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小麦硬度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常文锁 李宗智 +1 位作者 张彩英 卢少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对普通小麦硬度(用研磨时间法测定,以秒为单位,测定值越小硬度越大)与其它12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度(研磨时间)与角质率、出粉率、沉淀值以及粉质仪测定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断裂时间和评价值呈显著负相关... 本文对普通小麦硬度(用研磨时间法测定,以秒为单位,测定值越小硬度越大)与其它12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度(研磨时间)与角质率、出粉率、沉淀值以及粉质仪测定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断裂时间和评价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公差指数、软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依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硬度与角质率、出粉率、沉淀和评价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文还利用20个省市提供的5760份小麦样本,对我国小麦品种硬度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硬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我国小麦品种硬度分布的总趋势是南软北硬;国外引进品种的硬度明显大于国内品种;国内农家品种与育成品种一般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冬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文锁 张彩英 张丽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共4页
选用8个加工品质优良的冬小麦推广品种,分析了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在子粒灌浆过程中N素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与非优质小麦品种基本相同,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灌浆初期,子粒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 选用8个加工品质优良的冬小麦推广品种,分析了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在子粒灌浆过程中N素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与非优质小麦品种基本相同,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灌浆初期,子粒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随着子粒的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21d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缓慢回升;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就群体而言,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同步增加,产量越高,蛋白质产量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子粒灌浆过程 蛋白质 粒重 积累动态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改良目标的研究
3
作者 常文锁 张玉泉 +4 位作者 杨学举 谢令琴 赵建军 张树华 谷俊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 7个优质小麦品种 (系 )和 3个普通型 (非优质 )小麦品种为材料 ,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普通型小麦相比 ,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 ,生物学产量低 ,收获指数低 ,穗粒数少 ... 以 7个优质小麦品种 (系 )和 3个普通型 (非优质 )小麦品种为材料 ,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普通型小麦相比 ,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 ,生物学产量低 ,收获指数低 ,穗粒数少 ,公顷穗数少。相关分析表明 ,株高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公顷穗数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据此 ,提出改良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的目标是降低株高 ,提高生产总量 ,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小麦 子粒产量 改良目标 品种改良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粉淀粉特性与烘烤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杜朝 杨学举 +3 位作者 刘桂茹 张彩英 常文锁 关正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 2 45份小麦种质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降落值、沉淀值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淀粉性状与Zeleny沉淀值及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Zeleny沉淀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膨胀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降落值相关不显... 对 2 45份小麦种质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降落值、沉淀值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淀粉性状与Zeleny沉淀值及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Zeleny沉淀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膨胀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降落值相关不显著 ,淀粉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在小麦品种选育中 ,淀粉性状可以作为品质指标 ,加强对其改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特性 烘烤品质 小麦 直链淀粉含量 膨胀势 降落值 沉淀值 相关关系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夏播早熟区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文龙 李喜焕 +3 位作者 王瑞霞 靳秋生 常文锁 张彩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探讨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在保定和青县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蛋白... 为探讨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在保定和青县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施用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肥料水平的大豆产量较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及产量在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保定试点22.5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350.00 kg/hm2,青县试点21.0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108.94 kg/hm2;不同试点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保定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为19.41%,青县平均蛋白质含量较高,为45.47%,但同一试点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施肥量为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密度为22.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肥料 密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彩英 常文锁 +2 位作者 李喜焕 段会军 李之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190-192,共3页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 ̄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性状 菜用大豆 种植密度 效应研究 随机区组设计 单株粒重 单株粒数 磷肥施用量 磷酸二铵 小区产量 单株荚数 互作效应 产量提高 分枝数 公顷 百粒重 施肥量 主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彩英 张丽娟 +1 位作者 段会军 常文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将 10 4份来自于国内外的大豆品种 ,于 1998~ 1999年在河北省保定生态条件下种植 ,以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所得到的 14个性状为参数 ,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 将 10 4份来自于国内外的大豆品种 ,于 1998~ 1999年在河北省保定生态条件下种植 ,以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所得到的 14个性状为参数 ,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 ,但在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方面变异程度较小。