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1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坏死性肠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楚玉婷 朱阳华 +4 位作者 谢长清 程国富 胡薛英 张万坡 谷长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 为了研发有效预防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微生态制剂,选用1日龄817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坏死性肠炎(NE)组(用G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NE模型)饲喂基础日粮、预防1(Prob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1、预防2(Prob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的微生物制剂2;试验第14~16天Prob1组、Prob2组和NE组肉鸡连续灌胃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探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该病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NE组肉鸡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体质量显著高于NE组(P<0.05)。NE组肉鸡空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加深、绒隐比降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后肉鸡空肠绒毛结构较完整、绒毛长度和绒隐比显著高于NE组。NE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低于Control组;试验第17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AOC、AKP活性显著高于NE组,Prob1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活性显著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T-SOD、T-AOC、AKP活性高于NE组,无显著差异;NE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高于Control组,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空肠黏膜MDA含量低于NE组。NE组肉鸡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在试验第17天有显著差异;试验第17、23天,Prob1组、Prob2组肉鸡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DN1、ZO-2基因表达量高于NE组,试验第23天Prob1组、Prob2组ZO-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E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坏死性肠炎鸡的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且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1对鸡坏死性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张诣 徐婕 +7 位作者 宋晓愿 周世伟 滕雨萌 刘晓丽 程国富 谷长勤 张万坡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21-413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统计、调查武汉地区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品种、绝育情况、坏死灶数、出血灶数)并分析其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临床收集犬乳腺肿瘤208例并统计品种、性别、年龄、绝育情况等临床信息,运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组... 本研究旨在统计、调查武汉地区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品种、绝育情况、坏死灶数、出血灶数)并分析其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临床收集犬乳腺肿瘤208例并统计品种、性别、年龄、绝育情况等临床信息,运用病理学方法进行组织学诊断后统计坏死灶和出血灶数,用SPSS27.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地区208例乳腺肿瘤患犬均为雌性,发病年龄1~15岁,平均发病年龄9.7岁,易发品种为贵宾犬和杂交犬,未绝育的犬更易发病。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乳腺肿瘤良恶比接近1∶1,其中,良性肿瘤高发类型为混合瘤和复杂瘤,恶性肿瘤高发类型为导管癌和混合癌,出血、坏死在恶性肿瘤中更加常见。经相关性分析可知患犬年龄与恶性肿瘤类型(P=0.016)、出血灶数(P<0.01)、坏死灶数(P<0.01)相关,出血灶数与坏死灶数(P<0.01)相关。年龄、坏死灶数和多灶性出血可作为犬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的犬发生乳腺肿瘤时易出现坏死和出血,年龄、坏死灶数、多灶性出血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出血 坏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万坡 程国富 +6 位作者 谷长勤 李德学 宋念华 毕丁仁 胡薛英 胡思顺 胡智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根据已知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核蛋白(NP)基因序列,选取其中保守区域设计出1对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出543bp的NP基因片段,采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探针。MDCK细胞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样制备细胞涂片,进... 根据已知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核蛋白(NP)基因序列,选取其中保守区域设计出1对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出543bp的NP基因片段,采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探针。MDCK细胞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样制备细胞涂片,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禽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感染,探讨了原位杂交的条件及其应用于检测AIV感染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感染24h后,原位杂交可检测出细胞内的病毒RNA,并且杂交信号的强度与感染时间的长短有关。研究表明,原位杂交检测禽流感病毒,不但能很好地表现病毒和细胞的位置关系,而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禽流感病毒的组织原位杂交检测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禽流感病毒 MDC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NS1蛋白与鸡LY6E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万坡 田文霞 +2 位作者 李建丽 程国富 毕丁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7-630,645,共5页
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ol1protein,NS1)和鸡淋巴细胞抗原复合体(LY6E)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RT-PCR方法克隆了AIV NS1基因和鸡LY6E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于... 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ol1protein,NS1)和鸡淋巴细胞抗原复合体(LY6E)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RT-PCR方法克隆了AIV NS1基因和鸡LY6E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将其克隆于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2个质粒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诱饵质粒pBT/NS1和重组目标质粒pTRG/LY6E。SDS-PAGE电泳表明,IPTG诱导后它们均得到正确表达。将重组质粒pBT/NS1和pTRG/LY6E共转化报告菌株,获得的阳性共转化子在含有3-AT和链霉素的组氨酸缺失的M9+筛选培养基上生长,表明AIV NS1蛋白和鸡LY6E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为AIV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AIV) NS1蛋白 LY6E蛋白 细菌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卫 刘佳 +4 位作者 白家媛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由多核巨细胞产生的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导致肿瘤细胞坏死的特性。随着对TNF-α生物学活性研究的深入,TNF-α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许多疾病的研究中都将其作为... 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由多核巨细胞产生的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导致肿瘤细胞坏死的特性。