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时代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基本原则、模式探析与保障机制
1
作者 罗玉辉 廖敏伶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9,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已成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愿”与“有偿”的基本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已成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根本价值导向。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愿”与“有偿”的基本原则。“流转型模式”“抵押型模式”“退出型模式”“入市型模式”等多种宅基地退出模式不仅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还蕴含着可供借鉴的普遍性经验。应通过提炼和整合这些经验,构建公平合理的退出补偿机制、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民主协商机制,以保障农民有效退出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宅基地 退出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以金融资产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南薇 廖敏伶 +1 位作者 张俊芝 曹强 《财会月刊(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3,共3页
财务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与会计实务联系紧密,需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为此,本文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案例选取方法、设计原则以及"What—How—Why"问题法,并借此构建了一套财务会计学教学... 财务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与会计实务联系紧密,需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为此,本文对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案例选取方法、设计原则以及"What—How—Why"问题法,并借此构建了一套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设计模式。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表明,该设计模式有助于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提高财务会计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会计学 教学案例 认知规律 金融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退市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敏伶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8,共4页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过于宽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可以轻易的规避退市风险,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作用。2012年...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过于宽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可以轻易的规避退市风险,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作用。201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了多项退市指标,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掀开了新的帷幕。本文结合ST南化的具体案例,就其两次扭亏为盈规避退市的行为中政府补贴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新的退市制度对利用政府补贴实现营业外收益的会计手段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退市制度 非经常性损益 ST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思妙喻少年说,固本铸魂关键课——习近平总书记20个比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9-94,128,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讲道理、明事理和析真理,“必修课”“盐”“思想同心圆”“螺旋上升”和“主渠道”5个比方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向;“传道者”“指路明灯”“一潭水”“真善美的种子”“拔节孕穗期”和“...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讲道理、明事理和析真理,“必修课”“盐”“思想同心圆”“螺旋上升”和“主渠道”5个比方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向;“传道者”“指路明灯”“一潭水”“真善美的种子”“拔节孕穗期”和“筑梦人”6个比方指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和核心功能;“总钥匙和总开关”“精神钙”“扣好第一粒扣子”“一块玉”“海绵汲水”“思想之舵”“鸿鹄志”“底盘和脊梁”以及“小树苗”9个比方为青少年理想信念及“三观”建设提供基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20个精彩比方,贯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是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升境界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比方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敏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2-39,共8页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逻辑在于制度生成“合实际”、制度构建“显优先”、制度背后“具优势”、实践效能“能发挥”。“合实际”,是指制度生成时,既注重历史传承、又把握政治方向,还着眼现实要求。“显优先”,是指在制度构建中,要将...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逻辑在于制度生成“合实际”、制度构建“显优先”、制度背后“具优势”、实践效能“能发挥”。“合实际”,是指制度生成时,既注重历史传承、又把握政治方向,还着眼现实要求。“显优先”,是指在制度构建中,要将“四个优先”落实到具体制度设计,建立农村人才优先发展制度、农村要素优先配置制度、资金优先保障农村制度、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具优势”,是指制度背后是中国特色治理的优势所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坚持“全国一盘棋”发展战略。“能发挥”,是指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制度优势便得以转化为实践效能。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辩证统一的政策取向,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制度逻辑 实践效能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敏伶 罗玉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千锤百炼的专业本领及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筑牢中华儿女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是传... 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千锤百炼的专业本领及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筑牢中华儿女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凛凛风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的科学指南;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思想武器。新时代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强化斗争意识、找准斗争方向、厚植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磨练斗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时代内涵 实践路径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敏伶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第12期81-85,共5页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中央以高标准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指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功做法,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中央以高标准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指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功做法,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做强特色产业促增收;党建引领绘就生态宜居新农村;党建引领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党建引领推进治理有效促稳定;组织振兴激活红色引擎谋发展。文章通过梳理上述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启示:坚持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和少数民族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党建引领民族文化赋能和先进文化铸魂的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引领防止返贫为乡村振兴筑牢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实践探索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生成基础、内容要义及价值意蕴
8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74-84,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农村基层党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要求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农村基层党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要求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基层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资源下沉和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农村基层党建观的理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新方案、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新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农村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成功经验、现实难题与推进思路
9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已经走过四十余年不平凡的历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思想的改革观念,坚持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坚持发展为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已经走过四十余年不平凡的历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思想的改革观念,坚持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坚持发展为要的改革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方法,坚持稳中求进的改革路径,坚持人民至上的改革立场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改革保障。其面临的现实难题包括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权力寻租整治不彻底、文化改革活力不充沛、社会贫富差距不合理、生态环境治理不完善。在下一步的改革事业中,应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用权与监督、守正与创新、生产与分配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成功经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好抗“疫”斗争这堂爱国主义思想政治课
