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卢新泉 刁德昌 +6 位作者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冯晓创 廖伟林 林佳鑫 张雪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193-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的45名男性医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名[(32.1... 目的探讨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的45名男性医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名[(32.1±1.7)岁]和对照组22名[(32.0±2.0)岁]。两组年龄、学历水平、培训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过程及要点,试验组教学方式则为程序化理念指导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培训期满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理论及实操考核。比较两组满意率。采用t检验、Z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两组各项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操考核中,试验组膜解剖完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1.3%(21/23)比72.7%(16/22),P=0.029]。结论程序化理念指导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的专业培训中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程序化理念 腹腔镜 进修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伟林 刁德昌 +7 位作者 汪佳豪 林佳鑫 柯乙森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究T_(1)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不同评估标准的应用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T_(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黏膜下浸润深度测量值、Kikuchi分级和... 目的探究T_(1)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不同评估标准的应用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T_(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黏膜下浸润深度测量值、Kikuchi分级和Haggitt分级3种不同评估标准下的诊断结果,对3种评估方式的准确性、主要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6例pT_(1)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65(40~85)岁。病变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21例;带蒂息肉26例(56.5%),无蒂息肉20例(43.5%)。中位黏膜下浸润深度3.5(0.2~11.0)mm,黏膜下浸润深度<1 mm者10例(21.7%),黏膜下浸润深度≥1 mm 36例(78.3%)。Haggitt分级下,评估为2级22例(47.8%)、3级4例(8.7%)、4级20例(43.5%)。Kikuchi分级下,评估为1级24例(52.2%)、2级14例(30.4%)、3级8例(17.4%)。量化测量、Kikuchi分级、Haggitt分级3种评估方式下,判断为黏膜下深度浸润的比例分别为78.3%(36/46)、47.8%(22/46)、43.5%(20/46);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50%,特异性分别为23.8%、57.1%、57.1%。量化测量和Kikuchi分级结果一致性最高(69.6%),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657,P<0.001);量化测量和Haggitt分级结果一致性最低(21.7%)。量化测量值受黏膜肌层毁损和息肉类型的影响(均P<0.001);Kikuchi分级受黏膜肌层毁损的影响(P=0.003)。结论3种评估方式中,Kikuchi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且不受息肉类的影响。黏膜下浸润测量值因受黏膜肌层状态和息肉类型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Haggitt分级敏感性最低且不适用于无蒂息肉。但3种评估标准下均存在高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导致过度手术治疗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黏膜下浸润深度 Kikuchi分级 Haggitt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汽EV160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故障与排除 被引量:3
3
作者 廖伟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6期139-140,共2页
随着传统能源减少使用的环保理念的深入,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速,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逐年加大。文章主要论述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并以北汽EV160车型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包... 随着传统能源减少使用的环保理念的深入,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迅速,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逐年加大。文章主要论述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工作原理,并以北汽EV160车型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包含交流充电系统和直流充电系统,文章介绍这两种充电系统的接头端子的含义,阐明充电过程,同时结合北汽EV160车型实际的充电系统常见故障案例进行分析,论述排除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 充电系统 交流充电 直流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维修时应注意的零件装配关系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伟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5期78-78,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已经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据相关组织的统计,截止2014年9月份,我国包括私家车、客运汽车和货运汽车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已经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据相关组织的统计,截止2014年9月份,我国包括私家车、客运汽车和货运汽车在内所有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3亿辆,平均每十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这也就意味着汽车的维修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车辆维修过程中零部件的装配问题需要引起汽车维修从业者的足够重视。汽车维修工作水平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为维修不到位造成汽车更大故障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维修 零部件装配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廖伟林 《兽医导刊》 2017年第20期228-228,共1页
为了探索促进淡水养殖进一步发展的策略,首先从鱼类疾病、饲料结构不合理以及水体环境污染三个方面对现阶段淡水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现代养殖技术、投喂管理以及水体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淡水养殖 问题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论湿疹病机与治则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丹 徐子乔 +2 位作者 王倩 廖伟林 雷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0期4-7,共4页
