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载微波辐射计热定标源热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陶院 高青松 +2 位作者 景春妍 陆登柏 席东学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5,共5页
设计开发了一种星载微波辐射计热定标源,运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软件对其进行热特性仿真分析,并通过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对其进行验证。仿真表明,热定标源温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大(从源体底部向尖劈顶部、从中心向四... 设计开发了一种星载微波辐射计热定标源,运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软件对其进行热特性仿真分析,并通过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对其进行验证。仿真表明,热定标源温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大(从源体底部向尖劈顶部、从中心向四周)而线性减小;尖劈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d T/dh大于半径方向的温度梯度d T/dr,两者随着空间环境温度的增加(2.7 K→293 K)而逐渐减小。通过试验考核,热定标源温度精度在±0.15 K/16 s范围内,温度均匀性≤0.15 K,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验证了热定标源热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热定标源 热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协议的双DSP通讯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增科 李云鹏 席东学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9期159-164,共6页
针对科学研究领域范围的不断深入,空间探测技术日益增强,对探测仪器满足科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仪器完成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外,重点集中在自轨控制和交互式能力提升。以我国构建空间站发展框架为背景,从工程化应用为出发点,精... 针对科学研究领域范围的不断深入,空间探测技术日益增强,对探测仪器满足科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仪器完成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外,重点集中在自轨控制和交互式能力提升。以我国构建空间站发展框架为背景,从工程化应用为出发点,精确测量空间实验舱微重力水平及宇航员活动环境评估,设计微重力测量仪器来表证,仪器内部采用双DSP互通构架系统,处理器之间采用SPI通信协议技术协同。实现目标的结果为外部数据传输速度由由0.3 Mb/s变为100 Mb/s,大幅度解决了采样数据快,传输数据慢的技术瓶难题。同时提高了处理器余裕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结果表明该设计理念成功应用于飞行器实验舱测量分系统中,仪器在轨性能良好,为任务完成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技术拓宽了在航天领域的工程应用范围。同时对其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SPI 通信协议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仪参考系传递的计算方法与实际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诚 席东学 +4 位作者 王佐磊 魏永强 王富刚 雷军刚 敏健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由三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构成的梯度仪,要实现从加速度的测量到引力梯度的计算,必须先将加速度计参考系转换为梯度仪参考系。首先介绍了梯度仪中各参考系的定义,针对实际测量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各参考系的测量、构建方法,并采用三坐标测... 由三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构成的梯度仪,要实现从加速度的测量到引力梯度的计算,必须先将加速度计参考系转换为梯度仪参考系。首先介绍了梯度仪中各参考系的定义,针对实际测量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各参考系的测量、构建方法,并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对在研的梯度仪进行了测量,逐一构建了各参考系。最后总结了基于以上研究的梯度仪设计、装配上的一些启示,对研制高精度梯度仪提出了建议,并就参考系转换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仪 参考系 参考系传递 加速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微重力测量仪在空间站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增科 李云鹏 +4 位作者 雷军刚 席东学 杨金禄 孙永进 陈金强 《空间电子技术》 2021年第1期65-70,共6页
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为基础实验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对空间站中微重力水平准确测量及分析和评估,测量有效性作为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微重力测量原理及结构组成、软硬件设计、在轨数据验证得出结论:采用模拟... 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为基础实验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对空间站中微重力水平准确测量及分析和评估,测量有效性作为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微重力测量原理及结构组成、软硬件设计、在轨数据验证得出结论:采用模拟与数字滤波相结合提高了精度,实现100MbPS通信速率实时在线传输能力,将原有传输速度由0.3Mb/s提高到目前100Mb/s实时数据传输,大幅度解决了采集系统采样速度快,对外部接口数据传输慢的技术难题,且同时对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处理器余裕量比常规软件运行占用量提高20%,满足航天产品的高可靠性特点。且精确高、动态响应快的微重力测量设备。既提升拓展了我国航天领域中空间微重力测量能力和应用。又为未来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微重力水平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 微重力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空间微重力测量仪的研制
