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叶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3 位作者 王彦彦 陈兰英 刘荣华 李于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纯化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车叶草苷(1)、交让木苷(2)、鸡屎藤...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纯化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车叶草苷(1)、交让木苷(2)、鸡屎藤苷甲酯(3)、马钱素(4)、8-表马钱素(5)、7-表马钱素(6)、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7)、京尼平苷(8)、京尼平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环烯醚萜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型电导率仪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左月明 卫勇 +1 位作者 王海昌 李晋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电导率仪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测量仪器。山西农业大学设计并通过省级鉴定的 TYZ- 3智能型综合土壤养分测试仪一部分的电导率测量系统是一种智能式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软件误差补偿校正优势。该系统不但能温度... 电导率仪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测量仪器。山西农业大学设计并通过省级鉴定的 TYZ- 3智能型综合土壤养分测试仪一部分的电导率测量系统是一种智能式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软件误差补偿校正优势。该系统不但能温度自动补偿和电容自动补偿 ,而且不需分档。经计量部门测试可达国家 0 .2级仪器的精度要求。可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保护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仪 单片机 数字电位器 软件补偿 土壤养分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3 位作者 李于益 陈兰英 刘荣华 王彦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松脂素(4);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中脂素-4-O-β-D-吡喃葡糖糖苷(6);8-羟基-中脂素(7);8-甲氧基-中脂素(8);橄榄素(9);二氢脱氢二松柏醇(10)。结论化合物2、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木脂素类 丁香脂素 中脂素
原文传递
黑水缬草提取物对老年痴呆大鼠脑内神经元中β-APP、Aβ_(1-40)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2 位作者 王秋红 谢宁 匡海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黑水缬草提取物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中β-APP、Aβ1-40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因素造成大鼠老年痴呆病理复合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老年痴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中β-APP、... 目的:探讨黑水缬草提取物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中β-APP、Aβ1-40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因素造成大鼠老年痴呆病理复合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老年痴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中β-APP、Aβ1-40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黑水缬草各给药组和中药对照组显示出一定的疗效(P<0.05),其中以50%乙醇树脂洗脱高剂量效果尤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黑水缬草50%乙醇树脂洗脱物能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内β-APP和Aβ1-40阳性细胞过表达,阻止其聚集脑内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并能有效抑制Caspase-3的活化而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缬草 老年痴呆 Β-APP AΒ1-40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秦皮的树皮及叶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左月明 王振月 +1 位作者 崔红花 刘丽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 :测定不同地理种源秦皮的树皮及叶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 ,以乙腈 水 (15∶85 )为流动相 ,使用NovapakC18柱 ,检测波长 348nm ,外标法。结果 :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的r值分别为... 目的 :测定不同地理种源秦皮的树皮及叶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 ,以乙腈 水 (15∶85 )为流动相 ,使用NovapakC18柱 ,检测波长 348nm ,外标法。结果 :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的r值分别为 0 .9992 ,0 .9994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2 % ,99.2 % ,RSD分别为 2 .2 4 % ,2 .15 %。因地理种源不同而造成的秦皮质量差异明显存在 ,陕西产秦皮质量上乘。结论 :本法操作快速、简便、易行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 ,适用于秦皮含量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秦皮 地理种源 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2 位作者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筛选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老化与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及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造成复合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95%乙醇粗... 目的筛选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老化与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及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造成复合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95%乙醇粗提物低剂量组、95%乙醇粗提物高剂量组、50%乙醇洗脱物低剂量组、50%乙醇洗脱物高剂量组、中药对照健脑胶囊组,各给药组于术后3d开始灌胃给药7d。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血浆中SOD、MDA和羟自由基的含量。结果黑水缬草95%乙醇粗提物低、高剂量组,50%乙醇洗脱物低、高剂量组,中药对照健脑胶囊组均可增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SOD活力显著增加,MDA含量降低,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增强,尤以50%乙醇洗脱物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50%乙醇洗脱物组分为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主要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缬草 老年痴呆 活性部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3 位作者 杨雅琴 罗光明 蔡财军 王彦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1)、丁香醛(2)、香草酸...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1)、丁香醛(2)、香草酸(3)、3-羟基-香草酸(4)、3,4,5-三甲氧基-苯酚(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6)、4-甲氧基-苯甲醛(7)、7-羟基-5-甲氧基-色原酮(8)、西红花苷-1(9)、西红花苷-2(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Ⅵ) 被引量:10
8
作者 左月明 严欢 +1 位作者 张忠立 徐元利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599,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lamalbidic acid(1)、4-carboxyl-aucubin acid(2)、4-carboxyl-catapol acid(3... 目的:研究栀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lamalbidic acid(1)、4-carboxyl-aucubin acid(2)、4-carboxyl-catapol acid(3)、mussaenosidic acid(4)、筋骨草醇(5)、3-羟基-3-甲基-戊二酸(6)、6"-O-[7'''-甲氧基-(E)-咖啡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7)、4"-O-[(E)-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E)-阿魏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6"-O-[(E)-肉桂酸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环烯醚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左月明 蔡妙婷 +2 位作者 张忠立 刘荣华 陈兰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borreriagenin(1)、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α-D-吡喃葡萄糖基-(1→1... 目的:研究杜仲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borreriagenin(1)、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3)、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半乳糖苷(4)、β-D-果糖(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5-羟基-9-异丙基-愈创木基丙三醇(7)、4-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6)-β-D-葡萄糖苷(8)、落叶松脂醇(9)、(3S,5R,6R,9S)-四羟基-7-烯-大柱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化学成分 Borreriagenin 大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月明 徐元利 +2 位作者 张忠立 严欢 刘电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研究缬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 目的:研究缬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甲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2)、6-甲基-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6)、5-甲氧基-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4'-甲基-5-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香叶木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8-羟基-香蜂草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黄酮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龄草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被引量:6
11
作者 左月明 刘电航 +2 位作者 张忠立 蔡妙婷 徐元利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0-774,共5页