随着对TNF-α生物学活性研究的深入,TNF-α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许多疾病的研究中都将其作为检测的重要指标。论文通过对TNF-α的基因结构、在组织中的分布、生物学功能和检测方法的叙述,为有关TNF-α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肿瘤坏死因子 结构 分布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犬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平华 李美霞 +6 位作者 杨军 谷长勤 刘晓丽 张万坡 程国富 丁明星 胡薛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收集深圳市2010年-2012年部分宠物医院的犬肿瘤病例41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犬肿瘤病例进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患病动物的年龄、性别和发生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38例确诊肿瘤病例中,皮肤肿瘤有19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5例、... 收集深圳市2010年-2012年部分宠物医院的犬肿瘤病例41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犬肿瘤病例进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患病动物的年龄、性别和发生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38例确诊肿瘤病例中,皮肤肿瘤有19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5例、乳头状瘤3例,皮脂腺瘤和肛周腺癌各2例,脂肪瘤、黑色素瘤、角化棘皮瘤各1例;乳腺肿瘤9例,包括乳腺癌3例、乳腺鳞状细胞癌2例、乳腺癌肉瘤2例、黏液癌1例,患犬以雌性为主;其他部位肿瘤分别有纤维肉瘤2例,血管瘤、肺癌、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支柱细胞瘤、组织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瘤各1例。上述结果显示,犬肿瘤的高发部位是皮肤,其次是乳腺,其发生年龄以7岁以上为多,在发病动物的品种上没有明显差别;除乳腺肿瘤外,其余肿瘤的性别差异不大。本研究为犬肿瘤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组织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雏鸭免疫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爽 谷长勤 +4 位作者 白家媛 张红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514-4520,共7页
【目的】观察鸭源呼肠孤病毒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相关免疫指标,初步阐明鸭源呼肠孤病毒对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损伤以及机体免疫抑制,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樱桃谷雏鸭人工感染鸭源呼肠... 【目的】观察鸭源呼肠孤病毒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相关免疫指标,初步阐明鸭源呼肠孤病毒对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损伤以及机体免疫抑制,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樱桃谷雏鸭人工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分别观察脾、法氏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脾、法氏囊指数,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脾、法氏囊IgY生成细胞,并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果】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后,雏鸭脾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脾、法氏囊指数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降低;脾IgY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法氏囊IgY生成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导致雏鸭免疫器官严重损伤并引起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呼肠孤病毒 病理变化 免疫损伤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肝损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谷长勤 胡薛英 +3 位作者 张万坡 谢长清 周全 程国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568,580,共4页
将120羽2日龄健康雏鸭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用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饲喂,对照组用正常饲料饲喂,在饲喂后1、5、7、9 d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组饲喂后2 d雏鸭出现黄曲霉毒素中毒典型临床症状,7 d开始出现... 将120羽2日龄健康雏鸭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用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饲喂,对照组用正常饲料饲喂,在饲喂后1、5、7、9 d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组饲喂后2 d雏鸭出现黄曲霉毒素中毒典型临床症状,7 d开始出现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被膜下大量网格状灰白色物质增生。试验组处理后5 d雏鸭肝细胞肿胀、变性,汇管区少量胆管上皮细胞增生;7 d汇管区小胆管增生较明显,局部连接成片;9 d汇管区增生的小胆管已经占据了肝脏的近1/2。试验组雏鸭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随黄曲霉毒素饲喂时间延长而升高。饲喂后1 d试验组雏鸭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5、79、d试验组雏鸭血清AST和ALT活性与对照组的活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未见异常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黄曲霉毒素 ALT AST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蛋鸡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谷长勤 罗玲 +3 位作者 胡薛英 张万坡 周诗其 程国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法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蛋鸡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进行了细胞凋亡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鸡脾脏、胸腺、法氏囊中细胞凋亡...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法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蛋鸡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进行了细胞凋亡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鸡脾脏、胸腺、法氏囊中细胞凋亡率升高。接种后3d,脾脏和法氏囊的细胞凋亡率升至最高值分别为6.2%和1.7%,随后下降,但在接种后14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的细胞凋亡率从接种后3~21d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盲肠扁桃体的细胞凋亡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不明显。电镜下凋亡细胞呈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呈新月状或环状小体。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蛋鸡能诱导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高热病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甜 张万坡 +6 位作者 胡智斌 谢军 李坤 程国富 谷长勤 胡薛英 宋念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高热症病例猪的心血、肝、淋巴结、肾和肺等分离出1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病理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RapidID32STREP链球菌鉴定、PCR分型、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及动物... 【目的】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高热症病例猪的心血、肝、淋巴结、肾和肺等分离出1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病理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RapidID32STREP链球菌鉴定、PCR分型、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及动物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试验。【结果】11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1株为7型,2株为9型,另8株为其它型,没有1型和2型。对11株猪链球菌的mrp、epf、sly、orf2、fbps、gdh6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及动物试验表明:致病性和致死性较强的菌株毒力基因表型多为epf+orf2+fpbs+gdh+,显示除mrp、sly外,其它毒力因子也与菌株毒力相关。病理学变化表明急性死亡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症状,全身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以及肺炎、肾炎,脾脏淤血水肿和淋巴结脓肿。【结论】湖北省存在7型和9型的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在高热症中具有一定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症 猪链球菌 PCR 分型 毒力因子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与曲霉菌病并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双双 杨雪丽 +3 位作者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076-11077,共2页
