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抗战时期翻译戏剧的战斗精神——以朱生豪《哈姆莱特》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庞莉芹 熊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入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入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入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入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戏剧翻译 战斗精神 时代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红楼梦》诗歌的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庞莉芹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4-27,共4页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诗歌传播学也处于发展阶段。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古代传统诗歌的传播研究对构筑本土传播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古典小说《红楼梦》...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诗歌传播学也处于发展阶段。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古代传统诗歌的传播研究对构筑本土传播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歌为切入点,试分析其诗歌在小说虚构语境下的传播类型及通过诗歌在现实语境下的文本研究探讨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不平衡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传播类型 诗歌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道的对立与统一——简析《红楼梦》的宗教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庞莉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0-21,共2页
佛教和道教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就体现出了佛教的"空无"观念和道教的"崇阴"思想,佛与道建构了《红楼梦》的整个宗教文化。我们通过对《红楼梦》具体情节中所蕴涵的宗教文化... 佛教和道教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就体现出了佛教的"空无"观念和道教的"崇阴"思想,佛与道建构了《红楼梦》的整个宗教文化。我们通过对《红楼梦》具体情节中所蕴涵的宗教文化的简要分析,揭示出佛、道的对立与统一使小说所表现的宗教思想文化远远超越了其各自所能表达的范畴,也体现了作者最终的宗教导向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佛教 道教 对立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内外张爱玲研究比较综述
4
作者 庞莉芹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3-35,共3页
海内外学者因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不同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有独到见解,文章对海内外诸多学者就张爱玲研究的同一视角的各自看法和观点进行比较,从政治因素、"苍凉"风格和女性主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综述。随着文学理论的更新与发... 海内外学者因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不同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有独到见解,文章对海内外诸多学者就张爱玲研究的同一视角的各自看法和观点进行比较,从政治因素、"苍凉"风格和女性主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综述。随着文学理论的更新与发展,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都促使张爱玲研究不断地前行再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意识形态 “苍凉”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中西比较诗学》为例
5
作者 庞莉芹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49,61,共4页
曹顺庆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学科的开创者,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学术专著,乃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中国古典文论研究转向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将中西诗学的范畴、概念互证互释、双向阐发,分析... 曹顺庆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学科的开创者,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学术专著,乃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中国古典文论研究转向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将中西诗学的范畴、概念互证互释、双向阐发,分析了中西古典文论的异同之处,阐发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世界意义。曹顺庆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视来摆脱中国学界"失语症"的状态,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以及深入"跨文明"研究,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诗学》 中国古典文论 “失语症” “跨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闺阁的闺音——中国古代女性诗歌的一种研究视角
6
作者 庞莉芹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2-224,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灿烂而丰富,女性诗人的作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女性诗人受性别与社会地位所限,其诗作大部分脱离不了传统的离别相思、风花雪月题材,但仍有部分女诗人努力拓展女性诗歌题材范畴,向男性诗人学习,使诗歌内容不再... 中国古代诗歌灿烂而丰富,女性诗人的作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女性诗人受性别与社会地位所限,其诗作大部分脱离不了传统的离别相思、风花雪月题材,但仍有部分女诗人努力拓展女性诗歌题材范畴,向男性诗人学习,使诗歌内容不再局限于闺阁之中,主动投身公共领域,关心国家兴亡,并以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观测历史与社会现实,通过诗歌从女性的角度记录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现状,揭露了广大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人 诗歌题材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雷、卞之琳的翻译人生
7
作者 庞莉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29-132,共4页
傅雷和卞之琳都乃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翻译家,但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创造了不同的翻译语境,因而二人无论是在翻译目的还是在翻译对象的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傅雷希望通过翻译救亡图存,偏重法国文学,以小说为主;卞之琳的翻译则受到自己... 傅雷和卞之琳都乃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翻译家,但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创造了不同的翻译语境,因而二人无论是在翻译目的还是在翻译对象的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傅雷希望通过翻译救亡图存,偏重法国文学,以小说为主;卞之琳的翻译则受到自己创作的影响,偏重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不同的翻译实践使二人形成独特的翻译思想,总结出各具优长的翻译理论,不仅指导二人取得了不凡的翻译成就,也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语境 翻译目的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