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疱性皮肌炎1例
1
作者 赵小娇 鲁建云 +5 位作者 左成忻 谭丽娜 曾庆海 刘露璐 谢雅洁 陈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全身多处红斑伴乏力半年,加重伴水疱1周入院。患者于2019年4月出现四肢伸侧红斑,无瘙痒及其他不适,后红斑面积扩大,且逐渐扩展至面颈及躯干部,红斑呈浸润性,伴烧灼、疼痛感,患者感抬臂、下蹲无力。2019年9月于...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全身多处红斑伴乏力半年,加重伴水疱1周入院。患者于2019年4月出现四肢伸侧红斑,无瘙痒及其他不适,后红斑面积扩大,且逐渐扩展至面颈及躯干部,红斑呈浸润性,伴烧灼、疼痛感,患者感抬臂、下蹲无力。2019年9月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查血细胞沉降率78 mm/h(正常值0~20 mm/h,以下同),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344.6 U/L(80~245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289.5 U/L(78~182 U/L)、肌酸激酶270.5 U/L(26~16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9.2 U/L(0~24 U/L),二便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大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向亚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1-832,836,共3页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656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938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为44.7...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656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938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为44.75%,其中Uu2469例(37.60%),Mh52例(0.08%),Uu合并Mh417例(6.35%)。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较为敏感;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甲砜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结论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感染和Mh感染与Uu合并Mh感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Uu合并Mh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扩大了耐药范围。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是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廖朝晖 鲁建云 陈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的影响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的影响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水平降低 ,IL 4水平增高 ,二者呈负相关 (r = 0 .2 87,P <0 .0 5 )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后IL 12水平增高 ,而IL 4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IL 12水平和IL 4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χ2 =4 .35 6 ,P <0 .0 5 )。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提高患者血清IL 12水平 ,降低IL 4水平 ;其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L-4 患者 血清 卡介菌多糖核酸 对照组 治疗组 IL—12 水平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左成忻 廖朝晖 +3 位作者 黄进华 鲁建云 陈静 严开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及耐药情况。 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1 0 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  1 0 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中 ,解脲支原体 (Uu)阳性率为 61 % ,人型支原体 (Mh)... 目的 探讨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及耐药情况。 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1 0 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  1 0 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中 ,解脲支原体 (Uu)阳性率为 61 % ,人型支原体 (Mh)阳性率为 7% ,Uu合并 Mh阳性率为 32 % ;Uu对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和罗红霉素较为敏感 ;Mh对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较为敏感 ;Uu合并 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  Uu与 Mh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致 ,单纯 Uu感染与 Uu合并 Mh感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 ,Uu合并 Mh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左成忻 万波 +3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向亚萍 黄进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CA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单纯局部电灼治疗;Ⅱ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BCG-PSN;Ⅲ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双倍剂量BCG-PSN;Ⅳ组局部电灼治疗...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CA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单纯局部电灼治疗;Ⅱ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BCG-PSN;Ⅲ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双倍剂量BCG-PSN;Ⅳ组局部电灼治疗和局部注射BCG-PSN。比较四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四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0.00%(18/30),30.00%(9/30),22.22%(6/27)和28.00%(7/2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方式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电灼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3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廖朝晖 向亚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1048-1049,共2页
对多媒体的认识不足和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的不够 ,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 ,使很多教师陷入了一些认识的误区 ,采取对策预防这些误区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与新。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误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性传播疾病临床教学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向亚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6期39-41,共3页
在性传播疾病临床教学中,由于有医学生的介入,原来是医师与患者的相互关系,扩展成为患者-医师-医学生三者的关系。不谨慎很容易违反伦理原则,甚至可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此,提出:①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性传播疾病临床教学中,由于有医学生的介入,原来是医师与患者的相互关系,扩展成为患者-医师-医学生三者的关系。不谨慎很容易违反伦理原则,甚至可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此,提出:①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③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把握医学生的医疗参与度,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④提高医师(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能有效避免在性传播疾病临床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发生,有效保障临床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临床教学 伦理问题 对策 患者 医生 医学生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8
作者 左成忻 陈静 +2 位作者 鲁建云 向亚平 黄进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31-532,共2页
