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溃疡病化学防治研究
1
作者 庞久帅 赵燕琴 +4 位作者 原阳晨 周苗苗 许晨阳 刘伟 李会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更高效地防治核桃溃疡病,选用常用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含药平板法及烫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供试药剂对... 为更高效地防治核桃溃疡病,选用常用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含药平板法及烫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供试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5 h抑制率为93.00%;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外,其他药剂均能100%抑制孢子萌发;25%丙环唑乳油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防治作用最好,防治率分别为74.97%、72.00%;添加“柔脂通”渗透剂对不同药剂的治疗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与25%丙环唑乳油混合使用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由72.00%上升到80.39%。生产上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配合“柔脂通”渗透剂进行核桃溃疡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溃疡病 化学药剂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保护作用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群落物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久帅 原阳晨 +3 位作者 周苗苗 任俊杰 高鹏 成克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49-3457,共9页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太行山特有植物,但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其生存状况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量指标,对各物种...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太行山特有植物,但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其生存状况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量指标,对各物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槭叶铁线莲的生存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共记录到14科15属17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简单,槭叶铁线莲在大部分调查样地中的重要值最大,占据优势地位,其他物种重要值相对较低;群落内所有物种中,槭叶铁线莲的生态位宽度最大(B_(i)=6.264),绒毛绣线菊(Spiraea dasyantha)次之(B_(i)=5.144),其他种类较小;所有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生态位完全重叠(Q_(ik)=1)、重叠程度较高(0.5≤Q_(ik)<1)和重叠程度较低(Q_(ik)<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16.91%和75.00%,生态位完全相似(C;=1)、相似程度较高(0.5≤C;<1)和相似程度较低(C;<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5.88%和86.03%,大部分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和相似性都处于较低水平;槭叶铁线莲与其他物种构成的16个种对中,62.50%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Q_(ik)<0.5),81.25%的种对生态位相似性程度较低(C;<0.5),反映出群落内各物种间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较为温和,群落较为稳定,槭叶铁线莲在其分布生境中生存状况相对安全;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状态和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槭叶铁线莲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核桃溃疡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庞久帅 王雪菲 +3 位作者 田菲菲 胡振亮 陈孟 李会平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 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科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佳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6~8,最佳pH为7,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40℃,最佳温度为35℃,适宜的pH为5~7,最佳pH为6,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适宜孢子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槭叶铁线莲个体形态、生长特性及集群构成状况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原阳晨 任俊杰 +2 位作者 周苗苗 庞久帅 成克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1,49,共8页
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中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从个体形态、生长特性、生境状况和集群构成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峪沟谷分布有35个槭叶铁线莲集群,个体数量达3166丛,是其分布区中最主要的分布地点;槭叶铁线莲主要分布于葫芦... 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中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从个体形态、生长特性、生境状况和集群构成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峪沟谷分布有35个槭叶铁线莲集群,个体数量达3166丛,是其分布区中最主要的分布地点;槭叶铁线莲主要分布于葫芦峪沟谷两侧中坡以下的半阳坡和半阴坡垂直崖壁上,生境特殊;槭叶铁线莲主要通过茎基及以下部位萌发新枝,新枝一般不再产生分枝、仅顶端不断伸长生长、开花、长叶并弯曲下垂,形成悬垂状灌木,其个体形态和生长特性独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槭叶铁线莲集群大小和面积差异较大,不同集群年龄结构存在差异,总体处于稳定或增长状态,种群整体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叶铁线莲 葫芦峪 集群 生长特性 形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感病桑天牛的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英 张云龙 +3 位作者 苗路窑 刘媛媛 庞久帅 李会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i05菌株分离自感染白僵病致死的桑天牛幼虫僵体。测试分析白僵菌Bi05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茎点霉(Phoma s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unera)、杨树腐烂...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i05菌株分离自感染白僵病致死的桑天牛幼虫僵体。测试分析白僵菌Bi05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茎点霉(Phoma s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unera)、杨树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 Nits)、曲霉(Aspergillus ruber)、油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拮抗作用,探究该菌株是否具有防治害虫和植物病害的双重生防功效。在平板对峙培养试验中,白僵菌Bi05菌株对除油松枯梢病菌之外的其余5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在白僵菌Bi05菌株孢子悬浮液的抑菌试验中,显示浓度为108m L-1的孢子悬浮液对6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平板对峙培养;在Bi0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试验中,培养7 d时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0.67%、41.38%、46.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Bi05菌株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对峙培养 孢子悬浮液 发酵液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阴处理对蒙古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任俊杰 原阳晨 +4 位作者 周苗苗 庞久帅 许晨阳 赵津 李迎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07-109,共3页