5
作者 李增科 李云鹏 +2 位作者 雷军刚 席东学 宗朝 《自动化仪表》 CAS 2021年第11期39-43,共5页
空间微重力测量仪的研制可为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研究领域提供科学的测量保障。通过在轨实时检测微重力环境水平,对航天器中重要事件进行频响监测,为微重力科学实验外界影响分析提供科学数据。利用地面重力倾角法测量方法... 空间微重力测量仪的研制可为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研究领域提供科学的测量保障。通过在轨实时检测微重力环境水平,对航天器中重要事件进行频响监测,为微重力科学实验外界影响分析提供科学数据。利用地面重力倾角法测量方法获得输入加速度与输出测量电压数据,采用曲线拟合获得测量曲线,再通过标定方法进行对拟合参数修正。经验证,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两年可知,测量仪功能正常,系统稳定。在未来发展中,新型微重力测量仪不仅注重新领域工程化应用,同时可为相关专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RS-422 1394总线 数字信号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余裕量 模块化 动静态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地面高压悬浮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光锋 霍红庆 +4 位作者 王佐磊 银东东 雷军刚 张小青 席东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3,共8页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进行空间飞行器准稳态非重力精密测量的设备。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制中,需要借助高压悬浮来完成其功能和部分性能评价的相关工作。文章就地面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检验质量高压悬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进行空间飞行器准稳态非重力精密测量的设备。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制中,需要借助高压悬浮来完成其功能和部分性能评价的相关工作。文章就地面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检验质量高压悬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地面悬浮原理、高压电路实现形式、工作点选取、稳定性控制、高压静电力作用分析等,给出了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地面上系统在O.1 Hz附近具有10-8gn/Hz1/2左右的分辨率,并可在悬浮状态下,完成功能及相关性能测试,获得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地面直接性能评价受限的主要因素,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 地面试验 高压悬浮 控制 空间测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参考传感器检测质量块电荷积累与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康伟东 李得天 +1 位作者 雷军刚 席东学 《真空与低温》 202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引力参考传感器(又称惯性传感器)是空间引力波探测等任务中的关键载荷,其中检测质量块经历各种宇宙环境之后,由于部分高能粒子的作用,检测质量块上会逐渐积累电荷,这些累积的电荷随时间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引起的噪声会影响航天器无拖... 引力参考传感器(又称惯性传感器)是空间引力波探测等任务中的关键载荷,其中检测质量块经历各种宇宙环境之后,由于部分高能粒子的作用,检测质量块上会逐渐积累电荷,这些累积的电荷随时间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引起的噪声会影响航天器无拖曳控制和相关任务科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检测质量块的电荷积累机制,介绍了几种利用光电效应对检测质量块进行电荷控制的结构,并设计了利用250 nm紫外光对检测质量块电荷进行控制的实验,最后对检测质量块电荷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 检测质量块 电荷积累 电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号飞船微波重力水平开关发展及应用
8
作者 赵伟 雷军刚 +2 位作者 席东学 孙健 薛大同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全电子化微波重力水平开关是俄罗斯水银式微波重力水平开关的国产化替代产品。该产品采用加速度计检测重力场倾角,经检测电路放大后推动单刀双掷微波磁自锁开关实现状态切换。从而彻底解决了水银开关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信号衰减最小,可... 全电子化微波重力水平开关是俄罗斯水银式微波重力水平开关的国产化替代产品。该产品采用加速度计检测重力场倾角,经检测电路放大后推动单刀双掷微波磁自锁开关实现状态切换。从而彻底解决了水银开关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信号衰减最小,可靠性和寿命也大幅提高,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返回舱得到成功应用。重力开关技术已拓展应用于探月三期返回器伞绳天线和信标天线的选通控制。预测了该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多端口重力开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号飞船 重力水平开关 发展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