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某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廖慧娴 裴威 +1 位作者 常国楫 梁建成 《右江医学》 2012年第6期790-793,共4页
目的了解桂西某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县500个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艾滋病的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等内容。... 目的了解桂西某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县500个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艾滋病的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等内容。结果该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晓率为45.21%,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和调查地点是艾滋病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安全套使用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目前该地一般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水平不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很有必要加强艾滋病知识及安全性行为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艾抗艾意识,切实维护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群 艾滋病 知晓情况 安全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2/3级腹水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晴晴 丁洁 +8 位作者 李海雯 董志坚 王艺颖 刘思奇 常国楫 华丽娟 陈华憶 李生浩 杨永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 探讨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82例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及入院首次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入院后90 d内临床转... 目的 探讨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短期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82例因肝硬化2/3级腹水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及入院首次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入院后90 d内临床转归情况,包括住院时间超过28 d、距入院28 d内非计划再住院、90 d内病死(含28 d内病死),进行相应分组后通过单因素筛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上述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最后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判断其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1)MELD-Na(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sodium,MELD-Na)评分(OR=1.087,95%CI:1.006~1.175)和r-谷氨酰基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OR=1.004,95%CI:1.002~1.007)分别是住院时间超过28 d、距入院28 d内非计划再住院和28 d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同是上述3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1(95%CI:1.005~1.227)、1.115(95%CI:1.003~1.214)和1.208(95%CI:1.057~1.382)(P <0.05);(2)低水平血清氯(chloride,Cl)离子(OR=0.875,95%CI:0.802~0.954)和低水平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OR=0.821,95%CI:0.690~0.976)是90 d内病死的危险因素(P <0.05);(3)BUN联合GGT预测28 d内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血清氯离子联合总CO_(2)预测90 d内病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结论 BUN联合GGT对28 d内病死、血清氯离子联合总CO_(2)对90 d内病死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尿素氮 血清氯离子 总二氧化碳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生浩 丁洁 +8 位作者 华丽娟 常国楫 刘思奇 段劲宇 周宇航 柏保利 杜安瑞 徐晶晶 王晴晴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MAFLD将3 241例CHB患者,分为无MAFLD组(2 957例)和MAFLD组(28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MAFLD将3 241例CHB患者,分为无MAFLD组(2 957例)和MAFLD组(28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患者发生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MAFLD组男性和HBeAg阴性患者比例及患者BMI、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AFLD组(P<0.05);而MAFL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AST、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MAFL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HDL-C、Alb、FPG、TG、PT是CHB患者发生MAFLD的影响因素,其中PT和HDL-C属于保护因素;BMI、Alb、FPG、TG及HBeAg阴性属于危险因素。结论 BMI、Alb、FPG、TG、HBeAg阴性是CHB患者发生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HDL-C属于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独立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体质指数对活体供肾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长升 宋秘 +3 位作者 常国楫 曾云俊 曾维胜 李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3期49-50,52,共3页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活体供肾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术的89例亲属活体供肾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活体供肾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术的89例亲属活体供肾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将89例供肾者分为体质量过低组(BMI<18.5 kg/m2)9例、正常组(BMI 18.5~23.9 kg/m2)64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10例、肥胖组(BMI>28.0 kg/m2)6例,比较4组供肾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血肌酐、血压水平及微量蛋白尿发生率。结果 4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血肌酐、血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微量蛋白尿发生率高于体质量过低组或正常组(P<0.05),体质量过低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是供者术后发生高血压和微量尿蛋白的危险因素,BMI越大,供者术后独肾的发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肾移植 体质指数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心肌再灌注损伤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国楫 顾金松 孙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38-143,共6页