生育期、植株、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状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分类鉴定 性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秋播啤酒大麦不同播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喜焕 常文锁 +2 位作者 张彩英 李保元 马峙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为给北方地区啤酒大麦的引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从法国引进的2个秋播啤酒大麦品种,研究其不同播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及在保定地区适应性,以明确产量与播期、密度的关系,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良大麦品种。结果表明:晚... 为给北方地区啤酒大麦的引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从法国引进的2个秋播啤酒大麦品种,研究其不同播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及在保定地区适应性,以明确产量与播期、密度的关系,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良大麦品种。结果表明:晚播可明显缩短品种生育期,易造成分蘖数、穗数和千粒重降低,以致品种产量水平下降;随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数、穗数增加,但单株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对大麦品种获得高产至关重要。Vannesa品种在生育期及产量性状上均优于Sunrise品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且具有可直接利用于生产的可能性,其适宜播期在10月3号左右,密度100-150粒/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种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令琴 常文锁 +3 位作者 许民安 赵建军 芦桂芬 马丽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18,共4页
采用 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熟期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HI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804: 0.384... 采用 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熟期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HI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804: 0.384: 1;HI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基因效应对后代HI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HI的广义遗传力为 92.44%,狭义遗传力为64.86%;各亲本的HI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P2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熟期 收获指数 配合力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彩英 李喜焕 +2 位作者 常文锁 李之国 权月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19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119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5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30个等位变异;河北省农家品种中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17个等位变异,育成品种4.87个,省外品种4.93个,表...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19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119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5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30个等位变异;河北省农家品种中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17个等位变异,育成品种4.87个,省外品种4.93个,表明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河北省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和省外育成品种依据SSR数据获得的品种间相似系数总体平均值相近,分别为0.698、0.698、0.672,但河北省农家品种较育成品种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119个品种可被划分为3个类群,在一定程度上能把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开,并反映了一定的品种地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佑宾 宁英达 +3 位作者 刘渊 李喜焕 常文锁 张彩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1,24,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阅读框1 395bp的基因,经保守域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紫色酸性磷酸酶类,命名为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PAP14编码1条含有4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约53.1kD,理论等电点6.14,且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所特有的5个保守基序和7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GmPAP14具有跨膜结构与信号肽,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mPAP14与苜蓿MtPAP1及大豆GmPAP1具有同源性,预测可能与植物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大豆 紫色酸性磷酸酶(PAP)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保豆3号农艺性状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文龙 李喜焕 +1 位作者 常文锁 张彩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2个地点采用裂区设计,研究3个播期、4个种植密度和3种施肥水平对保豆3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获得较高产量;增加密度可减少植株主茎节数、分枝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增加施肥量可... 在2个地点采用裂区设计,研究3个播期、4个种植密度和3种施肥水平对保豆3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获得较高产量;增加密度可减少植株主茎节数、分枝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增加施肥量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保豆3号的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为: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在6月17日左右播种,密度22.5×104 hm-2,施肥量为尿素60.0kg/hm2+磷酸二铵90.0kg/hm2+氯化钾75.0kg/hm2;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在6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22.5×104hm-2,施肥量为尿素90.0kg/hm2+磷酸二铵135.0kg/hm2+氯化钾112.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种日期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大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大豆不同外植体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翠 李喜焕 +2 位作者 常文锁 张春锋 张彩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40,共6页
以MYB转录因子GmPHR1为目的基因,冀豆12、冀豆16和绥农14为转化受体,比较农杆菌介导大豆不同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技术,为大豆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以茎尖转化系统的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最高,且对基因型的依赖... 以MYB转录因子GmPHR1为目的基因,冀豆12、冀豆16和绥农14为转化受体,比较农杆菌介导大豆不同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技术,为大豆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以茎尖转化系统的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最高,且对基因型的依赖性最小,但由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差,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其次,以胚尖转化系统的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较高,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小,同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强,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转化系统。而子叶节、下胚轴转化系统则表现出不定芽诱导率、植株再生率和转化效率均较低,且存在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等不足。同时,利用上述4种转化系统,获得了3个供试大豆品种的转基因T1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介导转化 外植体类型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早代株高构成指数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令琴 卢少源 +3 位作者 吴同彦 王晓燕 常文锁 段慧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16,共5页
