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廖利萍 高英 +2 位作者 徐磊 陈颖 崔高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0例,有效1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死亡4例,总显效率62.86%,病死率11.43%。结论护理人...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0例,有效1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死亡4例,总显效率62.86%,病死率11.43%。结论护理人员在治疗上积极配合医生静脉及鞘内注射抗菌药物,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颅内感染,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颅内感染 颅内压 功能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毯保温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利萍 陈鹏 +6 位作者 王科 吴晓苏 陈英 张晞 赵洁 王军 曲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3-868,共6页
目的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4)。采用床... 目的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4)。采用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评估患者寒战发生率和级别,记录两组低温治疗中抗寒战药物用量、凝血功能、颅内压,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扩展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212, P <0.01);观察组抗寒战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t> 1.269, P <0.05)。观察组低温治疗6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 h时趋于稳定;对照组低温治疗12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24 h时趋于稳定。观察组低温治疗6 h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GOSE评分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t> 1.168, P <0.05)。结论采用恒温毯保温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高凝血症,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恒温保温毯 血管内低温治疗 寒战 高凝血症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利萍 高英 +4 位作者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邓永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实施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营养代谢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总蛋白(TP)、D-乳酸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腹胀腹泻、血糖紊乱、食管反流误吸、肺部感染、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两组28 d病死率。结果最终85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PAB、Alb、TP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逐渐升高,D-乳酸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4 d达到峰值或谷值,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AB(mg/L):253.62±21.13比236.38±18.47,Alb(g/L):55.59±5.14比51.14±4.52,TP(g/L):186.95±24.72比159.84±21.47,D-乳酸(mmol/L):32.16±2.29比46.86±5.11,IgA(g/L):1.90±0.52比1.70±0.50,IgG(g/L):9.62±1.74比8.56±1.70,IgM(g/L):1.18±0.50比1.03±0.41,均P<0.05〕;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干预期间腹胀腹泻、血糖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95%(6/43)比16.67%(7/42),χ^(2)=0.121,P=0.728;6.98%(3/43)比9.52%(4/42),P=0.713;9.30%(4/43)比14.29%(6/42),P=0.520〕;观察组食管反流误吸、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43)比19.05%(8/42),P=0.015;4.65%(2/43)比23.81%(10/42),χ^(2)=6.432,P=0.011〕。观察组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3/43)比11.90%(5/42),P=0.483〕。结论sTBI患者采取鼻肠管方式行肠内营养治疗在改善患者营养代谢、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鼻胃管肠内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鼻胃管肠内营养 鼻肠管肠内营养 营养代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4
作者 廖利萍 王科 +4 位作者 陈英 高英 董荔 彭娜 袁义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行PICC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异位情...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行PICC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异位情况,对可能引起导管路径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67例PICC患者中,导管异位16例(9.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OR=1.569)、机械通气(OR=1.598)、经头静脉穿刺(OR=1.985)、患者意识障碍(OR=1.866)、送管次数大于2次(OR=1.265)、锁骨下静脉置管史(OR=1.632)是神经外科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PICC置管时,建议首选经贵要静脉路径穿刺置管,肘正中静脉次之,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 导管异位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廖利萍 高英 +1 位作者 彭娜 唐文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 目的分析并总结在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PICC)的临床效果,探讨B超引导下行PICC的置管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10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及并发症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有94例穿刺1次,6例穿刺2次,2例穿刺次数大于2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2.16%。5例患者在置管术中发生导管异位,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掌握PICC相关血管解剖知识和影像学知识,熟练运用B超导引系统进行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入术 B超 置管技巧 静脉穿刺 导管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利萍 陈英 +4 位作者 王科 高英 胡晞 王娜 王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CEA术后...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CEA术后行常规处理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患者CEA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作为认知训练组,分析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值。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MoC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MoC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认知训练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 <0. 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早期实施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认知功能障碍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国文化对老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利萍 《龙岩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老舍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亲历了五四文化传统影响,在英国的时候对西方文化又有了切身体会。特殊的思想资源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本文从着重分析英国文化尤其是狄更斯等英国作家对老舍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为批... 老舍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亲历了五四文化传统影响,在英国的时候对西方文化又有了切身体会。特殊的思想资源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本文从着重分析英国文化尤其是狄更斯等英国作家对老舍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为批判中国国民精神;语言简练,风趣幽默的“京味儿”风格;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化 国民精神 京味儿 幽默 老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韵句和齐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8
作者 廖利萍 《科教探索》 2008年第10期62-63,共2页
