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抗蒸腾剂对冬小麦旗叶蒸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师长海 孔少华 +3 位作者 翟红梅 杨静 李东晓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095,共5页
成膜型植物抗蒸腾剂(PFA)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的水分耗散,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灌溉0水、1水、2水和3水条件下叶面喷施PFA,测定灌浆期小麦旗叶水分生理和胁迫... 成膜型植物抗蒸腾剂(PFA)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的水分耗散,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灌溉0水、1水、2水和3水条件下叶面喷施PFA,测定灌浆期小麦旗叶水分生理和胁迫程度在处理间的差异以及衰老进程变化,探讨了PFA在冬小麦抵御干热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喷施PFA可以显著降低旗叶的蒸腾速率,而对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使叶片蒸腾效率显著提高;喷施PFA处理旗叶的保水力提高,离体失水速率降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提高;灌1水、2水和3水条件下,喷施PFA处理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不喷施的对照,而旱作(全生育期不浇水)喷施处理的旗叶SOD和CAT活性则高于对照。喷施PFA可以有效地维持旗叶的水分生理环境,抑制活性氧的产生,保证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维持较高光合速率,同时有效降低蒸腾速率,这构成叶片蒸腾效率提高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成膜型植物抗蒸腾剂 旗叶水势 蒸腾效率 光合速率 丙二醛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师长海 李玉欣 +3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翟红梅 刘孟雨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用土量为1.5 kg时,只能维持玉米苗期的生长,此时根系生长发育优先于地上部分,节的伸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形成籽粒。随着盆栽用土量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发育潜能得到逐步... 研究了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用土量为1.5 kg时,只能维持玉米苗期的生长,此时根系生长发育优先于地上部分,节的伸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形成籽粒。随着盆栽用土量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发育潜能得到逐步发挥,而根冠比无显著变化。盆栽用土量为17.5 kg时,株高增加107.7%,茎、叶质量分别增加231.0%、216.7%。盆栽用土量为13.5和17.5 kg时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盆栽用土量直接影响玉米根系生长,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进而影响到光合同化物的积累,最终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用土量 玉米 生长发育 干物质积累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对冬小麦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师长海 李玉欣 +5 位作者 翟红梅 杨静 李东晓 董宝娣 乔匀周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3-1347,共5页
华北地区冬春干旱日益频繁,而环渤海区微咸水资源丰富。探讨微咸水在冬小麦造墒或冬灌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微咸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北地区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品种(水旱兼用型"石家庄8号"、旱作型"... 华北地区冬春干旱日益频繁,而环渤海区微咸水资源丰富。探讨微咸水在冬小麦造墒或冬灌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微咸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北地区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品种(水旱兼用型"石家庄8号"、旱作型"晋麦47"和抗盐型"小偃81")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析了微咸水对冬小麦萌发和苗期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对"石家庄8号"和"小偃81"的萌发无影响,使"晋麦47"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而3个品种冬小麦的胚芽鲜重对微咸水处理无响应。微咸水处理抑制冬小麦根系的生长,而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使"石家庄8号"、"小偃81"和"晋麦47"的根冠比分别降低51.6%、32.3%和36.8%,使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8.5%、26.0%和12.9%。微咸水促进冬小麦的地上部生长,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对冬小麦苗期的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微咸水处理提高3个品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主要是由于降低了冬小麦的单株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冬小麦 萌发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作物栽培学”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师长海 杜金哲 +1 位作者 李玲燕 刘义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6期321-322,共2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栽培领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群体特点也在改变,“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栽培领域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群体特点也在改变,“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农学专业定向培养生“作物栽培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培养生 农学专业 应用教学 作物栽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藜麦轻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师长海 刘家斌 +1 位作者 张洪生 林琪 《耕作与栽培》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藜麦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胶东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综合品种选择、播种方法、苗期管理、水肥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集成了适用于胶东地区的藜麦轻简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藜麦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胶东地... 本文通过分析藜麦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胶东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综合品种选择、播种方法、苗期管理、水肥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集成了适用于胶东地区的藜麦轻简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藜麦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胶东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物学特性 生理特性 胶东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师长海 刘义国 张玉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8期91-92,共2页