试验以不同类型的小麦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探讨在异质竞争条件下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并以此对小麦高产群体株型结构选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各节间在异质竞争条件下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作用不同。株高构成指数(1)的高... 试验以不同类型的小麦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探讨在异质竞争条件下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并以此对小麦高产群体株型结构选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各节间在异质竞争条件下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作用不同。株高构成指数(1)的高低可以较好地反映群体产量的高低。Ⅰ值较高的组合有利选出高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构成指数 群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磷素营养及磷高效品种筛选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喜焕 常文锁 张彩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磷是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但由于其极易被土壤固定,因而有效性非常低。缺磷已成为限制当前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农业生产一般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利用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 磷是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但由于其极易被土壤固定,因而有效性非常低。缺磷已成为限制当前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农业生产一般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利用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发掘和利用磷高效品种来解决植物需磷和土壤供磷矛盾的新途径。文章综述了中国土壤磷素营养及其遗传改良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大豆磷素营养的现状,整理了中国开展磷高效育种以来获得的所有高效及低效大豆材料,为进一步克隆磷代谢相关基因、解析磷高效生理及分子机制、选育磷高效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低磷 磷素高效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低钾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权月伟 李喜焕 +1 位作者 常文锁 张彩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1-55,共5页
对72个大豆品种苗期耐低钾特性进行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种质资源,利用获得的不同类型大豆材料研究耐低钾特性与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个钾不同处理浓度下,0.01 mmol/L适宜作胁迫浓度,2.50mmol/L适宜作对照浓度;以植株生物量... 对72个大豆品种苗期耐低钾特性进行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种质资源,利用获得的不同类型大豆材料研究耐低钾特性与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个钾不同处理浓度下,0.01 mmol/L适宜作胁迫浓度,2.50mmol/L适宜作对照浓度;以植株生物量相对值为筛选指标,可鉴定供试品种的耐低钾特性。研究发现,供试的大豆品种耐低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筛选出5个耐低钾特性较强的品种。另外,对不同耐低钾类型品种的叶片保护酶系统分析发现,耐低钾特性与胞内保护酶系统活性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低钾胁迫 筛选指标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喜焕 常文锁 张彩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7,共15页
低磷限制植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土壤养分问题之一,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百余个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被克隆,但真正用于植物转基因育种实践的却寥寥无... 低磷限制植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土壤养分问题之一,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百余个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被克隆,但真正用于植物转基因育种实践的却寥寥无几,且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有候选基因种类繁杂且未系统分类,有些基因的功能尚未明确,缺少克隆与育种交流平台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目前已克隆的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按照其功能不同进行分析,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归纳总结。这不仅为分子生物学家选择目标基因,解析植物磷高效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育种学家进行基因转化,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搭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候选基因 转基因育种 植物磷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和筛选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彩英 段会军 +2 位作者 常文锁 张丽娟 李喜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115-117,121,共4页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资源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种质资源 鉴定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艳伟 李文龙 +2 位作者 常文锁 李喜焕 张彩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25,共7页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医用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羟化酶...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医用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羟化酶基因C4H、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在高异黄酮品种中豆27 R2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异黄酮品种楚秀;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异黄酮合成酶基因IFS在中豆27 R8期子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楚秀;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CPR在中豆27 R7期叶片与子粒的表达量与楚秀相比显著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是形成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高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合成 相关基因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代新品系鉴定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彩英 常文锁 +2 位作者 谢令琴 张树华 葛淑俊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29-33,共5页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小麦育种高代出圃品系进行了鉴定,依据小区产量、抽穗期、株高、穗长、公顷穗数、穗粒数、单穗重、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和角质率10个性状,将38个参试品系以离差平方和法在 D^2=2.083聚类水平下划分为5个类群,通过...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小麦育种高代出圃品系进行了鉴定,依据小区产量、抽穗期、株高、穗长、公顷穗数、穗粒数、单穗重、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和角质率10个性状,将38个参试品系以离差平方和法在 D^2=2.083聚类水平下划分为5个类群,通过聚类分析了解各类群、类内品系之间以及与对照种的关系。初步评选出9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描述了各个类群中品系的特性,为小麦高代品系鉴定提供了较为精确的定量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系鉴定 聚类分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