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3'-RACE技术从百脉根中克隆了一个钙调素基因(Lj Ca M4),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根、茎、叶、花和豆荚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642 bp的片段,开放阅读框为453 bp,3'非翻译区(3'-UTR...本研究利用3'-RACE技术从百脉根中克隆了一个钙调素基因(Lj Ca M4),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根、茎、叶、花和豆荚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642 bp的片段,开放阅读框为453 bp,3'非翻译区(3'-UTR)长189 bp,编码15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7.13 k D,理论等电点为4.03。多序列比对显示Lj Ca M4与其它植物中的Ca Ms有较高的保守性,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高达91%。Lj Ca M4m RNA在百脉根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依次为根>茎>叶>豆荚>花。本研究成功克隆并鉴定了百脉根Lj Ca M4基因,初步检测了该基因在百脉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明该基因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遗传、环境因子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因子。方法收集不同产区22个丹参居群(每个居群3个单株)、种植土壤以及气候因子数据。基于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分析了丹参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不同产区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计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技术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指标及矿质含量。结果ISSR和SCoT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四川丹参居群单独聚为一类,山东丹参居群分布在不同的聚类组中。经相关性分析,气压、风速与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日降水量≥0.1 mm日数与丹参酮Ⅰ含量以及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香农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等遗传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水汽压、相对湿度、日降水量≥0.1 mm日数等与丹酚酸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a、Ne、H、I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与丹酚酸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Na、Ne、H、I显著正相关。隐丹参酮含量与土壤质地、矿质元素Cu、Mg含量显著相关;丹酚酸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K、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相关。结论遗传与环境因子互相作用影响了丹参的品质。四川丹参居群间遗传变异小,山东丹参遗传变异大,降水、湿度、日照是影响丹参遗传变异以及丹参酮和丹酚酸B积累的主要气候因子。土壤质地能影响隐丹参酮的积累,N肥能促进丹酚酸B积累。
文摘本研究利用3'-RACE技术从百脉根中克隆了一个钙调素基因(Lj Ca M4),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根、茎、叶、花和豆荚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642 bp的片段,开放阅读框为453 bp,3'非翻译区(3'-UTR)长189 bp,编码15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7.13 k D,理论等电点为4.03。多序列比对显示Lj Ca M4与其它植物中的Ca Ms有较高的保守性,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高达91%。Lj Ca M4m RNA在百脉根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依次为根>茎>叶>豆荚>花。本研究成功克隆并鉴定了百脉根Lj Ca M4基因,初步检测了该基因在百脉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明该基因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