目的研究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2003年和2005年719例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对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5年与2003年比较,支原体感染... 目的研究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2003年和2005年719例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对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5年与2003年比较,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以及两者合并感染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解脲支原体感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增高(χ2=4.067,P<0.05)。Uu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Mh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支原体的耐药性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感染 药敏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左成忻 万波 +3 位作者 黄进华 鲁建云 廖朝晖 陈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73-575,共3页
将72例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30例采用电灼、γ-干扰素局部注射和包皮环切术联合治疗(三联疗法);II组:20例采用电灼、γ-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二联疗法);III组:22例采用单纯电灼治疗。3个月和6个月对比三组的疗效。结... 将72例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30例采用电灼、γ-干扰素局部注射和包皮环切术联合治疗(三联疗法);II组:20例采用电灼、γ-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二联疗法);III组:22例采用单纯电灼治疗。3个月和6个月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3个月:I组I、I组的疗效与III组的疗效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9.675;χ2=4.014;P<0.05),I组与II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46;P>0.05);6个月:I组与II组I、II组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861;χ2=19.338;P<0.05),II组与III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752;P<0.05)。联合使用电灼、γ-干扰素和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尖锐湿疣 电灼术 Γ-干扰素 包皮环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肿胀麻醉高频电治疗腋臭60例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陈静 鲁建云 向亚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肿胀麻醉,高频电治疗腋臭60例并观察疗效。结果痊愈53例(88.3%),显效5例(8.3%),有效2例(3.4%),有效率100%。58例创面Ⅰ级愈合,2例因出汗导致创面局部感染,经对症处理愈合。所有患者均无瘢痕...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肿胀麻醉,高频电治疗腋臭60例并观察疗效。结果痊愈53例(88.3%),显效5例(8.3%),有效2例(3.4%),有效率100%。58例创面Ⅰ级愈合,2例因出汗导致创面局部感染,经对症处理愈合。所有患者均无瘢痕形成和肩部活动障碍。结论局部肿胀麻醉高频电治疗腋臭具有易掌握,损伤轻,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肿胀麻醉 高频电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10年药疹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黄进华 陈静 +3 位作者 廖朝晖 鲁建云 左成忻 严开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5期74-75,共2页
目的 :研究近 10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以及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原理 ,选择权威专业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并进行人工查阅 ,收集有关药疹的文献 ,删除其中不能明确致敏药物的病例 ,按药物与疹型关系进行列表、... 目的 :研究近 10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以及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原理 ,选择权威专业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并进行人工查阅 ,收集有关药疹的文献 ,删除其中不能明确致敏药物的病例 ,按药物与疹型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收集到致敏药物明确的药疹 32 85例 ,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 4 2 .2 5 % ;药疹类型中发疹型最多为 2 9.38% ;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中国近 10年药疹发病情况与过去相比 ,在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方面都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药疹 药物反应 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廖朝晖 陈民 +3 位作者 黄进华 陈静 鲁建云 左成忻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抗体假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同时检测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抗体。 结果  3 ...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抗体假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同时检测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抗体。 结果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5 2例 (1.5 3 % )TPHA假阳性 ,67例 (1.97% )TP -ELISA假阳性 ,男女患者间TPd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男女患者间肿瘤构成比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男性以肺癌最多 ,其次是直肠癌 ,女性则以子宫内膜癌最多 ,其次是乳腺癌。同时 ,不同恶性肿瘤的TP抗体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P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以子宫内膜癌最高 ,其次是胰腺癌、卵巢癌等。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P抗体假阳性发生率接近 2 %且无明显性别差异 ,假阳性患者的肿瘤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梅毒螺旋体 抗体 生物学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鲁建云 秦桂芝 +7 位作者 黄进华 李锁 赵婧 向亚平 陈静 左成忻 杨盛波 谭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8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0~2.0 mg/(kg.d),分2~3次喂服,每月复诊1次,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8例通过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0~2.0 mg/(kg.d),分2~3次喂服,每月复诊1次,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等,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8例患儿服药3~13个月,疗效:I级8例;Ⅱ级13例;Ⅲ级29例;Ⅳ级13例。68例除1例因肝炎剔除,4例失访外,余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无1例完全消退。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控制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快速生长阶段的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14
作者 廖朝晖 鲁建云 +3 位作者 陈静 左成忻 严开林 黄进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性病门诊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及其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药物选择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对 181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81例...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性病门诊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及其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药物选择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对 181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81例患者中有 79例分离出支原体 ,分离率为 4 3.6 % ,其中Uu阳性占2 6 .5 % ,Nh阳性占 3.3% ,混合感染占 13.8% ;女性支原体分离率显著高于男性 (5 8.6 %vs 36 .6 % ,χ2 =6 .91,P<0 .0 1) ;女性混合感染率亦明显高于男性 (2 2 .4 %vs 9.8% ,χ2 =4 .2 9,P <0 .0 5 ) ;阳性患者主要分布于 2 0~ 39岁年龄段 ;支原体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 84 .8%、4 4 .3%、30 .4 %、2 2 .8%、19.0 %、15 .2 %、11.4 %和 2 .5 %。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 ,其次为Uu +Mh混合感染 ;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支原体感染率与性活跃程度有关。长沙地区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交沙霉素、美满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歧视,提供关怀,防治艾滋病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静 易著文 +3 位作者 鲁建云 左成忻 向亚萍 黄进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705-707,共3页
