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酶Q10与DNA相互作用的现场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应佚伦 李杨 +1 位作者 梁杰 龙亿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353-354,共2页
辅酶Q10(CoQ10)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线粒体内,是呼吸链中重要的电子载体。缺乏辅酶Q10会对生命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研究证明辅酶Q10的氧化还原特性使其成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能清除自由基,防止蛋... 辅酶Q10(CoQ10)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线粒体内,是呼吸链中重要的电子载体。缺乏辅酶Q10会对生命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研究证明辅酶Q10的氧化还原特性使其成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能清除自由基,防止蛋白质、脂类、DNA大分子物质被氧化。因此CoQ10的抗氧化能力在抗衰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 DNA 化学研究 相互作用 氧化还原特性 抗氧化剂 生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体电分析专辑序言
2
作者 李菲 应佚伦 周一歌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共2页
化学测量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实现对单个体(如单个细胞、单个纳米粒子、单个纳米气泡、和单个分子等)超高灵敏检测。电化学是测量单个体电子传递过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高时间分辨和高电流分辨的电化学测量能够对微纳尺度界... 化学测量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实现对单个体(如单个细胞、单个纳米粒子、单个纳米气泡、和单个分子等)超高灵敏检测。电化学是测量单个体电子传递过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高时间分辨和高电流分辨的电化学测量能够对微纳尺度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进行精准分析,获取每一个单体的特征电信号,解析被平均效应掩盖的个体间差异。目前,已有超微电极纳米孔道以及纳米针尖等在内的多种纳米结构被应用于构建高空间分辨率与高灵敏的单个体电化学传感界面,提供了与单个分析物尺寸匹配的电化学测量界面。同时,随着高时间分辨微弱电流测量仪器的发展,单个体电分析化学技术可实时追踪亚毫秒至微秒级的单个体动态电化学反应过程。基于此,可对体系中每一个待测物进行高通量、快速电化学灵敏测量,有助于识别稀有亚群个体、发现化学反应隐藏中间体、追踪动态相互作用及反应路径。例如,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测序与分析,可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单颗粒电化学碰撞测量,可准确揭示纳米材料的构效关系;单细胞的原位电化学分析,能够探索细胞内外和细胞间的生化过程,更好地理解细胞间网络通讯机制。近年来,单个体电化学测量技术在测量界面、测量仪器及测量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为微纳材料、生命分析以及能源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测量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反应 电分析化学 微纳材料 单分子测序 超微电极 纳米气泡 测量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低噪音电流放大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颜秉勇 顾震 +4 位作者 高瑞 曹婵 应佚伦 马巍 龙亿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976,共6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微电流放大器系统,用于检测α-Hemolysin生物蛋白纳米通道在单分子检测实验中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100 p A)。在1 mol/L KCl、10 mmol/L Tris-HCl,1 mmol/L EDTA的缓冲液(p H 8.0)中测定了DNA-PEG-DNA交联物与纳米... 研制了一种新型微电流放大器系统,用于检测α-Hemolysin生物蛋白纳米通道在单分子检测实验中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100 p A)。在1 mol/L KCl、10 mmol/L Tris-HCl,1 mmol/L EDTA的缓冲液(p H 8.0)中测定了DNA-PEG-DNA交联物与纳米通道的穿越和碰撞信号。实验中使用3 k Hz贝塞尔滤波器和100 k Hz模数转换器来对电流进行采样。结果表明,此放大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流记录过程中的噪音,有利于分辨待测物分子与纳米通道作用所产生的较小阻断的电流信号(<10 p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通道 单分子检测 电流放大器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信号在线识别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慧锋 黄飞 +4 位作者 顾震 胡正利 应佚伦 颜秉勇 龙亿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3-850,共8页
为实现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中对微弱电流信号的快速精准处理,考察了纳米孔道实验数据的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双缓冲数据结构和有限冲击响应滤波的实时自适应阈值法,并基于这一算法设计了纳米孔道信号在线识别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实验数据实... 为实现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中对微弱电流信号的快速精准处理,考察了纳米孔道实验数据的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双缓冲数据结构和有限冲击响应滤波的实时自适应阈值法,并基于这一算法设计了纳米孔道信号在线识别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和信号在线分析处理的同步进行。为验证所建立的纳米孔道信号在线识别和分析系统性能,采用噪音为20~100 p A和带宽区间为3~100 k Hz的仿真信号进行信号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强噪声、低带宽、高采样率(250 k Hz)环境下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要求。