《作物栽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对其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结合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课程特点,对《作物栽培》课程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作物栽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对其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结合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课程特点,对《作物栽培》课程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AM真菌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7
作者 师长海 郭绍霞 管晓庆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9,共3页
AM真菌能够侵染90%以上的维管束植物,并在植物根部形成共生菌-根共生关系,参与植物许多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对植物有多方面作用。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M真菌对林木生长发育、矿质营养吸收、抗逆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现状,展望AM... AM真菌能够侵染90%以上的维管束植物,并在植物根部形成共生菌-根共生关系,参与植物许多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对植物有多方面作用。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M真菌对林木生长发育、矿质营养吸收、抗逆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现状,展望AM真菌在林木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花卉生产,园林绿化,荒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AM真菌 生长发育 矿质营养 抗逆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中度盐碱地冬小麦-夏谷子轮作高产种植技术
8
作者 师长海 崔方让 刘义国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种植结构单一,中轻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秸秆还田的中轻度盐碱地冬小麦-夏谷子轮作高产栽培模式。通过小麦、谷子秸秆全量还田的方式提高盐碱地有机质含量;通过耐盐碱小麦品...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种植结构单一,中轻度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秸秆还田的中轻度盐碱地冬小麦-夏谷子轮作高产栽培模式。通过小麦、谷子秸秆全量还田的方式提高盐碱地有机质含量;通过耐盐碱小麦品种和沟播的栽培方式,改善了盐碱地小麦群体不足和后期早衰的问题;适宜早熟杂交谷子品种宽泛的适播期,可以抢墒播种或雨后播种,减少了谷子播前造墒对灌溉淡水的依赖。综合技术对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的光热资源,改良盐碱地和丰富当地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轻度盐碱地 大沟麦 早熟杂交谷子 秸秆还田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杂交谷子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姜净卫 董宝娣 +7 位作者 司福艳 王晓明 张秋英 师长海 乔匀周 刘月岩 李全起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58,194,共6页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40°63'E)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40°63'E)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平播及沟植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25%和6.64%,叶片水势提高0.16 MPa和0.09 MPa,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0.87%和15.69%,蒸腾速率提高8.5%和15.95%,气孔导度提高0.0092 mol·m-2·s-1和0.0284 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0%和1.80%。从以上结果得出:(1)地膜覆盖改善了植株水分状态,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植株生长旺盛;使叶片的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较高水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从而促进了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2)平播条件下覆膜的增产效果较平地播种、无膜沟植、垄膜沟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子 地膜覆盖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董宝娣 师长海 +4 位作者 乔匀周 杨静 翟红梅 李东晓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6-1103,共8页
以旱地品种"西峰20"和"晋麦47"、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高水肥地品种"石4185"和"科农9204"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不同灌溉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收获... 以旱地品种"西峰20"和"晋麦47"、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高水肥地品种"石4185"和"科农9204"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不同灌溉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抗旱类型的小麦在不同灌溉处理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以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旱地冬小麦品种WUEy和收获指数(HI)显著低于水地品种和水旱兼用型品种。不同品种间WUEy最大相差42.01%,HI相差25.91%。HI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bm)与WUEy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与H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574)。在不灌溉条件下,品种间WUEy差异源自HI的差异;而在补充灌溉条件下,品种间WUEy的差异源自WUEbm和HI的共同作用。说明不同抗旱类型的小麦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方式和适应策略不同。旱地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主要靠增加WUEbm来提高WUEy;而水地品种和水旱兼用型品种在补充灌溉中凭借较高的WUEbm和HI共同作用提高WU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抗旱类型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体水分利用效率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月岩 刘会灵 +7 位作者 乔匀周 师长海 董宝娣 李东晓 司福艳 姜净卫 翟红梅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65-1370,共6页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且生长期内多干旱少雨。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变化及水分利用对CO2浓度升高的...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且生长期内多干旱少雨。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变化及水分利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封顶式生长室中对2个土壤水分水平[适宜水分: 70%~80%田间持水量; 干旱胁迫: 50%~60%田间持水量]的盆栽冬小麦进行了CO2熏蒸试验[背景大气浓度: (396.1±29.2) μmol·mol-1; 升高的浓度: (760.1±36.1)μmol·mol-1]。对小麦植株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背景大气CO2浓度相比, 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冬小麦生长, 其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28.6%和18.6%; 籽粒产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2.6%和22.6%;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籽粒产量, 穗粒数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24.3%, 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15.5%, 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使群体和产量WUE显著提高,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幅度较大, 分别提高17.7%和24.8%。