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点及肝脂肪含量与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春雁 王蕾 +3 位作者 李智贤 陈圆圆 罗佐杰 周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肝脂肪含量(HFC)与肝纤维化评分(NF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1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采集患者肝脏感兴趣区超声图像,推算HFC并根据HFC分组;计算患者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肝脂肪含量(HFC)与肝纤维化评分(NF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1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采集患者肝脏感兴趣区超声图像,推算HFC并根据HFC分组;计算患者NFS,再根据NFS分组,统计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单纯T2DM及各级别NAFL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程、ALT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病例所占比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肝纤维化组与除外进展性肝纤维化组病程及H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FC与NFS无相关关系,NFS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227,P=0.003)。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HFC与进展性肝纤维化无关,但糖尿病病程较长者,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可能性大,且HFC有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脂肪含量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师 李智贤 +5 位作者 廖新红 王蕾 王斯达 陈圆圆 梁舒媛 廖春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28-931,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穿刺进针次数、病灶大小等因素对经皮肺穿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发生的影...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经皮肺外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穿刺进针次数、病灶大小等因素对经皮肺穿外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组穿刺取材成功率98.8%(388/392),病理确诊恶性病变155例,良性病变189例,病理确诊率87.76%(344/392);描述性诊断5.1%(20/392),假阴性6.1%(24/392)。多种因素中,病灶大小对穿刺活检病理假阴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2cm者,病灶越大假阴性率发生率越高。结论:穿刺活检前详细评估病灶可提高超声引导下肺外周病变穿刺取材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肺外周病变 穿刺活检 假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增强CT对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曾微单 李艾樾 +7 位作者 赵丽娜 曹红娟 李莎 廖春雁 赵悦瑶 黄权丰 范玉冰 张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184名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及CECT检查。收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CECT特征,测量甲状腺结节、周围腺体及颈部肌的动、静脉期CT值。根据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单因素分析良、恶性结节超声及CECT的特征,将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CECT特征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1为超声组,模型2为CECT组,模型3为C-TIRADS分类组,模型4为模型1+模型2联合诊断组,模型5为模型2+模型3联合诊断组。以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间超声特征中结节最大径、结构、方位、边缘、边界、局灶性强回声、后方回声、包膜完整性及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T特征中结节最大径、静脉期体积变小边界不清、边缘、边界、结构、VNHU、VNHU-VTHU、VNHU-VMHU、VNHU/VTHU、VNHU/VMHU、ANHU/VNHU、颈部异常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5个诊断模型中模型4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4在临床预测中为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净获益。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4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超声联合CE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一种诊断方式,CECT可做为BethesdaⅠ、Ⅲ类无明确诊断结节常规超声检查的辅助检查方法,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对小鼠肝脏急性损害的初步探索
4
作者 王钊 李海梅 +5 位作者 解飞虎 曾琪 卜宁 廖春雁 朱其芳 黄勇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洗洁精中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不同组别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SDBS溶液1周,之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GPT活性和计算肝脏体重比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随着研究范围内SDBS溶液浓... 目的探讨洗洁精中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不同组别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SDBS溶液1周,之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GPT活性和计算肝脏体重比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随着研究范围内SDBS溶液浓度的增高,小鼠血清中GPT活性逐渐增高、肝脏体重比值逐渐增大。结论 SDBS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当SDBS浓度超过0.279g/L时可造成肝脏的不可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肝/损害 转氨酶类 肝脏体重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在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春雁 邓壮 将天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来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被证实为IPMN、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与其他常见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来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被证实为IPMN、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内镜表现资料。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IPMN组及囊腺瘤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内镜下病灶的位置、边界、形态、囊壁厚度、囊壁结节情况、蜂窝状结构情况、囊腔数、囊腔特点、囊内透声情况、与主胰管有无相通、主胰管有无扩张及有无钙化等。结果: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胰腺囊性占位病变在蜂窝状结构、囊腔数、囊腔特点、囊内透声、囊壁结节、与主胰管有无相通、主胰管有无扩张及有无钙化方面相比(P<0.05)。结论:IPMN在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囊腔数较少的囊性包块,囊内透声较好,可见附壁结节,病灶与胰管相通,常合并有胰管扩张,几乎无钙化现象,这些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IPMN与胰腺其他囊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及颈部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莫海畲 李智贤 +3 位作者 黄智 廖春雁 郭语清 廖献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结节及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患者25例,共33个病灶,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BTN)13个,微小乳头状癌(PTMC)8个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结节及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患者25例,共33个病灶,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BTN)13个,微小乳头状癌(PTMC)8个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12个。患者术前评估并经细胞学病理证实病灶性质,术中据病灶毗邻颈部重要结构关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术后超声造影评价消融效果,常规超声检查随访并监测甲状腺功能,颈部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需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以评估疗效。结果:BTN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结节体积平均缩减率分别是19.22%、58.62%、78.4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病灶体积缩减率分别为(66.31±10.72)%、(96.75±3.95)%,随访期间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消融后平均缩瘤率>50%,病灶引起的局部症状明显改善。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管、食管、大血管等损伤、皮肤灼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BTN、PTMC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碘131治疗无效病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甲状腺结节 复发转移性癌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超声联合穿刺诊断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小丽 廖春雁 +2 位作者 吴大浪 刘婵 陈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联合应用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组48例,反应组57例。对...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联合应用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组48例,反应组57例。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比较转移组与反应组超声及SWE多参数指标。