将此系统应用于单个poly(dA)_4分子的Aerolysin纳米孔道分析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对大数据量的纳米孔道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快速、精准的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实时采集存储 在线分析处理 双缓冲区 自适应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电化学发展史中的思政元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正利 王佳 +5 位作者 应佚伦 刘少创 马慧 章文伟 张剑荣 龙亿涛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344-350,共7页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中选取素材构建教学案例,凝练出脚踏实地、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等思政元素,将纳米孔道电化学知识传授...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中选取素材构建教学案例,凝练出脚踏实地、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等思政元素,将纳米孔道电化学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通过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培养德才兼备高水平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电化学 发展史 教学案例 思政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测量的低噪音控温系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铖宇 顾震 +2 位作者 胡正利 应佚伦 龙亿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纳米孔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分子测量界面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测量DNA、RNA、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单个分子与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受热力学控制,亟需精准控制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的实验温度.因此,本文研... 纳米孔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分子测量界面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测量DNA、RNA、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单个分子与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受热力学控制,亟需精准控制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的实验温度.因此,本文研制了一种低噪音控温系统用于具有皮安级电流分辨的纳米孔道单分子实验,以实现精确调控测量时的环境温度.该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电效应对检测池环境加热/制冷,通过对高精度热敏电阻进行电磁屏蔽以实现在温度反馈的同时避免噪音的引入.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进行控制,达到高精度快速控温的要求.该系统控温精度为±1°C,无额外噪音引入至超灵敏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获得了25°C到5°C下Poly(dA)5与单个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分子界面间作用产生信号的差异,应用于研究单分子与纳米孔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电化学 单分子检测 单分子界面 控温系统 低噪音电分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olysin单分子界面的构建及高选择性单分子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武雪原 应佚伦 龙亿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5-183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Aerolysin膜蛋白质分子构建单分子界面的方法,运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单分子界面进行定点修饰,所建立方法灵活、可控且重复性好.采用Poly(dA)4为探针分子对修饰后的单分子界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孔口处的Arginine修饰... 提出了一种基于Aerolysin膜蛋白质分子构建单分子界面的方法,运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单分子界面进行定点修饰,所建立方法灵活、可控且重复性好.采用Poly(dA)4为探针分子对修饰后的单分子界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孔口处的Arginine修饰影响了寡聚核苷酸的选择性.为进一步理解Aerolysin单分子界面及合理设计功能性单分子界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溶素 单分子界面 纳米孔道 单分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olysin蛋白纳米孔道直接检测单个DNA碱基修饰 被引量:5
8
作者 路瑶 胡正利 +1 位作者 应佚伦 龙亿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基于Aerolysin生物膜通道蛋白的纳米孔道电化学分析技术,因其高的电化学空间限域能力可实现超灵敏DNA单分子检测。本文利用单个Aerolysin纳米孔道在无需标记、无需扩增的条件下直接分辨3种具有单个碱基差异的单链DNA。实验结果显示,具... 基于Aerolysin生物膜通道蛋白的纳米孔道电化学分析技术,因其高的电化学空间限域能力可实现超灵敏DNA单分子检测。本文利用单个Aerolysin纳米孔道在无需标记、无需扩增的条件下直接分辨3种具有单个碱基差异的单链DNA。实验结果显示,具有单个炔基侧链基团修饰的单个ss DNA在限域空间内与Aerol-ysin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时间较未修饰的ss DNA增长近7倍,电流阻断程度增大7%,且高斯峰半峰宽减小了44%,增强了Aerolysin纳米孔道对单个DNA分子的分辨能力。研究成果有望推动Aerolysin纳米孔在DNA直接测序及表观遗传修饰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孔道 单分子分析 DNA 电化学空间限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式无线纳米孔电极的一步法制备及单颗粒检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素文 应佚伦 龙亿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75-2080,共6页
以锥形石英固体纳米孔为模板,通过化学法制备具有金纳米结构的纳米孔尖端,从而实现一步法简单、快速地制备直径为30 nm的闭合式无线纳米孔电极(CWNE);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制备成功率高达85.7%,RMS噪音低至4.2 ... 以锥形石英固体纳米孔为模板,通过化学法制备具有金纳米结构的纳米孔尖端,从而实现一步法简单、快速地制备直径为30 nm的闭合式无线纳米孔电极(CWNE);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制备成功率高达85.7%,RMS噪音低至4.2 pA.以金纳米颗粒碰撞电极实验为电化学测量模型,获得了单个颗粒与纳米孔电极相互作用的信号,验证了闭合式无线纳米孔电极对微秒级电信号的皮安级电流分辨能力,为进一步探索纳米界面上的电子传递过程提供了稳定的测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纳米孔电极 电化学限域 纳米电化学 单个体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olysin纳米孔道的单个β-淀粉样多肽N-端片段分析