湿疹是皮肤病科常见的难治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文重在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为切入点,从"心"论述湿疹的病机及其治则。
关键词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湿疹 从心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坏死性筋膜炎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晓聪 陈昭宇 +7 位作者 易小江 冯晓创 廖伟林 林佳鑫 汪佳豪 李洪明 卢新泉 刁德昌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前,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较多,结直肠癌手术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也偶有报道,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病例1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扩大根治术联合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例2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目前,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较多,结直肠癌手术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也偶有报道,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病例1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扩大根治术联合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例2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均出现后吻合口瘘合并坏死性筋膜炎,预后各异。回顾2例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经验总结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干预对预后尤为关键,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肠道的转流术和坏死组织清创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吻合口瘘 坏死性筋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飞蚊症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谢丹 廖伟林 +4 位作者 黄创豪 邹丹琪 凌肖娟 梁琪 童晶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6期10-14,共5页
通过将中医古代文献和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总结关于飞蚊症的古代医学认识,并归纳古代医家对于治疗飞蚊症的证治规律以及方药特点,从整体把握古代医家治疗飞蚊症的基本思路,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 飞蚊症 云雾移睛 古代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廖伟林 刁德昌 +8 位作者 汪佳豪 林佳鑫 唐新 李文娟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究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引导肠系膜上动脉(SMA)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究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引导肠系膜上动脉(SMA)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将患者分为淋巴示踪组(n=36)和对照组(n=59,包括显影未成功的6例患者)。采用淋巴示踪技术的患者于手术前一天接受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距离肿瘤边缘1 cm处选取2~3个点将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或吲哚菁绿(ICG)注射至黏膜下层。手术采用尾侧入路游离结肠系膜,以SMA左侧缘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并注意保护SMA血管鞘。观察淋巴示踪组的显影情况及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理,比较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效果。结果淋巴示踪组36例患者中,35例(97.2%)患者出现SMV旁淋巴结显影,其中SMV后方显影3例(8.3%);29例(80.6%)患者出现SMA旁淋巴结显影,203A、213A、223A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2.8%、33.3%和63.9%;3例患者出现SMA左侧淋巴结显影,所有患者均未见SMA动脉鞘显影;NO.6淋巴结显影率为11.1%。6例(16.7%)患者在计划清扫区域外发现显影淋巴结,实施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SMA旁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示踪组的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示踪剂整体显影效果基本一致,但是纳米炭组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高于ICG组(P<0.05)。结论纳米炭和ICG能够有效示踪SMA旁淋巴结,可安全地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SMA旁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总淋巴结检出数目和N3淋巴结检出数目。相比ICG,纳米炭示踪可能带来更高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纳米炭 吲哚菁绿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手术器官功能保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神经保护 被引量:7
10
作者 刁德昌 廖伟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彻底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是进展期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核心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右半结肠系膜内淋巴管跨越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在SMA中线前方形成一条主淋巴管,... 彻底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是进展期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核心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右半结肠系膜内淋巴管跨越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在SMA中线前方形成一条主淋巴管,沿着SMA纵轴路径向腹膜后淋巴结延伸,意味着右半结肠的第3站淋巴结理论上位于SMA周围。笔者团队运用吲哚菁绿显影和纳米碳示踪技术进行小样本活体示踪研究,发现右半结肠的淋巴液引流至SMV和SMA周围淋巴结,以SMV和SMA为轴线向腹膜后引流,SMV和SMA周围淋巴结显影并没有先后顺序和界限,见图1和图2。因此我们认为,将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从SMV周围扩大到SMA,更加符合D3和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手术原则,并能提高肿瘤的根治效果。目前,以SMA为导向的淋巴清扫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已逐渐被越来越多专家接受。