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员工持股计划中的代理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格力电器中小股东参与互动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余鹏翼 谢海帆 +1 位作者 左静璇 余佳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3,共8页
文章以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为例,分析中小股东就该计划存在的代理问题与上市公司进行互动的情况和动因、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员工持股计划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衍生出管理层—中小股东代理矛盾,信息不对称使矛盾加剧,引发中小... 文章以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为例,分析中小股东就该计划存在的代理问题与上市公司进行互动的情况和动因、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员工持股计划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衍生出管理层—中小股东代理矛盾,信息不对称使矛盾加剧,引发中小股东通过互动行权。(2)中小股东通过网络发声和股东大会投票两个主要互动渠道发挥了对公司管理层的反馈和监督作用,从而实现信息不对称缓解、市值管理完善和方案决策优化的治理效应。文章丰富了员工持股计划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的研究,为中国情境下员工持股计划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代理问题 中小股东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与债权人保护——以怡亚通终止股份回购事件为例
2
作者 李旎 吴锦隆 +1 位作者 许金花 左静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为私利行为,即控股股东利用回购转移风险,引发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其次,制度环境、债券契约设计和机构投资者身份是影响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最后,债权人因组织间非对称性依赖形成的超额权力能够帮助化解冲突。本文最终建构股东—债权人冲突下的债权人保护理论框架,不仅扩展了回购背后股东与债权人冲突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从组织间依赖视角丰富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回购 债权人保护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组织间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跨国并购情景下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路径与机制——基于美的股份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
作者 余鹏翼 左静璇 +1 位作者 张书琦 欧俟彤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6期51-63,共13页
以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驱动为视角,以美的股份1999~2017年连续跨国并购实现适应性成长过程为研究样本,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讨连续跨国并购情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首先梳理企业成长路径、企业成长压力、适应... 以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驱动为视角,以美的股份1999~2017年连续跨国并购实现适应性成长过程为研究样本,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讨连续跨国并购情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首先梳理企业成长路径、企业成长压力、适应性成长机制研究现状,然后以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美的股份成长原始数据库,其次遵循研究现状对原始数据一阶/二阶编码后进行结构化数据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民营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实现适应性成长过程中,成长路径呈现“核心产品创新能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核心产业跨领域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替换机制-转移机制-升级机制”依次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理论研究,为中国民营企业克服成长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跨国并购 适应性成长 中国民营企业 科技自立自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决策法的城市地震应急决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丹妮 左静璇 刘光浩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贝叶斯决策法是最常见的以期望为标准的分析方法。传统贝叶斯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概率估计,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概率进行修正,最后根据修正概率和期望值做出最优决策。贝叶斯方法直接应用于城市地... 贝叶斯决策法是最常见的以期望为标准的分析方法。传统贝叶斯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概率估计,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概率进行修正,最后根据修正概率和期望值做出最优决策。贝叶斯方法直接应用于城市地震应急决策时存在两个问题:将灾害事件作为单一事件考虑及直接计算不同地震级别下各方案的效用。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文中对贝叶斯方法进行改进,将修正过的后验概率与次生灾害处于不同级别的概率相结合,得到更精确的概率;并将各方案的效用分解为各方案对次生灾害的子效用,进行综合后得到总效用,由此计算出的总效用更精确、具体。将改进后的方法应用于地震应急决策,通过算例分析得出最优方案,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决策 贝叶斯决策法 效用函数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型小股东行权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基于“创新型第三方治理”的理论视角
5
作者 左静璇 许金花 辛宇 《当代会计评论》 2024年第1期105-128,共24页
监管型小股东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是深化“放管服”政策背景下的创新监管尝试,投服中心如何发挥创新型监管的治理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监管型小股东投服中心“创新型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投服中心发... 监管型小股东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是深化“放管服”政策背景下的创新监管尝试,投服中心如何发挥创新型监管的治理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监管型小股东投服中心“创新型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投服中心发挥“半公共—半私人”机制并持股行权凤形股份并购重组事件的作用路径与治理效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第一,监管型小股东投服中心以“双主体身份—第三方监管”的“创新型第三方治理”逻辑推进“市场平权”,“半公共—半私人”机制是投服中心发挥监管治理创新作用的关键;第二,从作用路径来看,监管型小股东投服中心通过刺破上市公司潜在问题来进行第三方监管;第三,从监管效果来看,监管型小股东行权提前释放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所隐藏的风险,降低了并购重组后期潜在的股价崩盘风险,间接扭转中小股东的利益劣势地位,最终有利于公司实现长期经济价值,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本研究打开了监管型小股东持股行权并购重组活动的内在机理、作用路径与监管效果的“黑箱”,进而形成监管型小股东持股行权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进一步夯实监管治理的创新基础提供政策建议,也为“第三方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型小股东 投服中心 “创新型第三方治理” “半公共—半私人”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