10
作者 陈天泽 胡方舟 +2 位作者 林绪波 应佚伦 邹爱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208,共9页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因素之一.与人类不同,啮齿动物较少出现这类特征性病变.与人类Aβ相比,啮齿动物Aβ的第5,10和13位氨基酸由Arg,Tyr和His分别变为Gly,Phe和Arg.本文采用...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引起的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因素之一.与人类不同,啮齿动物较少出现这类特征性病变.与人类Aβ相比,啮齿动物Aβ的第5,10和13位氨基酸由Arg,Tyr和His分别变为Gly,Phe和Arg.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Aerolysin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对人类Aβ_(1—15)和啮齿动物Aβ_(1—15)的结构差异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人类Aβ_(1—15)相比,啮齿动物Aβ_(1—15)穿过纳米孔道时具有更低的阻断频率和能垒,证明了Aerolysin纳米孔道可以辨别具有细小结构差异的Aβ多肽分子.本文以硫酸盐K_(2)SO_(4)作为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的简化模型,对Aβ_(1—15)与硫酸根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显示,两种多肽均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降低它们被纳米孔道捕获的频率,人类Aβ_(1—15)的捕获频率降低25%,啮齿动物Aβ_(1—15)的捕获频率降低59%.然而,加入硫酸根离子后,两种多肽阻断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与未加入硫酸根时相比,人类Aβ_(1—15)的阻断时间延长了14%,啮齿动物Aβ_(1—15)的阻断时间则缩短了7%.由实验结果推测,两种多肽不同的序列和构象导致它们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对过孔行为产生了不同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筛选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小分子抑制类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气单胞菌溶素 多肽单分子分析 生物纳米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技术在单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谢保康 刘少创 +1 位作者 应佚伦 龙亿涛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纳米孔道电化学技术可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无标记、高通量的分析测量。然而,纳米孔道在测量分子之间的细微差异时仅能通过离子流电信号微弱差异进行识别分析,缺少对分子结构的直接表征分析能力。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检测技术能... 纳米孔道电化学技术可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无标记、高通量的分析测量。然而,纳米孔道在测量分子之间的细微差异时仅能通过离子流电信号微弱差异进行识别分析,缺少对分子结构的直接表征分析能力。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检测技术能够对分析物进行电化学和拉曼光谱表征,在记录孔道内分子的离子流信息的同时获取该分子的拉曼光谱,以表征该分子结构特征与组成。本综述以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检测技术为主题,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纳米孔道的制备方法;阐述了纳米孔道光电联用检测仪器的技术路线;并对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检测技术在单颗粒分析,碱基识别,蛋白质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总结了纳米孔道电化学-拉曼光谱联用检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为该技术后续在单分子分析方面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纳米孔道 纳米孔道电化学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光电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电泳:纳米孔道电化学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为 应佚伦 龙亿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3-998,共6页
该文旨在从电泳分离技术的角度认识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作为“单分子电泳”来理解和研究。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与电泳的本质都是采用外加电场使待测分子产生电迁移。待测分子性质不同,且与介质材料孔道... 该文旨在从电泳分离技术的角度认识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作为“单分子电泳”来理解和研究。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与电泳的本质都是采用外加电场使待测分子产生电迁移。待测分子性质不同,且与介质材料孔道外露基团相互作用不同,使得分子移动速度具有差异,据此实现分离识别。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纳米孔道,由于其孔径与待测分子尺寸相匹配,其孔道内壁可以看作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调控单个分子电迁移能力的特异性孔道界面。每一个氨基酸残基都相当于一个探测单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待测分子逐一进入孔道时与每一个探测单元相互作用方式、程度与时长不同,从而形成了单个待测分子特征的迁移速度和迁移运动轨迹。在纳米孔道实验中,每秒可以有上千个待测分子穿过孔道,产生特征阻断电流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阻断电流、阻断时间、阻断频率、信号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单分子电泳”水平对单个待测物实现高通量的分辨和识别。该文以Aerolysin纳米孔道分辨仅有一个核苷酸差异的寡聚核苷酸(5′-CAA-3′、5′-CAAA-3′、5′-CAAAA-3′)为例,详细阐述了纳米孔道“单分子电泳”的单核苷酸分辨能力,展现了电化学限域空间在电泳单分子水平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电泳 纳米孔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陈婷婷 应佚伦 +4 位作者 崔凌飞 钟诚兵 胡正利 顾震 龙亿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3-1440,共8页
