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敏结构对柔性传感器性能增强的仿真分析
1
作者 魏国 廖宁波 章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压阻层引入压敏结构是提高压阻传感器灵敏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压敏结构的形变在实际实验中难以直接观察,使得微结构的形变、电阻变化等机制尚不明确。为此,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模拟不同载荷大小和不同敏感结构对石墨烯基柔性传感器... 在压阻层引入压敏结构是提高压阻传感器灵敏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压敏结构的形变在实际实验中难以直接观察,使得微结构的形变、电阻变化等机制尚不明确。为此,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模拟不同载荷大小和不同敏感结构对石墨烯基柔性传感器压敏结构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压敏结构对传感器形变、电阻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方柱和圆柱压敏结构的传感器形变程度小,但电阻和应力变化区域大,而金字塔和半圆球压敏结构的传感器形变程度较大,但电阻和应力变化区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压阻传感器 压敏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MEMS器件微摩擦特征仿真研究
2
作者 廖宁波 杨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6-10,共5页
微机电系统(MEMS)的尺度深入到微-纳米量级时,表面力与体积力相比成为起主导作用的力,其黏着效应与表面效应渐成主导的或不可忽略的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日趋成熟,使人们有可能研究一种最单纯的摩擦状态,即"界面摩擦",它是... 微机电系统(MEMS)的尺度深入到微-纳米量级时,表面力与体积力相比成为起主导作用的力,其黏着效应与表面效应渐成主导的或不可忽略的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日趋成熟,使人们有可能研究一种最单纯的摩擦状态,即"界面摩擦",它是指把负荷引起的塑性变形、黏着和粗糙度的影响抑制到最低限度,实现原子级光滑表面的分子接触时的摩擦状态.对不同材料的界面摩擦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采用基于Morse势函数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牛顿方程建立力学运动方程,使用改进后的Verlet算法求解原子运动轨迹.将MD仿真结果得出的微观摩擦规律与文献[7]等实验对比,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微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机电系统 纳米摩擦学 界面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板的CBGA焊点在热循环下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平 沈才俊 +1 位作者 秦向南 廖宁波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采用粘塑性本构Anand方程描述SnPb钎料的变形行为,用有限元方法对CBGA组件焊点结构进行二维模型分析;同时,选用不同的基板材料(Al2O3、AlN、SiC),考察焊点在热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最外侧焊点受到的应力... 采用粘塑性本构Anand方程描述SnPb钎料的变形行为,用有限元方法对CBGA组件焊点结构进行二维模型分析;同时,选用不同的基板材料(Al2O3、AlN、SiC),考察焊点在热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最外侧焊点受到的应力应变最大,所以裂纹最有可能从最外侧焊点处萌生,并沿着基板一侧扩展;焊点的高应力发生在热循环的低温阶段,升降温过程中的蠕变和非弹性应变的累积显著,应力应变迟滞环在热循环的最初几个周期内就能很快稳定。模拟结果得出,采用BeO基板材料时焊点的应力应变最小,其可靠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GA 应力应变 陶瓷基板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微型扬声器振膜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廖宁波 周静雷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9期45-49,共5页
将微型扬声器振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微型扬声器振膜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可求解出振膜的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态分析得出振膜各阶的谐振频率和振动形态;以及不同材料与等效顺性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能... 将微型扬声器振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微型扬声器振膜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可求解出振膜的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态分析得出振膜各阶的谐振频率和振动形态;以及不同材料与等效顺性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能为微型扬声器振膜的设计及性能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膜 ANSYS WORKBENCH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等效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芯片组件的热三维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秦向南 杨平 +1 位作者 沈才俊 廖宁波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3,共4页
以ATMEL公司生产的MCM的内部结构、尺寸和材料为基础,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环境下建立了该MCM的三维模型。对该MCM在典型工作模式下内部和封装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MCM工作时各部分散热比例情况和MCM各部分材料... 以ATMEL公司生产的MCM的内部结构、尺寸和材料为基础,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环境下建立了该MCM的三维模型。对该MCM在典型工作模式下内部和封装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MCM工作时各部分散热比例情况和MCM各部分材料的热导率对内部温度的影响。MCM表面温度的模拟结果和用红外热像仪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MCM温度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多芯片组件 热模拟 有限元法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同构图识别的映射-遗传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平 廖宁波 +1 位作者 丁建宁 范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8-891,共4页
基于映射原理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判别图同构特征的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研究两个图的映射关系并进行编码,结合遗传算法构建同构判别问题的模型。针对同构识别中码元不能重复的特征,提出了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重新设计对策;引入模拟退... 基于映射原理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判别图同构特征的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研究两个图的映射关系并进行编码,结合遗传算法构建同构判别问题的模型。针对同构识别中码元不能重复的特征,提出了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重新设计对策;引入模拟退火算法确定了从当前解到新解转移的概率,从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基于数学实验提出了一些模型参数的选择原则以提高算法效率。算例表明,该复合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机构图的同构判别,为机构创新设计智能CAD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同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 遗传算法 同构识别 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ehlert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河蚬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骏 廖宁波 刘东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12期48-51,共4页