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Pn)、降低了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 在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下Pn分别提高15.6%与12.9%, Gs分别降低22.7%与18.2%, Tr分别降低8.9%与7.5%。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水势提高幅度较大, 为7.7%; 叶片叶绿素含量在2种水分条件分别提高7.5%与3.8%。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出: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时, 这种作用效果更明显;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促进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干旱胁迫 冬小麦 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作物蒸腾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玉欣 师长海 +3 位作者 乔匀周 董宝娣 翟红梅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三种土壤水分下(高水、中水、低水,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80%-85%、70%-75%、60%-65%)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的生物量、耗水量、蒸腾效率(TE)及干物质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作物的生物量、耗...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三种土壤水分下(高水、中水、低水,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80%-85%、70%-75%、60%-65%)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的生物量、耗水量、蒸腾效率(TE)及干物质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作物的生物量、耗水量降低,单株蒸腾效率(TE单株)升高,其中高粱的TE单株升高幅度最大为53.6%。随土壤水分的降低,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作物通过大幅度降低蒸腾速率来维持较高的叶片蒸腾效率(TE叶片)。作物全生育期的TE叶片呈单峰趋势,小麦、玉米的TE叶片在开花期均达到最大值,谷子和高粱的分别在灌浆期和抽穗期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作物的TE产量与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小麦:R^2=0.632,玉米:R^2=0.994,高粱:R^2=0.920,谷子:R^2=0.949)。谷子在低水环境中具有更合理的干物质分配机制,小麦在中、低水环境中能够保持较高的收获指数和TE产量,它对水分的变动不敏感,适宜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粱 耗水量 蒸腾效率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简易渗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静 刘孟雨 +5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师长海 翟红梅 李东晓 刘月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渗咸处理)下的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叶水势、光合特性及土壤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灌溉方式比较,淡水灌溉时,简易渗灌的植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沟灌,但微咸水灌溉时的这种差异不明显;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比淡水灌溉植株干物质量降低7.06%,而简易渗灌下的这种下降不明显;(2)两种灌溉方式下,微咸水灌溉均使番茄产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简易渗灌与沟灌相比,果实产量提高约3.3%,且渗咸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沟咸处理;(3)淡水灌溉时,两种灌溉方式间的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咸水灌溉时,叶片水势降低0.07~0.15MPa、叶绿素含量降低1.65%~21.8%,简易渗灌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沟灌;(4)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4.29%、19.74%和33.46%,均达显著水平,但简易渗灌下的这种变化不明显,且蒸腾效率显著升高;(5)渗咸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积盐程度轻于沟咸处理。初步结论:温室番茄实行微咸水简易渗灌,使根层土壤积盐较轻、植株叶片水分状态较好、叶片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蒸腾效率提高,从而使果实产量提高、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微咸水 简易渗灌 产量 品质 叶水势 光合特性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栽培对微咸水灌溉下不同种类蔬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翟红梅 董宝娣 +5 位作者 乔匀周 师长海 杨静 李东晓 刘月岩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环渤海区淡水资源匮乏,咸水资源丰富,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微咸水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了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基质栽培对番茄、青椒和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基质为腐熟秸秆、珍珠岩和炉渣按质量比1∶1∶1混合,深3... 环渤海区淡水资源匮乏,咸水资源丰富,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微咸水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了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基质栽培对番茄、青椒和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基质为腐熟秸秆、珍珠岩和炉渣按质量比1∶1∶1混合,深30cm,整个生育期灌溉3g·L-1微咸水。结果表明: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和茄子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相对于土壤栽培,株高分别下降44.1%和25.1%,生物量分别下降80.4%和48.9%,产量下降49.2%和27.6%;青椒的株高和生物量下降15.2%和27.0%,但是产量没有显著变化。通过测定基质和土壤的盐分,发现在基质栽培条件下蔬菜受到盐分胁迫,植株耐盐性能降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导致番茄、青椒和茄子的光合速率分别下降18.5%、15.3%和14.1%。可见这种基质栽培条件适宜于浅根系作物,不适宜深根系作物,并且基质材料应该选择不含有盐碱土的炉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栽培 微咸水 蔬菜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和作物生长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静 杨明欣 +4 位作者 董宝娣 乔匀周 师长海 翟红梅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6-981,共6页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供求矛盾突出,合理开发利用咸水资源、增辟灌溉水源将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咸水安全灌溉提供指导。(1)咸水灌溉对土...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供求矛盾突出,合理开发利用咸水资源、增辟灌溉水源将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咸水安全灌溉提供指导。(1)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主要包括咸水灌溉后不同土层土壤水盐分布规律、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积累的作用;(2)咸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咸水灌溉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3)咸水灌溉对作物生理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咸水灌溉对植株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运移 作物生长和生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蒸腾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生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玉欣 师长海 +4 位作者 乔匀周 董宝娣 廉诗启 刘孟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态型冬小麦(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在三种土壤水分条件下(L:田间持水量的60%-65%;M:田间持水量的70%-75%;H:田间持水量的80%-85%)蒸腾效率的变化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植株叶片水势降低,根冠比增加,两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水分的降低,使植株生物量减少,蒸腾耗水减少,但蒸腾效率提高。