBS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上联合cTBS。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言语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的WAB各项评分包括失语商(A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WAB各项评分包括AQ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常规低频组、cTBS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低频组与cTBS组两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TBS组中发生1例轻微头痛,并在休息后自行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rTMS确实能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相较rTMS低频刺激(常规模式)而言,cTBS所需刺激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效率高,但临床疗效尚无肯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持续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联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3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扬帆 张仁雄 +4 位作者 杨丽艳 林凌 翁婧 戴清月 赖靖慧 《中医研究》 2023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盐酸文拉法辛...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帕金森病基础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1次/d,150 mg/次,口服。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治疗[引气归元(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均深刺),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商曲(双侧),气穴(双侧)],留针30 min,5次/周,共20次。两组均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一部分评分、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腹针联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值得在康复治疗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抑郁 腹针 盐酸文拉法辛胶囊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一部分 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凌 翁婧 +5 位作者 卢玮旎 连晶 蔡扬帆 杨丽艳 张仁雄 赖靖慧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71-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干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干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腹针,共持续治疗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4周后,通过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时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降低、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减少,CRH、CORT、COR、ACTH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分泌,从而介导脑-肠轴功能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脑-肠轴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靖慧 蔡扬帆 +4 位作者 夏敏 邱丽芳 翁婧 杨丽艳 张仁雄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rTMS对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PD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同时保持2组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记录并比较2组PD患者在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 目的:观察高频rTMS对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PD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同时保持2组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记录并比较2组PD患者在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Ⅲ)、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帕金森病生命质量问卷(PDQ-39)的分值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UPDRSⅢ、PDSS及PDQ-39评分均有明显差别,PD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睡眠状况及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PD疗效肯定,对肢体运动能力、睡眠状况及生命质量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重复磁刺激 辅助运动区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次数、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扬帆 林凌 +3 位作者 饶婷 林坤山 张仁雄 赖靖慧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891-1893,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托特罗定片对帕金森病(PD)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次数、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PD伴发夜尿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托特罗定片对帕金森病(PD)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次数、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PD伴发夜尿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观察组实施口服托特罗定片+穴位贴敷干预,总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均夜尿次数(PDSS)、睡眠质量(PSQI)的评分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平均夜尿次数及PDS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平均夜尿次数及PDSS、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夜尿次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托特罗定对减少PD伴发夜尿症患者夜尿频次,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夜尿症 穴位贴敷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丽艳 赖靖慧 +5 位作者 蔡扬帆 翁婧 林凌 饶婷 林坤山 张仁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03-1808,共6页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检索国内外共9个医学数据库的有关rTMS干预PSSD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经过文献去重、独立筛选、风险评估等一系列严谨操作后,将纳入文献数据录入R...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检索国内外共9个医学数据库的有关rTMS干预PSSD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经过文献去重、独立筛选、风险评估等一系列严谨操作后,将纳入文献数据录入RevMan5.4软件展开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干预后PSSD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MD=-2.60,95%CI(-3.03,-2.17),P<0.00001];多导睡眠图(PSG)各参数评分中SL[MD=-9.69,95%CI(-16.87,-2.50),P<0.01]、SE[MD=8.90,95%CI(5.41,12.39),P<0.01]、AT[MD=-1.15,95%CI(-2.26,-0.04),P=0.04]、AWT[MD=-10.95,95%CI(-13.30,-8.61),P<0.01]、REM[MD=4.54,95%CI(2.24,6.85),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评分[MD=5.29,95%CI(2.47,8.11),P=0.0002];临床疗效率评分[OR=4.46,95%CI(2.75,7.23),P<0.0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MS改善PSSD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物理治疗方法 卒中 入睡和睡眠障碍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