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DSP处理器上并行实现ATR算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君国 王远模 +1 位作者 常华俊 付强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10,共3页
介绍了由DSP芯片构成的多处理器并行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多处理器并行系统上并行实现ATR算法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着重研究了在指令级并行DSP处理器上实现ATR算法的并行化软件开发方法,对ATR算法的实用化和工程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DSP处理器 ATR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器 自动目标识别 并行算法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单部雷达的飞行器脱靶量测试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常华俊 郭文胜 +1 位作者 董立涛 王义江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单部雷达测量飞行器脱靶量所涉厦到的雷达分辨力和多目标信息获取厦处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靶场应用介绍了脱靶量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脱靶量的测量误差,并给出了分析结果;本方法可最大限度地补偿掉系统误差。脱靶量测量误差主要... 对单部雷达测量飞行器脱靶量所涉厦到的雷达分辨力和多目标信息获取厦处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靶场应用介绍了脱靶量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脱靶量的测量误差,并给出了分析结果;本方法可最大限度地补偿掉系统误差。脱靶量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达本身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靶量 多目标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开发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测量系统软件
3
作者 常华俊 肖怀铁 +1 位作者 付强 郭雷 《现代计算机》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VC++6.0开发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测量系统所采用的一些软件技术,包括多线程技术、利用SICL库实现PC机与矢量网络分析仪间的通信、测量数据的存储、特征信号数据库的建立等。
关键词 C++ 软件开发 雷达目标 特征信号测量系统 系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数据融合与多模型组合落点坐标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田珂 段鹏伟 常华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5,65,共9页
靶场试验中常用连续波雷达测试弹丸的落点坐标,由于雷达故障、天气异常、火炮故障等突发因素有时会导致弹丸跟丢,无法准确测试出相应的落点坐标。因此,提出基于雷达数据融合与多模型组合的落点坐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把共同参试的初速雷... 靶场试验中常用连续波雷达测试弹丸的落点坐标,由于雷达故障、天气异常、火炮故障等突发因素有时会导致弹丸跟丢,无法准确测试出相应的落点坐标。因此,提出基于雷达数据融合与多模型组合的落点坐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把共同参试的初速雷达的径向速度和初速作为输入向量,落点坐标作为输出向量,建立从初速雷达到连续波雷达的支持向量回归机、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LSSVM等非线性映射模型,再把四个模型预测值进行组合,计算出组合模型预测值。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所有单项模型,可以作为落点坐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点坐标 建模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机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优化LSSVM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LSSVM的着靶速度建模与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珂 常华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8-132,共5页
测试弹丸的着靶速度是靶场试验的重要科目,但是当弹丸飞行状态异常时,雷达就无法准确测试着靶速度,所以利用已测数据对未能准确测试的数据进行预测就很必要。常用的预测模型是GM(1,1)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不理想。为了提升预测精度,选择采... 测试弹丸的着靶速度是靶场试验的重要科目,但是当弹丸飞行状态异常时,雷达就无法准确测试着靶速度,所以利用已测数据对未能准确测试的数据进行预测就很必要。常用的预测模型是GM(1,1)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不理想。为了提升预测精度,选择采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预测,但这两个模型的参数是随机选取的,预测精度不是最高,所以选择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最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最高,误差小于2‰,是预测着靶速度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靶速度 GM(1 1)灰色模型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回归机 遗传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组合多模型联合火箭弹径向速度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珂 雷红 +2 位作者 常华俊 冷雪冰 段鹏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为解决连续波雷达测试火箭弹主动段径向速度有时出现缺失的问题,选择把共同参试的弹道测量雷达测试的坐标作为特征向量,径向速度作为目标向量,将两台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利用样本1分别建立速度与射程、速度与横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 为解决连续波雷达测试火箭弹主动段径向速度有时出现缺失的问题,选择把共同参试的弹道测量雷达测试的坐标作为特征向量,径向速度作为目标向量,将两台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利用样本1分别建立速度与射程、速度与横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速度与射程、横偏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然后把样本2作为测试数据,将3个模型的预测值作为特征向量,对应的实测值作为目标向量,建立遗传算法优化LSSVM模型,最后再把样本1和2合并作为训练数据,样本3作为测试数据,将两个线性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预测值带入到遗传算法优化LSSVM模型中,就得到了遗传算法优化LSSVM预测出的样本3的径向速度,最后再把4个模型对样本3的预测值进行组合,就得到了多模型联合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多模型联合预测值精度最高,误差为0.065%,小于1‰,达到了连续波雷达测试火箭弹径向速度的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缺失 坐标 径向速度 雷达数据融合 多模型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提高雷达测速精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珂 常华俊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在利用初速雷达测试弹丸炮口初速的试验中,如何选择雷达的布站地点一直依靠的是参试人员的经验,始终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选择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从大量的历史试验数据中挖掘出测试的初速数据精度很高时对... 在利用初速雷达测试弹丸炮口初速的试验中,如何选择雷达的布站地点一直依靠的是参试人员的经验,始终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选择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从大量的历史试验数据中挖掘出测试的初速数据精度很高时对应的雷达布站地点。将雷达的布站地点作为关联规则的左规则、测速精度作为关联规则的右规则,利用Apriori算法就能挖掘出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强规则,为确定雷达布站地点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挖掘出的强规则进行雷达布站,测试出的弹丸初速精度明显提升,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初速雷达的测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速雷达 雷达布站 Apriori关联规则 最小支持度阈值 最小置信度阈值 测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组合方法预测火箭弹飞行坐标的精度分析
8
作者 田珂 常华俊 段鹏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42-150,共9页
火箭弹飞行过程比较复杂,使用单一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出所有的坐标数据。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预测精度,把雷达已测坐标作为样本数据建立合理的模型,对数据进行重构。同时利用ARIMA模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缺失的坐标... 火箭弹飞行过程比较复杂,使用单一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出所有的坐标数据。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预测精度,把雷达已测坐标作为样本数据建立合理的模型,对数据进行重构。同时利用ARIMA模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缺失的坐标数据。ARIMA模型适合预测射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适合预测高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适合预测横偏。实验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预测误差均小于1‰,可以作为火箭弹飞行坐标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坐标 ARIMA模型 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测速雷达的弹丸旋转圈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华俊 姜雪梅 徐旭 《兵器试验》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阐述了某测速雷达转速提取方法,介绍了一种由弹丸转速计算旋转圈数的方法,理论分析了这种测量方法的精度,并结合实际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了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测量弹丸旋转圈数的结论。
关键词 雷达 转速 微多普勒 圈数
原文传递
GIS三维显示实时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10
作者 常华俊 陈春江 段鹏伟 《兵器试验》 2014年第5期11-14,共4页
针对目标飞行轨迹三维显示多路数据源实时数据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坐标数据深度挖掘解决了目标三维姿态的合理显示问题,给出了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实时数据融合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可知经过本文所述方法实时处理后的多路数据能够很好... 针对目标飞行轨迹三维显示多路数据源实时数据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坐标数据深度挖掘解决了目标三维姿态的合理显示问题,给出了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实时数据融合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可知经过本文所述方法实时处理后的多路数据能够很好地驱动目标模型三维运动轨迹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显示 实时数据处理 数据融合 模糊贴近度
原文传递
R—AE定位中的最短距离法
11
作者 常华俊 姜雪梅 吕海东 《兵器试验》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常规R—AE定位法在交会角90°附近有时会无法解算出坐标点,或者解算精度不高,这是它的盲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最短距离法,可用于交会角90°附近的坐标解算,从而完善了R—AE定位技术。
关键词 R—AE定位 最短距离法 加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