但部分研究显示,清扫SMA周围淋巴结会增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尤其是腹泻的发生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术中损伤肠系膜上神经丛是导致术后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如何在不影响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基础上保护肠系膜上神经丛,成为了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吲哚菁绿 右半结肠 神经丛 淋巴清扫 结肠系膜 根治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膜解剖的“三面包抄式”关键技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娟 刁德昌 +10 位作者 林佳鑫 汪佳豪 廖伟林 唐新 谢嘉欣 敖琳 张雪阳 易小江 冯晓创 李洪明 卢新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8-976,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三面包抄式"的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关键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LLND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直肠癌诊断标准、术前15 d内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侧...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三面包抄式"的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关键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LLND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直肠癌诊断标准、术前15 d内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经评估可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LND手术且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8 cm的患者;排除既往腹部其他恶性肿瘤史或随访资料不完整者。根据上述指标,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施行LLND的4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男性24例(57.1%),女性18例(42.9%),年龄(58.4±11.8)岁,中位体质指数22.5(19.3~24.1)kg/m2。"三面包抄式"技术要点是在髂外血管内侧拓展"外侧面",缩小外侧面清扫范围;在膀胱筋膜处拓展"前内侧面",明确前侧拓展范围;在输尿管腹下筋膜处充分拓展"内侧面";尾侧最远点拓展到达Alcock管水平,底部到达梨状肌水平,裸化游离闭孔神经,清扫No.283淋巴结;裸化髂内动脉清扫No.263P淋巴结,结扎膀胱下动脉并清扫No.263D淋巴结;最后整块切除侧方淋巴组织。观察侧方淋巴结送检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3年生存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术中均未发生副损伤。其中,27例(64.3%)行左侧LLND,10例(23.8%)行右侧LLND,5例(11.9%)行双侧LLND,侧方淋巴结均清扫完整。全部患者均送检淋巴结,总淋巴结送检中位数17.0(11.7,26.0)枚,侧方淋巴结送检中位数5.0(2.0,10.2)枚,中位手术时间254.5(199.0,325.2)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30.0,100.0)ml。术后病理分型均为腺癌。术后2例(4.8%)发生肠梗阻,1例(2.4%)发生淋巴漏,1例(2.4%)会阴部切口感染,未有吻合口漏发生。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0(5.0,7.0)d。中位随访时间23.5(9.0,36.7)个月,3例(7.1%)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例(4.8%)出现轻度排尿功能异常,1例(2.4%)男性术后中度勃起功能障碍,1例(2.4%)患者出现前列腺及肺部转移(术后3个月)。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4.4%。结论"三面包抄式"技术应用于LLND可精准并全面完整清扫侧方淋巴组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中低位 侧方淋巴结 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三面包抄式”
原文传递
Tis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廖伟林 林佳鑫 +7 位作者 汪佳豪 祝柏森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刁德昌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Tis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后接受补救手术治疗的34例Tis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目的探讨Tis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后接受补救手术治疗的34例Tis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内镜治疗情况、补救手术指征、术后病理等,并分析导致补救手术实施的主要原因。结果全组34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8(30~78)岁,病变位于右半结肠6例、左半结肠17例、直肠11例。内镜下观察息肉形态属山田Ⅰ型7例、山田Ⅱ型8例、山田Ⅲ型17例、山田Ⅳ型2例;内镜切除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2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6例、内镜下黏膜分块切除术(EPMR)以及圈套器套扎切除术各4例。追加外科手术的指征包括可疑黏膜下浸润21例(61.8%)、基底切缘距离肿瘤<1 mm 21例(61.8%)、基底切缘或侧切缘阳性10例(29.4%)、分块切除8例(23.5%)。息肉病理中判断为肿瘤侵犯黏膜肌层24例(70.6%),无患者出现淋巴脉管侵犯或肿瘤出芽。内镜切除与手术切除间隔中位时间为14 d。术后病理结果:共10例(29.4%)患者出现癌残留,包括黏膜内癌残留8例(23.5%)和T1期腺癌残留2例(5.9%);中位淋巴结检出数12(3~34)枚,无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癌残留的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和分块切除,非可疑黏膜下浸润患者均未出现T1期腺癌残留。结论Tis期CRC内镜下切除后病理诊断的不明确性是导致追加补救手术的主要原因,外科治疗决策中可能高估了Tis期CRC发生黏膜下浸润的风险。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Tis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肿瘤学获益并不大,定期内镜复查可能是更加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原位腺癌 癌残留 结直肠手术
原文传递
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新 刁德昌 +9 位作者 廖伟林 林佳鑫 汪佳豪 李文娟 谢嘉欣 敖琳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72-380,共9页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围手术期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动脉入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围手术期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动脉入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完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分为鞘内游离组(36例)和鞘外游离组(112例),两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示踪剂对鞘外游离组进行淋巴示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无病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各36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中出血量较少[45(20.0,50.0)mL vs.80(50.0,100.0)mL,Z=-2.743,P=0.006],术后住院时间较短[6(5,9)d vs.7(6,10)d,Z=-2.288,P=0.022];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总获取淋巴结数目[(22.5±8.3)枚vs.