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1
作者 廖茂雯 韩琛 +6 位作者 刘玮 李艳琳 陈昌琳 袁怀瑜 周艳 李可 李华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3,共15页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测定蓝莓汁的有机酸和风味代谢物,分析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24 h的蓝莓汁中的活菌数达到了108 CFU/mL;储藏28 d后活菌数为6.4×107 CFU/mL。蓝莓汁发酵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而pH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其中乳酸是发酵后的产物。贮藏过程中发酵蓝莓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布为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烷类>烯类。基于PCoA和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的蓝莓果汁在发酵期和贮藏期的风味代谢物差异较大,分别检测到14种、9种差异代谢物,且发酵阶段发酵蓝莓汁中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有所上升,增强了果汁的柑橘香、花香和玫瑰香气。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蓝莓发酵果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汁 植物乳杆菌 GC-MS PCoA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李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可 林籽汐 +8 位作者 刘佳 廖茂雯 袁怀瑜 梁钰梅 潘翠萍 郭南滨 朱永清 张国薇 李华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3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李子的品质特性,本文选取12个品种李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外观、理化及糖酸组成等方面对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李子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李子外观、理化和糖酸组成... 为了解不同品种李子的品质特性,本文选取12个品种李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外观、理化及糖酸组成等方面对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李子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李子外观、理化和糖酸组成等指标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糖酸组成、色泽、单果重、果实密度和果形指数等是评价李子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12个品种中‘紫皇’(ZH)‘圣雪珀’(SXP)‘爱丽丝’(ALS)‘香李’(XL)‘香甜李’(XTL)5个品种综合评分为正值,品质较好。其中,ZH和SXP品质特征为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色泽品质高;ALS品质特征为总糖、总甜度、甜酸比和糖酸比最高;XL和XTL品质特征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甜酸比高,但出汁率低。该研究结果可作为不同用途李子品种筛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9个品种蓝莓品质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梁钰梅 李可 +7 位作者 林籽汐 李晓梅 周劲松 廖茂雯 林昊然 朱永清 李华佳 刘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5-244,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特性,本文以9个品种蓝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外观、理化及糖酸组成等方面对果实品质进行差异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蓝莓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为了解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特性,本文以9个品种蓝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外观、理化及糖酸组成等方面对果实品质进行差异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蓝莓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蓝莓外观、理化和糖酸组成等指标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多个指标如葡萄糖和果糖(r=0.93)、FRAP和DPPH(r=0.755)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柠檬酸、pH、b^(*)、总酚、DPPH、黄酮、出汁率是评价蓝莓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灿烂’、‘莱格西’、‘双丰’果形指数优(>0.73)、固酸比适中为6.12~9.57,适合鲜食。‘巴尔德温’、‘都克’、‘微三’糖酸含量高、抗氧化能力较好,适合果汁、果酒等产品开发。‘微三’、‘都克’的黄酮(1.95、1.62 mg/g)、总酚(1.34、1.38 mg/g)含量高,适宜于功能性产品开发。该研究结果可作为不同用途蓝莓品种筛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加工适宜性评价 抗氧化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李子品质特性及其酿酒适宜性评价
4
作者 周艳 陈雅 +5 位作者 廖茂雯 李可 李华佳 刘佳 刘达玉 朱永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2-282,共11页
为筛选李子果酒发酵的适宜品种,本研究以四川省主栽和新选育的7个李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化分析、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 为筛选李子果酒发酵的适宜品种,本研究以四川省主栽和新选育的7个李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化分析、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了7个品种的基本理化特性,全面分析比较7个品种发酵李子酒的品质。结果表明,7个品种李果实的品质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紫皇(ZH)和大石早生(DS)具有可溶性固形物(SSC)、多酚和黄酮含量高等优点,是酿造高品质李子酒的佳选原料。通过对7个品种李子发酵果酒品质比较可知,ZH和DS发酵果酒抗氧化能力、干浸出物(>52.08g/L)和酒精度(>14.03%vol)均显著高于其它五个品种(P<0.05),且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其中ZH酒体中酯类、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丰富,赋予其显著的果香和花香特征,DS酒体中特征香气物质为庚酸乙酯、叔丁基丙二酸酯、1-庚醇和橙花醇等,李子典型香气好。此外,在感官评价中ZH和DS这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和口感方面评分较高,表明ZH和DS两个品种适宜于李子果酒发酵,该研究为李子酒适酿品种的选择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 品种 发酵酒 挥发性风味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解析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猕猴桃果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可 朱永清 +5 位作者 邬应龙 袁怀瑜 潘翠萍 周艳 廖茂雯 李华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4-260,182,共8页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气相迁移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比较灭菌后果汁(YL)、发酵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PL)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气相迁移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比较灭菌后果汁(YL)、发酵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PL)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处理样品的差异物质,探讨乳酸菌发酵对“红阳”猕猴桃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用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num B-1)应用于猕猴桃果汁发酵在24 h内菌落数由6.21 lg CFU/mL快速上升至8.60 lg CFU/mL,总酸由原来的0.60%增加至1.33%,发酵性能良好。