目的:研究延龄草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用MS、1D-NMR及2D-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龄草的85... 目的:研究延龄草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用MS、1D-NMR及2D-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龄草的85%甲醇洗脱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trikamsteroside E(2)、deoxytrikamsteroside E(3)、(23S,24S,25S)-螺甾-5-烯-1β,3β,21,23,24-五羟基-1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trikamsteroside B(5)、27-hydroxytrikamsteroside B(6)、3-乙酰基-偏诺皂苷元(7)、dioscoreanoside I(8)、sileneoside G(9)、intergristerone B(10)。结论:其中,化合物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 甾体皂苷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左月明 严欢 +2 位作者 张忠立 徐元利 王亚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研究缬草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7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 目的:研究缬草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7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1)、3'-去甲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甲氧基-松脂素-4,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4)、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8,8'-二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8'-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8,8'-二羟基-松脂素(9)、4,4'-二去甲基松伯醇-3'-去甲基-8,8'-二羟基-松脂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双环氧木脂素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龄草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Ⅴ) 被引量:6
13
作者 左月明 徐元利 +2 位作者 张忠立 刘电航 蔡妙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对其85%甲醇洗脱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龄草的85%甲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5(6),20(22)-二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deoxytrillenoside A(4);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A(5);24-methoxy-trillenoside A(6);trillenoside B(7);24-acetyl-trillenoside B(8);24-acetyl-deoxytrillenoside B(9)。结论化合物1~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8和9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 甾体皂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RP-HPLC同时测定三白草地上和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月明 张忠立 +2 位作者 曾金祥 屈晓晟 罗永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11-2412,共2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白草药材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中药三白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以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0~30 min(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白草药材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中药三白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以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0~30 min(20∶80→40∶60),30~40 min(40∶60→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种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2.04~30.60,5.52~82.80,0.66~9.90 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100.6%和100.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率、重复性好,可作为三白草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芦丁 金丝桃苷 槲皮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左月明 王亚芳 +2 位作者 张忠立 严欢 徐元利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 目的:研究缬草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和4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环橄榄树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2)、(+)-环橄榄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5)、lanicepside A(6)、(-)-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右旋马尾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negundin B-6-O-β-D-glucopyranoside(9)、6-dehydroxyl-4′-methoxy-negundin B-3α-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其中,化合物2~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木脂素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白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左月明 徐元利 +2 位作者 张忠立 刘电航 蔡妙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抗尼古丁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抗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3',4,... 目的:研究三白草抗尼古丁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抗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3',4,5,5'-五甲氧基-7,7'-四氢呋喃木脂素(1)、3-(2-硝基)-1-甲氧基-吲哚(2)、elemicin(3)、赤型-(7R,8S)-(-)-3,4,5-三甲氧基-7-羟基-1'-烯丙基-3',5'-二甲氧基-8-O-4'-新木脂(4)、3,4,5-三甲氧基-苯丙烯醛(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木脂素,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木脂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左月明 严欢 +2 位作者 张忠立 徐元利 刘电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根及根茎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缬草2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缬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苯丙素类 光谱分析
原文传递
栀子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月明 蔡妙婷 +1 位作者 张忠立 罗光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栀子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H/M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先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衰老,再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最后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制备H/MAD模型。将8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栀子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H/M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先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衰老,再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最后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制备H/MAD模型。将8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70%乙醇粗提物高剂量组、70%乙醇粗提物中剂量组、70%乙醇粗提物低剂量组、安理申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他组造模,各给药组于术后3 d开始灌胃给药6 d。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血清中CAT和AchE的含量。结果栀子70%乙醇粗提物各组和安理申组均可增强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能使模型大鼠血清中CAT的活力增强,降低AchE含量,尤以70%乙醇粗提物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栀子70%乙醇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AT的活力和降低AchE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乙醇提取物 学习记忆 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 过氧化氢酶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杜仲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左月明 刘电航 张忠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H/M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先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衰老,再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最后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制备H/MAD模型。将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H/M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先利用腹腔注射半乳糖促衰老,再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脑缺血,最后大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1-40制备H/MAD模型。将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假损伤组、H/MAD模型组、杜仲6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杜仲60%乙醇提取物中剂量组、安理申组,各给药组于术后3天开始灌胃给药6天。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血清中T-AOC和TCh E的含量。结果杜仲60%乙醇提取物各组和安理申组均可增强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能使模型大鼠血清中T-AOC的活力增强,降低TCh E含量,尤以杜仲60%乙醇提取物中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杜仲60%乙醇提取物对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AOC的活力和降低TCh E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乙醇提取物 学习记忆 异质性及多因性阿尔茨海默病 总抗氧化能力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栀子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月明 徐元利 +2 位作者 张忠立 刘电航 蔡妙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11-2313,共3页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果实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肉桂酸甲...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果实中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肉桂酸甲酯(1)、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甲酯(2)、pisoninolⅡ(3)、7-hydroxy-orebiusin A(4)、(E)-3-(4'-羟苯基)-丙烯酸正丁酯(5)、(E)-3-(4'-甲氧苯基)-丙烯酸正丁酯(6)、4-甲氧基-苯丙醇正丁醚(7)、环橄榄素(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苯丙素类 4-羟基-肉桂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