艾滋病的流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在全球范围内及中国,HIV感染情况非常严峻。当今,艾滋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被各国政府、医学专家及大众广泛关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探讨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流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在全球范围内及中国,HIV感染情况非常严峻。当今,艾滋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被各国政府、医学专家及大众广泛关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总体预后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 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鲁建云 王赟 +2 位作者 黄进华 向亚平 左成忻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839-840,共2页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但在目前存在教学资源缺乏、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较差等问题。本文着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开设国语和双语教学课堂、紧抓学生基础阶段学习、监控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困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照射对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_1的影响及信号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建云 于小峰 +8 位作者 黄进华 欧阳泽辉 耿雪瑞 陈静 左成忻 向亚平 杨盛波 谭丽娜 康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430-2433,2438,共5页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分为两组:一组为IPL治疗组,IPL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0、10、18、27、36和36J/cm2×2(36J/cm2的IPL重...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分为两组:一组为IPL治疗组,IPL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0、10、18、27、36和36J/cm2×2(36J/cm2的IPL重复治疗2次),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JNK和P38的磷酸化;另一组为IPL+抑制剂组,包括IPL对照,IPL+SP600125(JNK抑制剂),IPL+SB203580(P38抑制剂),在加入抑制剂2h后,36J/cm2的IPL照射,48h后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 IPL照射后,IPL治疗组的TGF-β1的浓度在10、18、27和36J/cm2时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均减少,而在36J/cm2×2时与阴性对照相比较增高;IPL治疗组中JNK和P38可被激活,随剂量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都在10J/cm2表达最强。IPL+抑制剂组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IPL+SP600125与对照相比较减少(P<0.05);IPL+SB203580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多(P<0.05)。结论强脉冲光在较低能量密度(≤36J/cm2)时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的分泌,较高能量密度(36J/cm2×2)时能促进TGF-β1的分泌;蛋白激酶JNK、P38在IPL影响TGF-β1的分泌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JNK促进其分泌,而P38抑制其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成纤维细胞 JNK P38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银屑病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静 鲁建云 +2 位作者 廖朝晖 左成忻 黄进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凋亡与银屑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色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TUNEL技术检测K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及局...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凋亡与银屑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比色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TUNEL技术检测K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及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分对其中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予以病情程度评分。结果:30例银屑病中,脓疱型银屑病AI高于寻常型银屑病(P<0.05);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进行期患者AI、活性caspase-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静止期和消退期(P<0.05);而静止期和消退期患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与AI及活性caspase-3含量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银屑病皮损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评分与AI、活性caspase-3含量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KC凋亡的程度与银屑病的不同型别、疾病的不同分期有关,与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性指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建云 吴志强 +5 位作者 谭丽娜 陈静 向亚平 左成忻 黄进华 蒋先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探讨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结...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探讨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的基底层和棘细胞层。结合珠蛋白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原位杂交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06.24±5.85和122.7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20.24±1.83和128.7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光密度值分别为0.53±0.11和0.24±0.06,尖锐湿疣皮损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表皮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表达增强,合成结合珠蛋白水平升高。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成熟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尖锐湿疣的局部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结合珠蛋白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激光对小鼠皮肤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向亚平 王斌 +4 位作者 鲁健云 陈静 左成忻 谭丽娜 黄进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 IPL)治疗皮肤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PL在一定能量密度照射小鼠老化皮肤,连续照射2次,间隔为2周,观察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和Hyp含量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IPL可使小鼠皮肤中SOD活力、Hyp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较模型组改变明显(P<0.05)。IPL照射后小鼠皮肤Bcl-2蛋白表达增高,而对Bax蛋白影响不明显。结论:IPL对改善皮肤老化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皮肤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平衡,恢复氧化酶的活性及提高凋亡抑制基因蛋白Bcl-2的表达,调节皮肤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强脉冲激光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羟脯氨酸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