对可疑的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FNA细胞学检查,评价常规超声、SWE、FNA及三者联合对TNBC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淋巴结长径(L)/短径(S)比值(L/S)≤2、形态不规则、淋巴门缺失以及未见淋巴门型血流分布的患者比例多于反应组,杨氏模量(YM)平均值高于反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WE对TNBC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87.50%)高于常规超声(79.17%)及FNA(75.00%);而FNA诊断TNBC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特异性(94.74%)高于SWE(82.46%)和常规超声(70.18%)。三者联合诊断拟合方程为Logit(P)=-5.301+5.860×FNA阳性+2.259×L/S≤2+1.326×形态不规则+4.081×淋巴门缺失+2.729×未见淋巴门型血流+0.121×YM平均值。三者联合的敏感性为97.92%,高于常规超声、SWE及FNA,特异性为87.72%,稍低于FNA,但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及SWE。结论:常规超声、SWE与腋窝淋巴结FNA联合提高了诊断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活组织检查 细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辅助通气早产儿发生脑室周-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雷光霞 廖春雁 王鉴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或无创)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完善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45例,其中9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分为PIVH组及非PIVH组,55... 目的分析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或无创)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完善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45例,其中9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分为PIVH组及非PIVH组,55例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分为PIVH组及非PIVH组,分别对围生期、早产儿资料中19项可能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PIVH组与非PIVH组胎龄、通气时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与无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呈正相关(OR=2.687,P<0.05);有创通气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PIVH组与非PIVH组有创通气时长、气管插次数、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OR=5.990,P<0.05)及有创通气时长(OR=1.127,P<0.05)与有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呈正相关。结论代谢性酸中毒是无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的主要危险因素,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是有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的主要危险因素,且PIVH的发生与通气时长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呼吸机辅助通气 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诱发阴茎异常勃起的处理和思考
9
作者 廖春雁 张蓓 +2 位作者 陈曦 王成跃 王鹏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70-73,共4页
探讨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诱发阴茎异常勃起的可能因素和出现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进行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30例,根据不同剂量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注射方法,分为A组(罂粟碱30mg+酚妥拉明1mg),B组... 探讨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诱发阴茎异常勃起的可能因素和出现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进行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30例,根据不同剂量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注射方法,分为A组(罂粟碱30mg+酚妥拉明1mg),B组(阶梯式剂量注射),比较两组阴茎异常勃起的发生率和组间年龄的差异,分析血管性ED的分布特征。结果:动脉型ED 7例(26.7%),静脉型ED 1例(3.3%),混合型ED 2例(6.7%),非血管性ED 20例(40%)。A组中6例患者出现阴茎异常勃起,平均年龄低于未出现阴茎异常勃起患者(P<0.05),且异常勃起的患者均为非血管性ED;B组无患者出现阴茎异常勃起,A组与B组异常勃起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异常勃起患者中,1例行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5例行阴茎海绵体抽吸治疗后好转无复发。结论:作为血管性ED首选诊断方式之一,应重视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诱发阴茎异常勃起的事件和及时有效治疗异常勃起,而ICI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调整对于预防异常勃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双功能超声检查 阴茎异常勃起 药物剂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静 王鹏珍 +2 位作者 杨景辉 袁胜美 廖春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0期103-107,共5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进行筛选,从中选择90例患者(106个病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进行筛选,从中选择90例患者(106个病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praphy,SWE),根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计算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5.47%(80/106)、48.00%(12/25)、83.95%(68/81),超声成像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13%(86/106)、64.00%(16/25)、86.42%(70/81),二者联合检查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28%(101/106)、92.00%(23/25)、96.29%(78/81),三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均能够良好地诊断与鉴别甲状腺良恶结节,但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准确度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特点探析
11
作者 李莎 黄霓 +2 位作者 廖春雁 王鹏珍 杨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72-274,共3页
采取心脏超声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展研究。方法 对于在过去一年之内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纳入研究,共计选择病人120例,利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组,选择... 采取心脏超声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展研究。方法 对于在过去一年之内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纳入研究,共计选择病人120例,利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组,选择心电图对60例病人提供检查,作为对照组,选择心脏超声对剩下60例病人提供检查,作为研究组,将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差异情况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采取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优于心电图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检查 心电图检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欣欣 雷光霞 +3 位作者 张金铃 廖春雁 陈晓霞 王鉴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665-670,共6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住院期间完成头部超声检查的27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IVH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 PIVH组早产儿再按P...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住院期间完成头部超声检查的27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IVH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 PIVH组早产儿再按PIVH等级分为重度PIVH(Ⅲ级、Ⅳ级)组、轻度PIVH(Ⅰ级、Ⅱ级)组, 对25个可能影响早产儿PIVH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向后), 确定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及重度PIVH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共纳入279例早产儿, PIVH组133例, 非PIVH组14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激素足疗程应用比例, 平均胎龄, 出生体重, 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比例共1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大(OR=0.709, 95%CI 0.602~0.835)、产前激素足疗程(OR=0.354, 95%CI 0.189~0.664)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性因素(P<0.05), 新生儿窒息(OR=2.425, 95%CI 1.171~5.023)、低体温(OR=2.097, 95%CI 1.088~4.041)、早发型脓毒症(OR=12.898, 95%CI 1.433~115.264)、代谢性酸中毒(OR=2.493, 95%CI 1.398~4.442)、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OR=5.408, 95%CI 1.156~25.297)、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OR=5.035, 95%CI 1.269~19.993)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133例PIVH早产儿中, 重度PIVH组20例, 轻度PIVH组113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硫酸镁治疗、平均胎龄、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型脓毒症(OR=4.392, 95%CI 1.343~14.367)、凝血功能异常(OR=3.502, 95%CI 1.234~9.867)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1)胎龄与早产儿发生PIVH呈负相关, 产前完成1个疗程以上的地塞米松治疗, 是避免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保护因素;(2)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为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头颅超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