研究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河蚬粗多糖,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对多糖产量的影响,运用Doehlert matrix设计与响应曲面优化得到了最优条件下的最优产量。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河蚬粗多糖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温度8... 研究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河蚬粗多糖,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对多糖产量的影响,运用Doehlert matrix设计与响应曲面优化得到了最优条件下的最优产量。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河蚬粗多糖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温度82℃、超声时间35min、料液比37mL/g、超声功率270W,多糖产量达到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多糖 超声波辅助酶提取 Doehlert matrix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梦旋 陈莉莉 +3 位作者 廖宁波 陈江 程东庆 吴国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7,共8页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对人源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为替代病毒,研究蜂胶水提物和醇提物随浓度及时间变化对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浓度相关性实验表明:随着蜂胶醇提物浓度增加,...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对人源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为替代病毒,研究蜂胶水提物和醇提物随浓度及时间变化对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浓度相关性实验表明:随着蜂胶醇提物浓度增加,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当醇提物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了6.93 lgPFU/mL和3.75 lgPFU/mL。时间相关性实验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50μg/mL蜂胶醇提物与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培养60 min,前40 min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18 lgPFU/mL和3.30 lgPFU/mL,随后下降趋势减缓,在60 min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的总滴度分别下降了4.48 lgPFU/mL和3.67 lgPFU/mL。机制研究表明:蜂胶醇提物可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或直接与病毒颗粒结合,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透射电镜图像进一步证实了蜂胶醇提物直接作用病毒导致其膨胀破裂。最后,经蜂胶醇提物处理后,人为污染病毒的蔬菜汁和果汁中病毒的滴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将有可能为果蔬在鲜榨过程中,挑选合适的添加剂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提取物 人源诺如病毒 小鼠诺如病毒 噬菌体 天然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下离心泵内特性和颗粒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章城 赵天晨 +1 位作者 廖宁波 徐圣永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固液两相流下的离心泵内特性变化规律、颗粒分布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探索离心泵的磨损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颗粒的浓度和密度对离心泵内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总压和湍动能系数k(液相)随着θ角...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固液两相流下的离心泵内特性变化规律、颗粒分布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探索离心泵的磨损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颗粒的浓度和密度对离心泵内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总压和湍动能系数k(液相)随着θ角度增大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并且总压和湍动能系数k(液相)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的波动的规律比较相似。在不同的颗粒浓度下,蜗壳中固相颗粒浓度沿着蜗壳半径方向向外逐渐增大,其中隔舌出口附近的蜗壳内边缘处的浓度最高,且在隔舌出口附近颗粒分布较为不均匀。此外,颗粒密度对颗粒在离心泵内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相比于大密度颗粒工况,当颗粒密度较小时,离心泵流道内颗粒分布较为均匀。颗粒速度大小和浓度的分布在叶片的工作面和背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叶片工作面上,颗粒在叶轮进口附近易集中,在叶片背面上,颗粒在叶轮进口附近和叶片末端易集中,从而推断在叶片工作面入口上边缘处和在叶片背面的末端磨损更有可能被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内特性 颗粒分布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灭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书菁 施晓峰 +4 位作者 廖宁波 吴康军 周文婕 卢宇剑 程东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探究中药材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灭活作用及其机理,为预防食源性诺如病毒的爆发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制备蜂胶醇提物、鱼腥草水提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毒的含量研究各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灭活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比较其与... 目的探究中药材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灭活作用及其机理,为预防食源性诺如病毒的爆发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制备蜂胶醇提物、鱼腥草水提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毒的含量研究各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灭活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比较其与紫外线、二氧化氯、双氧水的灭活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病毒完整衣壳蛋白的含量以分析提取物对其破坏作用;PCR扩增特异性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研究提取物对病毒核酸的破坏,以进一步阐述灭活机理。结果蜂胶醇提物和鱼腥草水提物对诺如病毒有灭活作用,在50mg·mL^-1作用30 min灭活率可达97.03%和97.88%,10 mg·mL^-1二氧化氯作用30 min灭活率85.13%、9 000μW·cm^-2的紫外作用30 min后灭活率96.7%、5%双氧水作用30 min后灭活率81.09%;与对照组相比,鱼腥草水提物、紫外线、二氧化氯和双氧水处理后病毒外壳蛋白表含量明显下降,但是蜂胶醇提物对诺如病毒颗粒的破坏作用不显著。5种方法对病毒核酸均有破坏作用,3个特异性片段鱼腥草组和双氧水组均未能扩增成功,蜂胶组、紫外组仅扩增1个片段,二氧化氯组扩出了2个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和ORF3均未被扩出,蜂胶醇提物与紫外线对诺如病毒核酸突变主要作用于ORF1中VPg、Pro及RdRp蛋白位点;而鱼腥草水提物与双氧水对诺如病毒ORF1核酸无突变效应。结论蜂胶醇提物、鱼腥草水提物对诺如病毒均有较高的灭活率,两者对病毒核酸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鱼腥草水提物尚能破坏病毒外壳蛋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鱼腥草 诺如病毒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Ps/PDMS复合薄膜的柔性压阻传感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国 廖宁波 章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542,共7页
