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景天苷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
作者 李召彬 孔佳杰 +1 位作者 席树强 柳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l低剂量组、Sal高剂量组、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组和Sal高剂...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l低剂量组、Sal高剂量组、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组和Sal高剂量+Mdivi-1组,每组5只。构建ICM大鼠模型。分析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结构。测定各组大鼠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PINK1、Park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线粒体损伤明显。模型组LVEF、LVFS、SOD、p62水平低于对照组,LVIDd、LVIDs、LDH、cTnI、CK、NT-proBNP、ROS、MDA、LC3Ⅱ/LC3Ⅰ、Beclin1、PINK1、Park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al低剂量组、Sal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减轻。Sal低剂量组、Sal高剂量组LVEF、LVFS、SOD、LC3Ⅱ/LC3Ⅰ、Beclin1、PINK1、Parkin水平高于模型组,LVIDd、LVIDs、LDH、cTnI、CK、NT-proBNP、ROS、MDA、p62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divi-1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线粒体损伤明显。Mdivi-1组LVEF、LVFS、SOD、LC3Ⅱ/LC3Ⅰ、Beclin1、PINK1、Parkin水平低于模型组,LVIDd、LVIDs、LDH、cTnI、CK、NT-proBNP、ROS、MDA、p62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l低剂量组比较,Sal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损伤改善,线粒体损伤减轻。Sal高剂量组LVEF、LVFS、SOD、LC3Ⅱ/LC3Ⅰ、Beclin1、PINK1、Parkin水平高于Sal低剂量组,LVIDd、LVIDs、LDH、cTnI、CK、NT-proBNP、ROS、MDA、p62水平低于Sal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ivi-1可显著抑制线粒体自噬,并抑制Sal对心肌组织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心功能的改善(P<0.05)。结论Sal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ICM大鼠线粒体自噬,进而改善大鼠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线粒体自噬 红景天苷 PTEN诱导激酶1 E3泛素连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孔佳杰 李召彬 +4 位作者 席树强 靳泽岳 杨帆 朱喆 柳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度低温。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2±1.8)h,其中术中停循环时间(4.5±0.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2.5±9.6)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06.8±1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35.7±22.0)min。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死亡。治愈出院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滤治疗,1例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死亡的2例患者中,1例因冠脉事件死亡、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9例患者出院后复查主动脉CTA结果显示,支架人工血管通畅,未见钳夹损伤、变形或扭曲,远端吻合口附近无内漏形成,7例支架血管置入部位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11例部分血栓化、1例全程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结论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有效缩短了术中停循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部阻断技术 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 全弓替换手术 支架象鼻手术 中度低温停循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孟利敏 吴绍华 +2 位作者 席树强 杨红亮 张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20-2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柑橘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柑橘素1、2.5、5、10、20、40μmol/L组(NARI)。各组大鼠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对照组给予30 min全心缺血和60 min再灌... 目的探讨柑橘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柑橘素1、2.5、5、10、20、40μmol/L组(NARI)。各组大鼠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对照组给予30 min全心缺血和60 min再灌注处理(或120 min用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NARI组大鼠缺血前分别给予1、2.5、5、10、20、40μmol/L Nari灌流10 min预处理,再行30 min全心缺血和60 min再灌注处理(或120 min用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观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缩功能,测定心肌乳酸脱氢酶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CON组相比,2.5μmol/L及以上浓度NARI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恢复提高、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和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及以上浓度NARI组大鼠心肌SOD活力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柑橘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对缺氧的适应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素 心脏保护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供体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席树强 王洋 +4 位作者 曾强 刘保旺 刘文鹏 窦剑 曹经琳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体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例供体来源CRKP感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体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例供体来源CRKP感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3例受者术后痰、引流液或血培养证实为供体来源的CRKP感染,先后联合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其中1例移植术后出现腹腔感染,行腹腔脓肿清除术后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标准剂量(3.75 g/d),感染控制效果不佳,最终死亡。1例使用标准剂量,术后3周出现移植肝动脉吻合口破裂出血,行2次手术后使用高剂量(7.5 g/d),受者及移植肝存活,1例使用高剂量(7.5 g/d)治疗4周后感染控制,痰培养及血培养转阴,受者及移植肝存活。结论供体来源CRKP感染明显增加肝移植患者病死率,早期应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增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剂量可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体来源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鹏 席树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肠粘连(IA)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4月行LC治疗者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粘连,将其分为术后发生肠粘连组(45例)与未发生肠粘连组(179例),对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性别、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肠粘连(IA)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4月行LC治疗者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粘连,将其分为术后发生肠粘连组(45例)与未发生肠粘连组(179例),对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性别、腹腔残余感染、体质指数(BMI)、施术者LC术操作经验、年龄、合并症、留置引流管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C术后发生肠粘连45例,未发生肠粘连179例;肠粘连病人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25例,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组20例。LC术后发生肠粘连组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合并糖尿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小时、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术后未发生肠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术后留置引流管、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为LC术后影响肠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术后留置引流管、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肠粘连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席树强 李茂恒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654-656,共3页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5例,均行原发病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15例患者中,4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5例,均行原发病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15例患者中,4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CLND),20例行患侧叶及峡部全切术+对侧叶近全切除术+患侧CLND,54例行患侧叶及峡部切除术+患侧CLND;术后病理确诊37例出现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2.17%(37/115);<45岁患者、病灶直径>1 cm、有包膜或膜外侵犯、T_3/T_4期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1.27%、52.27%、63.16%、87.50%,明显高于≥45岁、病灶直径≤1cm、无包膜或膜外侵犯、T_1/T_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1 cm、T_3/T_4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577、4.978,P<0.05)。术后22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疗效较好,并发症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病灶大小及T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癌 甲状腺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灌洗对SAP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树强 李茂恒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内镜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介入联...