GC-IMS结合PLS-DA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提高(E)-2-己烯醛、己醇、芳樟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酮、4-庚酮、2-壬酮等含量,增加果汁果香味,减少1,8-桉叶素、(E)-2-己烯醇、己醛等猕猴桃特征风味物质的损失,抑制乙醇、糠醛等对风味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生成,从而提升猕猴桃果汁风味品质。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猕猴桃果汁产品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猕猴桃汁 气相迁移离子谱(GC-IMS)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不同质量猕猴桃果实品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可 廖茂雯 +6 位作者 林籽汐 袁怀瑜 潘翠萍 梁钰梅 朱永清 邬应龙 李华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5-292,共8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质量级别‘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性。分别于四川蒲江和金堂产区采集果实,基于现有质量分级标准(<70 g、70~90 g、90~110 g、110~130 g、>130 g)将果实分为5个级别,分别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 本文探讨了不同质量级别‘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性。分别于四川蒲江和金堂产区采集果实,基于现有质量分级标准(<70 g、70~90 g、90~110 g、110~130 g、>130 g)将果实分为5个级别,分别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固酸比(RTT)、色调角值(H)、糖酸组成、VC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质量大小果实主要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成熟度下,‘红阳’猕猴桃果实大小对甜味物质蔗糖(SUC)和SSC、酸味物质奎尼酸(QA)以及VC含量均有影响,对猕猴桃色泽、TA、RTT等无显著影响。其中SUC和SSC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果实重量>110 g时果实甜味较好;V_(C)和QA含量随果实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果实重量>90 g时,果实VC含量显著下降,QA含量虽然随果实重量增加而减低,但对果实感官影响不显著。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甜酸物质是影响不同大小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果实重量较大(>90 g)果实甜酸风味更佳,但VC含量偏低。该研究结果为果实科学分级、生产管理、指导消费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质量大小 V_(C) PLS-DA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乙烯处理对金什1号猕猴桃熟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茂雯 朱永清 +4 位作者 林籽汐 梁钰梅 周艳 李可 李华佳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金什1号”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外源乙烯对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催熟效果及温度、乙烯浓度对外源乙烯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外源乙烯可促进盛花期123d后(SSC≥8%、DM≥18%、Hue≤110)的“金什1号”猕猴桃的软化,软化后SS... 以“金什1号”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外源乙烯对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催熟效果及温度、乙烯浓度对外源乙烯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外源乙烯可促进盛花期123d后(SSC≥8%、DM≥18%、Hue≤110)的“金什1号”猕猴桃的软化,软化后SSC达到15.0%以上,TA降低至0.4%以下,该成熟度可以作为“金什1号”适时采收参考时间之一。温度对外源乙烯催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20℃条件下10~100μl/L的外源乙烯可显著加速/果实的软化进程,10℃条件下作用效果不明显,但在20℃条件下10~100μl/L浓度范围内不同乙烯浓度对催熟效果影响不明显。同时研究还发现成熟度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软化进程也有影响,成熟度越高外源乙烯催熟效果越明显。以上研究结果为猕猴桃早采上市及人工催熟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什1号 猕猴桃 乙烯 催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发酵果酒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艳 李华佳 +5 位作者 李可 梁钰梅 林籽汐 廖茂雯 刘达玉 朱永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7,共5页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原料、菌种、发酵条件等是影响猕猴桃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对猕猴桃果酒发酵用原料品种、发酵用菌种、发酵工艺条件、降酸技术以及澄清方法进行综述,对影响猕猴桃酒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提出...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原料、菌种、发酵条件等是影响猕猴桃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对猕猴桃果酒发酵用原料品种、发酵用菌种、发酵工艺条件、降酸技术以及澄清方法进行综述,对影响猕猴桃酒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猕猴桃果酒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猕猴桃果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原料 菌种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石艳平 李彦红 +3 位作者 廖茂雯 张飞飞 黄丽娟 邬应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15-3721,共7页
为探究镉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受试鱼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水体Cd浓度为0 mg·L^-1)、Cd处理低浓度组(0.05 mg·L^-1Cd)、中浓度组(0.1 mg·L^-1Cd)、高浓度组(0.25 mg·L^-1Cd),并饲喂14 d,测定各组受试... 为探究镉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将受试鱼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水体Cd浓度为0 mg·L^-1)、Cd处理低浓度组(0.05 mg·L^-1Cd)、中浓度组(0.1 mg·L^-1Cd)、高浓度组(0.25 mg·L^-1Cd),并饲喂14 d,测定各组受试鱼肝胰脏、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肝胰脏中,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Cd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低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浓度组SO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TG、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的含量显著增加,GSH-Px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ALT、ACP的活性和NO、TC的含量显著增加,SOD、AST的活性和GSH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血清中,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Cd处理组MDA、NO含量均显著增加,而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GSH-Px活性在中、高浓度组处理时显著下降,而SOD活性在低浓度组处理时显著增加,高浓度组处理时活性被抑制(P <0.05);不同浓度Cd处理会引起齐口裂腹鱼产生应激反应,使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抗氧化指标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