目前柔性压力传感器已被用于众多领域,其中压阻薄膜是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核心。将石墨烯纳米片(GNPs)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通过倒模的方法制备压阻薄膜,经测试,GNPs浓度为8%时,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压敏结构间距... 目前柔性压力传感器已被用于众多领域,其中压阻薄膜是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核心。将石墨烯纳米片(GNPs)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通过倒模的方法制备压阻薄膜,经测试,GNPs浓度为8%时,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以此为基础,制备了压敏结构间距为1.2 mm、直径大小为1.0 mm的GNPs/PDMS基压阻传感器,经测试,所制备传感器的加载响应时间为340 ms,卸载响应时间为260 ms,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基于该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实现了人体手腕关节处压力信号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复合薄膜 石墨烯纳米片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级圆柱结构的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国 廖宁波 章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2-468,共7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毫米级圆柱结构的介质层对柔性电容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设计的传感器使用聚四氟乙烯模具进行倒模、转移工艺制备,所得薄膜介质层排列整齐,形状较好。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圆柱介质层结构对传感器灵敏度... 本文研究了具有毫米级圆柱结构的介质层对柔性电容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设计的传感器使用聚四氟乙烯模具进行倒模、转移工艺制备,所得薄膜介质层排列整齐,形状较好。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圆柱介质层结构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可知,传感器灵敏度由4.8×10^(-3)kPa^(-1)提升到1.2×10^(-2)kPa^(-1)。具体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灵敏度由1.2×10^(-5)kPa^(-1)提升到1.2×10^(-4)kPa^(-1),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毫米级圆柱结构的介质层可以有效提高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 柔性传感器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圆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研究
13
作者 章城 赵天晨 廖宁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利用光学光刻技术进行多种形状规格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研究了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并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此外,对加工后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进行... 利用光学光刻技术进行多种形状规格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研究了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并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此外,对加工后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进行表征,观察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光学光刻技术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薄膜加工工艺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刻蚀、激光加工等复杂工艺和昂贵设备的特点,并且实现了大批量PDMS微纳敏感结构的并行加工。同时,掩模板上的微纳图案较好地转移到PDMS薄膜上,具有较好的图案曝光成像和图形转移效果。此外,制备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形状较规则、排列整齐,并且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PDMS微纳敏感结构都具有高度一致性较好,侧面轮廓分明,侧壁角接近90°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光刻 微纳结构 聚二甲基硅氧烷 结构薄膜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丽萍 吴国平 +2 位作者 郜彦彦 舒梅 廖宁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年第17期59-61,68,共4页
后慕课时代,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结合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分析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自主建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开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 后慕课时代,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结合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分析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自主建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开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推广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柚精油协同紫外线灭活果蔬表面诺如病毒和大肠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月霞 陈欣芸 +2 位作者 唐梦璇 杨鹏飞 廖宁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目的】果蔬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和诺如病毒(norovirus)常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紫外照射(UV-C)是灭活病原微生物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果蔬表面的特殊构造,UV-C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影响食品... 【目的】果蔬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和诺如病毒(norovirus)常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紫外照射(UV-C)是灭活病原微生物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果蔬表面的特殊构造,UV-C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影响食品的颜色、质地和组织稳定性。葡萄柚精油(GEO)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且使用安全,但单独使用成本太高。试验旨在探究GEO协同UV-C作用对果蔬表面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为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特定浓度的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6.07×108 CFU/mL),鼠诺如病毒(MNV-1)(5.29×105 PFU/mL)和杜兰病毒(TV)(5.67×105 PFU/mL)在无菌环境下人工污染樱桃番茄、生菜和蓝莓表面,利用不同质量浓度GEO(1.0,4.0,8.0,16.0,32.0,64.0 mg/mL)和不同照射剂量UV-C(20,40,60,80,100,200 mJ/cm^(2))协同处理樱桃番茄、生菜和蓝莓表面的病原体,分析GEO与UV-C对病原体的协同灭活功效及其机理,并评估该灭活方法对果蔬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到UV-C的照射剂量80,100,200 mJ/cm^(2)对3种病原体均具有显著的灭活作用,GEO的抗病原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在8 mg/mL GEO处理12 min后再与UV-C(100 mJ/cm^(2))协同作用下3种病原体的含量显著减少(2.42 log10~3.22 log10,P=0.017~0.029)。采用同样的协同方式处理樱桃番茄、生菜和蓝莓表面的病原体,发现同样具有显著的灭活效果(1.9 log10~3.68 log10,P=0.012~0.03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GEO引起病毒衣壳蛋白变性,这解释了GEO的抗病原作用及其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增强作用。最后,果蔬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表明,GEO的添加对测试食品的味道和品质影响较小。【结论】GEO协同UV-C处理是一种高效灭活果蔬表面病原体的方法,同时对测试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小,将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精油 紫外线灭活 果蔬 大肠杆菌O157:H7 鼠诺如病毒 杜兰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病毒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宁波 李静 +5 位作者 孙亮 王月霞 施晓峰 张严峻 陈江 章荣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2-1797,共6页