miRNA(MicroRNA)是大小约~22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被发现与应激反应、增殖以及细胞死亡相关.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miRNA所调控基因水平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相关,为再灌注损伤治... miRNA(MicroRNA)是大小约~22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被发现与应激反应、增殖以及细胞死亡相关.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miRNA所调控基因水平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相关,为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心肌再灌注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国楫 黄瑛 +3 位作者 张燕玲 何花 徐俊 李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22-127,共6页
目的通过腰大池置管及植入的Ommaya囊2种途径进行脑脊液引流及注药,观察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探索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选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腰大池置管及植入的Ommaya囊2种途径进行脑脊液引流及注药,观察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探索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选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Ommaya囊组、腰大池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Ommaya囊组为常规抗结核治疗+Ommaya囊脑脊液引流+侧脑室注药;腰大池组为常规抗结核治疗+腰大池脑脊液引流+鞘内注药。疗程4周。对比分析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腰大池组及Ommaya囊组发热、头痛、呕吐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3 d、1周、2周、4周脑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腰大池组及Ommaya囊组脑脊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月,Ommaya囊组较其余2组颅内病灶明显吸收(P<0.05)。对照组、腰大池组、Ommaya囊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5%、83.3%、100%(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及Ommaya囊2种途径介入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均能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颅内压及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经Ommaya囊途径介入治疗促使颅内病灶吸收优于腰大池途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 OMMAYA囊 介入治疗 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生浩 李俊义 +7 位作者 武昆利 徐晶晶 常国楫 王卫群 张燕玲 马志强 王文林 李树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58-162,共5页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GPS)是龙胆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口服或静脉给药后在体内多个器官广泛分布,包括肺脏、肝脏、心脏、脑组织等,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抗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多种药理作用,既往...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GPS)是龙胆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口服或静脉给药后在体内多个器官广泛分布,包括肺脏、肝脏、心脏、脑组织等,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抗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多种药理作用,既往主要应用于抗炎保肝、健胃利胆等。近年研究证实,在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中毒性肝损害、爆发性肝炎等多种肝脏疾病领域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除在肝脏相关疾病外,许多研究也显示GPS在胃肠道疾病、胰腺疾病、肿瘤、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与关节疾病、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脂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晴晴 丁洁 +5 位作者 杨红洁 常国楫 刘思奇 华丽娟 王艺颖 李生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及血脂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GEVB)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综合科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及血脂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GEVB)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综合科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出血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未出血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RDW、PLT、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然后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DW和血脂对GEVB的影响,最后用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RDW升高,TG、TC、HDL-C、LDL-C、ApoA1、ApoE降低(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7,95%CI:1.141~1.639),TC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37,95%CI:0.262~0.728)(均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提示,RDW诊断GEV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P<0.05),最佳临界值15.25%,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63.3%;TC诊断GEVB的AUC为0.789(P<0.05),最佳临界值2.765 mmol/L,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75.0%。结论RDW及TC对于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临床需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LD评分探讨RDW及ApoA1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晴晴 丁洁 +7 位作者 武昆利 李海雯 刘思奇 华丽娟 常国楫 陈华憶 张露 李生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8期2177-2181,2186,共6页
