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文化视角的“太行八陉”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静 徐梅 +1 位作者 庄昭奎 毕小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沟通晋、冀、豫3个地区的咽喉要道,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得出“太行八陉”的线路与空间特征、线性文化遗产特征,明确了“太行...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沟通晋、冀、豫3个地区的咽喉要道,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得出“太行八陉”的线路与空间特征、线性文化遗产特征,明确了“太行八陉”各陉道的起始点、沿线重要节点村,从线性文化视角出发,结合整体系统的理念,提出构建文化遗产线路、划定文化遗产保护区、引入现代化保护技术等保护策略,并以太行陉天井关村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为该区域的文化发展传播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八陉 线性文化 遗产保护 文化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校园空间形态变迁及历史建筑解析
2
作者 毕小芳 张皓飞 +2 位作者 刘春德 王璐 庄昭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河南理工大学①创办于1909年,其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英商福公司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本文通过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校报、校志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史,结合实地调研、测绘,从空间形态变迁、历史建筑两个方面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河南理工大学①创办于1909年,其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英商福公司出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本文通过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校报、校志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史,结合实地调研、测绘,从空间形态变迁、历史建筑两个方面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校园规划形成教学行政区与学生住宿区分隔,且教学区为美国典型的“Mall”式三合院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学校重在通过合并院校增加校园面积;改革开放后,校园建设速度加快,形成了新的以工程馆(今校史馆)为中心的东西轴线和以一号教学楼为中心的南北轴线,校园呈现出以教学行政区居中,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环绕行政区的规划布局形式。校园历史建筑工程馆、理化实验室和科学馆立面比例均衡,突出轴线对称,门窗采用半圆券洞,具有鲜明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理工大学 焦作路矿学堂 校园空间 历史建筑 校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寺院与书院“学修空间”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聪玲 李海栋 +1 位作者 王菡御 庄昭奎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16-19,共4页
中国传统文教类建筑的“学修空间”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学修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类型图解、实地调研及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空间的组成、布局和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传... 中国传统文教类建筑的“学修空间”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学修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类型图解、实地调研及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空间的组成、布局和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传统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影响下,二者的学修空间呈现较大相似性,都是由讲学、藏书及居住自修三类空间组成,讲学与藏书空间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居住自修空间则居于两侧。因学修模式及社会责任的不同,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学修空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寺院的学修空间在建筑群中占比较小,建筑类型复杂,位于寺院的中后部隐蔽的位置,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呈发散的形式布局;书院的学修空间在整体空间中占比较大,建筑类型精简,处于书院的核心位置,以讲堂为中心呈内聚的形式布局。研究内容对传统文教类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 书院 学修空间 布局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太行山区防御型传统村落特征初探——以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昭奎 张萍 王璐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189-190,193,共3页
指出了豫北太行山区范围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是此区域内防御型传统村落的一个典型例子,从村落环境、村落布局、院落格局三个层面对村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小店河传统村落的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了对豫... 指出了豫北太行山区范围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是此区域内防御型传统村落的一个典型例子,从村落环境、村落布局、院落格局三个层面对村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小店河传统村落的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了对豫北太行山区防御型传统村落特征的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太行山区 防御型传统村落 村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非物质文化技艺保护与传承——以沁阳市王庄镇盆窑黑陶小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萍 庄昭奎 张欢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4期289-290,295,共3页
结合特色村镇建设,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与发展村镇建设相结合。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并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以深入乡村产业文化技艺现状调研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小镇非物质文化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技艺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荥阳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砖雕文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丽 庄昭奎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59-61,共3页
荥阳民居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分布广泛、特征鲜明,代表了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的技艺水平。本文基于对荥阳地区现存大量传统民居砖雕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从题材内涵和砖雕载体两个方面对砖雕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荥阳地区... 荥阳民居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分布广泛、特征鲜明,代表了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的技艺水平。本文基于对荥阳地区现存大量传统民居砖雕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从题材内涵和砖雕载体两个方面对砖雕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荥阳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砖雕的地域文化特性;在记录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希望能为"美丽乡村"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荥阳民居 砖雕装饰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传统建筑空间语言解析
7
作者 张萍 陈兴义 庄昭奎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155-158,共4页
指出了传统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从布局、类型分析、空间组合特征和文化内涵方面出发,通过空间结构的探讨,对豫北传统建筑群体空间进行了解析。以挖掘传统建筑群体空间特征及空间文化内涵。
关键词 豫北 传统建筑 空间结构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探索
8
作者 张萍 庄昭奎 王璐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5期285-286,共2页
以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为例,通过全过程教学环节设置,对大学本科三年级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单元模块教学的重要性的课程思路设计,强调了全过程进度推进的教学方法,并阐述了多设计单元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教学 教学环节 全过程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靠崖窑窑券的技术做法和表达——以三门峡市湖滨区唐洼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婷 张萍 庄昭奎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0期124-126,共3页
指出了窑洞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民居,具有较悠久的建造历史。以三门峡市湖滨区唐洼村为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当地工匠的访谈,总结了靠崖窑的营造做法和窑洞的地域性表达。
关键词 三门峡 靠崖窑 窑券 做法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乡村装配式民居设计研究--以新乡市原阳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舒宁 庄昭奎 《居业》 2022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黄河下游滩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该地区传统民居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影响巨大,具有中国传统民居一般特征。黄河在下游地区部分区段呈地上悬河,且黄河沿岸风沙严重,自然环境具有特殊性,其民居又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为避免黄河... 黄河下游滩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该地区传统民居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影响巨大,具有中国传统民居一般特征。黄河在下游地区部分区段呈地上悬河,且黄河沿岸风沙严重,自然环境具有特殊性,其民居又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为避免黄河水患、加速区域发展而推行的滩区迁建,与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背景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明显的生态友好性,在黄河下游滩区迁建工作中对装配式技术在民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滩区 民居 装配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白庄工业建成遗存的更新与利用探索
11
作者 李建新 张萍 庄昭奎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0期189-191,共3页
以白庄村西南的白庄水泥厂、白庄煤矿厂等废弃工业遗址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了如何将白庄村工业建成遗存作为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试图从社会需求与发展模式为线索,通过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教育、农产展示和服务等功... 以白庄村西南的白庄水泥厂、白庄煤矿厂等废弃工业遗址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了如何将白庄村工业建成遗存作为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试图从社会需求与发展模式为线索,通过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教育、农产展示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学产业园发展模式,提出了工业遗存更新的新思路:尝试以农业科学研究产业园为中心带动乡村振兴,解决生态修复、建成遗址有效利用等问题。通过建筑功能能置换与更新,实现旧引擎新动力,推动区域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成遗存 更新 利用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初探——以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昭奎 王菡御 张萍 《艺术品鉴》 2018年第18期83-84,共2页
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凝聚了豫北太行山区人民的建筑营造智慧,从单体的造型与格局特征、结构特征、装饰与文化等方面对小店河村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小店河村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形成对豫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一般特征... 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凝聚了豫北太行山区人民的建筑营造智慧,从单体的造型与格局特征、结构特征、装饰与文化等方面对小店河村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小店河村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形成对豫北太行山区传统民居一般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太行山区 传统民居 建筑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