纳米孔道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测量纳米孔道产生的单分子皮安级微弱电流信号对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电流分辨、时间分辨和抗噪音能力提出了挑战。Cube纳米孔道电化学测量仪器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前置... 纳米孔道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测量纳米孔道产生的单分子皮安级微弱电流信号对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电流分辨、时间分辨和抗噪音能力提出了挑战。Cube纳米孔道电化学测量仪器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前置电流放大器测量系统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高速数字处理电路,实现了便携式超灵敏电化学测量仪器对微弱电流信号的高时间分辨、高电流分辨,以及低噪音的放大、采集和快速处理。稳定性是仪器能够应用于实际单分子测量分析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该文通过高阻值电阻对该仪器进行稳定性测试,在截止滤波频率为5、10、100 kHz条件下,Cube纳米孔道仪器获取的电流基线的噪音均方根(RMS)值分别比商品化仪器减小了80.0%、87.5%、48.2%,证明Cube纳米孔道仪器抑制噪音能力更强,电流分辨能力更好,仪器测量稳定性更佳。进一步通过统计比较施加电压值的实际值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该仪器施加电压误差小,其仪器施加电压标准偏差仅为施加电压变化量(10 mV)的0.14%。同时,通过Aerolysin纳米孔道检测Poly(dA)4的实验,对比Cube仪器和商品化仪器在不同施加电压下获取的单分子信号残余电流程度,得到两者误差均小于0.01,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因此,Cube纳米孔道仪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便携性强的特点,可应用于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纳米电化学 单分子检测 单分子界面 超灵敏电化学检测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多肽磷酸化识别与测量的创新综合实验
14
作者 胡正利 辛凯莉 +7 位作者 刘少创 钟诚兵 武雪原 应佚伦 孔璇凤 余晓冬 张剑荣 龙亿涛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7期187-197,共11页
生物纳米孔道技术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单分子电化学分析方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单分子DNA测序并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等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研究。本文探讨了将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方法引入大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 生物纳米孔道技术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单分子电化学分析方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单分子DNA测序并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等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研究。本文探讨了将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方法引入大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了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实验的教学意义、目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方式。本实验采用“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针对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并对科研感兴趣的二、三年级本科生,精心设计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将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孔道 单分子检测 多肽磷酸化 科教融合 化学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P53蛋白与DNA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应佚伦 张星 +3 位作者 刘钰 薛梦竹 李洪林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0,共7页
利用基于α-溶血素(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探测位于肿瘤抑制蛋白P53 DNA结合域的多肽分子(P53-P)与含有p21waf1/cip1基因结合域的双链DNA(B40)之间弱相互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单个P53-P/B40复合物被α-HL纳米... 利用基于α-溶血素(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探测位于肿瘤抑制蛋白P53 DNA结合域的多肽分子(P53-P)与含有p21waf1/cip1基因结合域的双链DNA(B40)之间弱相互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单个P53-P/B40复合物被α-HL纳米通道捕获并限制在其前庭中.通过空间限域作用,P53-P与B40之间的弱相互作用被放大为具有显著电压依赖性的复合物-α-HL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极易分辨的离子流特征阻断信号.统计分析特征阻断信号显示P53-P与B40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得B40产生微小的构型变化.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证明,P53-P能够插入B40的小沟并使得小沟间距变窄.因此,基于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作为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超灵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 α-溶血素 P53蛋白 弱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Aerolysin纳米孔道对寡聚核苷酸的高灵敏单分子检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婵 廖冬芳 +1 位作者 应佚伦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4-737,共4页