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内镜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炎症因子、血脂、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腹痛、高热、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SAP,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血脂指标,增强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 灌洗 炎性因子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切除手术在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茂恒 席树强 +2 位作者 田文敏 袁会平 李文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探讨一期切除手术在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一... 探讨一期切除手术在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一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给予结肠次全切分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结肠癌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125水平的变化。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CEA、CA72-4和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一期切除手术在治疗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方面能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缓解肠梗阻的同时,确保了结肠癌的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急性肠梗阻 一期手术切除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例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茂恒 田文敏 +3 位作者 袁会平 刘凯军 席树强 李文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1期224-224,共1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5年来86例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治经验。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囊性变2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4例,甲状腺瘤7例,甲状腺癌7例。结论:妊娠期甲状腺结节有其特...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5年来86例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治经验。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囊性变2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4例,甲状腺瘤7例,甲状腺癌7例。结论:妊娠期甲状腺结节有其特殊性,在诊治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病施治,才能科学规范有效达到治疗效果。妊娠期间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应注意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发生,甲状腺结节原则上妊娠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PFNA治疗老年煤矿工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银晓永 王浩军 +5 位作者 席树强 刘晓宁 孔德明 张磊 肖继龙 陈星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51-53,58,共4页
目的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下仰卧位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PFNA治疗的70例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 目的比较非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下仰卧位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PFNA治疗的70例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中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70例患者均获10~27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侧卧位组:手术时间(75.19±5.75)min、术中出血量(150.33±8.07)mL及切口长度(77.22±5.70)mm;仰卧位组:手术时间(89.76±6.52)min、术中出血量(159.97±7.70)mL及切口长度(100.35±6.2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骨折愈合时间(12.94±0.92)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69±6.10)分;仰卧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骨折愈合时间(13.06±1.58)周、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76±6.3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体位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Evans-Jensen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侧卧位非牵引床下使得手术更具微创性,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不同体位 PFNA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中药治疗与诊治分析
11
作者 李茂恒 田文敏 +3 位作者 袁会平 刘凯军 席树强 李文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186-186,共1页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中药治疗与诊治经验。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点、通过详细检查、诊断、治疗,可以达...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中药治疗与诊治经验。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点、通过详细检查、诊断、治疗,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微小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艳 徐春明 +2 位作者 史鹤增 席树强 李博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894-389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修补术方法,并与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手...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修补术方法,并与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及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素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后氧自由基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利敏 吴绍华 +2 位作者 席树强 杨红亮 李宏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2928-2931,共4页
目的探讨柑橘素(Nari)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后保护作用。方法将本研究中心56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ari组、Nari+格列苯脲(Gli)组、Nari+5-羟基葵酸(5-HD)组;各组大鼠心脏给予30 min全心缺血、60 min再灌注;记... 目的探讨柑橘素(Nari)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后保护作用。方法将本研究中心56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ari组、Nari+格列苯脲(Gli)组、Nari+5-羟基葵酸(5-HD)组;各组大鼠心脏给予30 min全心缺血、60 min再灌注;记录不同Nari浓度水平对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并评估其对氧自由基、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影响。结果心脏缺血/再灌注后60 min,2.5μmol/L以上Nari组大鼠心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Nari+Gli、Nari+5-HD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LDH含量均高于10μmol/L Nari组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60 min,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 Nari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水平、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心肌组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柑橘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素 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 氧自由基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与PCT和NEU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军红 席树强 +3 位作者 任贵军 窦剑 史艳敏 曹经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57-296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收的13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腹水培养结果,分为感染...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收的13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腹水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65例患者,未感染组70例患者。检查两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EXT)、白细胞(WBC)、多型核白细胞(PMN)及NEU%,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及腹水指标的表达情况,依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对血清PCT、EXT检测结果在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PCT、EXT、WBC、PMN及NEU%分别为(3.78±2.21)ng/ml、(11.44±5.32)pg/ml、(3.92±2.01)×10^9L、(2.65±1.78)×10^9L、(90.45±2.88)%高于未感染组(P<0.001)。65例感染患者腹水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60.2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39.76%,以粪肠球菌为主。65例患者中单菌感染48例,复合菌感染17例,其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复合感染11例,两种革兰阴性菌感染和两种革兰阳性菌感染分别为3例。在诊断腹水感染时,阳性标准为PCT≥0.5 ng/ml,EXT≥10 pg/ml。PCT和EXT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3.85%、80.00%,检测特异性分别为88.13%、92.91%。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感染导致PCT、EXT、WBC、PMN以及NEU%均升高,且PCT、EX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可作为诊断鉴别腹水感染快速而准确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内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