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与柑橘废渣厌氧共发酵产酸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姗燕 罗进财 +3 位作者 王欣芸 廖靖莹 孙鸿 朱易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系统中水解细菌和发酵产酸细菌的菌群丰度,促使甲烷生成途径从乙酰分解途径转向氢化营养途径.调节初始pH值为10可以有效促进共发酵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和达到快速水解的目的,促进产酸性能,但对产甲烷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柑橘废渣 共发酵 pH值调节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N积累对好氧颗粒污泥内源脱氮性能影响
2
作者 康建林 李广明 +6 位作者 李正昊 廖靖莹 程媛媛 罗怡 聂嘉乐 徐杰 龙焙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内源脱氮能力,利用其自身碳源脱氮具有降低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处理成本潜力。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亚硝态氮(NO_(2)^(-)-N,0~100 mg/L)及硝态氮(NO_(3)^(-)-N,0~100 mg/L)积累对AGS内源脱氮性能的影响。接种AGS会... 好氧颗粒污泥(AGS)具有内源脱氮能力,利用其自身碳源脱氮具有降低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处理成本潜力。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亚硝态氮(NO_(2)^(-)-N,0~100 mg/L)及硝态氮(NO_(3)^(-)-N,0~100 mg/L)积累对AGS内源脱氮性能的影响。接种AGS会引入7~24 mg/L的氨氮,但不同NO_(x)^(-)-N积累浓度下AGS表现出良好的硝化性能,对氨氮去除率均接近100%。当起始NO_(2)^(-)-N≤10 mg/L时,总无机氮(TIN)的去除率在44.39%~77.6%,随着起始NO_(2)^(-)-N进一步增大至100 mg/L,反应结束时TIN去除率不足7.1%。当起始NO_(3)^(-)-N≤10 mg/L时,反应结束时TIN去除率在36.23%~83.02%,随着起始NO3--N进一步增大至100 mg/L,反应结束时TIN去除率不足4.38%。NO_(2)^(-)-N积累下AGS的脱氮性能整体强于NO_(3)^(-)-N积累下AGS的脱氮性能,主要是NO_(2)^(-)-N积累下溶解氧更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亚硝态氮 硝态氮 积累 内源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中磷释放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廖靖莹 胡玉娜 +3 位作者 李多坤 何浩林 罗进财 董姗燕 《人民珠江》 2023年第6期108-115,共8页
剩余污泥是污水生物处理的副产物,以活性微生物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磷源。为了促使污泥中磷的释放并实现回收利用,综述了剩余污泥中磷释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类方法,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适宜操作参数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 剩余污泥是污水生物处理的副产物,以活性微生物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磷源。为了促使污泥中磷的释放并实现回收利用,综述了剩余污泥中磷释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三类方法,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适宜操作参数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快速释磷的效果,但物理法操作条件相对较激烈、化学法药剂需求量大;将厌氧发酵法与物理或化学法相结合,提高磷释放和回收效率是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最后提出研究预处理释磷过程中性质较缓和的化学物质或非激烈的物理处理方式,及研究污泥中有机物的转化对磷释放和磷回收机制的影响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磷释放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NF复合膜耐溶剂性能增强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多坤 蔡勐 +4 位作者 何浩林 何志成 廖靖莹 余正旺 李新冬 《上海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55-59,共5页
耐溶剂纳滤(SRNF)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一项新型纳滤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有机溶剂的分离与纯化,涉及制药、催化剂再生、油和多种工业化学品的处理等领域。对耐溶剂纳滤膜性能增强方法(化学交联、有机-无机杂化和构建中间层)进行了综述与比较... 耐溶剂纳滤(SRNF)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一项新型纳滤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有机溶剂的分离与纯化,涉及制药、催化剂再生、油和多种工业化学品的处理等领域。对耐溶剂纳滤膜性能增强方法(化学交联、有机-无机杂化和构建中间层)进行了综述与比较,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期为未来设计和制造用于有机溶剂处理的纳滤膜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溶剂纳滤 化学交联法 有机-无机杂化 构建中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