对湖北省襄樊某鸭场病死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观察、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诊断。结果表明: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肝质硬化,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肺脏表面及切面有灰白色病灶;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和脂肪变... 对湖北省襄樊某鸭场病死雏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观察、饲料黄曲霉毒素B1检测等一系列诊断。结果表明:死亡雏鸭肝脏肿大,肝质硬化,表面有白色网格状花纹;肺脏表面及切面有灰白色病灶;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及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增生;肺脏内有肉芽肿形成,肺气管内可见霉菌菌丝;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8.3μg/kg。据以上结果,确诊为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和曲霉菌病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黄曲霉毒素中毒 曲霉菌病 病理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级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的流行病学与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磊 谷长勤 +4 位作者 张万坡 张金明 杨文祥 张道宏 唐利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6-119,F0003,共5页
目的自发性肿瘤的研究是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对其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可为动物模型的开发、肿瘤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对SPF级大鼠生产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理学观察。收集大鼠自发乳腺肿瘤病例,通过巨... 目的自发性肿瘤的研究是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对其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可为动物模型的开发、肿瘤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对SPF级大鼠生产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理学观察。收集大鼠自发乳腺肿瘤病例,通过巨检与镜下观察对肿瘤进行定性并分类。结果SD大鼠自发乳腺肿瘤发生率为10.5%,其中良性肿瘤为8.5%,恶性肿瘤为2.0%;Wistar大鼠乳腺自发肿瘤发生率为2.0%,其中良性肿瘤为1.5%,恶性肿瘤为0.5%。SD大鼠、Wistar大鼠乳腺良性肿瘤自发率均高于恶性肿瘤,并以纤维腺瘤和乳腺腺瘤最为多见。结论丰富了封闭群SPF级大鼠生物学背景资料,并为人类相应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系统 大鼠 乳腺肿瘤 流行病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中毒模型小鼠组织器官中VEGF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长清 胡薛英 +2 位作者 张万坡 程国富 谷长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6,共4页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亚硝酸盐中毒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硝酸盐中毒组,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50g/L亚硝酸钠。中毒组小鼠死亡后,处死对照组小鼠,采取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制作石...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亚硝酸盐中毒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硝酸盐中毒组,分别注射0.3mL的生理盐水和50g/L亚硝酸钠。中毒组小鼠死亡后,处死对照组小鼠,采取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变以及VEGF蛋白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小鼠机体产生明显的缺氧症状,心、肝、脾、肺、肾等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水肿和出血;各组织均观察到VEGF阳性信号,在出血病变区域阳性信号最为明显。说明亚硝酸盐中毒可造成机体各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并引起小鼠体内VEGF表达量的增加,VEGF对器官的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亚硝酸盐中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肉鸭的病毒分布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赫 李爽 +4 位作者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刘晓丽 胡薛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为了解2006-2010年湖北省地区暴发的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地域性特点,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病鸭进行研究。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肝、脾表面出现大量黄白色病灶,组织学病... 为了解2006-2010年湖北省地区暴发的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地域性特点,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病鸭进行研究。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肝、脾表面出现大量黄白色病灶,组织学病变为肝、脾出血、坏死与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感染病鸭脾均出现特异性阳性信号,而肝和法氏囊仅部分出现阳性信号。由以上结果推测可知湖北省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特征表现为肝脾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呼肠孤病毒 自然感染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鸭和樱桃谷鸭的CD3ε、CD4、CD8α基因ORF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卫 白家媛 +5 位作者 许媛媛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陈敏 胡薛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28-4434,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中国部分品种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为研究CD3ε链、CD4和CD8α链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抗体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T-PCR,对麻鸭、樱桃谷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克隆测定,应用Clustal(X1.83)... 【目的】分析比较中国部分品种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为研究CD3ε链、CD4和CD8α链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抗体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T-PCR,对麻鸭、樱桃谷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克隆测定,应用Clustal(X1.83)和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别与GenBank上公布的北京鸭CD3ε(AF378704)、CD4(AF378701)和CD8α(AF378373)基因ORF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麻鸭、樱桃谷鸭、北京鸭CD3ε和CD4基因ORF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北京鸭和麻鸭CD8α基因ORF序列同源性为99%,与樱桃谷鸭的同源性为95%。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完全一致,与樱桃谷鸭的CD8α存在16处位点差异,其中胞外区有15个氨基酸的差异,使亲水性、抗原性以及此区域位于蛋白质表面的可能性都有明显差异。从遗传发生树得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相互之间的遗传关系近;樱桃谷鸭、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列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遗传变异性低,樱桃谷鸭与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ε CD4 CD8Α 序列分析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鸡胚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丽 刘婷 +4 位作者 刘波 程国富 谷长勤 张万坡 胡薛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844-2849,共6页