自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技术提出以来,为了构建性能良好的纳米孔道,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不同的孔道材料.本研究探索了Aerolysin生物纳米孔道在寡聚核苷酸检测方面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α-溶血素纳米孔道相比,Aerolysin纳米孔... 自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技术提出以来,为了构建性能良好的纳米孔道,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不同的孔道材料.本研究探索了Aerolysin生物纳米孔道在寡聚核苷酸检测方面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α-溶血素纳米孔道相比,Aerolysin纳米孔道在寡聚核苷酸检测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空间和时间分辨能力.三个碱基长度的寡聚核苷酸可对Aerolysin纳米孔道造成约为40%的电流阻断.阻断时间表现出电压相关性,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与其他生物纳米孔道相比,Aerolysin纳米孔道无需任何基因突变、化学修饰即可实现对单个寡聚核苷酸的超灵敏分析.未来,Aerolysin纳米孔道将有可能应用于DNA损伤检测、micro RNA分析以及其他基于纳米孔道的单分子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溶素 生物纳米孔道 单分子检测 寡聚核苷酸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通道分析技术的电流检测系统
17
作者 高瑞 应佚伦 +1 位作者 颜秉勇 龙亿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1,共1页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受启发于Coulter计数法与单通道离子电流测量技术,自被提出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研究单个分子行为的技术手段,纳米通道技术已经应用于研究DNA损伤、分析单个多肽结构及蛋白质构型...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受启发于Coulter计数法与单通道离子电流测量技术,自被提出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研究单个分子行为的技术手段,纳米通道技术已经应用于研究DNA损伤、分析单个多肽结构及蛋白质构型、探测识别单个DNA与靶分子间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水体中金属离子超灵敏检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检测 离子电流 有机小分子 分子检测技术 灵敏检测 分子间相互作用 测量技术 计数法 分子行为 DNA
原文传递
单个体矢量性特征的固体纳米孔道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瑶 应佚伦 +2 位作者 高瑞 王慧锋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5-678,共4页
固体纳米孔道作为一种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其机械强度高、尺寸可控、易于阵列化集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以及聚合物等小分子的检测.具有矢量性特征的各向异性单个体在纳米孔道中的穿孔行为对具有空间... 固体纳米孔道作为一种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其机械强度高、尺寸可控、易于阵列化集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以及聚合物等小分子的检测.具有矢量性特征的各向异性单个体在纳米孔道中的穿孔行为对具有空间限域效应的纳米孔道离子流特征信号具有显著影响.为解析单个体矢量性特征对纳米孔道分析的影响,本工作利用氮化硅固态纳米孔道,以单个纳米金棒为各向异性的单个体模型,实时观测了其在孔道中的迁移行为.研究发现当纳米金棒穿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两种不同阻断程度的特征电流信号,通过对电流信号事件的解析,实时获取了具有矢量特征的金棒所导致的两种特征过孔事件;进一步,建立了离子电流模型,分别对这两种各向异性的穿孔事件机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纳米孔道 矢量性特征 纳米金棒 单分子分析
原文传递
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结直肠癌MicroRNAs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正利 杜冀晖 +3 位作者 应佚伦 彭岳一 曹婵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7-1090,共4页
MicroRNA(miRNA)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其分析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miRNA 21、miRNA 92等的异常表达明显相关.本研究设计了以poly(d T)n为引导链的DNA探针(probe)并尝试使用α-溶血素(α-HL)纳米孔道... MicroRNA(miRNA)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其分析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miRNA 21、miRNA 92等的异常表达明显相关.本研究设计了以poly(d T)n为引导链的DNA探针(probe)并尝试使用α-溶血素(α-HL)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方法检测结直肠癌miRNAs.miRNA·probe复合物分子穿过α-HL纳米孔道限域空间时,由于probe链长、序列不同导致probe-α-HL相互作用不同,miRNA 92·probe 92、miRNA 21·probe 21、miRNA 16·probe 16输出为形态、阻断时间不同的多台阶特征信号,实现了三种miRNAs的有效区分.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清实际样品.因此,未来有望使用α-HL构建miRNA超灵敏单分子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α-溶血素 纳米孔道限域空间 单分子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纳米电极上单个银纳米颗粒氧化电流分辨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哲曜 马巍 +1 位作者 应佚伦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1-674,共4页
在单体电化学的研究中,提高信号分辨能力是一项挑战.缩小电极尺寸有利于对体系噪音电流的控制,有望提高电流的分辨能力.本研究制备了直径为480 nm的铂纳米圆盘电极,选用银纳米颗粒碰撞电极产生银电化学氧化行为作为模型,考察了纳米电极... 在单体电化学的研究中,提高信号分辨能力是一项挑战.缩小电极尺寸有利于对体系噪音电流的控制,有望提高电流的分辨能力.本研究制备了直径为480 nm的铂纳米圆盘电极,选用银纳米颗粒碰撞电极产生银电化学氧化行为作为模型,考察了纳米电极相对于微米电极在单体电化学信号分辨能力上的优化作用.研究表明,不同尺寸电极上观察到的银纳米颗粒的碰撞频率符合扩散控制的碰撞规律.说明单个电流信号对应于单个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同时,当电极尺寸缩小至纳米尺度后,噪音电流下降50%左右,提高了对银纳米颗粒碰撞电极过程中氧化电流的分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纳米电极能进一步提高对单体电化学中微小电流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化学 纳米电极 碰撞频率 高电流分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