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2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肖慧媚 余楚岚 +4 位作者 李碧云 王林淦 刘芳 张杰 常燕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POPC)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共纳入26例ANEC患儿,男...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A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POPC)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结果共纳入26例ANEC患儿,男女比例为1.6∶1,中位年龄36.0(23.0~69.0)个月。发病季节以夏季常见(42.3%),其次为冬季(34.6%);前驱感染以流感病毒感染多见(34.6%),其次为人类疱疹病毒6B型及新型冠状病毒。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4例出现惊厥。神经影像学以对称性丘脑受累(100%)为典型改变,多伴有基底节区(50.0%)、脑干(61.5%)、小脑(26.9%)等部位受累。23例患儿接受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冲击治疗,住院病死率为23.1%(6/26),出院6个月后累积病死率为30.7%(8/26)。6个月后随访到14例存活患儿,11例接受康复治疗,其中POPC评估2分1例,3分4例,4分6例,5分1例,6分2例。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ANEC患儿3个月随访POPC评估结果为2分2例,6分1例。结论华南地区ANEC于夏季和冬季高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诱发ANEC;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三联征,典型影像学改变为双侧丘脑受累。早期免疫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 流行性感冒 新型冠状病毒 病死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2
作者 阳芸 李水帝 +4 位作者 罗丽辉 黄振波 常燕群 徐宁 吴满红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基于脑电频谱技术,观察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分为病例组和正常组,通过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谱(δ、θ、α、β、γ)密度。再将病例组随机分... 目的基于脑电频谱技术,观察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分为病例组和正常组,通过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谱(δ、θ、α、β、γ)密度。再将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A组采用头针治疗,B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C组采用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评分(D区、E区)、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颅内椎基底节动脉血流状态各项指标[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RL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平均流速]、各项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脑电信号各频谱密度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D区、E区GMFM-88评分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LVA、RLA、BA平均流速显著加快,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D区、E区GMFM-88评分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LVA、RLA、BA平均流速明显快于A组和B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脑电信号δ、θ频谱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3组治疗后脑电信号δ、θ频谱密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A组的63.3%和B组的5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其机制主要与该方法能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调节颅内椎基底节动脉血流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脑性瘫痪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电信号频谱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其纠结,不如及早教育干预
3
作者 凌茜雯 柯晓燕 +1 位作者 常燕群 罗鑫刚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宝宝胆子太小,要她叫人都不敢,是不是自闭啊?”“3岁的孩子不爱说话爱打人,是交流太少还是自闭?”在网络上,很多妈妈都在焦急地等待回应。怪不得她们焦虑。这些年,家长圈里,过去少有人提起的“自闭症”,成了个高频词。甚至,她们的疑惑... “宝宝胆子太小,要她叫人都不敢,是不是自闭啊?”“3岁的孩子不爱说话爱打人,是交流太少还是自闭?”在网络上,很多妈妈都在焦急地等待回应。怪不得她们焦虑。这些年,家长圈里,过去少有人提起的“自闭症”,成了个高频词。甚至,她们的疑惑,在带孩子到医院确诊后,有时也没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词 自闭症 教育干预 宝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附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常燕群 李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儿科自1987年以来收治的发作性睡病共17例,结果表明症状以睡眠过多及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最多(17例),以下依次为猝倒症(16例)、睡眠幻觉(12例)及睡瘫症(2例),有典型四联症的病人仅2例。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普...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儿科自1987年以来收治的发作性睡病共17例,结果表明症状以睡眠过多及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最多(17例),以下依次为猝倒症(16例)、睡眠幻觉(12例)及睡瘫症(2例),有典型四联症的病人仅2例。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普通睡眠脑电图13例中有3例呈界限性改变;查24小时脑电图6例,其中5例有睡眠—醒觉周期改变,REM睡眠占全部睡眠时间的49~62%,提示24小时脑电图较普通睡眠脑电图对诊断发作性睡病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脑电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5
作者 常燕群 周从乐 吴希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脑血流异常、潜在毒性产物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等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热休克蛋白70是一类应激反应蛋白,缺氧缺血后其信息核糖核酸及蛋白在不同脑区有不...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脑血流异常、潜在毒性产物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等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热休克蛋白70是一类应激反应蛋白,缺氧缺血后其信息核糖核酸及蛋白在不同脑区有不同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及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围产期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6
作者 常燕群 麦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12期66-67,共2页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婴儿期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造成小儿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有智力低下、抽搐、语言障碍、视听障碍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婴儿期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造成小儿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有智力低下、抽搐、语言障碍、视听障碍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能早期发现脑损伤患儿存在的听觉通路损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的实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性瘫痪患儿 中枢性运动障碍 功能损害 听觉传导通路 临床辅助检查 姿势异常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附17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常燕群 蔡桂香 +1 位作者 李云 王大斌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64-164,共1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睡眠过多及白天不抗拒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多数病人可有一或数种症状,如大笑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现总结全部收治病人17例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1例,...