目的 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载脂蛋白A1(ApoA1)与肝硬化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对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因肝硬化住院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载脂蛋白A1(ApoA1)与肝硬化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对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因肝硬化住院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高MELD评分组(MELD评分≥13分)和低MELD评分组(MELD评分<13分),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90 d随访,根据是否在90 d内发生死亡进一步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RDW和血脂谱,将RDW和血脂谱与MELD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DW和血脂谱与MELD评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ApoA1及MELD评分对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RDW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44,P<0.05),与ApoA1呈负相关(r=-0.585,P<0.05);RDW是高MELD评分(OR=1.133,95%CI:1.011~1.268)和90 d内发生死亡(OR=1.198,95%CI:1.059~1.355)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oA1则是高MELD评分(OR=0.063,95%CI:0.020~0.200)和90 d内发生死亡(OR=0.090,95%CI:0.023~0.353)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RDW及ApoA1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是90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红细胞分布宽度 载脂蛋白A1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生浩 丁洁 +7 位作者 王晴晴 刘思奇 华丽娟 段劲宇 柏保利 杜安瑞 常国楫 李俊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 目的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代谢相关指标、血细胞分析、肾功能、乙肝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筛查得到的指标全部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1)A组vs B组:男性占比(76.67%vs 87.62%)、HBeAg阳性占比(49.17%vs 53.91%)、CHOL[(4.89±0.95)mmol/L vs(4.23±1.17)mmol/L]、HDL-C[1.10(0.94~1.28)mmol/L vs 0.90(0.53~1.18)mmol/L]、LDLC[3.03(2.52~3.60)mmol/L vs 2.70(2.05~3.19)mmol/L]、PLT[(202.47±60.79)×10^(9)/L vs(173.37±60.89)×10^(9)/L]、BUN[4.51(3.83~5.41)mmol/L vs 3.92(3.37~5.02)mmol/L]、UA[369.00(314.00~421.00)μmol/L vs 338.50(292.00~397.25)μmol/L]、Ln(HBV-DNA)[12.79(7.82~17.31)IU/mL vs 15.44(12.64~17.76)IU/mL]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LT[OR(95%CI)=0.993(0.987~0.999)]、BUN[OR(95%CI)=0.726(0.565~0.932)]、UA[OR(95%CI)=0.994(0.990~0.998)]、HDLC[OR(95%CI)=0.175(0.060~0.510)]每下降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7%、27.4%、0.6%、82.5%;Ln(HBV-DNA)[OR(95%CI)=1.138(1.045~1.239)]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增加13.8%,均P<0.05。结论HBV-DNA、HDL-C、BUN、UA、PLT是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损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甙上调大鼠LC3Ⅱ表达促进自噬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洁 刘思奇 +8 位作者 王艺颖 王霖 施承宏 王芳 常国楫 华丽娟 陈华憶 李生浩 王晴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22-2028,共7页
目的明确龙胆苦甙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疗效,并初步探讨LC3Ⅱ基因及自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NASH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龙胆苦甙组、龙胆苦甙+3-MA组、二... 目的明确龙胆苦甙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疗效,并初步探讨LC3Ⅱ基因及自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NASH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龙胆苦甙组、龙胆苦甙+3-MA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4周后,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LC3Ⅱ、LC3Ⅰ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情况,结合大鼠血清的血脂(CHOL和TG)、谷丙转氨酶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评价龙胆苦甙对大鼠NASH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LC3Ⅱ及自噬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未见脂肪变及炎症损伤;模型对照组肝细胞索结构紊乱,出现严重肝脂肪变及炎症损伤,并可见点、片状坏死形成;龙胆苦甙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损伤均有所减轻;龙胆苦甙+3-MA组肝脂肪变和炎症损伤较龙胆苦甙组明显加重,肝小叶结构紊乱,坏死增多。(2)模型对照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龙胆苦甙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一定程度上得到逆转,而龙胆苦甙+3-MA组ALT、CHOL、TG、IL-1β、TNF-α水平又较龙胆苦甙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LC3Ⅱ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调,这一趋势在龙胆苦甙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中出现逆转,而龙胆苦甙+3-MA组的LC3ⅡmRNA和蛋白质表达又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龙胆苦甙可缓解大鼠NASH相关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龙胆苦甙上调肝组织LC3Ⅱ表达从而促进了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甙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 自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胆碱酯酶极度降低2例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柏保利 匡小林 +4 位作者 胡明芬 常国楫 张露 李生浩 王晴晴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胆碱酯酶(CHE)极度降低的罕见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和2022年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2例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量...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胆碱酯酶(CHE)极度降低的罕见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和2022年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2例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量、全外显子测序等进行分析,并作文献复习。