【目的】前人研究表明禽呼肠孤病毒可以经卵垂直传播,禽呼肠孤病毒能引起雏禽的病毒性关节炎、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肝炎、心肌炎、免疫抑制等。以实验室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为研究对象,该毒株引起病变主要以鸭软脚为主要临床特... 【目的】前人研究表明禽呼肠孤病毒可以经卵垂直传播,禽呼肠孤病毒能引起雏禽的病毒性关节炎、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肝炎、心肌炎、免疫抑制等。以实验室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为研究对象,该毒株引起病变主要以鸭软脚为主要临床特征,病鸭肝脏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特点。鸭呼肠孤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研究,旨在通过雏鸡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所分离的HP080421鸭呼肠孤病毒株是否也可感染鸡群,为鸡场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华中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学实验室分离鉴定的HP080421株鸭呼肠孤病毒通过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建立SPF鸡胚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培养鸡胚至雏鸡出壳,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对鸭呼肠孤病毒感染SPF鸡胚进行病理学研究和致病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病毒感染鸡胚孵化培养至22—23日龄均啄壳,但不能自主出壳,需人工剥壳。病理剖检可见雏鸡的肝脏、脾脏肿胀质脆,表面及实质分布有黄白色坏死灶;脑部组织肿胀,并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接毒组雏鸡肝脏、脾脏的坏死灶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法氏囊的滤泡髓质部和胸腺的髓质部淋巴细胞减少、缺失;脑、肺脏、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和水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肺脏和法氏囊等器官,并且位于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质和胞核内。【结论】鸭呼肠孤病毒株HP080421能够在SPF鸡胚中复制增殖,并使雏鸡主要器官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和淋巴器官,因此鸭呼肠孤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鸡群,还可导致雏鸡免疫抑制。本研究通过SPF鸡胚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阐述了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群的可能性,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防止鸭呼肠孤病毒对鸡胚的污染,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预防鸡群感染鸭呼肠孤病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呼肠孤病毒 SPF鸡胚 病理剖检 免疫器官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双双 张红 +5 位作者 徐朋朋 宋恩赐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自湖北省荆州市某鸭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疑似鸭大肠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认为鸭大肠杆菌,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用已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5日龄雏鸭... 自湖北省荆州市某鸭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疑似鸭大肠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认为鸭大肠杆菌,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用已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5日龄雏鸭,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雏鸭死亡率达100%,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被膜炎和气囊炎,说明此株大肠杆菌具有强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丽 张万坡 毕丁仁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9-733,共5页
NS1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的唯一的非结构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NS1蛋白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且在感染的早期,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在感染的晚期,也可出现于细胞浆中。NS1蛋白具有RNA结合区和效应区,在抑制宿... NS1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的唯一的非结构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NS1蛋白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且在感染的早期,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在感染的晚期,也可出现于细胞浆中。NS1蛋白具有RNA结合区和效应区,在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拮抗干扰素α/β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NS1蛋白在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外源基因的载体及抗病毒药物的设计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NS1蛋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双双 杨旭 +6 位作者 仲晓丽 杨军 项玉 谷长勤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8-381,共4页
从湖北省黄陂地区肉鸭养殖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到2株疑似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经普通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为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HP-2和HP-3株。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用分离鉴定的沙门... 从湖北省黄陂地区肉鸭养殖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到2株疑似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经普通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为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HP-2和HP-3株。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用分离鉴定的沙门氏菌HP-2株感染小鼠,小鼠全部死亡。经皮下注射途径感染13日龄雏鸭,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雏鸭死亡率达60%,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被膜炎和纤维素性肺炎,说明此株沙门氏菌具有强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HP-2和HP-3株对氯洁霉素、万古霉素、麦迪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Salmonella)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