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王一婕 李春江 +2 位作者 高蕊蕊 巩超彦 岳晓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的基地、社会服务的基础。依据二十大报告,高校实验室更应将实验污水处理的相关内容落到实处。但目前较多实验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够,实... 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的基地、社会服务的基础。依据二十大报告,高校实验室更应将实验污水处理的相关内容落到实处。但目前较多实验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够,实验操作技术方法落后等。对目前实验室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鉴此,提出几方面关于废水处理的优化措施,包括优化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方法与设备,加强有效监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废水 处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珠藻目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巩超彦 南芳茹 +3 位作者 冯佳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5,共9页
淡水红藻是藻类植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中最主要的类群是串珠藻目。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一种既负责碳同化又引发光呼吸,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其催化固定CO_2的活性中心位于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r... 淡水红藻是藻类植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中最主要的类群是串珠藻目。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一种既负责碳同化又引发光呼吸,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其催化固定CO_2的活性中心位于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为了探究串珠藻目植物适应特殊生存环境的分子水平机制,本文选取了串珠藻目及一些相近类群淡水红藻的rbcL基因39条,利用PAML4.8软件,运行位点模型、分支模型及分支-位点模型,对选取类群的rbcL基因进行了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内类群聚集为6个分支,其中,分支A为暗紫红毛菜,分支B为胶串珠藻,分支C为扁圆串珠藻,后验概率同样为100%,分支D为熊野藻属,分支E为连珠藻属,分支F为弧形西斯藻;(2)分支-位点模型中,在3个分支中分别鉴定出350S、277L和280L为正选择位点;(3)在构建出的Rubisco大亚基的参考三维模型中,277L和280L位于Rubisco大亚基羧基末端保守的8个α螺旋和8个β片层构成的α/β桶状结构域中第7个α螺旋和第7个β片层之间的loop结构上,350S位于羧基末端邻近α/β桶状结构域的一个α螺旋上。研究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基于ω比值检验基因适应性进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串珠藻目植物rbcL基因确实发生了适应性进化,对串珠藻目适应特殊生存环境产生了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藻目 RBCL基因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藻类(蓝藻)psb A基因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魏爱丽 杨谢 +3 位作者 王捷 巩超彦 王清华 李艳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0,I0004,I0005,共9页
蓝藻psbA基因家族编码不同形式的D1蛋白,该蛋白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39条念珠藻属(Nostoc)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psbA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构建最大似然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然后运行PAML4.9软件,使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 蓝藻psbA基因家族编码不同形式的D1蛋白,该蛋白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39条念珠藻属(Nostoc)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psbA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构建最大似然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然后运行PAML4.9软件,使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估测氨基酸位点ω值,进一步探讨psbA基因所受到的选择压力.结果表明:(1)系统发育树呈现出内类群中念珠藻分为2个大分支.(2)在分支-位点模型和位点模型下检测出13S,42V,75S,152R和255K为统计学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绝大多数为负选择位点.揭示了念珠藻psbA基因所经历的正选择可能在其适应极端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藻 psb A基因 正向选择 负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枝藻属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雨昕 南芳茹 +4 位作者 巩超彦 冯佳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选取弯枝藻属(Compsopogon)及相近外类群的rbc L基因共17条,利用PAML 4.9软件,对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 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选取弯枝藻属(Compsopogon)及相近外类群的rbc L基因共17条,利用PAML 4.9软件,对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选择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结构稳定。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内类群为单一物种,分为3个小分支,具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在3种进化模型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处于负选择压力下。因此,弯枝藻属rbc L基因未发生适应性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枝藻属 RBCL基因 蛋白质结构预测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c L基因的黄芪属药用植物系统发育分析及可能应用
5
作者 巩超彦 周乐 +2 位作者 李丽花 刘计权 杜晨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7-61,78,共6页
目的:以黄芪属常用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rbc L基因分析黄芪属药用植物的遗传进化关系,探索系统发育分析在黄芪属药用植物鉴定及混伪品鉴别方面的应用。方法:对GenBank收集的37条黄芪属rbc L基因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黄... 目的:以黄芪属常用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rbc L基因分析黄芪属药用植物的遗传进化关系,探索系统发育分析在黄芪属药用植物鉴定及混伪品鉴别方面的应用。方法:对GenBank收集的37条黄芪属rbc L基因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黄芪属常见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两种系统发育树树形相似,都显示出较好的聚类结果,收集的正源黄芪聚为一大支,赵一之曾报道内蒙古北部的Astragalus borealimonglicus为黄芪一新种,但在构建出的系统发育树中显示同正源黄芪遗传距离很近,是否为新种有待讨论;收集的其他常用药用黄芪及常见混伪品分类聚集,能明显地显示出同正源黄芪有区别。结论:表明rbc L基因适用于黄芪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同时也较适合作为DNA条形码用于混伪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 L基因 黄芪属 系统发育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催化氧化2-吲哚酮合成2,3-吲哚醌衍生物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高蕊蕊 杨晓琳 +3 位作者 李春江 巩超彦 逯晓青 贺润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2期37-40,共4页
以含吸电子基2-吲哚酮为原料,通过醋酸铜催化氧气氧化一步合成2,3-吲哚醌衍生物,采用^(1)HNMR、^(13)CNMR、FTIR、MS、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5-氯-2-吲哚酮为模型化合... 以含吸电子基2-吲哚酮为原料,通过醋酸铜催化氧气氧化一步合成2,3-吲哚醌衍生物,采用^(1)HNMR、^(13)CNMR、FTIR、MS、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5-氯-2-吲哚酮为模型化合物,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催化剂醋酸铜用量为5%、氧气为氧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5-氯-2,3-吲哚醌收率可达82%。该方法具有原料简单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2,3-吲哚醌衍生物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 Cu^(2+) 催化氧化 2 3-吲哚醌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