结果2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均长期CHE极度降低,肝脏合成功能良好,全外显子测序均显示存在血清胆碱酯酶(BCHE)基因突变。结论案例CHE极度低下并非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全外显子测序检出了2例患者的BCHE基因突变,非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胆碱酯酶极度降低患者,进行BCHE基因突变筛查可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丁酰胆碱酯酶缺乏症 假性胆碱酯酶 遗传代谢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诱导大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偏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生浩 杜映荣 +9 位作者 武昆利 李俊义 杨永锐 常国楫 华丽娟 徐晶晶 马志强 张燕玲 李海雯 王文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型免疫反应(IL-1、TNF-α、INF-γ)和II型免疫反应(IL-4、IL-5、IL13)相关细胞因子,结合肺组织病变情况,分析丰宫并殖吸虫大鼠肺吸虫病的Th1/Th2免疫偏移模式。结果大鼠感染丰宫并殖吸虫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水平迅速上升,感染7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感染3 d、7 d与0 d、14 d、28 d、70 d时比较[IL-1:(3、7 d)vs.(0、14、28、70 d)=(25.25±2.26、23.00±8.38)pg/ml vs.(17.34±2.76、15.89±4.44、10.34±2.90、10.82±6.05)pg/ml;IFN-γ:(3、7 d)vs.(0、14、28、70 d)=(279.58±51.43、276.29±54.64)pg/ml vs.(173.64±43.36、190.74±34.10、142.57±35.10、170.56±26.53)pg/ml;TNF-α:(3、7 d)vs.(0、14、28、70 d)=(49.39±8.03、54.78±13.64)pg/ml vs.(33.10±4.75、37.64±19.53、25.01±11.91、23.12±9.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呈逐渐上升趋势,14 d或28 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70 d时下降至感染早期水平,其中14 d、28 d与0 d、3 d、7 d时比较[IL-4:(14、28 d)vs.(0、3、7、70 d)=(20.27±3.31、19.71±2.41)pg/ml vs.(10.77±2.58、9.90±3.62、12.92±3.65、11.72±2.42)pg/ml;IL-5:(14、28 d)vs.(0、3、7、70 d)=(18.68±2.46、19.53±2.65)pg/mL vs.(9.60±1.58、9.38±2.24、10.76±2.85、8.10±1.69)pg/ml;IL-13:(14、28 d)vs.(0、3、7、70 d)=(13.57±0.94、13.38±1.10)pg/ml vs.(6.00±1.33、7.09±1.18、8.68±2.03、7.12±0.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特征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Th1型及Th2型免疫反应共同存在,综合作用于宿主。早期(3 d和7 d)以I型免疫反应为主,诱导机体迅速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至感染中后期(14 d和28 d),机体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II型免疫反应逐渐取代I型免疫反应而占主导地位;进入慢性感染阶段后(70 d),两种免疫反应达到动态平衡。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与肺组织大体观察特征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丰宫并殖吸虫 Th1/Th2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型别登革热病例细胞因子及肝功能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瑛 常国楫 +7 位作者 罗云 陈海云 武彦 李文明 王丽华 张燕玲 吕松琴 何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型别输入性登革热患者血中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8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登革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登革热核酸检测及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型别输入性登革热患者血中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8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登革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登革热核酸检测及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2、IL-4、IL-6、IL-10、TNF-α、INF-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肝功能;进行同型别早期与恢复期的比较及不同型别之间早期的比较。分析不同型别登革热患者细胞因子、肝功能的表达差异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8例登革热患者均来自南亚、东南亚,41例DENV1,9例DENV2,13例DENV3,15例DENV4;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眼眶痛、出血、皮疹。与DENV1相比,DENV4的肌肉关节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NV2及DENV4的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型登革热早期的细胞因子、肝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NV3及DENV4早期的AST值及DENV2、DENV3、DENV4早期的ALT值,与DENV1早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NV1中IL-2、IL-4、IL-6和AST、ALT呈正相关,IL-10与AST呈负相关。结论四型登革热病例均来自南亚、东南亚,以DENV1流行为主。四型早期细胞因子均与免疫损伤有关;DENV1比其他型别造成的肝损伤更明显,DENV1的IL-2、IL-4、IL-6与肝损伤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细胞因子 肝功能 表达水平
原文传递
Ommaya囊等侧脑室介入法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燕玲 常国楫 +6 位作者 何花 徐俊 武彦 李文明 罗云 李杨 黄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7,共9页
采用ommaya囊/侧脑室外引流装置引流脑脊液,并联合侧脑室注射异烟肼的方法,探究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对照组为常规抗... 采用ommaya囊/侧脑室外引流装置引流脑脊液,并联合侧脑室注射异烟肼的方法,探究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对照组为常规抗结核治疗3周;治疗组ommaya囊治疗组及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均为常规抗结核治疗+侧脑室脑脊液引流+侧脑室注射异烟肼3周.对比三组治疗前及后第3天,第1、3、4、8周临床表现,腰池脑脊液压力、生化、常规的变化,不良反应,第4、8周头颅MRI的变化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天、1周、3周、4周、8周,治疗组腰池脑压>180 mmH2O及≤180mmH2O的病例数,以及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蛋白、细胞数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4周、第8周时治疗组头颅MR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间颅内逆行感染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4、第8周脑压较前上升(P<0.05).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mmaya囊/侧脑室外引流联合侧脑室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净化脑脊液,促进病灶吸收.