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1
作者 王欣 陈龙 +10 位作者 庹聪 刘建平 罗龙 高儇博 王濡岳 汪飒黎 吴永宏 彭文杙 余信 魏倩倩 谭先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7,108,I0006,I0007,共20页
基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钻测井、岩心、野外及地震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及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研究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发育于盆缘斜坡部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流河... 基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钻测井、岩心、野外及地震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及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研究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发育于盆缘斜坡部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流河道、越岸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湖泊相分布相对局限;沉积演化受温暖湿润—炎热干燥古气候波动影响下的湖平面变化及可容空间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相对关系(A/S比值)控制,须三、须五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湖盆水体加深,A/S比值增大,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须四、须六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蒸发量增大,湖盆变浅,A/S比值减小,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主,厚层砂体连片发育,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力层段。该结果为晚三叠世川东地区古地理格局及须家河组致密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致密砂岩 沉积演化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带上二叠统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2
作者 范洪缘 连承波 +4 位作者 袁倩 徐姁 范存辉 庹聪 刘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川东地区构造高陡,形成机制复杂,油气勘探难度大,为了揭示复杂构造背景下上二叠统长兴组油气保存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川东高陡区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释、相关井地层水矿化度分析、地层剥蚀程度分析、区域盖层... 川东地区构造高陡,形成机制复杂,油气勘探难度大,为了揭示复杂构造背景下上二叠统长兴组油气保存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川东高陡区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释、相关井地层水矿化度分析、地层剥蚀程度分析、区域盖层发育分析,并结合相带展布特征及相关井油气测试情况,建立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带油气保存条件评判体系,在此体系下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高陡构造区油气保存主要受构造制约,断裂及由断裂引起的流体响应特征是影响保存条件的主要因素;(2)川东高陡区虽遭受多期构造作用,但盖层大部分仍保存较完整,礁滩体储层大面积展布,区域内构造圈闭发育,具有极大勘探潜力;(3)部分高陡背斜核部因剥蚀较严重、断裂发育密集而成为油气保存条件一般区,而各构造带之间的宽缓向斜区保存条件良好,在其他成藏要素匹配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高陡构造 早二叠世 保存条件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南门场构造带石炭系储层特征研究
3
作者 刘永旸 胡红 +2 位作者 夏青松 李瑜 庹聪 《河南科技》 2019年第25期146-150,共5页
根据钻井、岩心及薄片分析等资料,并结合物性和储层储集空间资料,对南门场石炭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门场石炭系为沉积黄龙组地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内)溶孔、砾间(内)溶孔等,孔隙型溶洞... 根据钻井、岩心及薄片分析等资料,并结合物性和储层储集空间资料,对南门场石炭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门场石炭系为沉积黄龙组地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内)溶孔、砾间(内)溶孔等,孔隙型溶洞及构造缝也较为发育,总体上属于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类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Ⅰ类储层主要分布于C2hl2段,平面上零星分布,Ⅱ、Ⅲ类储层主要分布于C2hl2段及C2hl3的中下段,平面上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南门场 石炭系 储集空间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