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 k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庄伟春 王世永 +3 位作者 邹广平 张盛梅 方浩然 李海山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为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目标,保证10 kV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本文详细分析10 k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影响因素及新防范措施。从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包括外力施工破坏、设备本体、客户故障以及环境因素影响... 为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目标,保证10 kV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本文详细分析10 k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影响因素及新防范措施。从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包括外力施工破坏、设备本体、客户故障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等,阐述了目前本单位减少10 k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最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故障跳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设备雷电防护试验发生器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帅 杨兰均 +3 位作者 庄伟春 王维 黄东 黄易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3-1677,共5页
机载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波形是一种开路电压波形和短路电流波形相同的组合波.针对此类组合波,基于线性RLC冲击电流回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波发生器电路.研究了峰值时间、峰值电流、半峰值时间与回路阻尼系数间的关系,提出了以... 机载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波形是一种开路电压波形和短路电流波形相同的组合波.针对此类组合波,基于线性RLC冲击电流回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波发生器电路.研究了峰值时间、峰值电流、半峰值时间与回路阻尼系数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峰值时间和半峰值时间为目标参数的组合波回路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计算与仿真,考虑杂散参数的影响,得到机载电子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组合波发生器电路参数.仿真表明:设计的发生器输出波形满足RTCA/DO-160G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机载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引脚注入试验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风激励器对平板型热源强化对流散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岑 王维 +3 位作者 杨兰均 庄伟春 马江波 陈雅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46-2454,共9页
空气电晕离子风强化散热技术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静态散热技术,并作为新一代散热方式受到国内外热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为将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推向工程实际,探寻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的散热变化规律,该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四类典型的离... 空气电晕离子风强化散热技术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静态散热技术,并作为新一代散热方式受到国内外热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为将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推向工程实际,探寻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的散热变化规律,该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四类典型的离子风激励器对平板型热源的散热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激励器散热特性变化规律,为实际激励器系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实验表明:四类离子风激励器散热特性随极间间距的变化规律受高压电极形式的影响较小,起确定性作用的是地电极的形式。四类离子风激励器强化传热系数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且都与电晕电流的1/4次方成线性关系,但对于地电极为热源平板的结构,由于受散热空间限制,需要选择合适的极间间距。对于四种同极间间距的离子风激励器,在相同电晕电压作用下,极间间距d≤2cm,选用针–网型激励器能得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极间间距d≥3cm,选择针–板型离子风激励器散热效果更好。从功耗角度来看,针–板型离子风激励器在同强化传热系数下,功耗要普遍低于其它几种离子风激励器,因此,针–板型激励器能效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风激励器 空气对流 强化散热 电晕放电 加热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庄伟春 《福建交通科技》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出现主要问题的处理,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后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T梁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棚在软弱围岩隧道塌方段治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庄伟春 《福建交通科技》 2013年第5期39-41,共3页
本文针对狮子岩隧道软弱围岩塌方,通过方案比选,推出了小管棚治理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
关键词 软弱围岩 隧道 小管棚 施工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