侧脑室外引流方法造成颅内逆行感染的风险大;ommaya囊更安全,能长期使用进行治疗,可行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囊/侧脑室外引流装置 侧脑室注射异烟肼 结核性脑膜脑炎 脑积水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丽娟 李生浩 +5 位作者 常国楫 刘思奇 丁洁 柏保利 张露 王晴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 目的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高脂饮食(高脂饲料)、罗格列酮[3 mg/(kg•d)]、蓓萨罗丁[1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7 d,以感染大鼠和健康大鼠分别为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首次给药后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心尖血液,制备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取肺组织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PPAR-γ/RXR-α信号通路[PPAR-γ、RXR-α、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载脂蛋白A1(ApoA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p65、激活子蛋白1(AP1)]和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STAT)信号通路(JAK2、STAT3)关键靶分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除蓓萨罗丁组2只大鼠感染失败外,其余大鼠均被感染成功,肺脏可见寄生虫囊包或在胸腔中可查见寄生虫。HE染色显示,感染对照组大鼠肺泡间隔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出现肺泡腔塌陷或闭合;高脂饮食组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较轻,肺泡腔充气略改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肺泡间隔的炎性细胞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减少,肺泡壁增厚程度明显减轻,肺泡腔充气明显改善。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300±0.053)、(2.200±0.189)、(1.900±0.320)、(1.300±0.301)和(1.500±0.112)分(F=12.033,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103.23±3.37)、(111.59±20.49)、(110.13±12.95)、(89.91±14.84)和(96.34±19.03)pg/ml,TNF-α水平分别为(144.81±1.35)、(180.21±23.38)、(171.76±27.83)、(155.37±13.67)和(143.24±23.66)pg/ml,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36、13.558,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肺组织中,PPAR-γ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09、0.67±0.06、0.75±0.08、0.34±0.02和0.56±0.04,RXR-α分别为0.89±0.05、0.15±0.03、0.81±0.09、0.22±0.02和0.61±0.10,FATP3分别为0.59±0.06、0.64±0.060、0.68±0.09、0.59±0.09和0.55±0.03,ApoA1分别为0.58±0.04、0.83±0.11、0.92±0.19、0.71±0.04和0.63±0.08,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70、67.12、8.94、11.58,均P<0.05);p65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19、1.01±0.21、0.27±0.15、0.32±0.01和0.22±0.11,AP1分别为0.11±0.09、1.12±0.36、0.08±0.02、0.03±0.00和0.02±0.01,JAK2分别为0.76±0.18、1.11±0.24、0.34±0.06、0.42±0.01和0.35±0.04,STAT3分别为0.80±0.33、1.11±0.27、0.68±0.22、0.77±0.06和0.68±0.19,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7、85.19、37.22、17.63,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PPAR-γ、FATP3、ApoA1、p65、AP1、JAK2和STAT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感染对照组RXR-α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高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了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肺损伤模型,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减轻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丰宫并殖吸虫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视黄醛X受体α 蓓萨罗丁
原文传递
高脂摄入上调肺组织CYP 4A1表达缓解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
17
作者 刘思奇 王晴晴 +9 位作者 王卫群 吴磊 马志强 王霖 常国楫 丁洁 华丽娟 陈华憶 李生浩 王文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 观察高脂摄入对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4A1(cytochrome P450 4A1, CYP 4A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普通饮食组(12只)、感染+高脂饮食组(12只)。... 目的 观察高脂摄入对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4A1(cytochrome P450 4A1, CYP 4A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普通饮食组(12只)、感染+高脂饮食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普通饮食喂养,不予其他任何处理;感染+普通饮食组、感染+高脂饮食组每只大鼠均经腹壁皮下注射8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随后分别给予普通饮食、高脂饲料喂养。饲养28周后处死3组大鼠,收集血清及肺组织。大鼠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YP 4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28周后,与感染+普通饮食组相比,感染+高脂饮食组大鼠肺泡壁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轻,未见肺泡实变;感染+普通饮食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2.200±0.289)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00±0.083)分]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300±0.475)分](P均<0.05),感染+普通饮食组大鼠血清IL-1β [(151.586±20.492)pg/mL]和TNF-α [(180.207±23.379)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3.226±3.366)、(144.807±1.348)pg/mL]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10.131±12.946)、(131.764±27.831)pg/mL](P均<0.05),感染+普通饮食组大鼠肺组织中CYP 4A1 m RNA(3.00±0.81)和蛋白表达水平(0.40±0.0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03±2.05、0.84±0.14)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1.19±3.51、0.68±0.18)(P均<0.05)。结论 高脂摄入可能通过上调肺组织中CYP 4A1 mRNA及蛋白表达来缓解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细胞色素P450酶4A1 高脂饮食 肺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