随着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大多数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主要是由食源性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在许多食物表面或者内部都有分布,会引起疫病暴发和流行,危害人体健康,对食品企业造成重大经... 随着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大多数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主要是由食源性病毒引起的。此类病毒在许多食物表面或者内部都有分布,会引起疫病暴发和流行,危害人体健康,对食品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及时了解食品中病毒情况,需要对不同食物来源中的食源性病毒进行准确检测。通常食源性病毒的检测分成3个部分:病毒的提取、病毒基因组的纯化和分子检测。但在实际检测中,由于食物的组成成分差异性大以及食源性病毒污染量少、致病性高等特点,使得不同食品中病毒的检测难度增加。本文就已报道文献中食源性病毒提取及检测方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完善食品中病毒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病毒 提取 纯化 检测
原文传递
2016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4
17
作者 陈江 齐小娟 +4 位作者 张政 陈莉莉 孙亮 廖宁波 章荣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浙江省34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相关信息,并在其中101家哨点医院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 目的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浙江省34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相关信息,并在其中101家哨点医院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2016年浙江省共监测报告腹泻病例49 774例,病例数以5~10月较为集中,占总病例的68.06%;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可疑食物中以水产及其制品占比最大,其次为肉与肉制品;≤5岁及26~35岁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物分别以乳与乳制品和水产及其制品最为常见。采集食源性样本43 386份,检出阳性病原体4 002株,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 978株、沙门菌1 102株、诺如病毒65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28株和志贺菌39株。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70%和4.56%。3月(诺如病毒)、8月(副溶血性弧菌)、11月(诺如病毒)有检出高峰。结论浙江省食源性疾病发生具有年龄、职业和季节性分布特点,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积极开展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哨点医院 食品安全 腹泻
原文传递
2010—2015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莉莉 章荣华 +5 位作者 孙亮 齐小娟 廖宁波 张荷香 王绩凯 陈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浙江省11地市6年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上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内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7起,发病人数达4235人,死亡14人。...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浙江省11地市6年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上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内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7起,发病人数达4235人,死亡14人。暴发高峰在夏季(7—8月)。暴发场所以宾馆饭店、家庭及单位食堂为主。细菌性因素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要致病因素,其中排首位的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毒蘑菇6年间共报告25起,导致11人死亡,是致死性最高的致病因素。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健康宣教,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重点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副溶血性弧菌
原文传递
杭嘉湖地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发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江 张荷香 +4 位作者 廖宁波 齐小娟 陈莉莉 王绩凯 周标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杭州、嘉兴、湖州(简称"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了解该两种致病菌感染所造成的该地区人群疾病负担。方法对杭嘉湖地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 目的了解杭州、嘉兴、湖州(简称"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了解该两种致病菌感染所造成的该地区人群疾病负担。方法对杭嘉湖地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2013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综合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计算杭嘉湖地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结果杭嘉湖地区哨点医院2013年累计采集6 346例腹泻病例粪便或者肛拭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292株、非伤寒沙门菌阳性菌株145株,检出率分别为4.60%和2.28%;调查9 548例,杭嘉湖地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2.95%(95%CI:2.61%~3.29%),年发病率为0.39次/人年(95%CI:0.34次/人年~0.43次/人年);感染低估系数为1 002.84,推算出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 220.27/10万、837.64/10万。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食源性感染造成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较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疾病负担 副溶血性弧菌 非伤寒沙门菌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江 陈莉莉 +5 位作者 廖宁波 王绩凯 齐小娟 张荷香 孙亮 章荣华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在保障浙江省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当前做法、取得成效及主要问题。结果目前存在监测机制不完善、... 目的分析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在保障浙江省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当前做法、取得成效及主要问题。结果目前存在监测机制不完善、监测质量不高、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和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结论建议从大学起培养医务人员报告意识,以目的为导向适当调整监测策略,推进基于地方公共卫生区域平台的食源性报告信息标准化,探索基于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努力提升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监测 浙江省 哨点医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