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睡眠过多及白天不抗拒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多数病人可有一或数种症状,如大笑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现总结全部收治病人17例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6例,起发病最小3岁,最大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四联症 脑电图 临床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满红 梁利平 +4 位作者 曾静 李容汉 罗鑫刚 梁伟燕 常燕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5个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常规组3例,头针组2例。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Vs、Vm、RI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s、Vm均较治疗前增加(t>2.051,P<0.05),常规组各血管RI无明显变化(t<1.1631,P>0.05),头针组各血管RI降低(t>2.659,P<0.05);头针组各血管Vs、Vm均高于常规组(t>2.098,P<0.05),头针组ACA的RI低于常规组(t=2.375,P<0.05),MCA和PCA的RI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t<1.637,P>0.05)。头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6.887,P<0.05)。结论头针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降低颅内血管阻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头针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2 位作者 李奎 李容汉 李贤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108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新生儿期起施行相应的早期干预。1岁及2岁...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108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新生儿期起施行相应的早期干预。1岁及2岁时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运动、智力评估,2岁时进行脑瘫筛查。结果两组各失访1例。干预组1岁及2岁时精神运动和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运动、智力的发育,降低脑瘫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干预 脑性瘫痪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运动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伟燕 吴满红 +2 位作者 罗鑫刚 常燕群 汤勤丽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2012-2013,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总疗程为1...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同时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评价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GF评分、Peds QL评分分别为(53.42±6.11)分、(48.31±6.58)分和(49.54±5.89)分、(43.50±4.72)分,均较干预前的(45.43±4.14)分、(38.21±6.51)分和(44.38±4.23)分、(37.39±6.82)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及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头针 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神经干预及2岁内的神经发育跟踪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3 位作者 彭武江 李容汉 曾新意 曾柳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6,共3页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存在差距,存活的VLBWI大约有10%成为脑瘫患者,50%存在学业障碍或行为障碍,需要特殊教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神经发育 行为障碍 生存质量 脑瘫患者 正常出生体重 干预组 birth infant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留守学龄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兰菲菲 梁凯玲 +11 位作者 何薇 刘舒 梁志江 常燕群 何倩敏 张金桥 王越 朱然科 袁建章 刘元玲 姚志浩 尹爱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留守学龄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178名5~15岁留守学龄儿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并与适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值进行比较;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13、18、21号染色体非整... 目的探讨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留守学龄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178名5~15岁留守学龄儿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并与适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值进行比较;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13、18、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检测,综合评估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选取年龄及性别相近的180例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正常的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该地区留守儿童身高和体重明显低于正常适龄儿童(P〈0.05,P〈0.01)。全血锌和铁元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分别为(78.3±12.6)μmol/L和(8.11±0.72)mmol/L,其他微量元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到26名儿童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其中α地中海贫血18名,β地中海贫血8名。有1名疑似唐氏综合征的儿童通过13、18、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检测方法确定为21-三体。结论河源市龙川县罗西村留守学龄儿童普遍身材矮小,锌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比较普遍。应及时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并给予优生优育知识的健康宣教,以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微量元素 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明均 刘勇 +3 位作者 邓成国 常燕群 王家宁 董永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B组);MCAO组;空载质粒对照组(D组);hVEGF165基因治疗组(E组)。建模...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B组);MCAO组;空载质粒对照组(D组);hVEGF165基因治疗组(E组)。建模7 d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的HSP70 的表达。结果(1)在皮质中,A、B两组HSP70均低表达(P>0.05);C、D两组表达均较高(P>0.05),与A、B两组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0.01);E组表达最强,与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在半暗带中,C、D、E各组HSP70 表达均较高,C、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E组显著高于C、D组(P<0.01)。(3)在梗死灶内,E 组表达较高,显著高于C、D组(P< 0.01)。结论经hVEGF165基因治疗的脑梗死大鼠HSP70表达显著增高,提示VEGF165基因可诱导HSP7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基因 基因治疗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行为变化和海马结构突触素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作军 谢集建 +3 位作者 常燕群 杨勇 陈宝芳 麦根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行为功能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HI组大鼠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行为功能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HI组大鼠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饲养至80d左右时,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马结构突触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HI组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百分数分别为33±8和(59±2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7和(80±19)%(P<0.01,P<0.05);海马、齿状回突触素免疫染色出现明显的免疫板层分布,HIE组海马CAI区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产物校正光密度(COD)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分别降至41.2%,27.2%,10.5%和38.9%。