(19.7±10.0)枚]、阳性淋巴结数目[0(0,1)枚vs.0(0,1)枚]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后腹泻发生率(11.1%vs.44.4%,χ^(2)=9.969,P=0.002)、淋巴漏发生率(8.3%vs.33.3%,χ^(2)=6.821,P=0.009)较低;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鞘内含有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未发现淋巴组织结构,淋巴结示踪未见血管鞘内显影;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3年总生存率(88.1%vs.89.5%)、3年无病生存率(74.0%vs.85.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安全可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腹泻及淋巴漏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肿瘤 腹腔镜 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 腹泻 淋巴漏 远期生存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佳鑫 刁德昌 +6 位作者 廖伟林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3例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和三维重建并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肿瘤模型...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3例复杂的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和三维重建并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肿瘤模型。通过观察CT三维图像与3D打印模型仔细研究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进行模拟切除,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观察记录模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情况,肿瘤完整切除情况,周围脏器联合切除情况,肿瘤最大径、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 13例患者术前均完成肿瘤CT三维重建并3D打印肿瘤模型,清晰显示肿瘤部位、立体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术前模拟手术方案与术中实际手术方案符合比例为13/13。所有病例均实现肿瘤完整切除,13例患者中单纯切除肿瘤3例,联合脏器切除10例,共切除32个脏器,切除肿瘤中位最大径为21.5(11.4,29.9)cm,中位重量为4 130.0(585.5,11 300.0)g,中位手术时间为193(154,266)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150,6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6(5,7)d。术后病理诊断:脂肪肉瘤8例、血管肉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囊性间皮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围手术期发生肠瘘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4,1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可精准显示腹膜后肿瘤与其周围脏器的复杂解剖关系,并可在术前进行模拟手术,有助于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中精准导航及术后结果对比,可提高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CT三维重建 3D打印 手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系膜游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佳豪 刁德昌 +10 位作者 林佳鑫 廖伟林 唐新 李文娟 敖琳 谢嘉欣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志锋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系膜游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578例左半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系膜游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578例左半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指引手术将患者分为荧光染色组(n=109)和对照组(n=469)。观察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探究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引导下左半结肠系膜游离的结直肠癌手术优势。结果 荧光染色组109例患者中,100 (91.7%)例患者能够在术中观测结肠边缘动脉的血供情况,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能够被清晰显影。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N1、N3站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荧光染色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及N2站淋巴结检出数目少,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荧光染色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吲哚菁绿能够有效显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重要血管的血供情况,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的引导下能够更安全地游离左半结肠系膜与离断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 血管保护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佳鑫 刁德昌 +6 位作者 廖伟林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7例巨大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肿瘤最大径均在10 cm以上。结合患者病史,将其分为初治组(n=17)与局部复发组(n...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7例巨大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肿瘤最大径均在10 cm以上。结合患者病史,将其分为初治组(n=17)与局部复发组(n=20)。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有33例行肿瘤完整切除(含初治组16例、局部复发组17例),初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1.5(147.0,272.8)min、100.0(27.5,400.0)m L,局部复发组相应为260.0(115.0,417.5)min、700(100,1500)m L,初治组行脏器联合切除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11例、1例,局部复发组相应为13例、8例;其余4例患者因肿瘤周围脏器广泛受侵犯,或肿瘤包绕、侵犯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而接受姑息性切除。术后随访2~37个月,无失访患者。初治组与局部复发组的术后复发病例分别为1例、10例;共有6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均为局部复发组患者,其中2例接受姑息性切除。