L处理下石家庄8号和洛旱2号植株水平的蒸腾效率分别提高119.0%和62.2%。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不断下降,但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提高,且与植株水平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气孔导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降低,并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7),表明蒸腾主要受气孔因素调节;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升高,表明光合主要受非气孔因素调节,这种调节机制使得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更高效利用水分。试验结果初步揭示:光合与蒸腾调节机制的差异构成了试验品种在干旱下蒸腾效率提高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效率 光合特性 蒸腾 气孔与非气孔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义国 万雪洁 +5 位作者 张艳 李玲燕 周宣材 孙新灵 郭卫卫 师长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了探讨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对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叶相对含水量、叶干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幼苗在干旱胁... 为了探讨干旱锻炼对小麦幼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对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叶相对含水量、叶干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干旱锻炼的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苗高、苗鲜质量和叶干质量都相对较高,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减少程度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较低胁迫下经过干旱锻炼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由此得出小麦幼苗期干旱锻炼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锻炼 干旱胁迫 幼苗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分养分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司福艳 乔匀周 +5 位作者 董宝娣 师长海 姜净卫 陈骎骎 郑鑫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μmol·mol-1;700±50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 设置了5个氮素浓度梯度(N0、N1、N2、N3、N4)、3个PEG(P0、P1、P2)浓度梯度以及2个CO2浓度(370±50μmol·mol-1;700±50μmol·mol-1)水平的盆栽试验,探究了小麦幼苗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植株水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生物量以及叶水势的最大值以及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作用均出现在处理N1P0;而根长和根冠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高浓度CO2的最大刺激值也分别出现在处理N0P0和N1P2;适宜养分条件下,高浓度CO2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高浓度CO2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叶水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浓度PEG胁迫的不利影响。因此,未来CO2浓度升高将对水肥条件好的小麦产生促进作用,可缓解轻度水分不足的不利影响,而对严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素 水分胁迫 小麦幼苗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冬小麦花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玉鹏 孟祥浩 +5 位作者 盖伟玲 刘义国 师长海 张玉梅 李玲燕 林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探究小麦花后遭遇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本试验以‘青麦6号’、‘济麦22’为材料,以普通土壤为对照,设置2‰、4‰2个NaCl浓度盐胁迫梯度。利用土壤水分用时域水分测定仪(TDR)严格控制0~40 cm土层灌水量,获取冬小... 探究小麦花后遭遇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本试验以‘青麦6号’、‘济麦22’为材料,以普通土壤为对照,设置2‰、4‰2个NaCl浓度盐胁迫梯度。利用土壤水分用时域水分测定仪(TDR)严格控制0~40 cm土层灌水量,获取冬小麦花后0、7、14、21、28天的小麦旗叶,测定旗叶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及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减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地升高。‘青麦6号’具有较好的抗盐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小麦耐盐性呈正相关关系,SOD、POD、MDA能够作为作物抗逆性的衡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菠菜-番茄宽垄浅沟节水栽培中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匀周 阮芬 +3 位作者 董宝娣 师长海 翟红梅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4-1108,共5页
垄作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间套作技术是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植模式之一。本研究结合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实际,以平作小麦、垄作小麦作为复种模式中冬小麦的对照,平作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复种番茄(Lycopersicon... 垄作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间套作技术是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植模式之一。本研究结合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实际,以平作小麦、垄作小麦作为复种模式中冬小麦的对照,平作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复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为复种模式中菠菜和番茄的对照(平作采用漫灌,起垄栽培作物均采用沟内灌水),研究了垄作小麦间作菠菜复种1季番茄这一间套模式中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及垄作小麦间作菠菜复种番茄比平作小麦减产11%,减产是由于没能充分发挥边际效应而使得穗数降低。3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表明,平作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垄作小麦,间套作条件下的垄作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垄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平作小麦,是因为冬小麦对沟内水分利用不充分,而试验中降水、灌溉水主要存留于沟内。在垄作小麦沟内套种菠菜,获得了与单作菠菜相同的产量,说明冬小麦不影响菠菜产量。收获菠菜后接茬移栽番茄,移栽时间应尽量后移,可减少共生期,便于田间管理和番茄生长。小麦、菠菜、番茄间作套种,如果品种选择合理、时机恰当,可以在小麦等粮食作物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2茬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菠菜-番茄复种模式 垄作 间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