10
作者 廖敏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4-67,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契机。为帮助青少年坚定必胜信念、弘扬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讲好抗“疫”斗争这场爱国主义思政课,在课堂上深刻阐释在抗“疫”斗争...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契机。为帮助青少年坚定必胜信念、弘扬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讲好抗“疫”斗争这场爱国主义思政课,在课堂上深刻阐释在抗“疫”斗争中展示出的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总结在抗“疫”斗争中体现出的显著制度优势,生动讲解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英雄人物,在课程实践中引导青少年要在关注时事中强化爱国情,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报国行,在学习榜样中笃定强国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斗争 爱国主义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淀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经验做法
11
作者 廖敏伶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1期85-87,共3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海淀集体经济组织从弱到强,从“菜篮子”转变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促进集体经济成员持续增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回顾海淀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可归纳出五点经验做法:一是牢牢坚持党对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海淀集体经济组织从弱到强,从“菜篮子”转变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促进集体经济成员持续增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回顾海淀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可归纳出五点经验做法:一是牢牢坚持党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权;二是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农村集体资产;三是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四是让农民带着集体资产进城;五是通过乡村治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淀集体经济组织 发展历程 主要成就 经验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发展机遇研究:基于政府规制的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玉辉 廖敏伶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72-84,共13页
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谈判的达成协议,美国政府急于保护自己的农业产业,规定了中国政府近期必须采购的金额。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业的各自影响,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业和美国农民伤害程度远... 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谈判的达成协议,美国政府急于保护自己的农业产业,规定了中国政府近期必须采购的金额。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业的各自影响,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业和美国农民伤害程度远大于中国。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改革机遇。在这种国际局势下,本文从政府规制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未来的我国农业具体改革方向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应继续韬光养晦地深化国内经济结构改革;二是我国政府应继续坚持“以农为本”的根本原则不动摇;三是我国政府应继续深化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来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我国政府应继续与国际社会建立更广泛、更全面的农业合作,来降低单一国别对我国粮食进出口造成的政治经济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在美国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政府规制及引导作为更加重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改变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中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农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工作 原创性贡献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思想方法
14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6-25,115,共11页
强调以科学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进行全面规划,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 强调以科学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进行全面规划,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方法的新境界。这主要包括:运用战略思维,从全局、长远和大势上审视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运用历史思维,从“长时段”“宽视野”“深层次”中确定推进共同富裕的合理性;运用辩证思维,从生产与分配、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先富与后富的辩证关系中掌握推进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运用系统思维,在“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共享”中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运用创新思维,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增强推进共同富裕的创见性;运用法治思维,在保护合法产权、保护合法致富和坚持依法调节中谋划推进共同富裕的法理性;运用底线思维,在规范和调节高收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确保推进共同富裕的稳定性。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思想方法,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把握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政策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科学思想方法 系统论 方法论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三农”理论创新的五重逻辑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三是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与借鉴;四是现实逻辑,在于对“新三农”问题的化解和回应;五是实践逻辑,在于对“三农”实践创新的指引和领航。通过以上“五重逻辑”审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自觉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农”问题 理论创新 五重逻辑
原文传递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坐标审视当今中国的资本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玉辉 吴文新 廖敏伶 《海派经济学》 2023年第1期90-106,共17页
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五形态和经济社会三阶段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坐标中的资本将不断克服消极性,越来越凸显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特征。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仍将在集聚配置生产要素中提高生... 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五形态和经济社会三阶段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坐标中的资本将不断克服消极性,越来越凸显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特征。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仍将在集聚配置生产要素中提高生产效率、在追逐利润自行增殖中创造社会财富、在市场竞争中追求优势地位以及在不断运动中谋求多重扩展。但不同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生产和利润占有的主体最终是全体劳动人民,服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积累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对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必须在生产力层面发挥资本对于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器”“配置机”的功能,在生产关系层面通过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等“分好蛋糕”,在上层建筑层面引领、服务、规制、重塑资本的行为及其价值取向,在社会形态层面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向更高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坐标 资本 生产要素 集聚配置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抗疫优势--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解析
17
作者 罗玉辉 廖敏伶 陈东琼 《海派经济学》 2020年第4期120-136,共1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击鼠疫,展现出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全民抗击"血吸虫病"的战役,创造了"送瘟神"的奇迹;世纪之初的抗击"非典",展现出众志成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击鼠疫,展现出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全民抗击"血吸虫病"的战役,创造了"送瘟神"的奇迹;世纪之初的抗击"非典",展现出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回顾70余年来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抗疫经验:一是坚持搞好经济建设,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二是积极响应疫情,从上至下科学部署;三是联防联控多措并举,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四是坚持生产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五是加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以上成功经验的背后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三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作用。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反思我们的缺陷和不足,为我们未来深化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要补短板,加快健全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事业;二要强根本,积极推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固优势,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在国家卫生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四要不放松,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五要谋未来,抓紧构建国家生物安全制度体系。在以上多策并举之下,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重大疫情 公共应急管理 经验总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