结论对于巨大RPLS,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注重手术技巧、术中整块完整切除腹膜后所有肿瘤灶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前提与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上应重视对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初治的RPLS应尽可能做到早诊早治及肿瘤完整切除,局部复发的RPLS需要结合更多临床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临床特征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D_(3)淋巴清扫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异同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刁德昌 廖伟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结肠癌D_(3)淋巴清扫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目前全球的两大主流手术理念,从传入我国到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两个手术的核心理念以及两者的异同,仍然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误会,目前鲜见针对该问题进行过... 结肠癌D_(3)淋巴清扫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目前全球的两大主流手术理念,从传入我国到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两个手术的核心理念以及两者的异同,仍然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误会,目前鲜见针对该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的文章。尤其对于右半结肠癌D_(3)和CME手术,国内学者的理解较为混乱,目前主要存在将两种理念相混淆的"D_(3)等同于CME"理念以及将两种概念进行优势互补的"D_(3)+CME"理念,前者把两者同一化,后者似乎把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区别对待,孰是孰非,未达成共识。本文阐述右半结肠癌D_(3)手术和CME手术在提出背景、手术原理、手术范围以及根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认为两者不属于同一概念,而且右半结肠癌CME手术范围大于且包含D3手术范围,两者也不属于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右半 D_(3)根治术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手术原理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27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林佳鑫 刁德昌 +8 位作者 廖伟林 汪佳豪 唐新 李文娟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诊治的27例联合肾切除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肾切除术的原因、肾功能不全进展情况及生存率。结果26例(96%... 目的探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诊治的27例联合肾切除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肾切除术的原因、肾功能不全进展情况及生存率。结果26例(96%)肿瘤实现R 0/R 1切除,1例行R_(2)切除。6例接受了联合单侧肾脏切除,21例患者接受了联合多器官切除,中位切除器官数量为4(2,5)个。术后病理提示合并切除的肾脏肿瘤浸润阳性17例。5例出现Clavien-Dindo3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无30 d内死亡病例。在术后第90天时,19例(70%)患者肾功能下降(Z=2.88,P=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为60.4(40.9,70.8)ml·(min·1.73 m^(2))^(-1),中位下降-3.96(-30.36,0.31)ml·(min·1.73 m^(2))^(-1)。11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其中8例术前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1期的患者出现进展(6例进展到CKD 2期,2例进展到CKD 3期),2例CKD 2期的患者进展为CKD 3期,1例术前CKD 3期的患者进展至CKD 4期。随访时间为3~3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进展为CKD 5期,无1例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结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安全可行,并且可提高肿瘤的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肾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预后
原文传递
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到底
19
作者 廖伟林 《学园》 201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有效性是当前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性是当前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但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 学科知识 探究性学习
原文传递
结肠肝曲癌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小江 冯晓创 +5 位作者 李洪明 廖伟林 卢新泉 汪佳豪 林佳鑫 刁德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结肠肝曲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29例结肠肝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 目的总结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结肠肝曲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29例结肠肝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为了更好地显示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我们在后期对其中8例患者于术前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观察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例因先天肠管旋转不良致腹腔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6例术中输血,中位手术时间为165(150,19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6(15,16)mL;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术后入住ICU,中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2,3)d,中位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3(2,4)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7(6,9)d;中位淋巴结获取数目为19(18,19)枚,中位阳性淋巴结获取数目为2(2,3)枚,共获取幽门下组淋巴结710枚,中位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6(5,6)枚,幽门下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7%,中位阳性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0(0,0)枚。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8例患者均可见黑染幽门下组淋巴结,共获取幽门下组淋巴结27枚,平均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3.4±1.1)枚,幽门下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8.5%,中位阳性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0(0,1.5)枚。结论对于结肠肝曲癌患者,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路径之一,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总体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肝曲癌 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幽门下组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