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书富 华尔铨 +6 位作者 何祚佑 郑鹏翔 陈德 徐虹 马瑾 周依蒙 张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2-523,共2页
目的 探讨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NYHA心功能Ⅲ级 3 7例、Ⅳ级 3 3例。入院时、出院前或临终前 2 4小时内分别测定血浆BNP ,分析住院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与心源性死亡... 目的 探讨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NYHA心功能Ⅲ级 3 7例、Ⅳ级 3 3例。入院时、出院前或临终前 2 4小时内分别测定血浆BNP ,分析住院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与心源性死亡、3 0天内再住院事件的关系。结果  2 3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 (因心功能恶化死亡 6例、再住院 17例 ) ,其入院时BNP水平 ( 15 16pg/ml± 872pg/ml)高于未发生临床终点者 ( 10 3 7pg/ml± 65 4pg/ml) ,P <0 .0 1;发生临床终点者住院期间BNP升高 3 18pg/ml ,而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 ,住院期间BNP平均降低 3 5 9pg/ml ,P <0 .0 1;BNP升高组患者发生临床终点 68.2 % ,BNP降低组患者发生临床终点 16.7% ,P <0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国产Firebird支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9 位作者 陈德 周依蒙 马瑾 张斌 吴波 华尔铨 何祚佑 王豪 王渊铭 刘欣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的ACS患者118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处...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的ACS患者118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处置入Firebird支架。记录1个月和6个月随访终点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118支梗死相关血管的125处罪犯病变共置入140枚Firebird支架,12例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1例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6例出现心室颤动,18例出现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个月随访终点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为0.8%。6个月随访终点时有2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随访率23.9%),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Firebird支架在ACS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5 位作者 陈德 张斌 周依蒙 华尔铨 何祚佑 秦永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4-39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双导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1 位作者 华尔铨 何祚佑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短PR综合征PR缩短的原因以及合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对既往射频消融病例中具有短PR(PR<0.12秒)和QRS波正常的26例患者的电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期PR间期正常的28例室上性心动过... 目的探讨短PR综合征PR缩短的原因以及合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对既往射频消融病例中具有短PR(PR<0.12秒)和QRS波正常的26例患者的电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期PR间期正常的2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Ⅰ组(短PR组)的AH间期和AV间期明显短于Ⅱ组(PR间期正常组)的AH间期和A-V间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是2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PR缩短的原因是由房室结的解剖或电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大多数短P-R综合征合并室上速的电生理机制是房室结双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PR间期综合征 电生理 射频消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除颤成功转复室颤合并慢性房颤3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书富 华尔铨 何祚佑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心室颤动 电除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6
作者 张书富 华尔铨 +3 位作者 何祚佑 郑鹏翔 陈德 张大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回顾总结 10 0例患者PTCA后 10例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资料。 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发生率 10 % (10 10 0 )。原因分别为 :压迫穿刺动脉用力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回顾总结 10 0例患者PTCA后 10例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资料。 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低血压反应发生率 10 % (10 10 0 )。原因分别为 :压迫穿刺动脉用力过度 7例 ;拔鞘管局部疼痛刺激 1例 ;穿刺部位大血肿 1例 ;冠状动脉痉挛 1例。 结论 PTCA血管鞘拔除后低血压反应为迷走反射增强所致 ,通过正确处理可以迅速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低血压 迷走反射 冠心病 并发症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素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张书富 华尔铨 +4 位作者 何祚佑 郑鹏翔 陈德 徐虹 马东礼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42-643,共2页
目的 评价脑钠素 (BNP)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诊断的价值。方法 呼吸困难住院患者 85例 ,根据病因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 ,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血浆BNP浓度 [( 65 4.1± 3 0 2 .6)ng/L]显著... 目的 评价脑钠素 (BNP)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诊断的价值。方法 呼吸困难住院患者 85例 ,根据病因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 ,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血浆BNP浓度 [( 65 4.1± 3 0 2 .6)ng/L]显著高于非心衰组 [( 2 0 6.3± 5 3 .7)ng/L]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以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的 ( x±s1.96s)为标准 ,诊断CHF的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 93 %。结论 血浆BNP是诊断CHF较好的血液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诊断 脑钠素
原文传递
右心房静止一例
8
作者 张书富 孙宝贵 +3 位作者 华尔铨 陈德 何祚佑 张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32-232,共1页
一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2岁 ,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双心室起搏器置入术中X线透视见右心房壁无收缩活动 ,腔内心电图无A波显示 ,以 10V电压刺激右心房 ,腔内心电图仍无A波显示 ,诊断为右心房静止。心房静止... 一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2岁 ,心电图示交界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双心室起搏器置入术中X线透视见右心房壁无收缩活动 ,腔内心电图无A波显示 ,以 10V电压刺激右心房 ,腔内心电图仍无A波显示 ,诊断为右心房静止。心房静止常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无P波或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波 ,要考虑心房静止可能 ,应及时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 ,及早置入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静止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起搏 心血管病学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刘新兵 冯六六 +7 位作者 黄红漫 俞建华 曹国良 张书富 周明成 许其倓 陈允硕 李毅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熄者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采用持续性正压通气模式,...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熄者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采用持续性正压通气模式,呼吸频率12~16次/min,滴定在6~10cmH2O(1cmH2O=0.098kPa),每晚至少3h。对照组40例,按冠心病指南进行标准治疗。两组均在入选第1天和3个月后检测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主要终点:心律失常负荷的变化。次要终点: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植入永久起搏器联合终点。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3个月后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3个月后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连续24h内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校正的QT值(QTc)、QT间期的离散度(QT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3个月内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对照组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治疗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予兀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正压无创机械通气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1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外周血管采血 ,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血浆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外周血管采血 ,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血浆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D 二聚体 (D D)的含量。结果  6 5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 10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 14 0、D D和t PA明显增高 ,术后 2 4hPAI、vWF才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纤溶功能 外周循环 ELISA 冠心病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和预后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3 位作者 马瑾 陈德 张斌 王加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26例CHF患者,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随访住院期间、30天和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即心血管病死亡、新发心衰/心衰恶化再人院)。