中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已无法适应时代与形势的需求。因此,英语老师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法是解决语言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英语合作课堂上使用歌曲、韵句和齐读能为学生创造良好且放松的... 中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已无法适应时代与形势的需求。因此,英语老师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法是解决语言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英语合作课堂上使用歌曲、韵句和齐读能为学生创造良好且放松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英语教学,从而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哑巴英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 韵句 合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高英 廖利萍 +3 位作者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CP)>20 mmHg(1 mmHg≈0.133 kPa)的sTBI... 目的观察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CP)>20 mmHg(1 mmHg≈0.133 kPa)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实施血管内低温治疗将患者分为血管内低温治疗组和常规体温管理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Bathel指数评分评估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脑积水、颅内感染、迟发型血肿、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血管内低温治疗组38例,常规体温管理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血管内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体温管理组〔7.89%(3/38)比18.18%(8/44),χ^(2)=7.283,P=0.038〕;术后3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均较术前降低(常规体温管理组:3.26±0.16比4.86±0.35,血管内低温治疗组:2.31±0.22比4.77±0.57);且术后30 d血管内低温治疗组mRS评分较常规体温管理组降低更明显(分:2.31±0.22比3.26±0.16,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分)均较术前升高(常规体温管理组:37.03±2.25比24.37±1.96,血管内低温治疗组:45.29±1.42比23.61±3.02);且血管内低温治疗组较常规体温管理组升高更显著(分:45.29±1.42比37.03±2.25,P<0.05)。术后血管内低温治疗组与常规体温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68%(9/38)和22.73%(10/44),P>0.05〕。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降低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临床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血管内低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实施语音“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盛 廖利萍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2021年第1期33-40,88,共9页
翻转课堂模式逐渐被运用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中,但现有研究并未对语音翻转课堂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分级教学中190名高水平、低水平学习者开展了为期10周的语音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 翻转课堂模式逐渐被运用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中,但现有研究并未对语音翻转课堂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对分级教学中190名高水平、低水平学习者开展了为期10周的语音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分级教学中,语音翻转课堂能更有效地提高高水平学习者的语音成绩、学习投入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2)对于低水平学习者而言,尽管他们更乐于接受翻转课堂,但翻转课堂模式在提高其语音成绩和整体学习效果方面不具有优势。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教学 翻转课堂 语音教学 对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语音教学该不该“翻转”?——一项基于不同教法、性别和水平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盛 曾旭暾 廖利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2-98,共7页
国内外学者和教学人员对英语语音教学融于翻转课堂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主要局限在英语专业学习者中,且实证研究的规范性和研究视角也有待加强。为此,通过测试法在127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中开展为期10周的语音教学实验... 国内外学者和教学人员对英语语音教学融于翻转课堂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主要局限在英语专业学习者中,且实证研究的规范性和研究视角也有待加强。为此,通过测试法在127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中开展为期10周的语音教学实验,力求探讨不同的课堂、性别和水平这三个因素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而言,翻转+传统混合课堂比单一的翻转课堂或传统课堂对学习者更为有效,但就语音知识的运用而言,三种课堂的教学效果趋于一致。无论处于何种课堂,女生在语音知识的理解上比男生更具优势,而高分组在语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均显著优于低分组。围绕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语音教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英 廖利萍 +2 位作者 张清涛 何琦 余小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应用桥接治疗48例(桥接组),直接取栓术治疗72例(取栓组)。...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应用桥接治疗48例(桥接组),直接取栓术治疗72例(取栓组)。结果桥接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出院时,桥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术后90 d,桥接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桥接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可加快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英 廖利萍 +5 位作者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邓永兵 牟绍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07-131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20 mmHg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实施血管内低温治疗分组,分析血管内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ICP、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脑损伤标志物含量等差异的影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描述预后。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实施低温治疗38例为实验组,未实施低温治疗4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低温治疗后ICP开始下降,于12 h后降至20 mmHg以下;对照组术后ICP波动幅度大,于18 h后ICP降至20 mmHg以下。术后22、24 h,实验组IC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周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上升,实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搏动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周脑损伤标志物含量:两组角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预后良好22例(57.90%),对照组预后良好15例(3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降低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血管内低温治疗 颅内压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与广播的情缘
14
作者 廖利萍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3,共2页
1923年1月23日晚8时,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ECO电台)在上海首次开播。它先以不足15分钟的时间对当晚所播节目作了预告和介绍之后,其后的整整两个小时里,除播放少量的小提琴独奏、金门四重奏、萨... 1923年1月23日晚8时,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ECO电台)在上海首次开播。它先以不足15分钟的时间对当晚所播节目作了预告和介绍之后,其后的整整两个小时里,除播放少量的小提琴独奏、金门四重奏、萨克斯管独奏和舞曲外,中国的京剧成为它开机首播的重头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曲 萨克斯管 四重奏 小提琴 京剧 情缘 戏曲 广播电台 中国境内 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3
15
作者 廖利萍 陈鹏 +4 位作者 王科 吴晓苏 陈英 高英 方清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建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CAUT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早期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建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CAUT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早期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0%为建模组,30%为验证组,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又分为CAUTI感染组和CAUTI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建模组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815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 121例,CAUTI发生率为14.85%。年龄≥60岁、应激性高血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14 d、留置尿管时间≥30 d是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发生CAUTI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944(95%CI:0.922~0.965)和0.930(95%CI:0.898~0.963),模型区分度良好。建模组及验证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模型校准度较高(P=0.708、0.831)。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CAUTI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筛选颅脑损伤留置尿管CAUTI高危患者,从而进行早期识别干预,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创伤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
16
作者 吴晓苏 廖利萍 +2 位作者 陈鹏 方清永 袁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创伤患者CRBSI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 85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RBSI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3 85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患者,发生CRBSI 32例,总置管日71 237日,CRBSI感染发生率为0.45‰(32/71237)。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5株占46.88%、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21.88%;革兰阳性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8.75%、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1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颅脑损伤、股静脉置管是创伤患者并发CRB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创伤患者CRBSI的发生与ISS评分、损伤部位及置管部位有关,为降低创伤患者CRBSI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股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创伤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