结论 HIBD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与海马结构突触素减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行为变化 海马结构 突触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90^ α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明均 刘勇 +2 位作者 王家宁 黄永章 常燕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5,F003,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90^ α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表达,为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自鼠25只,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A组)予常规饲养;假手术组(B组)...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90^ α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表达,为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自鼠25只,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A组)予常规饲养;假手术组(B组)在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过程中,仅将栓线插入颈内动脉约1cm即可;单纯MCAO对照组(C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成永久性MCAO模型;空载质粒对照组(D组)在MCAO模型术后,头顶部剃毛,消毒后采用立体定位仪在梗死区相应部位钻一小孔,以5μl空载质粒(pUCCAGGS,20μg/μl),然后缝合切口,精心饲养;治疗组(E组)的方法同D组。注入等量的pUCCAGGS/hVEGF165取代空载质粒。实验7d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脑中的hSP90^ α表达情况。结果A、B两组整个脑部均无HSP90^ α表达;C、D两组仅有少量表达;E组的半暗带内有明显表达,与C、D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暗带以外区域仅有少量表达或不表达。结论VEGF165基因可诱导HSP90^ α在特定部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热休克蛋白 基因治疗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大鼠 表达及 VEGF165基因 HVEGF165 MCAO模型 Wistar 免疫组织化学 正常对照组 立体定位仪 颈内动脉 缝合切口 表达情况 特定部位 半暗带 永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汤勤丽 张桂辉 +2 位作者 李正梅 肖尚杰 常燕群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2期4543-4545,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腹围、术...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腹围、术前灌肠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灌肠后腹围、术前灌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围术期 护理干预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区惠红 易爱文 +5 位作者 邓晶晶 常燕群 汤勤丽 罗鑫刚 姚瑛 阮景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协调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协调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吞咽协调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吞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的目的,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吞咽障碍 针刺疗法 康复护理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基因对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勇 胡明均 +4 位作者 刘开胜 王华 常燕群 黄朝芬 何国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63-60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缺血脑组织脑梗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水平的关系,以及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拴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将VEGF165真核表达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缺血脑组织脑梗死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与Bax和Bcl-2水平的关系,以及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拴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将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UCCAGGS/hVEGF165)经颅骨注入到缺血区。术后7d断头取脑,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强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Bcl-2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EGFmRNA的表达增强,VEGF表达增高犤(32.50±2.45)个/高倍视野比(3.33±1.03)个/高倍视野,t=334.821,P<0.01犦,Bax表达减弱犤(4.11±0.41)个/高倍视野,t=9.168,P<0.01犦,Bcl-2表达增强犤(7.94±0.49)个/高倍视野,t=5.335,P<0.01犦。结论:VEGF165基因可以转化到缺血脑组织中并表达VEGFmRNA和VEGF,后者可能通过抑制Bax和增强Bcl-2的表达而保护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脑组织 BCL-2表达 保护作用 视野 神经细胞 RNA 基因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训练对儿童孤独症辅助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可 常燕群 +1 位作者 张荣花 王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078-3080,共3页
目的了解家庭训练对儿童孤独症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8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综合治疗,12个月后再次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儿童ABC量表进行评估,其中符合条件在家中接... 目的了解家庭训练对儿童孤独症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8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综合治疗,12个月后再次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儿童ABC量表进行评估,其中符合条件在家中接受训练的20例,与从未进行家庭训练的20例进行对照。结果 CARS总评分改善分值家庭训练组为5.59±2.42,对照组为4.1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P<0.05)。结论家庭训练为儿童孤独症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应重视其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地位,对能够在家中接受训练的患儿,在康复中心训练时应调整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家庭训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语音声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易爱文 常燕群 +3 位作者 李贤英 徐宁 黄双苗 梁姗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后虽腭部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但其腭咽闭合功能及错误的代偿性发音习惯仍使其表现为以共鸣异常、鼻漏气、构音异常及发声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语音障碍,称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我国腭裂患者数量巨大,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 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后虽腭部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但其腭咽闭合功能及错误的代偿性发音习惯仍使其表现为以共鸣异常、鼻漏气、构音异常及发声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语音障碍,称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我国腭裂患者数量巨大,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有着迫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障碍 腭裂术后 腭裂患儿 语音声学 针刺 腭咽闭合功能 解剖结构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