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26例CHF患者,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随访住院期间、30天和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即心血管病死亡、新发心衰/心衰恶化再人院)。结果随BNP水平分级递增,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IDdI)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低,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通过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独立于年龄、LVMI、LVIDdI、LVEF等危险因素的CHF预后因素,可预测30天和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r分别为0.769,0.831,P〈0.01)。BNP预测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78~0.924,P〈0.01)。结论BNP水平与CHF患者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能很好地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CHF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脑钠肽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预防冠状动脉支架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鹏翔 华尔铨 +2 位作者 何祚佑 张书富 陈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预防冠状动脉支架亚急性血栓形成(SST)的效果。方法 自1997 年7 月至1999 年4 月对36 例冠心病患者植入33 只支架。男32 例,女 4 例,平均年龄63.2 岁,成功率为92%...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预防冠状动脉支架亚急性血栓形成(SST)的效果。方法 自1997 年7 月至1999 年4 月对36 例冠心病患者植入33 只支架。男32 例,女 4 例,平均年龄63.2 岁,成功率为92% 。所有病例术前3 天均改为阿司匹林300 m g,日一次;噻氯匹啶250 m g,日二次。动脉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5 000 U,以后每小时给予800 U~1 000 U 肝素,维持24 小时。术后次日口服阿司匹林(300 m g,日一次)6 个月,噻氯匹啶(250 m g,日二次)1 个月。结果 随访1~2 个月,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阿司匹林、噻氯匹啶、肝素三联疗法对预防SST可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抗凝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噻氯匹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2 位作者 何祚佑 张书富 郑鹏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银杏叶并用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雄伟 张书富 查艳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6-688,共3页
目的 :比较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银杏叶并用与单用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对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0 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 单硝异山梨醇酯组 )和治疗组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银杏叶并用组 )。疗程 4个月。结果 :5 单硝异... 目的 :比较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银杏叶并用与单用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对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0 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 单硝异山梨醇酯组 )和治疗组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和银杏叶并用组 )。疗程 4个月。结果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合用银杏叶组可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6 % ,高于单用 5 单硝异山梨醇酯 (85 .1%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可明显增强 5 单硝异山梨醇酯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疗效 5-单硝异山梨醇酯 银杏叶 心绞痛 耐药性 药物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球形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波 马瑾 +6 位作者 张少衡 张文佳 唐静辉 王豪 陈德 张书富 华尔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234-236,240,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活动性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0年4月26日入院。入院前一周因受凉后出现活动性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夜间不能平卧。4月19日曾至外院就诊查心电图:窦速,左室肥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左室心尖球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枫 张书富 +1 位作者 陈德 陈楠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100 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平片(25 mg)和缓释片(23.75 mg)开始,逐步增加剂量,...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100 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平片组及缓释片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美托洛尔平片(25 mg)和缓释片(23.75 mg)开始,逐步增加剂量,观察治疗前后HRV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平片组与缓释片组HRV 指标均改善,缓释片组优于平片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较平片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心率 美托洛尔/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心肾综合征及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2期98-103,共6页
慢性心衰不仅是一种疾病诊断,更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合并慢性肾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心衰发病率增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即所谓"心肾综合征"),心衰患者一旦合并慢性肾病或肾损... 慢性心衰不仅是一种疾病诊断,更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合并慢性肾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心衰发病率增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即所谓"心肾综合征"),心衰患者一旦合并慢性肾病或肾损伤均显示预后不良。因而,对于这类高风险患者应予以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治疗。一些标志物已被证明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具有新的、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与慢性心衰-心肾综合征具有密切关系而备受关注,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心衰 肾脏病 心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勇 张书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0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7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按其大小将87例患者分为三组,连续服用替米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未受干预状态...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7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按其大小将87例患者分为三组,连续服用替米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替米沙坦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36个月后,三组的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三组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替米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替米沙坦 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波 张书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B08期114-117,共4页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自从认识到心脏骤停作为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以来,医学和临床医生一直在追求一种方法来预测及预防这些心血管事件。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已经完成的一些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总病死率。近几年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相比,可降低高危亚组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患者中识别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及衡量使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的价-效比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医学问题,尤其在美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仍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动态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渊铭 王蕊 +6 位作者 张书富 陈德 马瑾 吴波 周依蒙 王豪 姚建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2年第3期106-107,11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组织因子(T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9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例]急性期和25例患者(15例AMI,10例UA)恢复期的血浆TF抗原;以同期61例健...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组织因子(T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9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例]急性期和25例患者(15例AMI,10例UA)恢复期的血浆TF抗原;以同期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TF(ng/L)AMI组:251.14±106.73,UA组246.60±104.45,对照组197.18±94.91,(P<0.05);恢复期AMI患者血浆TF水平为221.70±99.23,UA为201.50±118.24,较急性期均呈下降趋势,虽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ACS患者TF表达对冠状动脉血栓性事件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冠脉综合征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