通过开展蒙古栎幼苗期不同程度遮阴试验,定期对蒙古栎不同处理土壤温湿度、幼苗生长情况(受害程度、苗高、地径)开展动态调查监测,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夏季低海拔地区蒙古栎幼苗叶片变黄、焦边的受害程度以及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开展蒙古栎幼苗期不同程度遮阴试验,定期对蒙古栎不同处理土壤温湿度、幼苗生长情况(受害程度、苗高、地径)开展动态调查监测,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夏季低海拔地区蒙古栎幼苗叶片变黄、焦边的受害程度以及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幼苗期,遮阴条件下,2层遮阴网处理受害程度最轻,植株长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幼苗 遮阴 受害程度 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振亮 靳轩 +3 位作者 庞久帅 王雪菲 陈孟 李会平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 a生松针,2 a生松针,1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2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根等7类部位共分离出40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的拮抗性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3株对油松枯梢病拮...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 a生松针,2 a生松针,1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2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根等7类部位共分离出40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的拮抗性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3株对油松枯梢病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AM-5菌株抑菌效果最强,菌体的抑制率达66.95%,其发酵液的抑制率为27.89%;菌体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AM-5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5菌株对油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在预防实验中,明显降低了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率,预防效果为64.26%;在防治试验中,防效为5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分离 筛选 菌株鉴定 油松枯梢病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区蒙古栎幼苗栽培条件研究
8
作者 原阳晨 庞久帅 +6 位作者 周苗苗 任俊杰 刘洪山 张国伟 刘建英 王利佳 杨敏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解决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生长发育不良、黄叶焦边问题,以蒙古栎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和极差分析以及最佳处理组与对照组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遮阴、FeSO4、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蒙古栎... 为解决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生长发育不良、黄叶焦边问题,以蒙古栎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和极差分析以及最佳处理组与对照组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遮阴、FeSO4、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蒙古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中只有遮阴对苗高、基径、茎叶干重、茎叶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影响显著,FeSO_(4)、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蒙古栎生长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极差分析中遮阴对蒙古栎生长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FeSO_(4),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3)正交试验中适于蒙古栎幼苗生长的最佳组合(处理7)为2层遮阳网、200 g/m^(2)FeSO_(4)、30%有机质和0%微量元素;(4)生理指标显示,处理7叶片的光合作用、抗氧化作用、光保护能力和抗逆性均优于对照组。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对遮阴和FeSO_(4)表现敏感,试验筛选得到的水平组合可以有效缓解蒙古栎幼苗生长不良问题,有利于蒙古栎在平原地区的培育栽植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幼苗 华北平原区 遮阴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栎属植物嫁接繁育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苗苗 原阳晨 +3 位作者 庞久帅 任俊杰 刘洪山 张江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32-34,共3页
为找到适宜栎属植物的快速繁育技术,开展了蒙古栎和槲树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时间及不同嫁接方法栎属植物的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选择在春季进行嫁接,插皮接方法平均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最高,其最适时间在4月末。平... 为找到适宜栎属植物的快速繁育技术,开展了蒙古栎和槲树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时间及不同嫁接方法栎属植物的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选择在春季进行嫁接,插皮接方法平均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最高,其最适时间在4月末。平均成活率可达到55%,新梢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为43.6cm和16mm。插皮接提高了嫁接成活率,为栎属植物加快良种繁育进程探索出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嫁接 成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苹果轮纹病菌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器的方法
10
作者 刘媛媛 牟洪香 +1 位作者 庞久帅 李会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5-936,共2页
近年来,苹果轮纹病成为一种危害我国苹果枝干和果实的最主要病害(林月莉等,2011)。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室内药剂筛选等研究均需要较多的分生孢子器。目前,分生孢子器的常规诱导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培养基、pH、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 近年来,苹果轮纹病成为一种危害我国苹果枝干和果实的最主要病害(林月莉等,2011)。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室内药剂筛选等研究均需要较多的分生孢子器。目前,分生孢子器的常规诱导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培养基、pH、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扫刷营养体和放置健康植物组织等获得(张定法等,2008),但上述方法获得的分生孢子器多数裹挟在菌丝体中,不易获取。本研究除利用常规诱导方法外,拟在病原菌菌落上放置发病植物组织和半透性玻璃纸诱导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以期为后续有关分生孢子的试验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生孢子器 光照条件 植物组织 玻璃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